Pages

Friday, August 1, 2014

Si2C難整合台灣生技?! 無蘇懷仁的 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台灣生技大老蘇懷仁 癌症逝世2014-07-31 Web only 作者:黃惠鈴 台灣的生技發展痛失良師!昨天傳出,華人生技界翹楚、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才65歲卻因淋巴癌,已於28日在美國過世,震驚政府與業界。 「本來說好,明年要一起駕帆船環遊世界!」與蘇懷仁有數十年私交情誼,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接受《天下》越洋採訪,掩不住哀傷。蘇懷仁在海外成就非凡,分別擔任過羅氏大藥廠、Biogen IdecShire等國際知名藥廠的高階主管,在華人生技圈中,是難得具備新藥開發、臨床實驗、藥物上市銷售、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產業經驗的關鍵人物。「他是美國華人中,擁有成功開發最多新藥經驗的人,」張念慈說,蘇懷仁領導開發的新藥多達十幾種。例如,2009H1N1新型流感在全球肆虐,各國爭相採購由羅氏大藥廠生產的「克流感」(Tamiflu),就是蘇懷仁的成名作之一。不過,蘇懷仁始終心繫台灣。張念慈透露,早在扁政府時代,核准成立宇昌生技時,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中研院院士何大一等人,即力邀蘇懷仁返台擔任總經理,帶動台灣的生技發展,但蘇懷仁當時在國際藥廠擔任全球總裁,位高、責任重,因此沒有成局。馬政府上台後,蘇懷仁與馬英九因為是高中同學,一直有很好的交情,馬英九經常向他請教生技的發展方向,蘇懷仁也以行政院海外生技諮詢委員的身份,積極提供意見。 直到2011年,蘇懷仁自國際大藥廠退休,終於在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的邀請下,回台建構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甫退休的台灣神隆前總經理馬海怡觀察,蘇懷仁回台,「對這兩年,台灣學術界能朝產品開發邁大步,功勞很大。」 今年2月底,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才剛輔導兩個學研團隊,新創成立高階醫材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著重在新穎的神經再生用導管,以及高階齒顎醫療器材。更為人稱道的是,去年剛成立的醣基生醫,是由蘇懷仁一手催生。醣基生醫結合了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專精的醣體研究技術,以及鑽石生技創投(金主包括潤泰、台新、富邦、中天四大集團)等的資金奧援,要積極研發醣分子新藥,開創新藥的藍海,成為台灣生技的旗艦。張念慈透露,醣基生醫從創立的理念、策劃、架構、營運方向等,都是蘇懷仁的想法。除了積極串聯台灣生技產業鏈,蘇懷仁也樂於與業界分享豐富的經驗。馬海怡跟《天下》記者分享,蘇懷仁提醒她,神隆在原料藥化學合成及藥物化學方面具有優勢,在新藥開發上是具有強大競爭力,帶給她很大的信心。特別是台灣神隆最初並非從事新藥開發,蘇懷仁提出非常有效的鼓勵,也很耐心指導。在馬海怡印象中,蘇懷仁非常平易近人、有內涵。某次晚宴後,兩人有機會一同唱歌,她發現蘇懷仁歌喉佳、音調準,大吃一驚。問了蘇懷仁的夫人,才知道蘇懷仁還是一位很棒的小提琴家。「我正準備要寫信告訴他,我退休的事,不料就接到噩耗,真令人唏噓不已,」馬海怡感慨。蘇懷仁殞落後,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發展,令人關注。張念慈不捨地說,蘇懷仁當初對建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有很好的理念,但最終政府能做到的,還是有落差,以致於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資金、架構、規模、人才運用等,無法完全到位,「只能做半套,」張念慈分析。這也是蘇懷仁生前因為有挫折感,一直不願接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執行長職位的緣故。另有生技界權威人士指出,如果政府能提供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更多資源、更多發揮空間,才可能找到優秀的人才接下蘇懷仁的棒子,繼續協助台灣生技業發展。「如果每件事做起來捉襟見肘,難有(生技)大咖願意投入,」這位人士說。這將是蘇懷仁殞落後,政府必須思索的課題。

蘇懷仁小檔案 重要經歷: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羅氏大藥廠副總裁、Biogen Idec臨床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Shire人類基因治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與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

蘇懷仁 力搏台灣生技最後機會2011-07-26 天下雜誌 作者:謝明玲 相關關鍵字: 蘇懷仁生技藥物研發藥廠 「我希望給最好的案子最好、最短的成功機會。」從美國決心回台奮力一搏的蘇懷仁說,眼見大陸發展生技野心勃勃,蘇懷仁將主導的台灣超級育成中心如何對抗? 台灣是有扇『機會之窗』的,」電話那一頭,蘇懷仁緩而堅定地說,「那時候,我還以為這個機會要喪失了。」台灣土生土長的蘇懷仁是美國生技製藥業的指標人物,曾擔任羅氏藥廠、美國第三大藥廠BiogendecShire等公司高階主管。六月底,政務委員朱敬一從美國帶回好消息,蘇懷仁將參與「生技鑽石起飛方案」中「超級育成中心」建構,第一年任顧問,並預計二○一三年將中心轉為民營公司。戴著細框眼鏡,今年六十一歲的蘇懷仁看來像位不多話的學者。實際上,他活躍於產業,擁有華人圈少見的豐富產業資歷。蘇懷仁台大化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生化,拿到醫學博士。進入業界後,帶領過臨床實驗,以及評估標的、一路帶領藥品商轉上市等,不論在學術背景或產業經驗都很完整。

台灣生技走到最後黃金期 旅美三十年,七年前,他第一次聯繫上台灣生技界,以海外諮詢委員身分,參加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會議(BTC)。兩年後,他在會中提出「超級育成中心」的構想。他估計,從提出中心構想開始,台灣發展生技,只有三到五年的黃金期,一定要把握、快馬加鞭。之所以需要超級育成中心,是因為台灣學界的研發能量很強,學術發表很多;但經費、軟硬體資源和人才都集中在學界,沒有往產業下一步推進。育成中心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找出有未來性的前端研究,串連台灣有的智慧財產、臨床研究、技術法律資源等,把這些研究轉成有商業價值的成果,打通過去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時的瓶頸。蘇懷仁舉例,像是運用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能在新藥進入身體時觀察新藥與細胞的交互作用,協助判斷出有沒有往下一步發展的未來性。但目前擁有這台前端儀器的學校,大多還是用在學術研究,而不是協助產業篩選標的。然而,超級育成中心「育成」了四年,換了四任行政院長;期間,大陸發展生技野心勃勃。過去一年,蘇懷仁觀察到,大陸已經有兩家夠規模、夠成熟的生技公司了。但台灣的計劃,卻始終走走停停。競爭,已經愈來愈激烈;時機,卻在悄悄流逝。現在是台灣發展生技的黃金期末端,也是奮力一搏的最後機會。「我希望把最好的案子最有效率、最短的往前帶,給它最好成功、最短成功的機會,」蘇懷仁說。

超富毅力追著病毒全球跑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分析,育成中心最困難的,是要讓人「覺得值得請他幫忙」。「人家把智慧財產交給你,你可以把它經營成大家覺得有價值的東西,」翁啟惠說。這裡面牽涉判斷出有未來性的目標,技轉、智慧財產的整合,以及和台灣、甚至世界有研發與臨床能量的地方溝通、挖資源。

蘇懷仁完整的職業生涯,是很好的起點與背書。他在羅氏藥廠十八年,負責帶領臨床實驗的團隊,參與過兩個C型肝炎、四個愛滋病藥物和流行性感冒藥物克流感的研發。雖然是負責在人體上測試的臨床實驗,但蘇懷仁從前端的試管實驗、動物實驗等就要開始參與,才能協助實驗員挑選適合的實驗來預測藥物在人體上的反應;也才能和參與臨床實驗的受試者解釋。

到了Shire,他更要負責所有的新藥研發,價值鏈從頭走到尾。他必須有效率的找到案源,判斷有沒有市場和商業價值,觀察實驗結果,看有沒有下一步,專利會不會太快過期而沒有成本效益,甚至考量製造、原料成本等。他手中握有三億到四億美元的龐大研發經費,但因藥品發展過程長又燒錢,這筆錢常只能支持十到十五種藥物,他必須要動態的考量,安排好手中的牌,獲得最大回收。他調度資源和發展藥物的能力,讓中研院院士陳良博以「非常有想像力」來形容。意思是他能無中生有。就像看到平凡石頭的光,轉化為寶石。 上騰生技顧問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鴻仁觀察,蘇懷仁有不屈不撓鍥而不捨的意志,因為製藥價值鏈長、發展時間長,他卻都能一守就是好幾年,且一肩挑起成敗。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是在羅氏藥廠發展克流感時,繞著地球追流感病毒跑的故事。每年,流行性感冒病毒都從亞洲開始流行,接著往西跑,經過歐洲、美國後繞回亞洲,然後就變種,因此必須搶時間發展疫苗。且流行性感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很難找到病人。當時,蘇懷仁坐鎮美國,設計實驗,各地臨床團隊跟著病毒跑,一路執行,連南半球也不例外:一接到當地通報有流感病例,就要立刻進行實驗,然後將數據傳回蘇懷仁,由他監控、分析、彙整報告。最後,他們做了四十個不同的臨床實驗,有超過四千個病例參與,只花了兩年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臨床實驗,送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是一般新藥開發所花時間的一半左右,創下紀錄。在國際大藥廠擔任主管超過二十五年,也是醫生的蘇懷仁常有感受,當新藥出來,第一個市場一定是美國與西歐,接下來是南美、東歐,甚至中東等,最後才是亞洲。有些藥在美國上市九年後才考慮台灣市場;有的甚至最後因為台灣市場太小,而根本放棄上市。「我現在要反過來走,」蘇懷仁回台灣,除希望幫忙抓住最後發展生技的機會,更希望專攻一些亞洲流行的疾病,第一個在亞洲上市,既嘉惠亞洲病人,又能帶動產業。特別是,現在歐美許多藥廠因為太大了,研發效率變得很差,很仰賴學術界和小公司提供案源,台灣在這樣的趨勢中,能有發展空間。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辦公室預計十一月就要正式運轉。但業界觀察,坐落於竹北生醫園區的育成中心,管轄權屬國科會,層級還是太低,恐怕發揮有限;而中心能否招募到足夠人才,又能否真正打破國內生技界的門戶與整合起分散的資源,甚至是否會因為選舉、政黨輪替等又無疾而終,都是挑戰。但蘇懷仁有個座右銘:「很多事情看起來覺得很複雜,但到最後,也許解決的方法可以變得比較簡單。」意思是當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路和方向,就勇敢往前走。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依靠直覺作下決定後,就能坦然面對。因為複雜的事情,大多都沒有絕對的黑與白。 或許就像他回台灣的決定,就像要建構超級育成中心的計劃,看來儘管複雜又未知,但台灣和蘇懷仁,對自己腳下一步步踩的路,都從容以對,了然於心。

蘇懷仁1950年出生。台大化學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醫院住院醫師、羅氏大藥廠臨床發展副總裁、Biogenidec生技製藥資深發展副總裁、Shire生技製藥研究發展總裁。游泳、跑步、腳踏車鐵人三項選手及帆船選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