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14

(Science)年輕血液有助 “返老還童”

年度10大科學突破研究 我院士鍾正明獲選 自由時報-20141224 上午06:05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國際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公布二○一四年十大科學突破研究,中研院院士鍾正明的「恐龍與鳥類起源」研究,以鳥類羽毛追溯到鳥的祖先是「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並因體型銳減,方便覓食能在大滅絕中存活下來而獲選。鍾正明的學生、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頌然說,鳥類的羽毛往往在脫落後又能重新長出來,還會隨著年紀與季節更迭而有不同顏色。恐龍也有羽毛,只是牠們的羽毛並非一片式、而是敷上一層絨羽,用以保溫。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鍾正明也從事與鳥類羽毛相關的幹細胞研究。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謝清河說,鍾正明關於皮膚再生的研究是全世界頂尖,他從鳥類羽毛為何能褪換又重生著手,近幾年做老鼠脫毛再生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此種機轉應用在人類毛髮再生上。《科學》評選的另九大突破性研究中,排名第一的是歐洲太空總署「羅賽塔號」彗星探測船,羅賽塔號飛行十年後,終於在十一月登上彗星表面,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在一顆彗星上釋放著陸器、進行軟登陸。其他研究還包括年輕血液有「返老還童」功效,在高齡老鼠注入年輕老鼠含有GDF11蛋白的血液,竟可年輕化,失智症患者未來可望從年輕血液中獲救。另有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機器人,可在無人監督下自主合作,完成簡單搭建工作。IBM已經成功開發五十四億晶體及二億五千六百萬神經鍵的仿人腦Truenorth晶片,未來希望能更強化功能,像人腦一樣運作。至於印尼蘇拉威西的馬羅思島七個洞穴裡發現的四萬年壁畫,則意謂著人類文明發展史可能得重新改寫,距今三.五萬到四萬年的歐洲洞穴藝術有了新對手,不再是獨佔鰲頭的文明發源地。此外,生命基因密碼也「添丁」了。自然界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只有G、T、C和A四種碳基,但科學家設計製造一種大腸桿菌的DNA,新添了X和Y兩個成員。其他重大突破還包括治療糖尿病的細胞、可以操縱老鼠記憶的手法、立方衛星的興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