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ugust 1, 2014

健喬 積極收購藥廠! 益得生9億取Novartis台廠(2016年投產)

益得 9億購諾華子廠 20140801 04:10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益得生技(6461)擴大營運布局!昨(31)日公告斥資9.28億購買知名瑞士諾華藥廠(全球排名第一)在台子廠。董事長林智暉表示,益得開發的HFA-MDI(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至少享有10年黃金成長期,新購置的藥廠不僅備足產能,也能打進歐美大市場。已於上月15日以75元登錄興櫃的益得,為健喬持有49.98%的子公司,目前已拿到2張台灣MDI(定量噴霧吸入劑)藥證並取得健保價銷售外,開發的2項新藥也符合向FDA申請新藥,其中1項將搶首仿學名藥(First Generic),另1項則為全球新藥。林智暉表示,為了能快速打進國際舞台,健喬集團近年積極購買國際藥廠在台子廠,透過外資藥廠建置的腹地、廠區規畫、人才孕育和符合國際法規,也讓集團近年營運亮麗。健喬除已於2005年購入德國百靈佳在台子廠後,2010年也因收購躍欣公司取得美國禮來在台子廠,而益得購買的諾華子廠,則是第三家外資藥廠。益得斥資9.28億購入的廠房,預定2016年完工投產,每條線年產能3千萬支。因諾華子廠廠區空間足夠,益得也規畫將增加產線及劑型別,並擴增產量。另外,原定2018年獲歐洲認證、2019年取得美國認證等規畫,也可望提早1年以上。備受矚目的益得,目前是全球第七家,唯一擁有MDI技術平台,在預計10年內都不會有第二家競爭廠商下,明年有機會力拚損平。

Si2C難整合台灣生技?! 無蘇懷仁的 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台灣生技大老蘇懷仁 癌症逝世2014-07-31 Web only 作者:黃惠鈴 台灣的生技發展痛失良師!昨天傳出,華人生技界翹楚、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才65歲卻因淋巴癌,已於28日在美國過世,震驚政府與業界。 「本來說好,明年要一起駕帆船環遊世界!」與蘇懷仁有數十年私交情誼,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接受《天下》越洋採訪,掩不住哀傷。蘇懷仁在海外成就非凡,分別擔任過羅氏大藥廠、Biogen IdecShire等國際知名藥廠的高階主管,在華人生技圈中,是難得具備新藥開發、臨床實驗、藥物上市銷售、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產業經驗的關鍵人物。「他是美國華人中,擁有成功開發最多新藥經驗的人,」張念慈說,蘇懷仁領導開發的新藥多達十幾種。例如,2009H1N1新型流感在全球肆虐,各國爭相採購由羅氏大藥廠生產的「克流感」(Tamiflu),就是蘇懷仁的成名作之一。不過,蘇懷仁始終心繫台灣。張念慈透露,早在扁政府時代,核准成立宇昌生技時,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中研院院士何大一等人,即力邀蘇懷仁返台擔任總經理,帶動台灣的生技發展,但蘇懷仁當時在國際藥廠擔任全球總裁,位高、責任重,因此沒有成局。馬政府上台後,蘇懷仁與馬英九因為是高中同學,一直有很好的交情,馬英九經常向他請教生技的發展方向,蘇懷仁也以行政院海外生技諮詢委員的身份,積極提供意見。 直到2011年,蘇懷仁自國際大藥廠退休,終於在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的邀請下,回台建構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甫退休的台灣神隆前總經理馬海怡觀察,蘇懷仁回台,「對這兩年,台灣學術界能朝產品開發邁大步,功勞很大。」 今年2月底,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才剛輔導兩個學研團隊,新創成立高階醫材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著重在新穎的神經再生用導管,以及高階齒顎醫療器材。更為人稱道的是,去年剛成立的醣基生醫,是由蘇懷仁一手催生。醣基生醫結合了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專精的醣體研究技術,以及鑽石生技創投(金主包括潤泰、台新、富邦、中天四大集團)等的資金奧援,要積極研發醣分子新藥,開創新藥的藍海,成為台灣生技的旗艦。張念慈透露,醣基生醫從創立的理念、策劃、架構、營運方向等,都是蘇懷仁的想法。除了積極串聯台灣生技產業鏈,蘇懷仁也樂於與業界分享豐富的經驗。馬海怡跟《天下》記者分享,蘇懷仁提醒她,神隆在原料藥化學合成及藥物化學方面具有優勢,在新藥開發上是具有強大競爭力,帶給她很大的信心。特別是台灣神隆最初並非從事新藥開發,蘇懷仁提出非常有效的鼓勵,也很耐心指導。在馬海怡印象中,蘇懷仁非常平易近人、有內涵。某次晚宴後,兩人有機會一同唱歌,她發現蘇懷仁歌喉佳、音調準,大吃一驚。問了蘇懷仁的夫人,才知道蘇懷仁還是一位很棒的小提琴家。「我正準備要寫信告訴他,我退休的事,不料就接到噩耗,真令人唏噓不已,」馬海怡感慨。蘇懷仁殞落後,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發展,令人關注。張念慈不捨地說,蘇懷仁當初對建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有很好的理念,但最終政府能做到的,還是有落差,以致於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資金、架構、規模、人才運用等,無法完全到位,「只能做半套,」張念慈分析。這也是蘇懷仁生前因為有挫折感,一直不願接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執行長職位的緣故。另有生技界權威人士指出,如果政府能提供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更多資源、更多發揮空間,才可能找到優秀的人才接下蘇懷仁的棒子,繼續協助台灣生技業發展。「如果每件事做起來捉襟見肘,難有(生技)大咖願意投入,」這位人士說。這將是蘇懷仁殞落後,政府必須思索的課題。

蘇懷仁小檔案 重要經歷: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羅氏大藥廠副總裁、Biogen Idec臨床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Shire人類基因治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與研發部門全球負責人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

蘇懷仁 力搏台灣生技最後機會2011-07-26 天下雜誌 作者:謝明玲 相關關鍵字: 蘇懷仁生技藥物研發藥廠 「我希望給最好的案子最好、最短的成功機會。」從美國決心回台奮力一搏的蘇懷仁說,眼見大陸發展生技野心勃勃,蘇懷仁將主導的台灣超級育成中心如何對抗? 台灣是有扇『機會之窗』的,」電話那一頭,蘇懷仁緩而堅定地說,「那時候,我還以為這個機會要喪失了。」台灣土生土長的蘇懷仁是美國生技製藥業的指標人物,曾擔任羅氏藥廠、美國第三大藥廠BiogendecShire等公司高階主管。六月底,政務委員朱敬一從美國帶回好消息,蘇懷仁將參與「生技鑽石起飛方案」中「超級育成中心」建構,第一年任顧問,並預計二○一三年將中心轉為民營公司。戴著細框眼鏡,今年六十一歲的蘇懷仁看來像位不多話的學者。實際上,他活躍於產業,擁有華人圈少見的豐富產業資歷。蘇懷仁台大化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生化,拿到醫學博士。進入業界後,帶領過臨床實驗,以及評估標的、一路帶領藥品商轉上市等,不論在學術背景或產業經驗都很完整。

台灣生技走到最後黃金期 旅美三十年,七年前,他第一次聯繫上台灣生技界,以海外諮詢委員身分,參加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會議(BTC)。兩年後,他在會中提出「超級育成中心」的構想。他估計,從提出中心構想開始,台灣發展生技,只有三到五年的黃金期,一定要把握、快馬加鞭。之所以需要超級育成中心,是因為台灣學界的研發能量很強,學術發表很多;但經費、軟硬體資源和人才都集中在學界,沒有往產業下一步推進。育成中心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找出有未來性的前端研究,串連台灣有的智慧財產、臨床研究、技術法律資源等,把這些研究轉成有商業價值的成果,打通過去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時的瓶頸。蘇懷仁舉例,像是運用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能在新藥進入身體時觀察新藥與細胞的交互作用,協助判斷出有沒有往下一步發展的未來性。但目前擁有這台前端儀器的學校,大多還是用在學術研究,而不是協助產業篩選標的。然而,超級育成中心「育成」了四年,換了四任行政院長;期間,大陸發展生技野心勃勃。過去一年,蘇懷仁觀察到,大陸已經有兩家夠規模、夠成熟的生技公司了。但台灣的計劃,卻始終走走停停。競爭,已經愈來愈激烈;時機,卻在悄悄流逝。現在是台灣發展生技的黃金期末端,也是奮力一搏的最後機會。「我希望把最好的案子最有效率、最短的往前帶,給它最好成功、最短成功的機會,」蘇懷仁說。

超富毅力追著病毒全球跑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分析,育成中心最困難的,是要讓人「覺得值得請他幫忙」。「人家把智慧財產交給你,你可以把它經營成大家覺得有價值的東西,」翁啟惠說。這裡面牽涉判斷出有未來性的目標,技轉、智慧財產的整合,以及和台灣、甚至世界有研發與臨床能量的地方溝通、挖資源。

蘇懷仁完整的職業生涯,是很好的起點與背書。他在羅氏藥廠十八年,負責帶領臨床實驗的團隊,參與過兩個C型肝炎、四個愛滋病藥物和流行性感冒藥物克流感的研發。雖然是負責在人體上測試的臨床實驗,但蘇懷仁從前端的試管實驗、動物實驗等就要開始參與,才能協助實驗員挑選適合的實驗來預測藥物在人體上的反應;也才能和參與臨床實驗的受試者解釋。

到了Shire,他更要負責所有的新藥研發,價值鏈從頭走到尾。他必須有效率的找到案源,判斷有沒有市場和商業價值,觀察實驗結果,看有沒有下一步,專利會不會太快過期而沒有成本效益,甚至考量製造、原料成本等。他手中握有三億到四億美元的龐大研發經費,但因藥品發展過程長又燒錢,這筆錢常只能支持十到十五種藥物,他必須要動態的考量,安排好手中的牌,獲得最大回收。他調度資源和發展藥物的能力,讓中研院院士陳良博以「非常有想像力」來形容。意思是他能無中生有。就像看到平凡石頭的光,轉化為寶石。 上騰生技顧問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鴻仁觀察,蘇懷仁有不屈不撓鍥而不捨的意志,因為製藥價值鏈長、發展時間長,他卻都能一守就是好幾年,且一肩挑起成敗。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是在羅氏藥廠發展克流感時,繞著地球追流感病毒跑的故事。每年,流行性感冒病毒都從亞洲開始流行,接著往西跑,經過歐洲、美國後繞回亞洲,然後就變種,因此必須搶時間發展疫苗。且流行性感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很難找到病人。當時,蘇懷仁坐鎮美國,設計實驗,各地臨床團隊跟著病毒跑,一路執行,連南半球也不例外:一接到當地通報有流感病例,就要立刻進行實驗,然後將數據傳回蘇懷仁,由他監控、分析、彙整報告。最後,他們做了四十個不同的臨床實驗,有超過四千個病例參與,只花了兩年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臨床實驗,送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是一般新藥開發所花時間的一半左右,創下紀錄。在國際大藥廠擔任主管超過二十五年,也是醫生的蘇懷仁常有感受,當新藥出來,第一個市場一定是美國與西歐,接下來是南美、東歐,甚至中東等,最後才是亞洲。有些藥在美國上市九年後才考慮台灣市場;有的甚至最後因為台灣市場太小,而根本放棄上市。「我現在要反過來走,」蘇懷仁回台灣,除希望幫忙抓住最後發展生技的機會,更希望專攻一些亞洲流行的疾病,第一個在亞洲上市,既嘉惠亞洲病人,又能帶動產業。特別是,現在歐美許多藥廠因為太大了,研發效率變得很差,很仰賴學術界和小公司提供案源,台灣在這樣的趨勢中,能有發展空間。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辦公室預計十一月就要正式運轉。但業界觀察,坐落於竹北生醫園區的育成中心,管轄權屬國科會,層級還是太低,恐怕發揮有限;而中心能否招募到足夠人才,又能否真正打破國內生技界的門戶與整合起分散的資源,甚至是否會因為選舉、政黨輪替等又無疾而終,都是挑戰。但蘇懷仁有個座右銘:「很多事情看起來覺得很複雜,但到最後,也許解決的方法可以變得比較簡單。」意思是當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路和方向,就勇敢往前走。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依靠直覺作下決定後,就能坦然面對。因為複雜的事情,大多都沒有絕對的黑與白。 或許就像他回台灣的決定,就像要建構超級育成中心的計劃,看來儘管複雜又未知,但台灣和蘇懷仁,對自己腳下一步步踩的路,都從容以對,了然於心。

蘇懷仁1950年出生。台大化學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醫院住院醫師、羅氏大藥廠臨床發展副總裁、Biogenidec生技製藥資深發展副總裁、Shire生技製藥研究發展總裁。游泳、跑步、腳踏車鐵人三項選手及帆船選手。

 

 

醫療專區: 非急需手術(Elective surgery)商業模式 創價值

國際醫療專區 楊志良:緩解供大於求問題 何孟奎 20140724日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應該將國際醫療集中到專區,有利管理。(中評社)政府規劃設置國際醫療園區引發疑慮,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受訪時表示,台灣醫療水準好、醫療價格低、醫療人才充足,很適合發展國際醫療專區;目前制度下,醫院已可執行國際醫療,不區分國人與國際醫療,不但造成大小眼現象,也衝擊醫病關係,他主張應該將國際醫療集中到專區,有利管理。楊志良說,台灣是否適合發展國際醫療、如何發展、該設在哪裡,是不同層次的問題。他認為,台灣具有發展國際醫療的條件無庸置疑,服務業也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醫療是人照顧人的行業,對增進就業及提升薪資水準具有正面的效益,且可以緩解目前醫事人員供大於求的現象。對於醫療專區由誰辦理,楊志良指出,公立醫院和財團法人醫院都不宜在專區辦理國際醫療,應由民間企業在區內投資設置。他說,他的主張和有些人不太一樣,但設置專區是商業行為,目前法令根本不容許公立醫院及財團法人醫院盈餘搬到特區設立商業化醫院,這是嚴重犯法的行為。 楊志良認為,國際醫療應該集中在醫療專區內辦理,這樣才能區分清楚「照顧健保或外國人」,嚴格區分「非營利事業的核心價值」與商業行為,而非像目前衛福部容許各個醫院混水摸魚通吃健保及國際醫療,不但造成大小眼的現象,也徒增醫病衝突。

楊志良:發展國際醫療能「人盡其才」對於外界質疑國際醫療專區會衝擊全民健保制度,楊志良不以為然。他表示,尋求國際醫療的人士,不太可能是為了小病、急診及慢性病,加上法令不容許傳染病人進入台灣就醫,所以除美容、健檢外,國際醫療最大需求就是需要排程的、以外科系為主的選擇性醫療(Elective Surgery)。 楊志良說,設置專區也不會影響國人的選擇性醫療,台灣自從實施健保以來,包括專科醫師在內的醫師人數以及病床數的成長,都遠超過人口的成長。選擇性醫療的主要項目,如白內障、人工關節、心導管置放支架、縮胃減重、前列腺摘除、心臟、腎臟、肝膽及骨髓移植等,都沒有足夠的病患。楊志良認為,發展國際醫療有助於讓台灣醫界人盡其才。他說,除了特定名醫,其實不少人力及設備是閒置的,在醫院管理上稱為「吃不飽」;此外,如護理、檢驗、放射、復健、職能等等醫療人力及設備,也是供給過剩,只是沒有足夠需求能支付足夠薪資,吸引他們投入職場。

黃達夫 看 楊志良 開 偏方(醫療特區)

黃達夫/示範區拚經濟 別扯上醫療2014/07/15 【聯合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黃達夫】 我一直認為楊志良前署長是位仗義直言,經常把台灣的醫療真相大聲說出來的人。不意他這回不但站出來支持自由經濟示範醫療特區,要將醫療商業化,還為它做廣告,令我大吃一驚!

商業經營 腐化價值觀 因為將醫療及教育當生意做,基本上有違非營利事業的核心價值。因此,我主張將醫療與教育事業排除在示範區外。我真不能相信,長久以來,代表醫界公義之聲,嚴厲批評醫院管理者不將盈餘用來改善醫事人員的勞動條件,卻不斷地「擴建醫院及軍備競賽」的楊前署長怎麼會一時昏頭,贊成政府將醫療服務拿來拚經濟呢?不就反而正當化這些醫院不當的經營策略,名正言順地將健保盈餘搬到特區設立商業化醫院,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潤嗎?台灣政府政策最令人詬病的是,經常忽略人民的需求與人民的聲音,而以彰顯政績、爭取選票為主要考量,而且,還存著僥倖心理,不論如何,先做了再說。殊不知魔鬼藏在細節裡,在沒有經過嚴謹的策略規畫及影響評估,並且把所有執行細節都確定下來以前,輕易推行任何政策,不但治不好痼疾,反而引起更多更嚴重的後遺症。眼前諸多社會重大爭議事件,如十二年國教的災難,合宜住宅的不合宜,清華大學退回宜蘭蚊子校區用地等都是不能忽視的例子。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殷鑑不遠,政府千萬不要重蹈覆轍助長產官學互利的共犯結構,進一步混淆台灣醫療的價值觀,腐化台灣的醫療風氣。

救五大皆空 關鍵在衛福部 話說回來,我倒是非常認同楊前署長最近在本專欄所發表「發展國際醫療,有助人盡其才」一文所說:「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五大皆空的現象,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療管理者。問題是衛福部敢不敢得罪各大醫院的諸侯」這個論點。我只是很好奇楊前署長既然明瞭「五大皆空」正確的診斷,為什麼他在位時沒有對症下藥,由衛生署「實施『棍棒』」的監督策略,建立制度,去迅速解決五大皆空的問題,將台灣瀕臨崩潰的醫療體系從加護病房中拯救起來,卻眼睜睜地看著它急遽惡化呢?也許楊前署長當時忙著處理長庚醫師與長庚醫院之間,是雇傭關係或合夥關係的爭議,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集體造假,為假病人開刀騙取保險金的問題,以及署立醫院高層將核心醫療外包的貪瀆案件,而在離職前來不及解決「五大皆空」的問題。顯然,他壯志未酬,革命尚未成功。但是,今天他對於「五大皆空」問題所開出的處方,卻是一帖偏方,無法藥到病除。楊前署長最清楚,今天不遺餘力地在推動國際醫療的領導人物,不就是您所說的「衛福部不敢得罪的各大醫院的諸侯」嗎?您今天竟然還要提供他們到特區更大方地創造更多利潤的正當理由,令人匪夷所思。我想在此,以最誠懇的態度請求楊前署長,秉持您一向嫉惡如仇、勇於任事的熱忱,勇敢面對衛福部不敢得罪的諸侯,自願跳出來協助衛福部「對症下藥」,用對的方法,積極解決五大皆空的問題。讓台灣的醫師及專業人員,盡早脫離血汗的苦海,人人皆能盡其才,快樂地工作,則是功德無量,且不但是醫界之福,更是全民之福。【2014/07/15 聯合報】

邱文達給 康照洲 美好回憶(行政院一等功績獎)

清白被質疑 康照洲澄清【中央社╱台北5日電】 2014.07.05 09:17 pm 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康照洲被質疑涉及調查中的案件,康照洲今天表示,歡迎調查公諸於世,還他和食藥署同仁的清白。康照洲表示,自認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幾次遭遇食安事件,在巨大輿論和查案壓力下,與同仁日夜加班,只求在最短時間內讓案情水落石出,讓民眾免於食的恐懼;他最珍惜的是和同仁並肩作戰的革命情感,這與外人稱「長官不要他」的說法,與實情未免出入太大。至於立委指康照牽涉一調查中的食安案件,康照洲表示,自信一切磊落,歡迎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公諸於世,還給包括他的每一位食品藥物管理署同仁清白。康照洲強調,歷經三任署長,最先是應前衛生署長葉金川邀請,接掌藥政處處長並負籌備食品藥物管理局;楊志良接任署長,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他任內成立,兩人共事17個月,合作無間。他說,邱文達接任署長後,連續爆發塑化劑、美牛瘦肉精及毒澱粉等食品事件,邱文達每天召開會議,親自指揮,才讓這些食安風波平息。去年722日衛生署組織改制衛生福利部時,康照洲731日因為從台灣大學借調滿4年,依規定必須回學校任教,決定返校執教鞭,故於722日辭職;因邱文達提名而讓他獲頒行政院一等功績獎以及二等衛生獎章,公務生涯留下個美好的回憶。立法院會臨時會日前行使監察院長、副院長同意權投票,由於遭遇杯葛,且部分監察委員被質疑不適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宣布結束臨時會,另定期處理監察院同意權案。【2014/07/05 中央社】

被質疑不適任監委 康照洲「消毒」【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即時報導】 2014.07.03 10:27 am 立法院本周審查監察院人事權同意案,民進黨立委質疑監委被提名人康照洲擔任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期間,食藥局曾因毒澱粉案等食品問題被糾正18次,把康照洲列為不適任人選,部分國民黨立委也對康有「異見」。康照洲今天在立法院口頭報告時緊急「消毒」,回應外界質疑。康照洲表示,毒澱粉案已歷經政風單位及監察院調查,調查報告結論雖顯示在行政措施上,仍有改進空間,但絕無貪贓枉法行為,也無媒體所述,刻意隱匿案情及圖利廠商。康照洲並在書面說明中,解釋糾正案、彈劾案、糾舉案的不同。他表示,糾正案是針對行政院及其所屬各機關之工作及設施提出,彈劾或糾舉案,則是在懲戒違法失職公務員,「本人於任內不曾受到糾舉或彈劾」。針對過去食藥局任內被糾正的毒澱粉案、塑化劑案等18案,康照洲表示,接獲糾正後,他與食藥局都虛心接受、盡力改善,事後針對同一事件,食藥局未接到調查或有人受到糾舉、彈劾。康照洲表示,食藥局為徹底解決毒澱粉問題,待釐清、掌握涉案源頭後,才發布新聞對外說明,絕無故意隱匿案情、拖延辦理及包庇廠商。但由於資訊揭露不完整,才會導致外界誤解。【2014/07/03 聯合報】

監委同意權 康照洲&王惠珀 未過 !!

藍委也挺不下去! 多名現任監委沒上榜 2014-07-2921:18 〔本報訊〕立法院今天行使監院人事同意權投票,正副院長張博雅、孫大川驚險過關,監委的部分則狀況慘烈,27個提名人中僅16人得票數過半,其餘包括因爭議不斷自行退出的許國文,前食藥局長(現改名食藥署)康照洲、現任監委余騰芳等11人都被刷掉。 立法院今天進行監委人事同意權投票,27個提名人中僅16人得票數過半,其餘包括先前因爭議不斷自行退出的許國文,前食藥局長康照洲、現任監委余騰芳等11人都被刷掉。未過57張同意票門檻的11個監委被提名人,包括許國文(羅許基金會董事長)、程仁宏(現任監委)、康照洲(前食藥局長,現改名食藥署)、薛春明(台北市副秘書長)、沈美真(現任監委)、李炳南(現任監委)、施鴻志(康寧大學教授)、范良銹(公共工程委員會前主委)、王惠珀(台北醫學大學教授)、余騰芳(現任監委)及許文彬(總統府國策顧問)。 名單被評史上最爛 藍辦座談會也救不回 這次馬總統提名的監委名單被評為「史上最爛」,包括被批評「看報辦案」的監委程人宏、曾牽涉18件食安糾正案的前食藥局長康照州、被指「棄王護馬」的監委余騰芳、捲入美河市案的台北市副秘書長薛春明,都在國民黨團先前舉行的假投票中獲得高反對票,被評估是危險名單。 國民黨團雖舉辦2次監院正副院長、監委被提名人座談會,盼說服自家藍委,但爭議過大的名單仍讓許多藍委跑票,今天一口氣刷掉11人。有藍委等候投票時直呼「(同意票)蓋不下去!」 11名被刷掉者外,其餘16名通過立法院同意任命的監委,將於81日上任就職。

 

康照洲 監委 沒過

楊志良為康照洲操守 掛保證20140729 15:03林宜慧  針對前食藥局局長(現改為食藥署)康照洲被列入監委「黑名單」,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今聲明表示,康照洲任職食藥局期間,改善食品管理長期存在的諸多缺失,且從未因為個人瀆職被調查、約詢、或起訴,他的操守無庸置疑。楊志良表示,康照洲到衛生署服務是應前署長葉金川邀請,接掌藥政處處長並負籌備食品藥物管理局,食藥局在他任內成立,兩人共事17個月並無不合,也不曾聽到葉金川對他有任何怨言。楊志良強調,當初找康照洲到衛生署,主因他在食品安全的專業,在他擔任食藥局長任內,處理過美牛進口、塑化劑及毒澱粉等食安風暴,後兩者積弊多達30年以上,爆發後康照洲帶領同仁全力解決。這些案件凸顯法規、制度及跨部會分工問題,監院經調查後所提糾正,是督促所有相關行政單位改善,並非全然針對衛生署單一機關或個人瀆職。楊志良說,食藥局剛成立未滿1年就收到監察院7件糾正案,可顯示食品管理的法規制度及部會協調,過去有許多缺失,而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康照洲在就任後試圖解決,如果要把所有長期以來的問題全歸罪到食藥局,相當不公平。他強調,食藥局每年申請案超過1萬件,而康照洲4年任內不曾因涉及貪瀆、收賄案件被調查、約詢、或起訴,康的個人操守無庸置疑。

 

陳根德 開炮 不能違背民意投票! (康照洲)

監委黑名單 程仁宏榜首 部會的逆襲 20140729 04:09 楊毅、林思慧/台北報導 立院今進行監院人事同意權投票,國民黨昨召開黨團大會,針對審查報告進行討論,並舉行假投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右起)、書記長王廷升與首席副書記費鴻泰會後向外界說明黨團決議。(黃世麒攝) 在國民黨團審查小組擬定的「黑名單」中,程仁宏、康照洲、薛春明兩度都被列為不適任監委名單;上次逃過一劫的余騰芳,雖信心滿滿地表達「相信王金平院長不會誤會」,卻因挺王派立委不滿情緒高漲,最後仍因涉入馬王政爭因素,被列入新爭議名單內。藍委陳根德昨在黨團大會再度開炮,指黨團絕對不能違背民意投票,康照洲任內被糾正18次,且還有案被檢調調查中,包括邱文達、楊志良、詹啟賢前後三任衛生署長也都認為康不適任。

程看報辦案 官員吃過虧 還有立委說,18件食安糾正案,有15件和康有關,雖然被糾正的是食藥署,難道康照洲一點責任都沒有?何況,未來若通過審查,如何和當初提案糾正的監委程仁宏等人共事?尋求連任的程仁宏更是令人跌破眼鏡,假投票的結果出爐,程的不同意票數多達12票,竟比康照洲還多,高居不適任監委第一名。一位黨團審查小組成員透露,程仁宏看報辦案、作威作福,常常還未釐清案件就對外發言,且引用不實數據扭曲中油油價;不少官員反彈,程約詢一定要求部長親自到場,就連副閣揆毛治國也曾吃過虧,私下向藍委抱怨,這次程仁宏意外奪冠,可視為是「部會的逆襲」。至於薛春明、范良銹兩人,知情立委指出,監委馬以工曾在監院交通委員會中直言,薛、范兩人與美河市案有關,未來若進監院,必須迴避美河市調查案,「那還要他們當監委幹嘛?難道是為了護航馬英九、郝龍斌兩位市長?」知情立委指出,薛春明、范良銹兩人是未爆彈;經審查小組查證,范良銹違法事證明確,若未來檢調擴大調查,難保不會有事,「黨團一定要背書,出事誰要負責?」至於新被列入審查小組黑名單者,除余騰芳外,江綺雯、李炳南、尹祚芊等人都是新面孔。

涉馬王政爭 余騰芳危險江綺雯因在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期間,曾因潑水趕遊民事件,遭監委高鳳仙糾正;李炳南則被藍委認為,任內提出的糾正案數量很少;尹祚芊被爆祕書被借調,卻繼續領榮總薪水及績效、醫療、工作與不休假獎金等,均被列為監委爭議名單中。其餘如沈美真、高鳳仙、施鴻志等人,此次則都被排除在黑名單外,與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博雅、孫大川等人都列入監委「安全名單」之中。

 

GSK洩密調查 反扎傷 (Project Scorpio)

GSK中國"蝎子計劃"曝光:誰在高管住宅偷放攝像頭 北京新浪網 (2014-07-05 08:02)GSK中國"蝎子計劃"曝光 執行者近期面臨庭審本報記者 陳時俊 上海報導隨著一起案件庭審的臨近,隱藏於GSK(葛蘭素史克)中國內部兩年之久、充滿陰謀論氣息的跨國盡職調查"蝎子計劃",近日突然浮出水面。這一計劃還將GSK中國前高管內部舉報,及前中國區主管馬克銳(Mark Reilly)的桃色錄像事件一併推至公眾面前。多家外媒近日爆料稱,GSK中國過去一年裡的商業賄賂事件,緣起內部人員舉報。該匿名舉報人還在材料中附上偷拍的馬克銳與女友的不雅錄影片段,以此對當時的這位中國區老大進行逼宮施壓。儘管多個來自GSK中國內部的聲音都曾把爆料人指向現已離職的GSK中國前政府事務總監施文,但遲遲缺乏核心證據。此事隨後不斷發酵,某種程度上促成了日後震動中國醫葯行業的"GSK事件"。據悉,當時涉及高管個人隱私的爆料內容震動了整個GSK中國公司。公司除了在內部開展銷售合規複查之外,也同時啟動了對潛在爆料人的第三方徹查這一"揪內鬼"的行動在內部被稱為"蝎子計劃"。而執行"蝎子計劃"的正是業內頗有聲譽、擅長商業盡職調查的私人偵探韓飛龍(Peter Humphrey)及其妻子於英曾(Yu Yingzeng音譯)。二人曾聯合創立香港風險咨詢公司中慧(ChinaWhys),韓飛龍本人還曾經是路透社駐華記者和普華永道中國調查主管。絕大多數歐美企業都因各國《海外反腐敗法案》等法律而面臨合規壓力,中慧的主營業務便是協助大型跨國公司消除在華舞弊行為,他們會搜集員工和伙伴的背景信息,並核對審計結果。在中慧的眾多客戶中,既有製造業、酒店業及房地產業的公司,也有英國製藥業大佬GSK這樣的巨頭。針對突如其來的內部舉報,韓飛龍夫婦的新任務就是徹查施文的個人背景,並加緊調查究竟是誰在高管住宅內偷放攝像頭。這一案情動向也直接關係著GSK中國內部舉報案的定性。但一年前,中國公安部披露了GSK中國區商業賄賂和受賄案。GSK被指自2007年來,向超過700家旅行社及咨詢公司轉移了高達3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公司副總裁梁宏等人也隨即遭到了逮捕,GSK中國銷售業績因受此打擊而劇烈波動。中國區負責人馬克銳雖未被定罪,但在配合中方進行調查期間亦被限制離開中國。隨著商業賄賂事件的東窗事發,"蝎子計劃"的執行遭遇麻煩。去年8月,韓飛龍夫婦還因涉嫌"非法購買個人信息"觸犯中國法律而面對刑事指控。外媒報導稱,對他們的另一項指控(經營非法業務)則已被撤銷。74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得一則未經證實的業內消息稱,韓飛龍、於英原被安排於729日在上海接受庭審,現已被推遲至87日。隨著庭審的不斷臨近,舉報案的走向或將趨於明朗。

Sex, bribes and videotape: Clandestine video of GSK exec adds to China scandal June 30, 2014 | By Tracy Staton Last year, as the GlaxoSmithKline ($GSK) bribery probe was heating up, a British P.I. and his wife appeared on Chinese television, wearing handcuffs and prison orange. Word was, their sleuthing firm, ChinaWhys, had been working for pharma companies. Their alleged crime: collecting private information on Chinese citizens. Now, one ChinaWhys connection to GSK is clear. And it wasn't about collecting private information on locals. It was about finding the person who secretly made a sex video starring GSK's country chief, Mark Reilly, and his Chinese girlfriend--and emailed that video to top Glaxo officials, including CEO Andrew Witty. The salacious behind-the-scenes details give new dimension to the corruption scandal that erupted in China last summer. Chinese authorities rounded up Glaxo employees and accused the company of running a $489 million bribery scheme to promote its products to doctors and hospital officials. The company's image took an obvious blow, but so did its sales, which immediately sank by 30% and have yet to fully recover. Reilly is now facing Chinese prison time for his role in the alleged bribery scheme. And Glaxo's image is growing more tarnished, with allegations of corruption in 9 other countries and an official bribery probe by British officials. When the sex video arrived in Witty's inbox last March, it came along with accusations that the company was paying kickbacks to doctors and hospitals for using Glaxo products. GSK saw the video as a "serious security breach," the Financial Times reports, and brought in ChinaWhys owners Peter Humphrey and his wife, Yu Yingzeng, to investigate. Code-named 'Project Scorpio', according to the Daily Mail, it focused on a former GSK employee, Vivien Shi, whose family is well-connected in China. That was in April 2013. Humphrey and his wife were arrested by Chinese police in July, and Humphrey confessed on TV the next month. Meanwhile, some 43 Glaxo employees had been detained, and the company was deep into damage control--replacing Reilly as country chief, apologizing for probable "breaches" of the law and promising price cuts on its products. Sunday, after The Times of London reported the sex-tape news, GSK released its latest statement on the bribery probe. "[T]he issues relating to our China business are very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the statement said (as quoted by the FT).The company says it's still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bribery accusations and reiterated its "zero tolerance" for corruption. The company continues "to make fundamental changes" to its China business, it says."We have committed significant resources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in China, including an independent legal review," the statement says, going on to add, "We are learning lessons from this situation and we are determined to take all actions necessary as a result."Glaxo isn't the only drugmaker under investigation in China as the country cracks down on alleged corruption. State authorities have "visited" a host of multinational drugmakers. And this in a country drugmakers have been counting on for growth as mature markets stagna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instituted new price controls on foreign brands. Some China-watchers figure officials are using the corruption crackdown to gain further price concessions.

 

 

 

灌水開放資料(Open Washing)

專家建言|政府推動OpenData要因地制宜、善用民間力量 臺灣Code for Tomorrow組織共同創辦人徐子涵建議政府推動開放資料時,不能一昧套用國外作法,應兼顧臺灣法規,找出與民間力量銜接的作法 /余至浩 | 2014-07-15發表臺灣Code for Tomorrow組織共同創辦人徐子涵認為,政府要先發現自己的問題和願景,再建立開放資料的模式,而不是先砸重金什麼都做,更要看重長期效果。 過去幾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大張旗鼓喊著要開放資料,但幾年時間過去了,又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重新去檢視。早年就一直持續推動政府開放資料,同時也是臺灣Code for Tomorrow創辦人之一的徐子涵表示,這幾年政府的心態是開放的,也有足夠預算經費去推動開放資料,但就是沒有好好了解世界現況,導致沿用國外作法時發生了不少問題。舉例來說,政府最早推動開放資料先仿效美國,但是,美國聯邦資料是沒有著作權,不像臺灣許多資料會受到著作權保護,因此,同樣資料開放政策直接套用執行就會面臨到問題,像是行政院科技會報為發展觀光時要開放原民會的資料,結果才發現原住民資料受到原民法等特殊條例的規範,不是說開放就能開放。另外常被政府用來作為開放資料成功案例的故宮資料,也是受到著作權保護,民間使用時仍受到許多限制,例如,企業需先發文申請,也不能進行商業用途,這就和開放資料的原意不符。

臺灣開放資料一定會碰到法規問題 徐子涵說,在臺灣開放資料一定會碰到法規的問題,政府沒辦法假裝視而不見,第一步學美國作法就錯了。徐子涵建議,臺灣政府可以參考英國的作法,因為英國同樣跟臺灣一樣有著作權的相關限制,再加上同為島國的特質,以及重視文化及廣告創意的風氣,或是像荷蘭、丹麥以及日本也都值得臺灣效尤。例如荷蘭面積只有約4萬平方公里,將近1,700萬人口,和臺灣一樣是地狹人稠的國家,所以,荷蘭在開放資料上優先解決土地開發與居住相關問題,這也影響了政府將釋出資料的選擇,比如像是門牌地址、地籍資料、建築物類型等,而民眾取得這些資料後,就可以知道一個城市實際土地使用狀況,進而可以找出哪些房子是有人住的,又是什麼用途,這就是善加土地利用的資產。或像丹麥政府也是透過公開資料方式公開地質資料,並且完全開放使用授權,現在,民眾在丹麥使用導航系統時,準確率很高幾乎不會走錯路的原因正是獲益於此。而在日本,地方政府推動開放資料的速度往往比中央政府快很多,比如說橫濱開放資料政策就和海港發展有關,如貨運或是周邊商圈等,並經由與民間社群來合作,利用開放資料找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又因為日本民間力量很紮實,很多時候地方政府只是扮演支援角色,多數工作反而交由民間主導,政府只負責做好基本功,確保開放資料的品質。「臺灣民間力量其實非常強大。」徐子涵認為,臺灣可以向日本學習。就算是效法美國的作法,徐子涵說,臺灣和美國的推廣作法仍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臺灣開放資料的作法像是釋出資料後,就以為民眾都會使用,因此接著舉辦比賽來蒐集應用案例,但這些比賽成果往往不能進一步實用,這樣的推廣計畫通常一年就結束了。但是,美國政府不只是釋出資料,還會主動和開發社群合作,政府單位也肯花時間辦理各種推廣活動,甚至透過主題計畫吸引社群高手參與,主題涵蓋衛生、能源、教育、金融、公共安全,以及全球發展等。徐子涵也說,在臺灣很多真正的開放資料都是統計資料,但通常統計資料對於直接應用是比較沒有幫助,所以當政府硬性規定要求機關部門把資料很快產出,到後來就演變成這樣的局面,例如,政府部門用沒有用的統計資料交差了事,而真正需要開放資料的人還是回到本來的方式自行蒐集網路資料或透過私下管道接觸。相比之下,新北市則是徐子涵認為目前開放資料做的比較好也比較認真的縣市,他說,雖然新北市平臺的介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在開放資料的數量、品質以及更新速度都持續提升,比如說有些交通資料會附上經緯度,這對於許多開發業者很重要,因為有些縣市政府開放的公車站牌資料集沒有附上經緯度坐標,就很難開發出進階應用。另一個做的不錯的地方政府則是一兩月前才上線的臺南市政府開放資料平臺測試版,儘管大多只開放了統計資料,但這個平臺採用了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OKFN)所支持的CKAN開放原始碼專案。CKAN是一套國際共通的開放資料倉儲平臺,目前英、美、荷蘭、芬蘭等國有不少城市都採用。徐子涵認為,臺南採用了新式的主流資料開放平臺,所以,平臺介面非常簡潔且具有現代感,而資料格式和描述資料清楚,也提供了搜尋機制,更在網頁上提供了資料使用次數和各式各樣的互動服務,如留言、按讚、分享等。另外,採用開源程式的另一個好處是,更換網站維護廠商時的交接網站的銜接門檻較低。而早在2011 就開始推動開放資料的臺北市,當時目標為了超英趕美,所以在2011年先仿效新加坡方式建立一個簡易開放資料平臺,但也因為剛開始還在測試階段,品質維持不是很好,如:資料未更新等。但也促成大家開始討論開放資料的議題,不過目前實務上作法,大多還是由業者直接到各負責局處去談資料介接,並不會直接到政府的開放資料平臺上去接。

政府要懂得銜接民間力量 對於臺灣未來推動開放資料的方向,徐子涵認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政府如何銜接民間的力量,這取決於政府和民間的互相信任。彼此分屬不同領域,圈內和圈外界限清楚,即便是民間想要有所發揮,但政府機構往往受到法規綁住,或者說民間也不知該如參與政府標案,就算網站設計能力很強,但不會寫需求書就無法參與政府標案,終究還是要由傳統廠商代勞,兩造還是無法合作,也因此政府和民間的距離一直無法縮短。像在美國就有一家Code for America的非營利組織,負責幫忙政府媒合外面新世代人材來跟政府機關合作,同時也協助政府了解民間的需求,並以現代方式寫出需求書。徐子涵表示,在臺灣,民間或政府可舉辦各式主題活動,讓雙方透過參與相互認識取得信任。像是先前有網站服務業者釋出內部資料來舉辦黑客松(Hackathon)競賽,政府單位也可效法這樣的作法。也開始有傳統機構,如公民監督組織,透過取得開放資料來監督政府讓公共政策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模式也讓傳統公民監督組織開始學習新的技術,像是網路自動爬資料技術、資料處理技術、視覺化圖表能力等,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公民監督網站GovTrack.us,把追蹤政府法案這件事情做到最好,並成立公司提供各種的精致化、客製化服務,這就同時做到開放資料、產業發展和公民監督。

灌水開放資料問題浮現 不過,近兩年來,開放資料運動也開始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很多亞洲或南美國家會將一些不是開放資料的資料,卻說它是開放資料來壯大自己開放資料的成果,這被稱為是一種灌水開放資料(Open Washing)的作法。例如臺灣水利署也曾發生過對開放資料加上「版權宣告,轉載必究」的標註,導致要使用資料的人就會遭受限制,其它在臺灣災害示警公開資料平臺(Beta版)、中央氣象局開放資料都有版權宣告,以及像是實價登錄網站上的資料等,這些都不符合開放資料的精神。而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日本和其它推動開放資料的國家。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先前不少國家看到英、美的開放資料平臺後,也仿效他們建立了一個儲存開放資料的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或資料入口(Data Portal),建置完成後才發現維運成本比想像中更高,網站上的資料使用率很低甚至是沒人使用,反而白白浪費了政府資源。徐子涵建議,最終政府還是要回歸到需求面,要先發現自己的問題和願景,再來建立開放資料的模式,而不是先砸重金什麼都做,即便是投入大量資金短期內也看不出什麼效益,開放資料要看長期效果。

冰山一角? 老實人! 不小心走錯路 !

陳震遠:對不起蔣偉寧 20140715 04:10 湯雅雯/台北報導陳震遠身穿白襯衫、頭戴白色網球帽、金邊眼鏡,神情嚴肅略顯緊張地來到科技部,和弟弟陳震武一前一後搭電梯上樓,原本陳震遠要先到16樓工程司報到,但電梯門一打開,看到大批媒體守候,他立刻退了一步回到電梯內,直接關門上到19樓部長室。

稱掛名一事 蔣不知情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找陳氏兄弟來,主要是釐清60篇被英國SAGE出版商撤銷論文狀況,了解到底還有哪些作者涉入,由科技部兩位次長和陳氏兄弟約談。林一平轉述,審查造假部分,陳震遠只說是他「便宜行事」造成的誤會,不清楚自己用了多少假帳號,科技部則已行文給SAGE求證。林一平說,2小時談論過程很平順,感覺2人都是老實人,就是「不小心走錯路」。2兄弟仍強調,掛名一事,蔣偉寧完全不知情。林一平解釋,前一天他指「掛名論文,自己不會不知道」,這有點口誤,應是蔣偉寧應該知道論文上有這個人,但蔣偉寧可能和陳震遠沒有私交。科技部 不排除約談蔣至於科技部約談蔣偉寧,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學術地位或教職?林一平只說,清者自清,但他不適合發表評論。外界好奇,陳震遠案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林一平表示,科技部已針對不正常或小圈圈引用啟動調查,他希望這只是單一事件,他也提醒國內教授,「期刊好壞心中要有把尺,非只追求論文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林一平表示,過去科技部提供教授研究經費、教育部負責教授升等,雖然科技部早已率先不看RPI指標,但年輕學者喜歡將論文和大老名字掛在一起的迷思,一定要打破。未來科技部會和教育部共同檢討,針對新型違法學術倫理事件,訂出新辦法,讓學術研究朝健康發展。

 

政務官虛與噓 ! 責任倫理底線??

國教學術爭議 朱敬一:為所剩不多的風骨,蔣偉寧應下台王鼎鈞 2014 07 1411:24蔣偉寧:若有責任 不逃避 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論文遭撤,遭波及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圖)13日表示,先還原真相,若有相關責任,不會逃避。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3713 蔣偉寧:若有責任 不逃避 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論文遭撤,遭波及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圖)13日表示,先還原真相,若有相關責任,不會逃避。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3713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深陷十二年國教風暴的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國際學術期刊造假醜聞,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今(14)日表示,「蔣偉寧對這件事該負的責任,是道德操守面的。然而即使沒有這個論文造假案,我認為他也早該為十二年國教政策負責下台。」 朱敬一在天下「獨立評論」專欄指出,上個周末,教育部長拼命向記者解釋,他對論文造假事前「不知情」。但是蔣偉寧顯然搞不清楚政務官的責任界定:政務官知不知情是一回事,有沒有責任是另外一回事 朱敬一觀察近日媒體有關這起醜聞的報導說,媒體立場或許不同,但是都共同點出政務官最基本的責任倫理底線。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教育部長負起該負的責任」。 朱敬一表示,雖然他相信蔣偉寧對於十二年國教的許多理念都「不知情」,但他由衷希望,蔣偉寧能夠對天怒人怨的十二年國教政策負責辭職下台,「既為責任政治,也為自己所剩不多的風骨」。 對於這整起學術醜聞案,行政院長江宜樺得知消息後表示「痛心」,並已三度要求蔣偉寧出面清楚說明,並指示科技部做清楚調查,但是蔣偉寧的澄清並未釐清許多疑點。另外,江也下令開始著手檢討學校、教師的評鑑制度。

 

學術界沒關係! 關係靠關係!!

論文數量拚升等學術界掛名歪風2014/07/15 18:58 彭佳芸 盧松佑 報導 蔣偉寧因為掛名論文引發爭議,黯然下台,其實在學術界,尤其是理工科系,論文亂掛名的歪風,很常見,為了要拚升等,計算論文發表數量,除了朋友、師生,夫妻也有可能共同掛名論文,但實際上卻不一定對研究都有貢獻。一本厚厚的論文,是研究者的嘔心瀝血之作,不過有人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收割成果,在學術界掛名歪風,存在多時,隨便掛名可以嗎?這對夫妻,丈夫提出假設,妻子來論證,才能共同掛名發表數學論文,而且一旦掛名就要負責,但之前因為掛名扯出風波的,不只一人,論文涉嫌抄襲,連現任台大校長楊泮池也掛名,但當時身為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請辭被慰留,其實有的人,利用關係掛名,有時候還會特別拜託別人不要掛名,你幫我、我幫你用盡人情,一切都是為了拚升等,就連學術界研究,也是有關係靠關係,一切都沒關係。

產業火車頭(生技) 渴求各方人才(行銷/業務/金融)!!!!

生技「爭才」列車啟動 職缺2,000個【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2014.07.16 01:21 am 生技熱,產業大缺2,000人。台灣生技月主辦單位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今年首度與104人力銀行合作設立「就業講座」,本月26日在生技展上將舉辦「互動式創業論壇」,邀請生技公司到場「爭才」,總計職缺超過2,000個。台灣生技月籌備會表示,近10年台灣生技產業公司家數大幅增長,市值、營收等指標都成長了10倍以上,產業發展創造了就業,研發、生產、專利、法規、行銷各領域人力需求也大幅暴增,生技業已成為台灣主流產業。生技產業發展協會強調,人才是產業的根本,為了讓公司找到人才、人才有所歸宿,今年該會調查生技就業市場現況,發現全台生技相關產業總計有超過2000個職缺,人力需求孔急。據悉,本次生技月主辦的創業論壇,將邀請時代基金會董事長徐小波、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華威創投李世仁等人出席,暢談他們在生技領域創業、打拚的經驗,讓有意投入這個創新領域的人才,有所借鑑。至於職缺方面,生物產業協會表示,目前職缺多元,從學士、碩士、博士適合的職務都有,且由於生技是產業的火車頭,舉凡研究、開發、劑型、行銷、業務、金融等領域的人才都需要,起薪也絕對比一般所說的「22K」要高出許多。 2014/07/16 經濟日報】

台灣奇蹟 混與造假??

56說成136、楊志良惹惱醫界!林燦城:吃米也要知米價 2014/07/16 10:10:00文/林燦城 710日楊志良投稿蘋果日報,說全國基層診所平均每月從健保局取得136/月的營收,而實際上,健保局公告的數字卻是56萬/月(加上灌水?)引起軒然大波。 我想問楊志良: 一、將健保署付給(中醫診所+牙醫診所+西醫診所)的總金額去除以(西醫診所的總家數),分母縮小(中醫、牙醫跑到哪裡了),所得的商數當然變大,你是故意還是無知? 二、就好比拿台灣大學付給全部教師的總薪資,去除以台大公衛學院教師的總人數,來當成公衛學院教師的月收入,故意縮小分母,造成教師月­­­­­收入虛增。 這種荒謬的計算,連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都能指出錯誤。 楊志良用這種方法算出每家診所的平均月營收是136萬/月,與實際健保局公告的56萬/月,有2-3倍的差距。醫學院常給大一入學的新生測飯前血糖,最後統計平均血糖值,如果計算出230m/dl的平均值,我們都知道一定是算錯了,因為正常值是100mg/dl以下,算出230mg/dl的平均值,具基本知識的醫師都會警覺到「算錯了」,會重算一遍,會直接交出230mg/dl的一定是外行人。醫政與健保局均屬衛生署長所掌管,當首長的人對其掌管業務的預算、財務的收支,不能沒有基本的瞭解。在現行制度下,基層診所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健保局,當署長的要有清楚的概念:「健保付給醫院診所大約多少錢,每一家診所、每一位醫師大約會得到多少錢……」,這叫做「吃米,要知米價」,心中有了這種基本概念,才知道要從何處去使力以推動政策。這136萬與56萬的差距,明顯的暴露出楊志良在當署長時是完全「不知米價」的,猶如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一樣,難怪施政會失敗。人與人會起衝突,經常來自認知差異。例如,當你去餐館,自認為付了136元的西餐價,結果卻送上來一碗56元的肉絲麵,衝突當然要發生。 136萬與56萬的差距,發現二件事實:一是原來楊志良在署長任內是「很混」的,這麼重要的財務預算執行,署長竟然完全沒概念,更嚴重的是,這樣混的人,退休後居然可以混得「楊志良的公事包」之美名,所以,現在台灣的官場上,「混與造假」是生存的必然與常態。因此,今天再有學術造假的教育部長也是不足為奇。「台灣奇蹟」!

 

 

陳震遠論文案 科技部 背書 蔣偉寧

科技部:蔣偉寧非同儕審查共犯【中央社╱台北15日電】 2014.07.15 09:36 pm 維護學術聲譽,前教育部長蔣偉寧除要求出版商說明撤文始末外,還心急與科技部長張善政天天熱線。科技部今天終於背書,蔣偉寧非同儕審查圈的「共犯結構」。為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創造升等積分,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涉嫌假造同儕審查,讓其論文可順利刊登於「震動與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Control)」。英國倫敦SAGE出版公司調查後,決定撤銷與陳震遠相關的60篇文章,其中5篇有前教育部長蔣偉寧掛名,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並導致蔣偉寧下台。不過,SAGE今天回復蔣偉寧電子郵件提到,論文並非因抄襲結果撤回,且澄清相信有如蔣偉寧的無辜共同作者牽涉其中;蔣偉寧要求科技部及早還他公道。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同儕審查圈(peer review ring)僅有JVC期刊及陳震遠最清楚,透過SAGE回函蔣偉寧可以明確證明,蔣偉寧非同儕審查圈一員,並未涉入審查造假。至於是否會再請蔣偉寧說明?林一平指出,要交由學術倫理審議委員會決定,目前會優先清查陳震遠部分,等操作模式查清楚後再往外擴散,就會比較容易。另外,如60篇論文中,除與科技部相關部分,科技部也會就與學校有關部分,交由各校處理,以維校譽。張善政表示,蔣偉寧希望科技部儘早完成調查,科技部雖樂意協助,但還是有必要的程序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