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熱潮起 生技指數放晴 2014年08月29日 04:10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8月強勢反彈,統計7月底至8月25日,NBI指數上漲8.65%,帶動技術面由負轉正,加上8月利多頻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藥速度加速,廠商獲利強勁,併購熱潮再起,使得最新德盛安聯生技觀測指數來到9分的晴天區。德盛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生技業基本面穩健,投資組合裡仍應適度持有,但不可忽視產業波動性高,除了適度納入大型製藥與生技股降低波動風險外,建議透過定期定額或單筆分批加碼作法,掌握生技長多趨勢。傅子平分析,德盛安聯生技觀測指數近期變化主要來自技術面的影響,基本面則保持穩健,不過有幾個正面訊息值得留意,首先是FDA新藥放行有加速跡象,今年來FDA已審核通過25件新藥,直逼2011年全年的30件。他指出,審藥放行加速,有利生技廠商獲利成長爆發力,特別是新藥放行後廠商可獲得多年專利權,只要銷售情況符合預期,成長性值得期待。第二個好消息是併購熱潮再起,8月羅氏藥廠以每股74美元、溢價38%,總額約83億美元現金收購生技藥廠InterMune Inc.,生技併購議題近期有加溫現象。統計今年至7月底止,生技業併購金額已突破1,300億美元,創下2003年新高;件數達12件,也可能改寫2013年全年14件紀錄創下的11年新高紀錄,這反應廠商為2015年專利到期高峰開始做準備,加上廠商近幾年獲利佳手握龐大現金,近期併購升溫,已超越2012年帶領生技指數攻高時的熱度。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認為,目前大型製藥廠滿手都是現金,因此大幅提高購併意願,甚至這些充足的現金流量,都足以支撐這些大型製藥廠無須舉債,直接就能以現金進行併購,因此並不會因併購而需發債、進而損及現有股東權益,反而能有助擴大產品線,因而能受到股東肯定。張繼文表示,由於製藥廠亟需擴張產品線以創造成長性,只是透過研發不僅曠日廢時,甚至還要投注龐大資本;反觀投入購併案,即能快速進入新藥市場,達到擴大產品線的目標,對股價反而具有加分的作用。
Pages
Monday, September 1, 2014
(台大/港大/坡大/北大清大) 松聯盟PK長春藤
亞洲5頂尖大學成立「松聯盟」 盼對抗長春藤2014-08-2519:38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亞洲兩岸四地頂尖大學為加強聯繫,由台灣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北京大學及中國清華大學共5校,成立了華人頂尖大學「松聯盟」,盼形成亞洲頂尖學術新勢力,與世界各地名校聯盟如長春藤抗衡。 亞洲頂尖大學組成「松聯盟」,由台灣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共同組成,並舉行聯盟運動友誼賽,台大校長楊泮池(中)與四校代表上台舉杯,共慶聯盟成立。(記者吳柏軒攝) 亞洲頂尖大學組成「松聯盟」,由台灣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共同組成,並舉行聯盟運動友誼賽,台大校長楊泮池(中)與四校代表上台舉杯,共慶聯盟成立。(記者吳柏軒攝) 為促進校際交流,台大邀請其他四校體育校隊,將舉辦一連4天的聯盟運動友誼賽,並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齊聚各校體育菁英發表宣示,由現場300多人共同見證松聯盟,邁入亞洲高教歷史發展的新里程碑。 台大校長楊泮池說,以「松」為名,是因華人歷史文化認為,松樹代表屹立不搖,盼5校學生彼此的交流,能與松樹精神一樣長長久久,在相關的運動、藝文及學術上的合作可更熱絡,也希望未來能透過聯盟這個平台,替促進社會和諧,完成學術界使命。
5校攜手 成立華人頂尖大學松聯盟 2014年08月25日 19:08 鄧博仁、洪欣慈 臺灣大學與香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大學25日共同成立華人頂尖大學松聯盟暨 2014 PINE 聯盟運動友誼賽。為有效發揮交流、善用五校資源、促進教學及研究合作、加強彼此教師、學生與校友互動,本於平等互利原則,特於25日晚間舉辦松聯盟成立暨2014 PINE 聯盟運動友誼賽歡迎晚宴。台大校長楊泮池(中)歡迎遠道的師長及同學。(鄧博仁攝) 臺灣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等5所華人界頂尖大學規畫合作,預計成立「松聯盟」,今年先進行運動賽事交流,舉辦PINE聯盟運動友誼賽,比賽將於明日上午展開,後續盼建立穩定平台,定期舉行運動、藝文、學術等層面交流活動。臺大校長楊泮池表示,之所以以「松」為名,是因為松樹在華人歷史文化中,具有屹立不搖的意思,希望5校學生能與松樹精神一樣屹立不搖,共同幫助社會、讓未來更和諧,也希望未來能透過聯盟這個平台,進行運動、藝文及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友誼賽將於明日上午展開,由北京大學與香港大學的男子籃球賽揭開序幕,後續將有男、女子籃球、男子排球、羽球等各項運動賽事,比賽預計持續4天,並將舉行運動學術交流研討會,促進5校情誼。臺大表示,運動友誼賽只是5校交流的開始,5校正積極籌備松聯盟成立,待聯盟正式成立後,學術、藝文等層面上將會有更多交流。
台東女中 扎根生技 (攜帶基因粗萃設備)
義大、東女攜手 闢農場扎根生技【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4.08.29 03:44 am 國立台東女中、私立義守大學昨宣布簽約合作,推動高中科學課程高瞻計畫,兩單位簽約前已研發出隨身攜帶的基因粗萃取等設備,9月將到日本發表成果並交流,未來還要和台南南科實中、高雄瑞祥高中參與3校科學競賽。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總計畫主持人楊智惠昨天上午到台東女中簽約,並與東女校長潘致強、秘書楊鳳崗為基因萃取來源之一的「開心實驗農場」揭牌。潘致強說,東女和義守大學的合作在生物科技方面,以高二應用生物課程發展,以30人的班級制,讓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不分社會組或自然組,一起參與。有生化博士頭銜的蕭介夫說,期待藉大學與高中合作,讓新興科技概念同步發展到高中課程,義大有豐沛的研創能量,期盼提供台東子弟更多樣的科學教育資源,讓科學扎根。楊智惠說,99課綱在二年級沒有任何實驗課程,已無法滿足高中生動態學習需求,盼藉實驗引導,讓學生學會在科學中摸索。【2014/08/29 聯合報】
宇昌案PK選舉? 屢試不爽?? (從總統戰到市長???)
回應羅淑蕾指控 柯文哲痛批:根本是宇昌案翻版2014年08月29日21:47 針對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質疑,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替廠商代言、把病患當白老鼠。柯文哲晚間氣憤地說,「真的讓人抓狂」,氣到不想回答了,直批這根本是宇昌案的翻版,為了一個選舉,不惜破壞國家的產業。《聯合晚報》今報導,羅淑蕾質疑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任職台大醫院期間,為爭取台大外科加護病房成為西方新醫療產品的臨床實驗處,打開中國市場,把台大病患當中國醫療產品的「白老鼠」。柯文哲晚間前往萬華區,和中正、萬華兩區綠營選民互動,民眾里長高喊「凍蒜」。媒體詢新藥的臨床試驗流程,柯解釋,新藥若要上市,一定要有地方做臨床研究,是藥劑、生技產業上游的重要工程,台大醫院為此還設立臨床試驗研究中心,所有的試驗都是台大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進行,經費也是透過台大醫院的會計系統進出。柯文哲氣憤地說,羅淑蕾和蔡正元講的話都不想直接回應,「他們的指控若連勝文敢用同樣的話講出來,我直接回應」。媒體採訪時,柯數度說,「真的會讓人抓狂」、「氣到不想回答了」、「這個已經太過了!」顯示心情相當氣憤。(郭建伸/台北報導)
羅淑蕾指將病患當白老鼠 柯文哲:這個已經太過分了 邱明玉 2014年 08月 29日23:11 記者邱明玉/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今(29)日質疑,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替廠商代言、把病患當白老鼠。對此,柯文哲晚間出席與中正萬華基層座談會,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羅淑蕾跟蔡正元講的話,他都不想直接回應,而如果連勝文敢將羅淑蕾跟蔡正元的指控,用同樣的話講出來,他再直接回應。柯文哲說,台大醫院設立臨床試驗中心,去爭取新藥的臨床試驗,這是為了台灣生技產業的進步。 羅淑蕾今拿出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團隊「急、重、創聯合網」中的資料,質疑這個過去由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所領導的團隊,竟然要爭取台大外科加護病房,成為西方新醫療產品打開大陸市場的臨床實驗處所,羅淑蕾質疑,難道柯文哲要將台大的病患,當成大陸新醫療產品的「白老鼠」。 對此,柯文哲表示,國際上的新藥要進入大陸市場,一定要有一個地方做研究和臨床試驗,這是生技產業上游發展很重要的工作,也是建立生技產業上游很重要的工具。柯文哲認為這簡直是宇昌案的翻版,為了選舉不惜破壞整個國家的產業。 柯文哲說,哪有什麼「台大外科加護病房臨床試驗」?這個都是台大醫院的臨床試驗,所有的試驗是台大臨床試驗研究中心有審查通過,所有的經費進出是在台大醫院的會計系統裡面運作,柯文哲說「這個已經太過分了」。 媒體詢問這對台灣的好處,柯文哲表示,一個新藥要上市,一定要做臨床試驗,掌握臨床試驗,是一個藥物上市之前很重要的一環,這個是整個藥劑產業研發很重要的一塊,柯文哲說,台大醫院為了這個,還去設臨床試驗中心,把它列為台大醫院重要的工程,還為了這個去參加國際認證,台灣、日本及韓國在這塊生技領域競爭十分激烈,計畫主持人(PI),也必須具有國際肯定的學術成就。 柯文哲重申,這是很重要的生技產業的上游,也是研發很重要的過程。柯文哲表示,這種問題可以直接去問各大學的臨床試驗中心,不然去問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請主任出來回答。
翁啟惠 從基亞看 台灣生技!!! (太重中國市場…思考台灣品牌)
生技教父翁啟惠談台灣生技的瑞士路線 2014年08月29日17:30 本內容由新新聞提供 採訪、整理/黃琴雅 美國《科學人》雜誌對全球生技發展潛力排名,台灣已從二○一三年的二十多名前進到今年的十七名,翁啟惠認為這代表台灣生技業在國際上有發展優勢,是台灣值得走的路!以下是本刊的專訪內容:
新藥發展是一門高風險產業問:生技業在基亞第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報告「解盲」結果未如預期後,市場開始對生技業出現質疑的聲音,您如何看待這次結果?答:新藥的發展本來失敗機率就很高,這是非常高風險的產業。一般來說,新藥發展每一道程序都充滿挑戰,在進入臨床前,要先進行動物實驗,證明藥物是安全且有效,就可以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一期是看在人體是否安全,成功機率七○%。進入第二期時,就看有效性多少,成功率四○%,接著,就會進入比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也就是第三期,收的病人數較多,成功機率約在五○%。一個藥物要成功,從開發、動物試驗到三期臨床全都做完,成功機率不到一○%,失敗機率高達九○%。但台灣這波生技熱潮還沒有失敗過的例子,基亞現在是期中分析不如預期而已,等到期末分析才知道結果,台灣對新藥開發的過程經驗不夠,媒體也沒有很瞭解。生技公司公布會影響股價的重要資訊時,包括臨床實驗結果、重大人事異動,或與其他公司合作、併購或技術轉移等要有規範,最好在一定時間前後,公司內知道消息的人應停止股票交易,國際上都是這麼做,以保障投資人。但有些像是把專利申請或通過IND(試驗用新藥,臨床試驗前向主管機關申請)也當作重大訊息發布,這就有點誇大。
不能接受失敗,就別走創新這條路
問:基亞事件是否會引發投資人對新藥不信任的效應?答:台灣新藥發展需要經驗,把基亞事件當作經驗,我們就會慢慢成熟,現在還有二十幾顆新藥正在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若從或然率來看,有一半的機率,機會很大。但生技業是創新的產業,新藥試驗失敗是必然,我們要的是正當性的失敗,一路從一期、二期走到三期,經過所有正常程序,失敗了我們就要接受,不要太苛責。我們台灣要能夠創新,就要容忍失敗、接受改變,才會成功。不然,不能接受失敗,就不能走創新這條路,且要容忍不同意見、腦力激盪,從裡頭找出共識。而且投入資金失敗了,就是學到經驗,可能再一次就成功了,成功是累積的結果,產業發展需要各方的鼓勵。怎麼看待失敗,是很重要的事。
問:新藥投資的資金與時間似乎都相當高?答:若仔細比較,電子業蓋一座廠都要上千億元,新藥開發不需要花到這麼多錢,花比較多錢的製藥之後是行銷,要打入市場不容易,除非你的藥是獨門獨市,但若開發的新藥是市場已經有的,競爭就比較激烈。 不過,投機式的投資,對生技業沒有幫助,對生技來講,資金需求不是很大,但卻是需要長期且穩定的投資,投機性資金太多,對生技業反而不好。
問:對於近幾年台灣生技的熱潮,您如何看待?答:基亞事件反而給台灣生技業一種經驗,在美國很多新藥公司只要三期沒過,公司無法繼續經營比比皆是,但之後還是會有很多新藥公司出現。
新藥公司需要長期投資者 生技業中途一定會有波折,台灣不可能沒有失敗的例子。台灣沒失敗的原因,可能是沒找很大挑戰的產品;或是從熟悉的開始,比較有信心;也可能台灣的經營太細心,規畫比較好。但若從現在二十多個進入第三期的新藥來看,台灣還沒有掌握非常關鍵的技術,而且新藥研發要從經驗上去提升。台灣確實有優勢,這次BIO USA(美國生技)評估,台灣研究條件最好,在法規、資金、人才、環境與選題上,我們的環境是滿好的,成功是遲早的事。在環境上,台灣人口密集度全世界第二,且有發展生技的園區;法規面又跟國際接軌,我們有和美國一樣的法規,鼓勵發展生技業;在人才上,不只是生命科學,化學、醫學、製造工程、管理、法律與行銷人才,生技所需要的人才全部都有。能夠發展生技的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是具備的,台灣就是這樣。台灣資金更是非常充裕,去年美國生技業投資資金約三十至四十億美元,台灣則有十五億美元,今年也是一樣,我們比美國小很多,但對生技產業的投資卻相當高,表示台灣人對這產業是有信心與熱情的,這是好現象。在選題上,台灣生技業都是以華人的疾病為主,華人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市場夠大,過去我們用西方的藥,劑量與反應可能會不同,基因也有差異,所以光是對華人特有的疾病我們就有優勢。從各方面條件來看,台灣有發展生技產業的優勢,但我們過去不重視。
太注重中國市場不切實際
問:政府應該在生技產業扮演的角色?答:台灣對生技產業沒有很深入的瞭解,因為生技業風險非常高,完全依靠智慧財產(IP),跟電子業製造代工太不一樣,但三十多年前,台灣生技與電子業一起出現,政府當時卻用同一種思維在看待,因此,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這兩個是很不一樣的產業。二○○三年我回台時,經常聽到台灣有一個規定:一家公司兩、三年沒有產品,就不能貸款或增資。這用在有營收的代工業適合,但新藥研發可能長達十年以上沒營收,導致大家才會去發展保健食品,製造溫度計、血糖機等快速有營收的產品,不敢去碰高風險的高階醫材或新藥,所以生技業一直都沒有好發展,等到○七年有《生技發展條例》、《科技基本法》等法規鼓勵,及投資有稅賦優惠等,才有大進展,所以並不是台灣沒有能力做,是因為沒有膽量去投資,也缺乏鼓勵。政府的角色,就是不要干預太多,從法規與環境面去鬆綁,遊戲規則做好,建構適合的好環境,不要擔心太多,不要害怕失敗,否則會綁手綁腳。新藥的廠房不需要太大,高附加價值的量不需要太大。
問:台灣生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答:從生技條例○七年通過至今七年,就有二十幾個藥走到第三期,真的不簡單,要樂觀看待,媒體要正面看待,多鼓勵。這一、兩年是生技業的關鍵,我們有二十幾顆藥進入第三期,接著就是進入製造的階段,一定會有一些通過,通過後就是製造、行銷,就會增加就業機會,會帶動產業發展。真的有一兩顆是成功的話,我們就知道未來怎麼走了。台灣太注重中國市場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生技市場最大是美國,占四○%、接著是歐洲,日本也有一八%,中國不到四%,但台灣太期待中國市場,中國人口太多、貧富差距太大,一般人用不起新藥,學名藥比較有機會。
一顆藥每年帶來四億美元權利金
問:有學者認為台灣中研院應該學習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引領台灣找出下一個產業的方向,帶領台灣產業升級,您認為呢?答:魏茲曼是重基礎研究,他們研發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名藥,為他們每年帶來四億美元的營收,但是只有這一例,要看運氣。以色列整個國家都鼓勵創新,政府會無條件補助新創公司,不要求股權,因為成功了就會有稅收,以色列也不得不創新,因為他們沒有資源,又有鄰國要消滅他們人種的壓力。中研院也是,我們若有重要研究成果技轉給業界,收入就歸中研院,依照《科技基本法》的分配,四○%給發明人,六○%給政府,在美國是史丹佛收入最高,以色列是魏茲曼。像醣基這家公司,是由中研院技轉,這些專利是屬於中研院三十位研究人員所有,不是我個人,開發結果也是屬於中研院的。
問:台灣沒有產業政策,在電子業衰退後,失去了重心?答:過去幾十年,我們太著重在一個產業,忽略掉其他,假如我們可以分散一點風險,電子產業外,也應扶植生技、文創、綠色科技,觀光等六大新興產業,這是因為台灣可能的方向與潛力。像能源的政策,再生能源鼓勵不夠,火力發電與核能都是依靠外來的,惟有再生能源能夠自主,我們卻又不夠重視:太陽能、LED製造,台灣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卻大多只出口,台灣自己不用;生技、文創與觀光也是,都需要產業政策。台灣的教育體系是多元、完整的,不是只有教電子業,我們的人才也是多元的,所以就業機會也要多元,不然會有社會問題,我們必須給他們舞台,最大的機會在產業,若產業太單一,人才出路就會有問題,現在就出現了。我們太重視學位,像以色列高中畢業二○%上大學,瑞士德國也是,只有台灣是百分之百,高中畢業二十萬,大學招生二十四萬人,招生不足,滿街都是大學生,台灣不是只需要大學生,各種人才都要。
產業政策要多元 年輕人才有機會
問:台灣新藥從研發,要走到品牌之路還要多久?答:這是階段性的問題,或是資金問題,但遲早都要面對品牌,掌握品牌才有高附加價值。要看研發成功的東西,在世界市場占有的分量多大,但不要小看這個,瑞士也是小國,但重要的藥廠Roche(羅氏)、Novartis(諾華)都在瑞士,都在全世界設研發中心與製造工廠,台灣當然也可以走這個模式。
國發會”創業拔萃行動計畫”
工商時報社論--為「創業拔萃行動計畫」把把脈早在國發會想要推動「創業拔萃行動計畫」之前,台灣創投業的摸索,迄今已經滿30年。30年下來,成熟的創投基金減少了,只剩下以協助校友創業為目標的各大學「天使基金」。而創投公會秘書長,本身也曾嘗試過創投業的蘇拾忠則重批,台灣的創業環境很惡劣。圖為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後排中)、雲端運算協會理事長李詩欽(後排右一)及創投公會副理事長的見證下,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前排左)與雲端運算協會秘書長闕志克(前排右)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圖/陳宗慶從許多角度來看,台灣當前的確面臨經濟發展轉型的瓶頸困境。先不要說有高達152萬的勞工,平均月薪不到3萬,面對飛漲的物價,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價,痛感日子快過不下去。也且不談台灣在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中,無奈而又自我設限的「被邊緣化」,坐失躍馬中原、全球佈局的機會。單以台灣內在環境來看,年輕人即使不甘於成為月入22K的低薪族,可是想要自行創業,卻發現依然是一條佈滿荊棘的坎坷路。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行政院上周核定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報的「創業拔萃行動計畫」,期望能讓有意創業者找到「藍海」。我們必須說,國發會的用心值得肯定,但最後能否讓不甘低薪而有心創業的年輕人,找到生涯與事業的「藍海」,似乎只能觀其後效了。事實上,早在國發會想要推動「創業拔萃行動計畫」之前,台灣創投業的摸索,迄今已經滿30年。但是走過30年的艱辛歲月,我們且來看看相關主導者的「受想行識」。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的切身感受是,30年下來,成熟的創投基金減少了,只剩下以協助校友創業為目標的各大學「天使基金」。兼任台安傑創始合夥人的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則直指「台灣老板們對早期創新事業,沒有耐心」。而創投公會秘書長,本身也曾嘗試過創投業的蘇拾忠則重批,台灣的創業環境很惡劣,導致台灣的新生創業率(NE rate)逐年走低,產業及資本市場恐將後繼無援。不只台灣創投業的相關主導者,有如此這般的「切膚之痛」。主導規劃「創業拔萃行動計畫」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也有類似的體會。他指出「官方以前做的事,是要創新公司不要在台灣。資本市場有很多限制,創業者很難保護自己的財務利益。外資進得來,卻很難出去」。 基於這樣的認知,「創業拔萃行動計畫」乃強調要做到法規鬆綁,打造創業群聚園區,及加強國際鏈結等3大策略。具體的做法,包括要敦促經濟部修改公司法,放寬特別股投資者可享有較高表決權,以吸引創投業投入新創事業。在打造創業群聚園區部分,則將對外公告,遴選園區聚落的專業管理團隊,由民間主導,負責招商,引進育成加速器、創投公司,及國內外專業業師、顧問等,以提供新創事業一站式服務。另外在加強國際鏈結部分,國發會管轄下的國發基金,更將扮演「點火」角色,鼓勵國際創投業者與國內創投業合作,國發基金將以4成比例搭配民間投業6成比例,而為吸引國際創投基金多投入台灣早期新創事業,更將以「讓利」機制吸引國際創投業者投石問路。 我們必須說,國發會所規劃的此一「創業拔萃行動計畫」,確實是煞費苦心的想要透過修法或提供「讓利」誘因等手段,讓幾已陷入困境的台灣創業環境得以起死回生。不過姑不論打算「注資」國內創投業者,或讓利外國創投業者,是否會被質疑「圖利」相關特定業者,也且不論修法的時效能否趕上千變萬化的產業情勢。單以現狀來看,事實上各部會的創業輔導資源早已不勝枚舉,不只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甚至原民會、客委會也都各有創業育成計畫。這些資源如果不能整合,只是讓打著創投旗號的投機業者,得以左右逢源、短線操作,最後未必有助於新興創投產業的成形。進一步檢視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的統計,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新創事業中,服務業超過8成,其中多數是個人服務業。這些早期創新事業的科技含量偏低,屬於高附加價值產業者僅占1成多,以致被譏諷這許多由各部會輔導、獎助的新創事業,其實盡是咖啡味,欠缺高層次的核心價值,自然也談不上國際競爭力了。平心靜氣的檢視當前台灣推動創意產業的困境,法令過時、政出多門,以及民間業者的短視近利,交互影響,以致績效難彰。國發會端出的這盤「創業拔萃行動計畫」大菜,能否創造新猷,協助業界及不甘於低薪的年輕人找到創業「藍海」,我們真的只能衷心祝福了。
林欣榮 治療 漸凍鼠 (非漸凍人)
幹細胞解漸凍 林欣榮做實驗2014-08-26 21:29:27 宋其佳/整理北港媽祖醫院26日表示,院長林欣榮正進行幹細胞實驗,人體試驗計畫已送件,希望早日得到結果,幫助漸凍人。中央社26日報導,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北港媽祖醫院)院長、幹細胞治療名醫林欣榮,也被點名參加「冰桶挑戰」關懷漸凍人活動,今天低調完成捐款幫助漸凍人。林欣榮並用自己專長幫助漸凍人,他說,將幹細胞打入漸凍鼠,已完成動物實驗,可延長生命,人體試驗計畫已送件,希望儘早通過後進行試驗,早日求得漸凍解方。林欣榮表示,漸凍人復原至今無明顯期限,許多專家都在努力研究治療方式,除了幹細胞,還有新藥也在研發中,希望病友多點信心,千萬不要放棄,大家也將對漸凍人關心與愛心延續下去。【中央網路報】
葉明功/蕭美玲/胡幼圃/李志恆 爭取2020世界藥學大會
全球藥界盛會 台灣爭取舉辦 發稿時間:2014/08/31 21:42(中央社記者陳清芳曼谷31日電)第74屆世界藥學大會今天下午在泰國曼谷開幕,台灣藥界組團體47人參加,除發表台灣研究經驗,也爭取2020年大會在台北舉辦。台灣團來自台灣藥學會、台灣臨床藥學會、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藥學系教授、臨床藥劑師、社區藥師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葉明功、前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考試院前考試委員胡幼圃、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長李志恆等人也以藥品政策、醫學教育的專家身分參加這場盛會。葉明功、胡幼圃表示,世界藥學會是全球最大的藥學組織,已在亞洲多個國家舉辦大會,卻從未在台灣登場,趁著這次改選理事長,邀請國際學者走一趟台灣,了解台灣藥界現況,進而支持台灣舉辦大會。台灣藥界人士將藉此機會與世界藥學專家分享藥學研究新知及藥政管理經驗,同時在會中發表台灣藥學研究、糖尿病給藥的社區照護等壁報論文、台灣健保經驗的藥事社區照護報告,大會期間也將參與論壇活動。1030831
法規憐憫心PK 依法處理心態 ??!!!
醫:恩慈療法 應更彈性 2014年09月01日 04:10 程炳璋/台南報導 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感染人數超過2000人,更有超過5成的死亡率。2位在西非進行人道醫療的美國醫師遭感染,回國後立刻施打尚在實驗階段的疫苗,引起國際醫界議論。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呼籲,基於人道、倫理,政府應提早研議修正相關醫療法規。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面對死亡率很高的伊波拉病毒,美國為了挽救2位染病醫師,決定排除一般支持療法,以注射抗伊波拉病毒的抗體來治療他們的生命。但問題在於這種抗伊波拉病毒抗體只開發到動物實驗階段,從未使用於人體。此種動物實驗用藥,基於安全性及毒性仍不清楚的情況下,在法律上不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美國政府等於是公然違反國家法令,帶頭進行違法的醫療行為;即使在台灣,也要判很重的刑責。林欣榮認為,類似倫理考量的緊急醫療(國內稱為恩慈療法)是針對個案病患,且需符合相當條件。但法規規定這種用來治療的藥物,必須已完成第1期正常人的人體臨床實驗,無重大副作用者,以及第2期臨床試驗有效且安全者,才能使用恩慈療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疾病管制局及世界衛生組織解釋,「授權未經許可藥物充當醫療手段,是合乎倫理道德的;使用這些治療方式是出於憐憫之心,即使沒有臨床實驗證明。」林欣榮說,台灣醫界仍需進一步探討,當病人面臨生死抉擇而且別無選擇的時候,應在符合倫理考量的條件下,讓冰冷的法規更具彈性與憐憫之心。
Taiwan Biobank 首重失智/B肝/慢性腎病
醫療研究尋突破 中研院籲加入資料庫 2014年08月31日14:46 中央研究院2012年開始建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至今已蒐集近2萬5000筆資料,預計10年內完成20萬筆資料。該資料庫執行長、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沈志陽表示,目前已根據該資料庫資料著手在老年失智症、B肝感染與慢性腎臟疾病等三方面研究,期望能在治療研究獲得突破。 沈志陽說,依該資料庫資料顯示,國人每周運動次數少於3次,逾5成男性無運動習慣,6成以上男性BMI(身體質量指數)超標;女性BMI雖多落於正常範圍,但7成女性體脂率高於27%(正常值為20%~27%)。 沈志陽分析,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高,應多運動、均衡飲食,才能維持健康。 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說,使用該資料庫資料進行研究,一定是群體資料,不涉個資,若非得用到個人生物資訊時,一定會取得當事人同意。 該單位表示,藉由自願參與民眾提供的健康資料,建立台灣本土的生物資料庫,供國內研究單位申請做為常見慢性病研究,達到改善國人健康的終極目標。(陳威廷/台北報導)
肝癌: 台灣家族癌症史比率第一 !!
5成「三高」危機 7成女性「泡芙族」【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4.09.01 04:25 am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統計發現,五成國人陷「三高」危機,總膽固醇過高、血壓高、糖化血色素異常。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未來將恐面臨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等慢性病危機。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七項與慢性疾病相關,中央研究院自二○一二年起建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期能進行國人健康分析、預測疾病風險。沈志陽表示,目前已蒐集二萬五千筆資料,目標在十年內完成廿萬筆資料建立。截至今年六月底,分析一萬八千餘人的資料發現,發現五成國人總膽固醇過高、五成糖化血色素異常,國人每周運動次數少於三次,超過五成男性沒有運動習慣;有六成以上男性BMI值超標,女性BMI值雖然大多落在正常範圍,但有七成女性體脂率高於百分之廿七(正常值百分之廿到廿七),被稱為「泡芙族」。透過資料分析也發現,家族癌症史分布比率最高的是肝癌,占百分之八;其次為肺癌、大腸直腸癌等。沈志陽表示,綜觀國人健康狀況,可能與現代人生活忙碌、疏於運動且飲食不均的不健康生活形態有關係,資料也顯示國人運動、體重控制等觀念有待改善。「加入人體資料庫,等於成為全體醫學院的老師。」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資料庫有助診斷與研究,例如最近熱門的漸凍人、失智等疾病,可能有機會找到部分相關基因,但整體族群發生機率有賴資料庫,該資料庫預計收集十萬筆疾病資料、廿萬筆相對健康民眾的資料進行分析。沈志陽說,目前已釋出資料進行阿茲罕默症、B型肝炎感染及慢性腎臟病研究,可望找出國人特有慢性病致病因子。一般樣本數逾千人的研究,五到十年可以有研究結果,人體生物資料庫樣本數更多,預期可縮短研究年限,早日找出致病因子。【2014/09/01 聯合報】
林欣榮: 台灣20萬巴金森氏症人
巴金森氏病友 律動舒緩身心2014/08/31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南報導】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昨在市立安南醫院舉辦巴金森氏症病友會,醫師除分享有關巴金森氏症患者藥物治療、治療新知外,現場也安排太極跟舞蹈,幫助患者舒緩動作遲緩及失調,改善生活品質。「每千人就有1人患病」,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巴金森氏症是種慢性腦部衰退疾病,腦中的腦黑質細胞退化死亡,造成多巴胺素分泌不足,引起動作障礙,如顫抖、肌肉僵直、動作遲緩、吞嚥困難等症狀,但智能不受影響。林欣榮說,60歲以上長者罹病比率更高達百分之一,目前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潘彥宏則提出緩解疾病的手術,「深部腦刺激手術」,適用於病情達中重度以上的患者,讓患者減少服用藥物量,找回身體主控權。中醫部則提出草本藥方,巴金森氏症病患可服用乾薑、製附子、肉桂、人參、川七等藥方,同時建議飲食上加強營養、高熱量、溫熱性食物,「適量補陽」,並且要多運動。院方邀來舞蹈老師廖欣瑤,教導太極跟舞蹈。她說,在音樂的律動下,不只能安撫患者的心理挫折,也能幫助患者走出封閉心靈,透過肢體的探索和平衡增強自信心。【2014/08/31 聯合報】
沈志揚…Taiwan Bio-Bank贏 中國
人體生物資料庫 外界憂心個資外洩 2014-08-3118:18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引發最大的質疑就是個資可能外洩,憂心基因缺陷曝光反而成為有心人下手的特定標的,因此對國家元首而言更是保守。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防洩個資我國已有嚴格立法,應該是全世界最嚴的,一旦有洩露,「我和中研院翁啟惠院長要抓去關的!」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我國立法防洩個資應該是全世界最嚴的。(記者湯佳玲攝) 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涉及個資的研究計劃,會先經由學校或研究單位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查,再經過人體資料庫的倫理治理委員會嚴審後才能釋出,把關嚴謹。民眾加入人體生物資料庫後,就等於成為全體醫學院的老師,資料的分析將有助於醫師診斷更為精準。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也強調,會加強隱私權保護與設備的資訊安全,並表示將串連我國健保資料庫,可望省下很多健保給付。 外界也質疑華人特有疾病為何不交給中國去做就好,畢竟中國人口數有十多億,台灣只有兩千多萬人。沈志揚說,中國樣本數確實比台灣大得多,但是中國採樣檢體的技術水準不比台灣佳,因此檢體品質肯定不會有台灣好;先進國家如英、日都已成立資料庫,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建立已成為各國在地化、個人化醫療的必要趨勢。
沈志陽: 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
人體資料庫 男性樣本才3成5【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4.09.01 04:25 am 台灣人體資料庫推動一年餘,收集二萬五千多筆資料,但女性占六成五,男性資料筆數只占三成五。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未來將加強到警消等男性較多的單位,進行宣導。針對人體資料庫男女比例失衡,沈志陽說,鼓勵全民參與,也會逐步擴大收集的年齡範圍和族群。台灣人體資料庫推動之初,外界擔憂有侵犯隱私權的疑慮,他解釋,台灣對人體生物資料庫受到立法保障,注重隱私權保障及利益分享,但如何與受試者分享利益,尚待討論;另外,資料庫不開放國外單位申請,保障個人資料安全。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民國九十九年訂定人體生物資料庫設置許可辦法,對於申請、釋出資料的流程及設備都有嚴謹的管理辦法,若發生侵犯隱私權情事,中研院、研究單位皆有重罰。沈志陽說:「資料若外洩,我跟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都會被關。」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申請研究計畫時,會先經學校或研究單位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查,再經過中研院人體資料庫的倫理治理委員會嚴審,才會釋出資料。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郭英調表示,問題可能出在執行面,因為生物資料庫複雜度高,民眾不易了解,往往沒有細看就簽字。另外,基因具家族性,即使個人同意捐贈基因資料,基因相似度達九成的親屬是否同意?可能有爭議,這些有待計畫較成熟後再檢討。【2014/09/01 聯合報】
朱敬一 看 台灣生技產業蓬勃(推手) VS資通訊有氣無力(學閥)
【周一專欄】朱敬一:翁啟惠與「台灣科技學閥」的差別在哪裡?2014/09/01 作者:朱敬一拋開「基亞事件」的衝擊不談,如果我們把橫軸設為時間,縱軸設為各類股票的指數,圖上畫出各類台灣股票的長期走勢,則我們大概就能發現:在過去十幾年,生技產業似乎是台灣的新興產業,其股票走勢比其他類產業股都來得強勁。這顯示,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努力,似乎有些回報。可是這樣的「事後諸葛」,並不能回答事前的產業政策問題。至少有兩位以上的中研院院士問過我以下的大哉問:國家究竟該如何挑選科技產業發展?那些特徵才能增加科技產業發展成功的可能性?對於這個問題,我思索良久,大概有以下的答案。1)產業發展一定是挑選我們有比較優勢的,不會莫名其妙地挑一個自己相對於競爭對手沒有優勢的去做。台灣的醫學系一向匯集了台灣最聰明的腦袋,又有翁啟惠、蘇懷仁等生化高手投入,實力非常堅強。2)即使找到了有優勢的大方向,還是要在其中尋找台灣具有利基的切入點,而不能撒網太寬太廣。例如,在生技領域,許多人都強調因為我們在資通訊的深厚基礎,可以著重醫療器材。3)最好在政府以外的民間部門,有鍥而不捨的重量級推手。關於上述最後一點,也許讀者不知我所指為何,需要進一步說明。中研院朱棣文院士是諾貝爾物理奬得主,2008年被歐巴馬總統延攬做美國能源部長。上任約半年之後,紐約時報訪問他,詢問「諾貝爾獎得主出任部長在心境與體驗上的不同」?朱棣文說:"In Washington,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fails. Whenever you start something, it either stops or gets derailed. You have to keep applying force." 之所以在政治圈無所謂慣性定律,就是因為官僚體系的墮性。官僚永遠是不推不動、不點不亮;只要外面的壓力停了,他們一定用最快速度回復原狀。在推動生技產業時,台灣民間部門就有兩位鍥而不捨的推手:李遠哲與翁啟惠。這兩人的學術份量無庸贅述,而他們心無旁鶩地專注推動生技,也讓政府官員倍感壓力。2008年我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時,幫忙政府研議生技產業規劃。當時,為了要估算生技新藥未來的產值,我在翁院長辦公室磨耗了一整個下午,他從動物實驗與臨床一二三期各期花多少錢、成功機率、政府投入金額、生技園區開發等一一耐心解釋,仔細計算報酬,幾乎像是在做生技財務報表。我的感覺是:推動台灣生技就像是在催生他的baby。從來沒聽說李或翁培植了什麼班底;他們的鍥而不捨連我都感受到壓力,遑論他人。回過頭來看看傳統的資通訊領域,我就看不到類似的民間推手。在學術界,枱面上的大牌教授大多在電信、網通、能源等國家型計畫豐厚的資源羽翼下,「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這些教授久於國內之安逸,又缺乏產業經驗,拿到國際上與王佑曾、胡正明、孟懷縈等產學經驗俱佳的大院士相比,又顯然差了一個級數。民間資通訊的法人機構卻久為某些學閥嫡系人馬把持。他們既沒有產業國際視野,更沒有「趕緊改變才能拼過韓國」的危機意識與方向感。既然是學閥班底,當然也就唯學閥是瞻。期待他們為台灣產業前途給政府壓力,更是天方夜談。看完以上,你大概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的蓬勃,以及對台灣資通訊產業的有氣無力,都不會感到意外。科技產業推動成敗之差別,就在於此。
長庚 布局 生醫市場準入(Market Access) & 4G智慧健康產業
生技藥品與健康服務升級 爭取國際商機 2014-08-29 經濟日報 曹松清懷特生技新藥公司執行長林恆良演講。 長庚大學/提供 長庚大學與明志科技大學配合經濟部生物技術產業推廣活動,與經濟部工業局、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舉辦「2014生技藥品與健康服務技術研討會」,並由經濟部工業局北區管理處執行長徐正祥開幕致詞。 在生技藥品類,分別由懷特生技新藥公司執行長林恆良、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鄭仲志博士、長庚大學教授黃聰龍、謝珮文及王永樑,及明志科技大學教授張煜光等,就「生技醫藥市場準入(Market Access)引領生技醫藥研發轉變、生醫產業發展趨勢、藥物、疫苗及健康食品」等相關開發應用技術進行分析與分享,藉此促進生物產業與學校間產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健康服務方面,分別由資訊工業策進會前瞻所所長林蔚君、長庚大學教授林佩欣與陳仁暉分別進行「4G智慧社區與健康服務、銀髮族健康老化與照護及Cyber-Physical Systems for Health Maintenance」等專題介紹,其中「4G/5G智慧社區與健康服務」議題在資策會所長林蔚軍為其揭開序幕後,長庚大學將納入未來校務發展與推動方向。會後,續由長庚大學技合長許光宏教授與資訊工業策進會前瞻所所長林蔚君共同主持「4G智慧社區與健康服務」圓桌研討會議,與國內相關領域公(協)會與企業代表,說明當前銀髮與健康生活照護國際及未來發展趨勢概念,藉「智慧城市、4G智慧社區與健康服務、我國政府政策與目標--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發展方案」等議題說明,冀望產、官、學結盟爭取4個3年或3個4年計畫,逐步成立4G/5G智慧社區與健康服務相關開發中心,促成產業升級,擴展商機爭取國際市場。
(弔詭人才培養) 學術VS產業 PK 資源分配 !
經濟不好 基礎研究該花那麼多錢?【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即時報導】 2014.08.12 10:48 pm 今天下午吳大猷科學營舉行「科技發展的長遠政策」論壇,請到科技部長張善政,來和科學領域的大學生、研究生,談台灣的科技政策、怎麼發展科技。張善政指出,應用科學和產業發展關連性較高,不過當產業走到尖端,很多都和基礎科學相當有關係,例如台積電發展的晶片越來越小,就要靠物理研究來推動研發,所以不會偏廢基礎科學。「經濟不好時,我們也在懷疑要不要花那麼多錢支持基礎研究」,張善政說,社會都期待有限的資源,能有較快速可見的產出;他說不光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國現在也都在檢討要投入多少資源來支持基礎研究,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兩難。不過中研院院士、吳大猷基金會董事長吳成文認為,人才培育在經濟發展之下依舊重要,因為只有好的人才,才能做出好的、創新的產品和成果來;如先設定要做什麼產品,再決定要培養什麼人才,就本末倒置了。 科技部長張善政(左)和吳大猷基金會董事長吳成文(右)今在吳大猷科學營中談台灣長期科學發展政策。記者陳皓嬿/攝影 【2014/08/12 聯合報】
學界人才荒???? 大問栽!!!
學界人才荒 清大也找無老師【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即時報導】 2014.08.13 12:48 am 昨天在吳大猷科學營的論壇「科技發展的長遠政策」中,中研院物理所長李定國憂心忡忡提到,現在越來越少學生願意念博士,學術界缺人才危機非常嚴重,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立刻附和,表示師資缺口越來越大,連清大材料所要找老師都找不到,凸顯學界人才荒已是現在進行式。李定國指出,台灣科技發展面臨兩個危機,一是社會不理解科學研究需要長遠時間,所以有錯誤期待,二是台灣越來越少人才,學界人才流失問題大。李定國說,現在少子化,加上越來越少人願意攻讀基礎科學領域的博士,優秀的學生又很快就被企業搶走,徒剩「實驗室再沒有學長教學弟」,因為學弟不來、學長被挖走了,研究訓練無法傳承下去。科技部長張善政則表示,張善政指出,美國大學在大一大二時不分流,就是讓各領域搶人才的時機,去挖掘有興趣、有天分的孩子加入;這樣的事情在台灣是高中就該做的,他認為不能讓孩子填志願時先判斷該領域未來薪資怎麼樣,而決定是否投入。【2014/08/13 聯合報】@
科技部 VC fund (工研院) 牽起 台美科技交流 !!
前進矽谷 科技部將設創投基金【中央社╱台北15日電】 2014.08.15 09:06 pm 科技部長張善政今天表示,美國創投業者認為,台灣目前對矽谷的新東西並不太了解,好像「嗅覺已經塞住了」,未來將成立創投基金,將新技術、人才帶回台灣。張善政說,目前已委由工研院評估,預計年底向行政院提出期中報告,整體報告可望於明年4月出爐。台美高層科技交流中斷數年,近3年未曾舉行,在駐美國華府科技組官員居中協調下,張善政與台大校長楊泮池、中研院院士王惠鈞、何英剛等20餘位台灣重量級學者專家,7月26日抵美,展開破冰之旅。張善政今天和媒體分享心得,形容此行是「把過去冷掉的灶子燒熱了」,幕僚更形容美方接待規格是「前無古人」。這次訪問團分別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及美國國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等單位交換意見,建構台美雙邊研究機關交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張善政這次和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首席科學家霍德倫(John Holdren)及其4名隨員碰面,討論包含開放資料(OPEN DATA)、離岸風電、能源等議題。他說,不少華裔矽谷業者抱怨表示,台灣這幾年與矽谷愈來愈疏離,就像「嗅覺已經塞住了」,矽谷有什麼新東西都不是很清楚,尤其大陸跟韓國三星挾政府資源積極併購創新公司,台灣卻都沒動作,讓人憂心。張善政表示,未來將成立創投基金,政府資金不會超過一半,基金規模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建立前進矽谷的灘頭堡,透過投資將關鍵技術、人脈帶回台灣,給產業、學界應用。【2014/08/15 中央社】
DCB引 台灣 入 日本 “亞太生技製藥聯盟”
台日攜手 打造亞太生技聯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4-07-2009:48 日本將打造亞太生技聯盟,邀台灣共同合作。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執行長汪嘉林昨(17)日表示,日本製藥工業協會(JPMA)將於生技月期間率團來台訪問,並技轉「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三項新藥開發案,為台日攜手發展生技後的新藥合作首案。生技月將於7月24日登場,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日前指出,今年展出規模創新高,使用1,000個攤位,報名第三天即一位難求,國際商機媒合場次至少600場,是亞洲指標性生技展之一。汪嘉林說,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是日本最大生技醫藥公協會,看好亞洲、老齡化等市場潛力,將聯合亞洲具備新技術的國家組成亞太生技製藥聯盟,共同爭取下個世代產業大餅,與美國、歐洲等地生技巨擘抗衡。此次看好國內生技製藥實力,並相中「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RPB)的研究案,主要聚焦心血管疾病新藥,8月間將邀請三項產品開發人前往日本訪問,未來產品開發費用將由日本技轉的藥廠出資。汪嘉林說,本次台日新藥合作案是兩國攜手生技合作後的首案,具有指標意義。去年生技月前,JPMA即率武田等八家重量級藥廠來台尋求合作,並引薦台灣加入「亞洲生技製藥產業聯盟」(APAC),未來兩國合作將更上層樓。今年生技月日本將擴大組團來台,汪嘉林表示,去年有八家日本藥廠來台,今年JPMA將率10多家大型藥廠,包括Takeda(武田)、Chugai(中外)、Eisai(衛妥)、Dainippon Sumitomo(大日本住友)、Asahikasei(旭化成)等。【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工研院ITRI綠景基金 專鎖 清大/成大 生醫創業計畫
生技熱 各大學集資別苗頭 2014年08月20日 04:10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看好生技產業新動能,學研界總動員!台大、交大、政大、清大、成大等,已分別因有資金挹注,加上科技界、創投業和工研院等號召,紛紛投入互別苗頭!也激勵北醫、高醫等名門學府跟進,甚至學研界師生都紛紛加入創業行列。由於生技、文創的投資熱潮,也讓校園、校友正刮起一陣創業熱,繼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號召交大校友、政大EMBA同學成立天使基金外,鑽石生技投資也和蔡明興合資1.5億成立「台大鑽石種子基金」。另外,工研院也與清大、成大合作,推出「培養台灣的比爾蓋茲」計劃,輔助學生創業。工研院醫所長邵耀華說,工研院是透過旗下的綠景基金,每年提供至少2億元,加上技術技援輔導學子創業,希望為台灣培養更多青年CEO。邵耀華說,該規劃是針對每個育成的個案,綠景基金約提供3成資金,其餘由他幫忙代為尋找資金。第一階段先在清大、成大試辦,物色有膽識想創業的學生,由生醫所輔導、訓練,希望在校園時期也能孕育優秀的「小老闆 」。至於宣明智成立的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NCTU Angel Club),包括前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是基本咖,該基金投資標的比較廣泛,比較不是校園內的研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