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une 15, 2015

國衛院 莊紹源: 老人肌肉量 低 增加1倍死亡風險!!!

「瘦」命不長!研究:老人肌肉量低 死亡風險倍增 NOWnews-20150615 上午11:08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不少銀髮族為了怕胖及養生,習慣少吃、減重,當心「瘦」命不長!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5)天公布最新研究結果,花了9年追蹤國內15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發現,老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偏胖反而活得久,死亡風險比體重輕的老人低,其中肌肉量尤其關鍵,肌肉量最低的老人相較之下,會增加1倍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是針對8889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所訪談的1512名老人,進行9年的追蹤,找出BMI、身體肌肉量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老人胖一點才好,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莊紹源表示,研究團隊發現,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24(正常)、介於2427(過重)與大於27(肥胖)的死亡率,分別為百分之5.734.023.27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有最高的死亡風險。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肌肉量尤其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莊紹源說,研究團隊將老人的身體肌肉量區分為4個等份,結果肌肉量最低的這一組死亡率最高,為每年6.72%,另外3組的死亡率則沒有明顯差異,其中男性肌肉量只要低於11.4、女性低於8.6(公斤/米平方),死亡率就會增加1倍。研究團隊指出,肌肉量足不足夠,才是區辨老人死亡風險高或低的有效工具,建議應將身體的肌肉量視為篩選高風險老人的重要指標,而不要再強調降低或增加BMI或體重。年逾40歲,莊紹源強調,肌肉量就會以每年12%的速率下降,影響所及,包括走路、上下床、上下樓梯或者提重物等日常活動,特別是在超過50歲以後,肌肉的退化會越來越明顯,建議老年人一定要長期且規律的運動,並多做符合自己能力的肌力或阻抗性訓練的運動,多養肌肉。莊紹源說,體能活動還不夠,還要有好的營養配合,建議老人不但要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確保有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作為肌肉生成的原料,充足的蔬果以減緩慢性發炎現象,幫助蛋白質運用,且可補充幫助肌肉形成與維持的微量元素鋅。

長者肌肉太少 死亡率增一倍 2015-06-15 11:53:09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長輩別再減重了。國衛院「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身體肌肉量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肌肉量不足,將增加一倍的死亡率,建議長輩平時應該多運動,確保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國衛院針對民國8889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進行9年追蹤,共訪談1512位老人,研究結果被刊登在營養、代謝與心血管病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期刊上。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24(正常)、介於2427(過重)與大於27公斤/公尺2的死亡率,分別為5.73%4.02%3.27%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死亡風險最高。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莊紹源表示,根據長輩的身高和肌肉量得出一個數值,男生為11.45公斤/公尺2,女生為8.9公斤/公尺2,低於這個數值的長輩,死亡率是一般長者的兩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