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015年07月15日 04:10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 在人口結構改變和科技進步加速的全球趨勢下,結合數位科技的個人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及提供健康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可望成為未來的新亮點。而台灣生技醫療企業與國外較之,規模相對偏小,需透過策略聯盟或併購等方式來進行合作或加以整合,以發展出創新商業模式,產生台灣代表性的產品或服務,俾在全球的生技醫療界占有一席之地。根據資誠最新公布的《2015年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跨界轉型 領導變革》,幾位接受專訪的台灣生技醫療業領袖都同意,個人化醫學和預防醫學將成為未來趨勢,包括智慧醫療、3D生物列印,以及提升健康與預防策略的穿戴式醫療裝置、行動健康方案、智慧照護等。結合高科技的高階醫療照護和預防醫學,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管理中心龔文華主任以長庚養生村為例,高齡長者身上配有無線射頻辨識 (RFID),未來可透過儀器來即時偵測,例如住民發生步態超過一定的幅度,或其他異常現象時,系統將通知距離最近的護理人員,能夠及早發現,預防病患發生心血管等疾病。數位科技對醫療產業的影響很大,尤其醫療器材將不只做為醫療之用,更能夠透過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發展出一套健康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進而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環瑞醫李祖德董事長提到:「就醫材產業來看,因為我們和終端使用者的距離更近,能夠進行雙向的互動。在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方面,大數據也造成很大的變化,包括消費行為或就醫行為產生的商機。而新科技的應用,必須對智慧醫療提供健康管理的Total Solution,並且有獲利模式的產品,才有市場價值。」除了個人化醫療及預防醫學,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另一個關注的焦點,則在於台灣市場規模小以及資源不夠集中。根據幾位受訪的生技醫療業領袖的建議,企業可以透過併購、合資與策略聯盟、小規模公司群聚等方式,進行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台灣新藥研發在人體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的階段中,發生國際授權的機會高,但是成功技術轉移,對於台灣海外市場經驗之學習及技術的提升並沒有顯著效益。為此,中天生技路孔明董事長建議以「合作」代替「技轉」。他強調,「台灣生技醫療產業面臨最大問題是沒有市場,我們一定要去跟人家市場結合,最好是和歐美企業合作。以合作替代技轉是台灣創新的模式裡很重要的一環。」台灣的新藥市場有許多正在發芽中的小種籽,眾聲喧嘩但卻資源分散,且在臨床試驗階段中,時常將技術轉移給國際藥廠,雖獲取鉅額授權金,卻缺乏真正能夠代表台灣的國際級新藥。台灣浩鼎生技張念慈董事長即認為,目前台灣新藥市場即若已為綠油油的草原,卻不見一棵台灣長成之大樹,必須透過企業之間的合縱連橫及併購,合力發展幾家全球性的大藥廠。他說:「至少要讓人家老遠就看得見台灣有一棵大樹在那兒,兩、三棵大樹就更好」,才能讓台灣的新藥在全球市場大放光芒。長遠來看,台灣發展生技醫療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包含健全的醫療管理體系及優質的醫療人才、熱絡的資本市場與政府政策的長期支持。許多企業也憑藉著台商的精實創業創新、動態敏捷的精神,與對全球趨勢及國際人脈的掌握,開創出許多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創新商業模式。放眼未來,台灣生技醫療業必須確實掌握數位科技帶來的轉型契機,發展出以個人化醫療及預防醫學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整體解決方案,並且透過合作結盟和併購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發展出由台灣團隊主導完成的國際級產品或服務,打造生技醫療產業的台灣之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