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September 8, 2015

工研院 邵耀華: 台灣醫材轉譯人才不足

別聽到中國就不碰!生技拚未來 各界專家說法 2015-09-06 03:24:13 聯合報 文/江碩涵  甘良生(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廠商需求≠學界需求「廠商開發需求≠學界持續創新需求」,廠商多半想盡快推出產品,以求取現金及利潤,但學者卻想要追求更高突破,讓原本的廠商先前的投入付諸流水,雙方歧見日深。

汪嘉林(智合生醫科學公司總經理):盼產學合作向外打群架 產業界「選題」通常都選高價值市場的題目,但國內學界缺乏這觀念,希望產學合作可一起找題目,一起向外打群架,而不是各做各的。

呂正華(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行銷通路、品牌 尚待建立 台灣資通訊產業(ICT)發達,不少異業技術與資金投入醫材研發,像是研華打入華為供應鏈,提供智慧推車與醫療監控等整合產品;只是行銷 通路、品牌,都尚待建立

邵耀華(工研院生醫所所長):別聽到中國大陸就不碰 很多人聽到中國大陸就不碰,但應回到經濟價值論,合作對台灣有沒有利?台灣醫材轉譯人才不足,醫師、製藥、醫材公會等也提出不少接棒問題,希望可從國家利益思考。

姜郁美(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將送件程序簡化分類 食藥署不是大家的絆腳石,絕對是「墊腳石」。政府積極推動「台灣上市、國產發光」的概念,外界認為件審查總是塞車,如何將送件程序簡化分類,政府要更努力。

裘正健(生策會副執行長):產官學應是三個同心圓 產官學並非三個分開的圓,應該是三個同心圓,學界研究主題和產業發展趨勢有時會有些落差,可由業界出題、學界解題,達到更好、更具價值的關係。

錢宗良(科技部政務次長):鼓勵業界加速創新創業 科技部鼓勵業界加速創新與創業,也首次與美國知名創業加速器公司Plug and Play合作,開啟兩地科技創業交流大門,成為成功範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