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中國2014醫材市場187.5億美元 (全球第4大/亞洲僅次日本)

搶賺人民幣-大陸高齡化 骨、牙科需求爆增 20151021 04:10 周文凱 大陸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9.1%,預期2020年占比將增加到11.7%,相關慢性疾病罹患比例將逐漸攀升,對推動整體醫療器材市場有正向力量。中國大陸醫療器材市場規模 中國大陸醫療市場前景看好。BMI Espicom的資料顯示,2014年大陸醫療器材市場規模187.5億美元,年成長率16.3%,為全球第4大市場,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大陸也是全球醫療器材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國家,預期20142017年年複合成長率14.8%,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283.7億美元,在2018年將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醫療器材市場。大陸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9.1%,預期2020年占比將增加到11.7%,相關慢性疾病罹患比例將逐漸攀升,對推動整體醫療器材市場有正向力量。近年在醫療器械推動政策的驅使下,大陸的醫療器材科技與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但是目前仍有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療效益不高、高階醫療器械設備依賴國外進口等問題。

十三五醫療器械商機 今年3月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發表的「十三五醫療器械戰略初探」中,把高性能醫療器械及生物醫藥納入重點發展領域,包含遠距醫療、互聯網等智慧化科技,尤其於穿戴式健康照護裝備的應用,將透過大數據分析打造健康監測與評估的平台,提升醫療效益並改善醫療資源分布問題。

在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醫療器械領域,包括:

1.以健康、養老與障礙人士為中心,開發相關的分子診斷儀器及試劑、組織修復與再生材料、人工器官與生命支持設備、健康檢測等數位化診療設備。

2.重點自主開發國產化的高階影像設備,結合放射治療的診療一體化設備、高階醫學影像產品的核心零件及感測器、軟體系統、高性能超音波儀及高階X光機等大型醫用設備。

3.開發可再生的醫用修復材料,如誘導細胞再生及幹細胞分化的活性材料,高階可吸收的植入物,如可吸收的骨釘、骨板等,都是未來發展重點項目。大陸期望鼓勵國內廠商自主研發與生產高階醫療器械,藉由技術及模式創新,發展數位化、智慧化及高精度重要醫療設備國產化的能力,提升替代進口品比例,並利用政產學研等力量,推動新材料、新技術等醫療器材產業重大轉型升級,因此台灣廠商可配合當地產業需求,發展適地化優質平價產品,投入關鍵零組件研發,掌握中長期的市場商機。目前大陸醫療器材產品可區分為診斷影像類產品、醫用耗材產品、牙科產品、骨科與植入物、輔助器具及其他類醫材等六大類,占比分別為38.4%、16.4%、4.0%、6.9%、15.7%及18.6%。

診斷影像類占比高 當中,以診斷影像類產品占有比例最高,市場規模約72億美元,在整體醫療政策推動下,帶動公立醫院對於大型醫療設備採購及鄉村醫院進行設備升級和汰舊換新,雖高階設備多以進口為主,在政府透過政策鼓勵本地廠商投入尋求進口替代的可行性,預估此類產品在20142017年市場之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3.2%。骨科與植入物、牙科產品雖然占比較低,市場規模分別為13億美元及7.5億美元,但隨人口持續老化,相關需求攀升,加上未來政策推動,可望成為成長最快的類別,預估未來3年骨科與植入物的年複合成長率20.1%,牙科產品年複合成長率18.9%。在居家醫療器材方面,由於大陸民眾生活飲食習慣變化,導致肥胖人口大增,加上國民高吸菸率,心血管疾病已成大陸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2013年中國大陸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調查研究,心血管病患估計約2.9億人口,平均每5名成人就有1人患心血管相關疾病,且為總死亡原因首位。在大陸持續推動慢性病防治計畫下,民眾健康保健意識抬頭,對於相關居家使用血壓監測器材的需求也將增長。據BMI Espicom的資料,大陸2014年血壓計市場為2億美元,預估2017年可達2.5億美元,目前高階多功能血壓計市場被國外大廠佔據,當地廠商改以自產低價實用血壓計切入。

台商從優質平價品切入 伴隨中產家庭增加,消費者對於醫療照護需求提升,且相關醫療改革政策鼓勵下,大陸未來於高階影像設備、醫用材料與植入物、健康檢測及居家照護等醫療器材產業將快速成長。以大陸目前醫療器材產業結構來看,高階醫材產品目前多仰賴進口提供,而大陸當地廠商基本上已經可以自主生產常規的醫療器材。在大陸政策趨向鼓勵國產品補足目前中階醫材產品的缺口,並推動高階醫療器材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下,臺灣廠商若欲在大陸市場找到商機,除了需要面對國際大廠的競爭,也要面對大陸本土廠商的崛起。加上大陸各地風土民情及可支配所得有差異大,如上海人願意投資較高金額在購買醫療器材,因此台灣廠商須針對區域找出特定通路及需求,可以透過優質平價商品切入,國外高階商品及大陸低價國產商品的缺口,售價略低於高階產品,並提供完整的技術支援及售後服務,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建立品牌並區隔市場價格及產品差異,避免與當地廠商削價競爭,以求在此波醫療器材產業建設中取得市場機會。(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生技醫藥與醫療器材研究部研究員)(工商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