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民間投資長照產業 2016年03月08日 04:10 徐重仁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台灣漸漸步入和日本一樣的少子化、高齡化時代,「疾病醫療」、「預防保健」更顯重要,無論醫療、預防保健等,都需要情報、理解、選擇、評價四大要素,透過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提供資訊情報,並有適切的選擇和評價,同時照護中心現階段仍卡在規定太多、無法企業化,台灣高齡政策、產業仍在建構的階段,需要一個完善的規劃,並鼓勵民間投資,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身體健康」也更加重視,大家都希望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很多人對健康食品、維他命、療癒商品以及運動中心…等等,只要和健康有關係的任何事物都會有興趣。國民的健康,除了本人自身受益外,也可降低國家的財政負擔,一個人生病,除了自己痛苦之外,也會拖累家人、變成醫療機構的負擔。大家不生病保持健康,則醫療保健的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尤其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孩童,現在都已經進入老年,也使得老人的比例相當高,台灣不久更將來到超高齡化社會,健康產業自然也成了近期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健康產業可細分為BEFORE CARE 和AFTER CARE,其中,BEFORE CARE在日本由於有充足的資訊,讓民眾在健康時就做好保養,減少病變機會,也能降低付出更高的治療成本,且現在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向,所以要提升一般的常識,例如飲食、運動、生活的習慣等等,預防保健比醫療更重要。2015年數據顯示,目前台灣失能人口約75萬人,隨著老化速度加快,2018年將增加到82萬人,加上少子化的情形嚴重,政府的確得加緊腳步推動長期照護。不過,醫學常識、教育、訓練不是一般人可以完全理解的,因此如何以易懂的方式提供知識與情報,這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日本未讓照護人員住進家裡,很多年輕人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不得不辭去工作返鄉。台灣在照護人員的制度上,多依賴外籍勞工,雖入住家中,但24小時的照護並不等於品質,台灣在專業照護人員的「質」與「量」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我有位日本朋友,60幾歲住到養老院,20幾年前的日本養老院多都設在鄉下,雖然設備相當高級,但因為距離遙遠,探望需要長途的路程,使得親人、朋友探望次數減少,生活反而覺得寂寞。但經過20年後,日本許多養老院已設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澳洲養老院更是設在購物中心可以走到的地方,讓家人方便探望。由於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養老院也會跟著改變。台灣照護中心結構,政府、個人、企業各分擔三分之一,但限制的條件太多,企業難以進入,又無法投資,這樣要做到收支平衡是很困難的,若不能賺錢,環境設施就無法改善。我認為,台灣若不把照護中心變成企業化,讓企業競標,或讓保險公司投資,都太可惜了。台灣在三芝、在林口有很高級的養生村,自付額相當高,並非所有人都負擔的起。我覺得應建立一個好的經營模式,鼓勵民間投資。除了老人的照護中心外,在休閒部分,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台灣人退休後喜歡做義工,是很好的選項,但日本人的選項似乎更多元,他們會再投入職場,或是去參加有興趣的團體。以CLUB TOURISM這家公司為例,主要服務對象以高齡為主,以主題式的旅遊為號召,顧客可依個人喜好作選擇,有人去參觀墓園導覽之旅,知道未來安葬的場所;有人去參加葡萄酒旅遊,品酒了解酒的文化;有人會去參加攝影團,與同好者一起切磋。常客也可成為導遊,增加參與感,目前常客變導遊的人數在日本全國有700多位。這樣的公司,很像是台灣的救國團,過去救國團針對年輕人推出團契、課程活動,隨著高齡化世代,也許可針對年長者,按照年齡層的需求去尋找商機。經營事業就是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去改變,去滿足他們,客製化的經營,造就了驚人業績,其實「顧客的不方便,就是商業的機會。」(工商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