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rch 28, 2016

李伯皇: 陳肇隆院長 醫界台灣之光

換肝權威「北伯皇、南肇隆」 惺惺相惜 2016-03-26 02:54 聯合報 記者詹建富/報導 前言:台灣的換肝技術享譽國際,聯合報邀請獲得醫療奉獻獎的國內兩大肝臟移植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與義大醫療體系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伯皇,參與醫奉獎得主校園巡迴講座,與醫學生分享他們不斷突破換肝技術與救治病患的甘苦,獲得很大回響。本講座由昇恆昌、吉立亞醫藥公司、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國內換肝手術兩大巨擘,本報透過陳、李兩人紙上交鋒,讓讀者瞭解他們如何看待另一位同行者?及外科醫師工作艱巨,必須經常以院為家,他們如何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藉這次巡迴演講,他們對年輕醫學生有何肺腑之言?記者問(以下簡稱「問」):就像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有「北喬峰、南慕容」,彼此分庭抗禮;而在台灣的肝臟移植領域,則有「北伯皇、南肇隆」雅譽,請問您們如何看待彼此的成就?李伯皇(以下簡稱「李」):哈!這是你們媒體取的啦,會有這個稱號,可能是陳院長和我投入換肝手術時間比較久而已。而且就台灣整個器官移植,前頭比我厲害的前輩多得是,就台灣換肝領域的開拓性,陳院長算是我的前輩,此外,陳院長組織能力甚強,尤其擅於與人溝通,如今他享有國際的知名度,是醫界的「台灣之光」。陳院長是台灣最早執行換肝手術的開路先鋒,他一九八四年在林口長庚醫院就已完成亞洲首例屍肝移植手術,隔年台北榮總外科主任雷永耀也跟進,相形之下,台大醫院落後許多。那時,接任台大外科主任的陳楷模教授才決定發展肝臟移植,並派我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進修,返國後在一九八九年才完成台大醫院首例肝臟移植。陳肇隆(以下簡稱「陳」):外界常常冠上「南OX」的稱號,以及把我和李教授相提並論,算是對我們在換肝手術的肯定。有人難免好奇是否有所謂同行相忌,但我跟他惺惺相惜,李教授年長我幾歲,是我非常尊敬的長輩。我從台北長庚創院第一天就在長庚體系服務,至今剛好滿四十年。我很高興我所帶領的醫療團隊,截至三月中旬,高雄長庚累計完成近一千五百例換肝手術,而且創下多項亞洲甚至全球首例的肝臟移植紀錄,並在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維持全球最高的存活率,也奠定台灣肝臟移植的國際學術地位。

勉勵青年/李:盡其在我慈悲心 陳:最欣慰病人重生 問:對年輕醫學生或青年世代,有什麼建議?李:身為醫者最重要的是慈悲心,若能發揮所長為患者醫病,是在行菩薩道,即使外科醫師非常辛苦,但隨著病人因手術而達到刀去病除的效果,更能享受到化苦為甘的心情轉變。希望年輕人不要怕苦,只要永遠保持樂觀,正向看待所有的事情,「盡其在我」的觀念,認真、敬業,就會有成功之日。陳:我在每個生命垂危的換肝病人身上、以及捐肝者和家人,看到人性的偉大,也看到病人因手術而重生,進而回饋社會,這是我行醫以來最大的欣慰。我自醫學院畢業後,從不覺得自己是最優秀、最聰明的,到林口長庚醫院應徵還只是個備取住院醫師,但廿年後,我因最認真的態度和努力而當上院長。以我的人生經歷勉勵大家:設定目標,鍥而不捨,專注做好,那就夠了。至於很多醫學生怕醫療糾紛,故捨急重症科改選醫美等,我認為只要成為讓人信賴的急重症醫師,病家反而暸解這是最後救命機會,且相信醫師必然盡力而為,醫糾反而比醫美少。

問:外科醫師工作時間非常長,經常為救治病人必須早出晚歸,家人會不會抱怨?請問您如何和家人相處?陳:我們家的晚餐都是晚上九點才開始,正因為醫師工作繁忙,我格外珍惜回家吃晚餐,與家人心情交流,孩子們可談談上學的趣事,我則偶爾分享病人手術前後的感受,以及國外的見聞。每次出國我都會買點小禮物送給家人,代表我無法經常在家陪伴他們的歉意。李:我幾乎每天從一清早七點多進醫院,一直到深夜十一、二點甚至更晚才離開醫院,假日也都要返院巡房,因此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少,連我的孩子不免會抱怨「好像沒有爸爸」。此外,在過去四十多年的行醫生涯中,我要特別感謝內人,她為了照顧孩子辭去教職,幾乎母代父職,讓我在醫院全心照顧病人無後顧之憂。

紓壓撇步/陳愛親手種樹療癒 李一天走萬步健身問:外科醫師是高壓力的工作,病人生死處於一線之間,您如何紓解壓力?陳:許多長庚醫院同仁都知道,我喜歡種樹。除非我出國演講或示範教學,不然總在一整天的繁忙疲累工作後,深夜裡拿著水龍頭為樹澆水,或利用假日撒種育苗,高雄長庚院區內種植九千多棵喬木,其中有五千棵是我親手栽種,種樹是我的紓壓療癒之道。李:以前為了紓解壓力,我會利用假日爬山或打高爾夫球,但由於愈來愈忙,我只好盡可能利用走路來健身。我在醫院幾乎不搭電梯;外出也很少坐車,若走路可到的地方,又不趕時間,會盡可能走路,一天至少走一萬步,心肺功能毫無問題,永遠精神奕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