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rch 15, 2016

(拜耳藥廠)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減少 顱內出血風險

口服抗凝血劑 預防中風利器 2016-03-13 23:56:48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亞太地區的心血管疾病(CVD)負擔,近年居高不下,全球有一半人口在亞洲,預計到2050年將會再增加9億人。同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預估將從12%倍增至25%。由於高齡化和快速增加的人口,心血管疾病會在亞太地區的醫療需求中維持關鍵的地位。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亞太地區的死亡主因,2015年據統計有820萬件死亡案例,反映出全球正蒙受心血管疾病的負擔,死亡案例相較於2005年的680萬人增加了21%。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飲食不健康、接觸有害因子,如菸草和空氣汙染,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所致,這些通常都和都市化有關。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2012年亞太地區因中風所造成的心血管相關死亡案例佔總數的46%。其中,心房纖維顫動(AF)通常是已確認之心源性中風的原因,心跳不規律導致血液流動紊亂,進而可能造成血液凝結。這些凝結的血塊可能流到腦部並引起重大且通常會致命的中風。AF若未治療會引起相當大的中風風險,特別是血塊所引起的中風(缺血性中風),AF病患發生缺血性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了五倍。AF誘發的中風,比其他原因引起得中風,要來得更加嚴重且預後狀況更差,並相對造成非常高的死亡率、發病率和醫療費用負擔。其中,口服抗凝血劑的抗血栓療法是預防AF病患中風的最有效方法。但在亞洲的AF仍未受到妥善治療,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在亞洲使用時存在著問題,warfarinAF的控制性不理想而且亞洲人容易產生warfarin誘發的顱內出血。部分的原因是由於擔心顱內出血,亞洲的AF治療方針和臨床實務之間有相當大的落差,尤其是抗血小板藥物過度使用和抗凝血劑使用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於中風預防效果和warfarin相當,但是更容易給藥且顯著減少威脅生命的出血風險,尤其是顱內出血。因此這些藥物或許可做為亞洲病患取代warfarin的適當療法。另外,值得注意的亞洲心血管疾病是VTE,這個疾病又分為兩種病況,一是深層靜脈栓塞,另外一個是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DVT)是在肢體和身體的深層靜脈形成血塊,肺栓塞(PE)則是 靜脈部分血塊剝落並流到肺部,阻斷部分肺部的血流供應,可能會造成死亡PE主要是由突發DVT所引起的結果,PE是一個嚴重、可能威脅生命,會導致與手術、疾病和創傷相關併發症的疾病。PE預防是降低院內死亡的首要關鍵。亞洲人的PE盛行率尚未確定,但無庸置疑地被低估了,因為PE在臨床上通常不會有症狀,只有少部分病患在發生致命性PE時才被診斷出來。亞洲人和白人的PE有類似的非基因風險因子,而且增加的證據顯示PE對亞洲人的影響比以前所認為的更常見;高風險病患的發病率可能和白人接近。此外,亞洲的PE發生率正在增加,因為人口老化和具有誘發風險因子的人口正在提升。亞洲地區的DVTPE發生率預估從2013年到2025年將會增加約50%。抗凝血劑,主要是heparinwarfarin,則是多年來是處理VTE的主流;但是使用這些藥物有許多限制使得在日常使用上變得很複雜。目前複雜的指示是將實證所獲建議應用在日常實務上的另一項障礙。新的治療方法有相當大的機會能改善這樣的狀況。目前有新藥,不需要或僅需要少量的監測或劑量調整,且相較於傳統的治療模式有較好的風險效益特性,可提供另一種可能簡化VTE處置的方法。對於PE負擔和新治療模式的認識增加,正在改變亞太地區的VTE處置前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認知,並跨越最新實證和臨床實務之間的隔閡。(本文為德國拜耳藥廠提供,記者黃文奇/整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