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集體大逃稅/設基金會避稅 公開的秘密 2016-03-10 09:21:10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詹建富/台北報導醫界人士指出,許多醫師為了避稅,捐款給熟識的基金會,取得合法收據,藉此扣抵所得稅,如果捐款再輾轉回到醫師私用,就是逃漏稅。資深醫界人士透露,受薪醫師年薪三百萬到四百萬元間,每年申報所得稅時,必須承擔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高稅率,因此多會設法避稅。不願具名的會計師則指出,台灣稅法多如牛毛,但努力節稅甚至鑽一些巧門避稅,並不違法,前者從扶養親屬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來節稅,後者如提高捐贈公益金額扣抵所得稅,特別近年醫界設立的基金會如雨後春筍,成為醫師避稅的「疏洪道」。這名會計師指出,醫師收入高,月薪多半在二、三十萬元以上,如果是名醫或擔任院長,月入五、六十萬元稀鬆平常,若再加上業績獎金、分紅,往往每月進帳百萬元;尤其醫界不乏夫妻檔,如此高收入的族群,節稅、避稅無可厚非,早年捐贈公園樹木、路燈、靈骨塔塔位,都是常見作法。醫美診所及牙醫診所多半收治自費病人,不論整形、植牙或矯正,動輒收費十來萬元,有的開業醫師年收入數千萬元,為了避免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的所得稅率,於是會購買儀器來抵銷所得。法界人士指出,醫師透過基金會捐款節稅,可謂「公開的秘密」,即使被國稅局查到,只需補繳應繳稅額,罰則相當輕,且因一罪不二罰,若法院判決有罪就不必繳罰款,若處緩起訴或無罪,才會處欠稅的一倍罰款。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表示,台灣稅基不公平,都是受薪階級在繳稅,他相信許多受雇醫師都是單純想要節稅,卻不知逾越法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