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芬》翁啟惠陷浩鼎案-利益迴避 學商遊戲規則 2016年03月25日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公開為上市公司浩鼎背書,媒體披露其女兒翁郁琇卻是浩鼎第10大股東,持有1933張股票,引發學術界的倫理爭議。究竟學者是否應該兩袖清風,讓學術歸學術,商業歸商業?還是應該積極介入市場,創造知識經濟?中國向來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讀書人寒窗十載無人問,但求一舉成名天下知,苦學的目的就是圖個一官半職,享受終身的榮華富貴。這樣的科舉思維,造就了現今台灣學官兩棲的環境,學界成為晉升官場的踏階,又是失意政客東山再起的避難所,官學兩棲的結果造就了學官之間綿密的社會網絡,也讓大學甘於聘用有資歷的學官當門神,攫取公部門的各類研發資源,在競爭之下,學官成為大學管理階層的主力。隨著教育擴張,稀釋了教育資源,「學而優則商」,成為學術的新趨勢;中央研究院作為學界的龍頭,果然潛伏了學轉商的領頭羊, 2011年生醫所所長陳垣崇涉入不當智產權移轉遭檢方約談到案,引發大眾討論。將國家支持的研發成果轉為市場實用的商品無可厚非,但公共的智產權不法地移轉到私人公司則有待商榷,也會讓學界的公信力受到大眾質疑。早在2003年《科學基本法》修正即明訂:「政府補助、委辦或出資之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其所獲得的智慧財產權與成果,得將全部或一部分歸屬於研究機構或企業所有或授權使用。」但是應該本於公平與效益原則,由資助機關介入授權第三人或收歸國有,相關程序由行政院統籌、各主管機關決定。其後,《公務員服務法》也放寬了公務員兼職之規定,2007年公布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更進一步放寬學研單位研究人員可以持有股權、擔任新藥公司研發顧問的規定。這個法律的鬆綁趨勢會為台灣學界帶來更多學商兩棲的學者,也讓學術公信力進一步遭到打擊。翁啟惠的女兒,甚至於翁啟惠本人持有生技公司股票都無不法,只能訴諸道德上的「不知利益迴避」,令民眾觀感不佳。過去台灣民眾對於政府充滿高度不信任,原因在於大量貪瀆案件及更多查無不法的疑似貪瀆案件顯示,官僚是為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服務;現今有諸多學者進入商界擔任要職,學界必須面對台灣民眾對於學界信任度的跌降。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知識真理以及利益之間,學者需要有所取捨。可見的未來,學術界會有更多學商階級出現,難道學界僅存的公信力終將蕩然無存?(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中國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