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April 17, 2016

台灣產業 注定為 中國市場附庸?!

專家傳真-產業獨立政策綱領 20160415 04:09 蘇拾忠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 幫台灣產業把脈,會發現病因太多元,病情太複雜。但總的來說,鄰家小娃一夕之間長成巨人,台灣當局完全不知所措,恐怕是主因。別的不說,台灣現在的GDP超過四成與中國直接間接有關。台灣就算不是中國的一個省,恐怕也擺脫不了成為中國市場附庸的命運。君不見,台灣引以為傲的科技大廠,一個接著一個在為中國的品牌代工。中國市場上拔尖的白牌產品,十個有九個核心用的是台灣的設計。台商幫中國產業打好了基礎,卻從垂直分工變成水平競爭,師傅變同業,徒弟變領導。紅色供應鏈也是台商打造的,但現在台商被踢出,一不留神,還會給吃乾抹淨。中國市場好像安非他命,吃了很嗨,吃多了漏尿。想要治台灣產業的病,藥方只有一個,就是戒掉中國市場。

台灣或許不一定需要獨立,但是台灣需要獨立的產業。台灣產業要獨立,就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並找出獨立自主的產業。傳統的產業政策,不論是扁時代的南進政策,馬時代的三軸四化,還是英時代的亞洲矽谷,都沒有辦法幫台灣找到獨立的產業。學舌大陸的智慧製造,老掉牙的國防工業轉民營,都是沒有創意的產業選擇,也沒有辦法幫台灣走出強國的陰影。台灣產業要獨立,需要創新的思維,創意的政策。「外銷導向,代工出口」的產業政策實施了50年,應該除役了;別讓國際市場的榮枯直接影響台灣產業的興衰;更不宜再為國際代工而污染台灣的環境。「內需導向,自主品牌」才是獨立的王道。一定有人會說,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其實這是誤判。2,300萬人口的市場是大的,兩萬美金的人均所得是高的。就看台灣政府能不能把這個內需市場當成養分,集中培養幾個世界級的品牌。

全台灣種植有機、安心農業,市場就很大,人民食的安心,還可以吸引觀光客,又可以出口;全台灣電動機車、電動汽車、電動大巴,日月潭電動船,這樣的市場有好幾百萬輛,絕對可以養出世界第一大的電動車產業;全台灣污染嚴重,如果規定工業零排放,相關的污染防治或廢棄物再生利用事業,必將興起,人民賺了健康,環保技術還可以外銷;全台灣再生能源,仿歐洲許多全域再生能源的小島、小鎮,把台灣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再生能源示範島,負排碳,還可以出售電力,吸引觀光。以上4個綠色產業,對內有助人民健康,對外建立自主品牌,還可以吸引觀光,是台灣獨立產業的基石。這是以內需市場創造台灣新的優勢。那台灣已經具有的優勢呢?能夠從既有的優勢中找到獨立的產業嗎?答案是肯定的。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與美、韓鼎足而立,這絕對是台灣的優勢產業。足堪成為產業獨立的領頭先鋒。台灣的醫療器材產業具有強大的優勢。因為台灣有全球先進的醫療技術,又有強大的電子、資訊、光學、材料、大數據與雲端技術,兩者跨域整合,就是醫療器材的基礎,這將支持醫療器材產業成為繼半導體產業之後,成為產業獨立的中堅。台灣生技產業能否成為優勢產業,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台灣有散佈全球的人才,國內有足夠的研究機構,資本市場的盲目支撐完全不必解盲。國家新正副領導人又嫺熟生技產業,生技產業要不起飛也難。今天,生技產業還不是台灣的優勢產業,但假以時日,還是可以成為產業獨立的後衛部隊。產業獨立大餐的主食和配菜都已上桌,那甜點是什麼呢?當然要以台灣獨有的文創產業來畫下完美句點:文化、創意、小確幸與觀光。別再瞧不起小確幸了!台灣的文化、創意,加小確幸,再加觀光產業,是一個接近一兆產值的準兆元產業呢。近來,國人與自由行的觀光客都人手一冊,在巷弄間找美學,在創意、設計中找小確幸。這叫做人在台灣慢樂活,外銷不請自己來。上述的台灣新八大獨立產業,以內需打造新優勢,發揮優勢打世界盃,就是要讓台灣產業獨立並永續發展。產業不能獨立,台灣就不可能獨立;產業先獨立,再談台灣獨立不遲。(工商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