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y 30, 2016

(華大基因) 放手讓青年人干!! 26歲金鑫(副總監) 第一作者發表《Nature》《Science》《Cell》三冠王!

華大基因論文為何頻現國際權威期刊? 北京新浪網 (2016-05-27 07:07)在華大基因位於深圳的總部七樓,華大基因博物館近年來經過幾經改變,但始終保留一面幾十平方米的「論文牆」,展示其在世界各頂尖科研期刊上發表的論文。2007年南下深圳后,華大基因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引人注目。記者26日從華大基因獲悉,截至201655日,華大基因來深9年間已發表論文1412篇,平均約兩天即有一篇論文發表,而且論文「含金量」較高,僅在《自然》(Nature)及子刊雜誌就發表論文171篇、在《科學》(Science)發表29篇。 記者了解到,與國內一些知名高校每年幾十億元的科研經費相比,華大基因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不足億元,但論文數量和質量卻並不遜色,而且在科研成果轉化走出了獨特的路徑。華大基因為何成為論文的高產田?

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1412篇論文中約95%SCI收錄 走在華大基因總部,彷彿漫步大學校園,往來忙碌的多數都是年輕人。在華大基因的辦公樓中,「科學發展是硬道理,產業是硬任務」、「以科學的精神做產業,以產業的方式做科學」等標語常見。1999年成立的華大基因如今在全球約有5000名員工,其中科研人員超過2000人,值得關注的是,華大基因的員工平均年齡28歲,而主要「製造」論文的華大基因研究院員工,平均年齡僅為24歲。「中國的科學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扮演追趕者的角色。但華大基因在基因研究中處於第一梯隊,時不時還能領跑。」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曾表示,華大基因早年的發展是完全的科學驅動,每年發表大量論文,近幾年開始提出如何滿足市場需求,面向大眾市場,進行預防出生缺陷等方面的產品研發。2007年,華大基因來到深圳不久,就宣布他們繪製完成了全球首張完整的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的全基因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於2008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截至201655日,華大基因來到深圳9年間已發表論文1412篇,平均兩天左右即有一篇論文發表。不僅數量多,這些論文的「含金量」也頗高,被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有1337篇,在《自然》(Nature)及子刊雜誌發表171篇、在《科學》(Science)發表29篇、在《細胞》(Cell)系列發表9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 J Med)發表1篇。其中,華大基因2012年累計發表SCI論文142篇,平均不到4天就發表一篇SCI論文,曾單周發表6篇重大成果。2015年,華大基因發表文章374篇,其中在《自然》與《科學》系列期刊發表文章42篇。 在《自然》、《科學》發佈的多個榜單上,華大基因一直名列前茅,排名基本上處於上升態勢。在2013年發佈的《中國自然出版指數》中,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名列2012年度中國科研機構第六。2015年,華大基因在《自然》和《科學》的發表指數中排名上升到全國第三。20151217日,自然出版集團發表的《2015中國自然出版指數》增刊中指出,華大基因是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最大貢獻者之一,擁有400多項專利,另外300多項在申請中,其中,半數以上專利與基因相關,特別是在農業和人類罕見病領域。在《自然》今年4月發佈《2016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6),華大基因名列中國產業機構首位、全球產業機構第12名。在這個榜單中,華大基因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第12位,也是這些領先者中唯一來自深圳的機構、唯一的新型研究機構。

放手讓青年人才幹 談及華大基因成為論文高產田的原因,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華大基因注重國際協作、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是部分原因,而且華大基因放手讓青年人干,為青年人成才搭建國際性的高端平台,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能力。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曾表示,基因組學近幾年來處於臨界點,只要選對方向又肯努力,即使是本科生也照樣能夠取得科研成就。1988年出生的金鑫在大學二年級時到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實習,第二年就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研究成果,這時他年僅21歲。金鑫當時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華大基因研究院有非常好的測序優勢,我們有足夠好的數據去做研究,只要你有本事,就肯定能做出成績。」如今,金鑫已是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而早在兩年前,26歲的他就以並列第一作者身份實現了《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尖學術期刊的「個人大滿貫」。 遷入深圳后,華大基因不再只局限於科學技術研究,在產業方面的布局也越來越快,用汪建的話說就是「迎來了華大真正的新生」。記者了解到,華大基因的科研經費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其產業收入的反哺,二是申請國家研究項目獲得的經費。汪建今年3月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左手掙了錢,右手就花在科研,也只有華大幹這種傻事,我們覺得好玩就干。」 「我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也不是以發表文章為目的的機構,我們就是想用基因組的平台和技術,最終做點老百姓能受用的事。」華大基因負責人稱,華大所有的研究都是從民生應用開始思考,研究沿著產業鏈逆流而上,每一項研究領域如農業、生育健康、腫瘤、慢性病等都有從科研到產業化的完整鏈條,前沿科學發現將促進服務於人類健康、動植物育種等領域的應用轉化。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也曾表示,華大基因和其它深圳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深圳的環境,深圳總是在設法支持創新。●華大基因9年間發表論文1412篇,被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有1337篇,在《自然》及子刊雜誌發表171篇、《科學》29篇、《細胞》系列9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篇。 2015年華大基因發表文章374篇,其中在《自然》與《科學》系列期刊發表文章42篇。 2015年,華大基因在《自然》和《科學》的發表指數中排名上升到全國第三。在《2016自然指數》中,華大基因名列中國產業機構首位、全球產業機構第12名。在這個榜單中,華大基因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第12位,也是這些領先者中唯一來自深圳的機構、唯一的新型研究機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