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October 5, 2016

台灣癲癇醫學會(莊曜聰): 台灣近20萬癲癇患者,63%可有效控制

癲癇治療成效不佳 醫:3成患者無法清楚描述病情 台灣近20萬人患癲癇症,但醫師臨床觀察發現,有三至四成患者,因為發病時意識不清,清醒後無法準確描述發病情況及發病頻率,造成治療成效不佳。為此,台灣癲癇醫學會研發「癲癇日誌」APP,患者可在其中建構日誌,登錄發作的次數與狀況,能設定用藥與回診提醒,期盼患者服藥順從度提升,並提供更精確的資訊給醫師指認病症類型與投藥,減少患者發作,讓生活更順利。36歲的陳小姐國小一年級就罹患癲癇症,小時候因發作遭受異樣眼光,成年後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很希望病情能好好控制下來。過去她以紙筆記錄病況供醫師參考,但有時會因為回診忘記帶,因發作時意識不清,回診時無法詳實向醫師描述病情。近日她下載「癲癇日誌」APP,不僅能登錄文字,旁人也能在她發病時透過錄影功能記錄下來讓醫師參考,此外還有提醒能讓她按時吃藥與回診,也能從中得知最新的病友會活動。陳小姐透過癲癇APP的協助讓病症控制得更好,許久未曾發病的她已重返職場。收治患者的汐止國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醫師指出,不同類型的癲癇對應不同的藥物選擇,如果患者沒有辦法清楚描述病症,醫師僅能按經驗開藥,有可能用錯藥,可能產生不容易控制的結果。過去癲癇患者以紙筆記錄病況,但患者很少隨身攜帶,生活實用性較低。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隨時記錄、定時提醒用藥、 定期回診成為可能。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莊曜聰醫師指出,台灣近二十萬人患癲癇症,其中六成三的患者用藥可有效控制發病頻率及強度,這群人沒有發作的時間都在一年以上,部分患者有機會可以痊癒。過臨床觀察,有三至四成的患者會因為無法準確的描述發病情況及發病頻率,造成治療成效不佳。沒有辦法描述病情的情況,牽涉到患者的支持系統。患者發病時往往意識不清,清醒後也不能確定自己發病時的狀況,只能從身旁目擊者的口述得知大約的發病強度,因此若身旁的家屬、同事與友人能即時協助清楚記錄發病徵狀,不管是文字或錄影,都能幫助醫師診斷。癲癇是一種腦部病變,當腦部細胞過度放電就會引起全身性或是部分性發作。有五六成的癲癇病因不明,但有部分的癲癇已知致病因素,因此若能清楚被指認,就能投以適當藥物穩定控制病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