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November 14, 2016

兩岸 協商中斷 中國借力民間 “兩岸企業家” !!

社論-2016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成果與省思 20161113 04:10 主筆室 2016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116日上午在金門開幕,7日在廈門舉行專題論壇和閉幕大會,今年主題是「企業創新合作 產業融合發展」,這是520以來兩岸首度召開的大型民間交流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大會並提出「攜手合作,應對世界經濟發展變局」、「創新模式,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條件,增進兩岸基層民眾和青年福祉」和「善盡責任,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四點意見,充分顯示大陸在兩岸聯繫溝通和協商機制中斷的情況下,將繼續藉由民間交流深化兩岸產業合作,進而達到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目標對此發展趨勢,政府實在應該正視兩岸企業家峰會所討論合作議題與台灣產業發展的關連性,進而思考如何藉由此平臺解決台灣產業當前在大陸市場發展所面對的障礙,甚至於尋求藉由合作拓展大陸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積極策略。整體而言,2013年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因為理事會分別為前副總統蕭萬長及大陸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成員涵蓋兩岸重量級企業,而被定位為推動兩岸企業合作及進行兩岸經貿策略對話的高層次民間交流平臺,除了作為兩岸企業家交流的「新平臺」之外,也強調為ECFA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提供政策建議,並與「ECFA產業合作小組」等合作機制協調配合功能。如今,兩岸兩會協商機制中斷、ECFA停擺,原本由雙方官員參與的ECFA產業合作小組,以及LEDTFT-LCD、無線城市、汽車、低溫物流、紡織、中小企業和電子商務等產業合作工作分組,也停止運作。這些發展固然使我方主管機關不再直接與大陸互動協商有關合作事項或政策協調事宜,但是實際的產業交流合作,透過峰會所建立的「宏觀經濟」、「能源石化裝備」、「金融」、「資訊家電」、「成長型和中小企業」、「文化創意」和「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等7個兩岸產業合作小組,則仍持續地往前推進。展望未來,由於大陸推動「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製造2025」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持續創造兩岸產業合作的誘因,並吸引台商對中國投資的作為,假若兩岸關係僵局持續,則「峰會」未來在促進兩岸經貿民間交流和產業合作上的角色,勢必更為重要。對台灣而言,大陸積極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勢必將對台灣產業資金和人才流動帶來影響,例如古雷石化煉化一體化專案的合資公司的成立、推動電子化學材料工業、兩岸藥物臨床試驗合作、安寧照護、醫養學結合、兩岸異地候鳥式養老新模式等等,都將帶動台商新的投資機會,而兩岸中小企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和青年創業園區等的推動也可能為中小企業與青年創造西進的誘因。面對這樣的趨勢,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借力使力,讓兩岸產業合作成為發展台灣經濟新成長模式的助力。因為即使新政府積極推動「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包括與歐、美、日產業鏈結,和新南向政策等,但是若觀察2016兩岸企業家峰會與後續的合作重點,可以發現與政府所推動的策略性產業息息相關,例如峰會能源石化裝備產業合作小組積極推動精密機械、智慧機械,加強自動控制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的產業合作,這些都是政府推動「智慧機械創新產業」的重要項目,政府如何借力使力,藉以擴大台灣智慧精密機械產業的市場版圖,是值得思考的。又例如峰會資訊家電產業合作小組就IC與顯示器件、5G與通訊,以及雲計算、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創新合作進行研商,並持續推動江蘇淮安、鹽城以及福建福州、廈門之兩岸智慧城市試點合作,這些合作若能獲得突破,則將對政府在桃園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發展物聯網及智慧產品與服務系統的出口,帶來助益,甚至於未來可以將示範合作成功的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和智慧旅遊等服務系統,拓展至東南亞和印度等市場而達到兩岸合作與新南向政策結合的目的。總之,政府對於兩岸產業合作議題,實在不應該消極以對,而應該與民間產業公協會和業者共同合作,詳細評估兩岸產業技術的互補或競爭關係,明確定義大陸市場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中的定位,並對兩岸產業合作的目標、策略和合作模式有完整的評估,才能研擬出足以發揮兩岸產業優勢互補,進而共同拓展新興市場的可行模式。(工商時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