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December 16, 2016

談台大論文造假案 中研院士開罵了

 20161215 台灣大學教授郭明良涉嫌論文造假,除延燒至校長楊泮池,又爆出他收了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嚴孟祿700多萬元。教育部、科技部這兩天合辦「國際學術倫理工作坊」,請各大專派校長、學術副校長、研發長或負責學術倫理事務主管參加。「北部場」主持人、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會前指出,論文掛名「互相幫忙」是不好的,有些人宣稱迫於畢業、升等期限而造假也是藉口。該工作坊演講人是美國學術倫理辦公室(ORI)前副主任戴爾伯格(John Dahlberg)演講,講題為「促進負責任的研究行為來捍衛科學」和「對於指控不當研究行為之回應」。明天在成功大學還有「南部場」,主持人是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王惠鈞說,人犯錯是「天性」,有時走路轉錯彎,喝咖啡把糖加成鹽;無意的錯誤可以包容,但故意做假、害人就不對,需要處理。他表示,這個月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社論提到,論文發表後的審視要「禮貌地」politely)執行,發現疏失時,應該以民主、謙遜的態度尋找解決辦法,批評論文時也要謹慎、小心,不要隨便臆測、判斷,否則可能因此毀掉一個學者或好幾個人的的名譽、學術生涯。王惠鈞指出,有時學生為了畢業的時間壓力會偷懶、「抄捷徑」(shortcut),這是不好的習慣,但也有些臨床實驗若用不同的軟體解釋,可能有不同的結果,有些人會故意以此指控。他認為「時間壓力」是藉口,有時學生會怪老師,認為是時間壓力才被迫造假,所以要建立適當訓練人才的態度方法。王惠鈞也提到,社會常要求「零容忍」,其實不太可能,但可以定義包容到什麼程度,隨著科技進步,做研究的態度應該會越來越嚴謹。 至於外界質疑學術界論文「共同掛名」。王惠鈞說,每個領域狀況不同,生物、物理等領域常有許多共同作者的「傳統」,但人文社會領域就不一定,有時學生的論文也不會掛老師的名字,很難統一規範。他也指出,有時研究者為了升等、畢業而掛名是不好的,最好對論文有實質貢獻,才能列為共同作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