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April 12, 2016

Translarna拼罕藥給付 靠…..”時間/機” ! Translational read-through inducing drugs (TRIDs: Translarna, Ataluren, PTC124)

肌萎罕藥申請健保給付 家屬籲政府速通過 2016-04-0921:06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由美國生物製藥公司PTC研發的罕藥Translarna,已取得歐洲藥物管理局(EMA)的上市授權,可用於無意義突變導致的裘馨型肌萎縮症患者(nmDMD),但因所費不貲,且須終生服藥,藥商已向衛福部提出健保給付申請,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林榮祥呼籲政府儘速核准通過,減輕病友及家屬負擔,對未來充滿希望。肌萎縮症是基因缺損造成的罕見疾病,有很多類型,全台約500人,其中以裘馨型最常見也最嚴重,該藥物使用條件必須為裘馨型、年滿5歲且能行走,經過協會與藥商篩選,目前符合者僅6人。 台南市永康區的10歲李小弟是其中之一,他於7歲確診為裘馨型,雖然逐漸萎縮,但尚能行走及打球運動;李媽媽強調,若藥商能先免費提供,她願意讓孩子嘗試,只希望病症不再惡化。 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舉辦創會20週年活動,邀請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秀芬與近300名肌萎病友及家屬,分享國外罕藥研究的重大突破與進展。 李秀芬表示,罕藥Translarna是蛋白質重建療法,能在患者身上形成功能性蛋白質,有效減緩肌肉功能惡化。代理藥商吉帝藥品公司營運處長江政起指出,法國及瑞士等國已核准為健保用藥,公司去年4月向衛福部提出申請,目前尚在補件,若有患者願意自費,可透過醫師向醫院、衛福部提出專案申請。

 

Translarna : Ataluren, formerly known as PTC124, is a pharmaceutica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and potentially other genetic disorders. It was designed by PTC Therapeutics and is sold under the trade name Translarna in the European Union. Medical uses Ataluren has been tested on healthy humans and humans carrying genetic disorder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s,[1][2] such as some people with cystic fibrosis a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It is approved for the use in Duchenne in the European Union. Mechanism of action Ataluren makes ribosomes less sensitive to premature stop codons (referred to as "read-through"). This may be beneficial in diseases such as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where the mRNA contains a mutation causing premature stop codons or nonsense codons. There is ongoing debate over whether Ataluren is truly a functional drug (inducing codon read-through), or if it is nonfunctional, and the result was a false-positive hit from a biochemical screen based on luciferase.[3] In cystic fibrosis, early studies of ataluren show that it improves nasal potential difference.[4] Ataluren appears to be most effective for the stop codon 'UGA'.[1] Clinical trials In 2010, PTC Therapeutics release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its phase 2b clinical trial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with participants not showing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ix minute walk distance after the 48 weeks of the trial.[5] This failure resulted in the termination of a $100 million deal with Genzyme to pursue the drug. Phase 2 clinical trials were successful for cystic fibrosis in Israel, France and Belgium.[6] Multicountry phase 3 clinical trials are currently in progress for cystic fibrosis in Europe and the USA.[7] Approval On 23 May 2014 ataluren received a positive opinion from the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CHMP) of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8] Translarna was first available in Germany, the first EU country to launch the new medicine.[9] In August 2014, ataluren received market authorization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treat patients with nonsense mutatio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A confirmatory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is ongoing.[9] The drug does not yet have approval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October 2015, NICE asked for further evidence of benefit to justify the "very high cost".[10] NICE estimated that for a typical patient, treatment would cost £220,256 per year. In February 2016, FDA declined to approve ore even discuss PTC Therapeutics application for ataluren because it deemed the data presented by the developer "insufficient to warrant a review".[11]

Translational read-through of the RP2 Arg120stop mutation in patient iPSC-deriv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  Hum Mol Genet. 2015 Feb 15;24(4):972-86. Mutations in the RP2 gene lead to a severe form of 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 RP2 patients frequently present with nonsense mutations and no treatment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to restore RP2 function. In this study, we reprogrammed fibroblasts from an RP2 patient carrying the nonsense mutation c.519C>T (p.R120X)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and differentiated these cells into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RPE)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d test potential therapies. RP2 protein was undetectable in the RP2 R120X patient cells, suggesting a disease mechanism caused by complete lack of RP2 protein. The RP2 patient fibroblasts and iPSC-derived RPE cells showed phenotypic defects in IFT20 localization, Golgi cohesion and Gβ1 trafficking. These phenotypes were corrected by over-expressing GFP-tagged RP2. Using the translational read-through inducing drugs (TRIDs) G418 and PTC124 (Ataluren), we were able to restore up to 20% of endogenous, full-length RP2 protein in R120X cells. This level of restored RP2 was sufficient to reverse the cellular phenotypic defects observed in both the R120X patient fibroblasts and iPSC-RPE cells. This is the first proof-of-concept study to demonstrate successful read-through and restoration of RP2 function for the R120X nonsense mutation. The ability of the restored RP2 protein level to reverse the observed cellular phenotypes in cells lacking RP2 indicates that translational read-through could be clinically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G418 is an aminoglycoside that is proposed to suppress NMD by inhibiting translationally active ribosomes and thereby lower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ellular proof-reading machinery (60). G418 ha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PTCs in cellular models (61), as well as in patients wi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and cystic fibrosis (62–66). However, the clinical disadvantages of G418 treatment are the high level of toxicity for long-term use, such as nephron- and ototoxicity, as well as the requirement for intramuscular or intravenous drug delivery (67). In contrast, PTC124 has an excellent preliminar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profile and can be taken orally (47,68). PTC124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reatment of arylsulfatase B (ARSB associated mucopolysaccharidosis) (69) and PTC124 is currently in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cystic fibrosis (70) a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46); however, the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se studies are not conclusive. In a Phase 3 clinical trial of PTC124 treatment for cystic fibrosis, patients did not have an increased lung fun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70). In contrast,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in a Phase 2a clinical trial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showed a PTC124 mediated increase in dystrophin levels (46).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PTC124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PTC124 in luciferase-based in vitro experiments is due to PTC124s post-translational stabilization of the luciferase reporter and not a genuine read-through effect (71). However, PTC124 treatment restored 20–25% of dystrophin protein levels in the mdx-mouse, a model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in vitro and in vivo (47). In addition, a recent study using a GFP reporter plasmid showed that PCT124 was effective in inducing full-length protein expression of GFP containing a stop codon.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the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 of PTC124 and an mRNA fragment containing a stop codon confirmed that PTC124 interacts specifically with the stop codon (72). These findings and our data suggest that PTC124 is indeed able to promote translational read-through of premature stop codons.

 

檢調…. 翁啟惠與玉山證營業員說法一致 (但須釐清委賣多少張)

浩鼎案 營業員:主動問翁啟惠賣股 成交10 2016-04-08 16:42 聯合報 記者李承穎╱即時報導 中研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案,昨天透過立院教委會發布聲明稿,承認自己代處理女兒股票,且在218日會賣股,因為營業員在當天早上主動聯繫,士林地檢署昨問訊當天操作的玉山證券阮姓營業員,她證稱,當天逢股市高點,她主動打電話詢問翁啟惠是否要賣股,才委賣成交了10張股票。 阮證稱,翁啟惠有代賣女兒股票的委託書,所以她都會向翁啟惠聯絡買賣股票事宜,當天她也打給其他持有浩鼎股票的股戶,也有詢問他們是否要出脫股票,不只詢問翁啟惠一人。翁的聲明稿指出,業務員在當天早上主動致電聯繫,建議在價格不錯時可賣掉一些股票,他便隨口應允出售10張,但當時他完全不知解盲結果,「純為順應業務員推薦所做的理財行為。」檢調指出,雖然翁與營業員的說法一致,但目前僅知成交10張股票,但究竟是委賣多少張,才成交10張股票,仍待進一步釐清。

浩鼎:OBI-822原美國生產 改台灣代工製造 (台灣品牌/ 台灣製造)

遭指試驗藥有假 浩鼎:別再造謠抹黑 2016-04-07 15:3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報導台灣浩鼎(4174)遭黑函爆料,指稱OBI-822臨床試驗藥品有造假問題;浩鼎今天發出聲明強調,該公司所有臨床用藥完全依據經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衛生福利部核准的「臨床試驗計畫書」申請(IND)所附的品質規格生產製造,完全符合該臨床試驗收案的美國、韓國、印度、香港及台灣法規標準,且均留有完整紀錄可供稽查,請外界不要再造謠、抹黑。浩鼎指出,OBI-822/三期臨床試驗計畫自201010月起,已執行五年多,FDA建議臨床試驗用藥有效期最好不要超過二年,因此,在為期較長、超過兩年的臨床試驗過程中,各國藥品法規單位均允許:新批次的臨床試驗用藥只要品質符合法規單位所核准的臨床試驗用藥品質標準,即可用於臨床試驗;因此,以新批次取替換舊批次,完全符合各國法規。另外,臨床試驗用藥如有必要更換製造的代工廠,依據各國藥政法規,必需以相同配方,檢送新、舊廠所生產臨床試驗藥品品質一致性對比資料,並經審核通過後,始可用於臨床試驗。OBI-822用藥原在美國生產,浩鼎為了落實「台灣品牌、台灣製造」願景,所有用於臨床的藥品批次,均已獲得美國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且OBI-822第二批以後的臨床用藥在分別呈送美國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品質對比資料通過後,即改為在台代工廠製造。美國參與試驗的病人也使用台灣製造的臨床藥品。至於臨床藥品配方,則從未變更。浩鼎表示,近日來所有質疑、批評,只要言之有物,公司均樂於檢討、改進,也盼望各媒體在接獲爆料或報導前,能向公司求證,浩鼎歡迎與各界進行良性溝通,及本諸事實討論。

(翁啟惠條款) 《廉政條例》新增條文…黨員涉及違反利益衝突處理

浩鼎案效應 民進黨訂翁啟惠條款 20160409日民進黨今(9日)將召開臨時全代會。值得注意的是,臨全會除預定通過民進黨黨章修正案、中央要員不必兼任黨職,以及宣示執政中立外,也將處理中執會提出的《廉政條例》新增條文,即未來黨員涉及違反利益衝突該如何處理的「翁啟惠條款」。

執政前誓師 穩健改革為主 民進黨第16屆第一次臨全會今日下午3點於台北市石牌國中舉行,由於520在即,本次臨全會就是民進黨執政前的誓師會,特別選定以「穩健改革、團結台灣」做為主題,正副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與準閣揆林全都會出席。民進黨中執會在周三(6日)已正式提出黨章修正案,未來副總統、總統府正副祕書長、中央政府正副院長及祕書長、政務委員及部會首長與政務副首長,都不再是「當然黨代表」;副總統、行政院長、總統府祕書長也不必再擔任「當然中常委」,以回應中央政府超越黨派、全心衝刺政改的人民期望。

蔡掌黨政 要員不兼黨職 雖中央要員不兼任黨職,但因蔡英文已宣布以總統身分兼任黨主席,未來她將掌握黨、政兩邊的核心樞紐位置。為反應地方民意與國會意見,黨章並修定,中常會的組成,除黨主席及10席票選中常委外,執政直轄市長與立院黨團3長列當然中常委。先前經「黨內規章研修小組」召開會議討論後,臨全會今天也將討論《財務管理條例》、《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紀律評議裁決條例》、《廉政條例》。值得注意的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浩鼎案因涉違反利益衝突迴避,飽受民意抨擊之時,民進黨此次臨全會,於《廉政條例》新增堪稱「翁啟惠條款」的條文,規定黨員涉及「違反利益衝突迴避」的行為而影響黨譽者,廉政委員會得進行調查並作成處分裁決。

修廉政條例 要求利益迴避 過去全代會對《廉政條例》也曾有類似提案,但並未進一步議決;而相關事件處理,黨內有仲裁會與廉政委員會等單位,常常權責不清,這次將藉由黨章修改,一併將權責釐清。不過,為避免針對性太高,臨全會將《廉政條例》修正案與其他提案一起處理,雖然黨內高層表示,此增修條文並非特別因翁啟惠事件起草。只是,在翁未利益迴避引發議論之際,民進黨此時再把利益迴避條文拿出來議決,相當特殊。此外,《紀律評議裁決條例》對黨員違紀行為管轄權進行修正,如遇有縣市議長、副議長選舉違紀行為或提名後的違紀助選行為,縣市黨部不作為時,中央黨部得以介入處置。(中國時報)

 

聯合生藥 愛滋病抗體UB-421 多國多中心phase III (2017申請)/ 台灣產能TOP1蛋白藥製造廠2016年Q4完工

聯生藥 專注單株抗體藥物開發 20160409 04:10 台北訊 聯合生物製藥(股)公司(簡稱聯生藥,6471)是一家專注於「單株抗體藥物開發」的生物製藥公司。聯生藥在產品線、開發技術與生產能力上具備獨特優勢,擁有創新研發產品線,全系列單株抗體藥品開發技術平台、商業級GMP蛋白質藥廠,從研發到製造循一條龍模式,是台灣生物製藥產業中少見同時擁有開發技術與生產實力的生物製藥開發公司。單株抗體藥品是一種蛋白質藥,屬於大分子藥物(即分子量較大的藥品),具有「一對一」的專一性及低毒性特質,使藥物能精確地作用在特定目標上(例如癌細胞),提高藥物療效並大幅降低副作用。聯生藥的八項高市場潛力單株抗體產品線,擁有智慧財產權及完整的國內外專利布局,其中,領導藥品愛滋病治療單株抗體UB-421搭配雞尾酒療法,具有發展成為「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新藥的潛力,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預計最快2017年申請多國多中心臨床三期試驗。近兩年全球十大暢銷生技藥品中,單株抗體藥品就占6個,是生物製藥產業中的主流產品,然而,單株抗體藥物的開發過程極度複雜,需面臨許多技術性挑戰,唯有堅實的研發技術及團隊方能克服。聯生藥獨創的「全系列單株抗體藥品開發技術平台」,可自行完成從基因工程到製造藥品,研發過程中大部分技術無須依賴外在援助。相較於傳統小分子化學藥物,蛋白質藥品製程的複雜度、品管要求、技術門檻極高,如何掌握「產製技術」,將是決定市場發展的關鍵。聯生藥除現有的蛋白質藥先導工廠外,更斥資打造噸級蛋白質藥廠,預計2016年底完工,將成為台灣最大的GMP蛋白質藥品製造廠。聯生藥有策略夥伴台塑集團的資金挹注與實業經驗,及長庚醫療體系的豐富臨床資源,具備優越條件,將朝著成為單株抗體藥物研發、製造、銷售,具國際影響力且永續經營的公司目標邁進。(工商時報)

金屬中心 布局25億美元 數位化病理檢測市場

醫療器材新契機 金屬中心剖析數位化病理系統趨勢(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409 18:11:15)為發展國內數位病理影像輔助篩檢系統技術並推動數位病理影像產業,金屬中心329日於高雄蓮潭會館舉辦「數位病理顯微影像技術研討會」。當日研討會針對病理影像診斷與設備之技術需求以及市場趨勢進行分析,以協助廠商切入高階數位病理系統;會中邀請到包括高雄醫學大學病理部蔡志仁主任、台大醫院病檢部朱蘇煜醫檢師、義大癌治療醫院蘇月秋醫師、美嘉儀器陳永銘經理、中興大學資管系詹永寬特聘教授等產、學、研界專家進行發展剖析與產業經驗分享。金屬中心吳以德組長指出,2014年數位化病理檢測市場全球僅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0億元),預估於2020年將大幅成長至57億美元(約新台幣1870億元),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其中亞洲市場複合成長率(CAGR)22.2%居全球之冠,成為最具市場發展之區域。有鑑於此,金屬中心於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執行高通量病理影像篩檢設備開發科專計畫,進而開發相關數位病理篩檢系統,推動醫學影像產業政策發展。高雄醫學大學蔡志仁主任表示,數位化病理系統在國外已作為子宮頸抹片篩檢分類之第一步,而台灣在細胞醫檢診斷上,仍是透過人工方式進行大量抹片閱片,數位化病理系統仍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應朝向數位化病理篩檢系統之開發,以滿足臨床應用之迫切需求。當日研討會針對數位化病理之臨床需求、產業技術及自動化辨識系統進行精闢演說;此外會議中不同領域之先進彼此交流,期能協助建立台灣醫療器材產業之優勢,促進台灣數位化病理持續精進發展。 訊息來源: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利益衝突迴避 看人解釋?) 中研院 研發成果授權、讓與 ¹ 技轉 ??????

翁啟惠承認代女兒賣股 中研院利益迴避內規竟不含「子女」 2016/04/08 蔡英文6日首度表態說,基於維護中研院的聲譽,翁啟惠確實應該思考是否適合繼續擔任院長;翁啟惠既已做出辭職的決定,「我們就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蘋果報導,中研院長翁啟惠在上月初接連遭爆料,女兒翁郁琇曾擁有高達300張浩鼎股票,價值9300萬元,218日浩鼎解盲當天早上翁還以681元高價賣掉10張股票,以翁當初用31元向潤泰集團承購價計算,獲利驚人。翁啟惠疑涉內線交易,原答應返國說明,但上月底突然向馬總統請辭中研院長未獲辭,拒絕返國備詢遭立委提案譴責。翁啟惠7日向立院提交報告,首度坦承女兒授權他代為處理股票。翁啟惠表示,他是浩鼎母公司Optimer創辦人,女兒是股東,當年潤泰集團向Optimer購回浩鼎6,000萬股後,分別給予三位創辦人認股權,他因此協助女兒認購300萬股。但他在2006年返國接任中研院長時,就已將在美國持有的股票信託,子女都是信託受益人,他依美國法律在免稅額度內贈與股票跟現金給女兒,女兒購買浩鼎股票絕非第三人贈與。聯合報導,他強調218日賣出浩鼎股票,「是業務員在當天早上主動致電聯繫,建議在價格不錯時可賣掉一些股票」,他便隨口應允出售10張,但當時他完全不知解盲結果,「純為順應業務員推薦所做的理財行為」。玉山金昨證實,翁郁琇確實有簽署委任授權書,讓父親翁啟惠代為處理浩鼎股票買賣事宜。聯合報導,至於浩鼎解盲後,翁啟惠對解盲結果表示看法,他表示純係科學上的意見,沒有影響股價的意圖,但對於他就利害衝突事情疏未迴避所作發言,造成中研院及社會大眾疑慮,他本人深感抱歉。翁啟惠表示,中研院兩次技轉浩鼎,他個人是否違反院內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原則,願意接受倫理委員會調查,同時對於所引發的相關法律爭議,未來他也會全力配合司法調查。翁的報告近1500字,但通篇未提返國時間。朝野立委質疑他避重就輕,要他迅速返國說清楚,以免再傷中研院形象。教委會召委陳學聖認為,翁的書面報告仍不足以說明疑點。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翁的言行不一,不過翁的學術地位崇高,仍先選擇相信他的報告。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說,翁不應用「切香腸」的態度面對浩鼎案,越早回台說明越好。中央社報導,總統當選人蔡英文6日首度表態說,基於維護中研院的聲譽,翁啟惠確實應該思考是否適合繼續擔任院長;翁啟惠既已做出辭職的決定,「我們就應該尊重他的決定」。她也呼籲翁啟惠儘速返國,釐清真相。 聯合報導,府方人士指出,翁啟惠預定14日回國。據了解,翁啟惠除第一天請病假,目前是請特休假狀態。但翁啟惠仍可持醫師證明再請病假,甚至請無薪事假等,因此翁究竟會否拖過520之後才回國,目前仍無法確定。翁的任期雖到今年10月,但中研院已展開下屆院長遴選作業,1670位評議員將投票,從6位被推薦人中選出3人;依慣例將在418日送出3位被推薦人,由總統圈選1人當院長。府方人士強調,屆時馬總統絕對會與蔡英文溝通,不會逕自決定人選。財政部長張盛和7日表示,買賣股票與稅無關,等翁啟惠回國後會請他說明女兒買股的錢是否涉及贈與稅問題,要查清楚翁啟惠是分多少年贈與,目前看來應該不會有過追稅期疑慮,若超過每年220萬元的免稅金額,不但要補稅,還要處以一倍罰鍰。聯合報導,外界質疑翁啟惠違反中研院內規「中央研究院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立委陳宜民7日質詢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針對「中央研究院科技移轉利益揭露表」中,在所謂「二親等以內親屬範圍」採正面表列方式,定義為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兄嫂、弟媳、姊夫、妹婿、連襟、妯娌、孫子女、外孫子女,卻沒有「子女」。立委王育敏也針對利益揭露表未列「子女」一事,認為規範是在翁啟惠任內訂定,如今又發生利益衝突問題,對於民眾會有很大的疑慮。王惠鈞強調,該份表格當初是經過專業律師審核後正式公布,近期內會盡速修正。對此,台大法律系副教授王皇玉認為,不論是中研院的「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或是「利益揭露表」,都屬於中研院的內規,比較像是倫理規範,既沒有罰則,而且其法律位階相當低。蘋果報導,不過,立委管碧玲表示,「中央研究院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僅適用於歸屬於該院的科技研發成果授權、讓與,而浩鼎新藥OBI822並非中研院開發成果,而是向Optimer技轉權利翁根本不必依中研院內規、公開揭露女兒持有浩鼎股票。管碧玲說,她今天懷抱著戒慎恐懼心情來談這件事,因為對翁啟惠這種有機會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外界若有誤會,造成的傷害將對國內生技發展有重大影響。聯合報導,立法院財委會下周三將邀請財政部、金管會針對浩鼎解盲內線交易案舉行秘密會議,財委會召委徐國勇表示,現在立法院任何針對浩鼎案的質詢都會造成股市波動和不必要的揣測,召開秘密會議不但能釐清案情,也能幫助藍綠和解。立法院議事轉播8日開始試辦,下周將以財政委員會議事為主,不過,秘密會議將不會轉播,也不開放媒體採訪。

長庚醫師 類似捐款、避稅 立刻開除

假捐贈、真逃稅惹議 三總:07年後已沒捐給思源基金會 20160310 04:09 倪浩倫/台北報導 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被認為藉捐款逃稅,涉案以三總醫師居多,三總表示,案子已進入司法程序,院內醫師都配合調查且都已補稅,2007年至今,該院已無醫師捐款至該基金。一名不具名的醫師表示,該案發生於20052009年間,按照財政部當時的綜合所得稅稅率,年收入超過40901元,將以最高稅率40%累進課稅。醫師實際的收入會因各種科別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入行10年的主治醫師,年薪就有機會超過400萬元,稅率達最高一級是很平常的事,一年要繳數十萬到百萬的所得稅相當可觀,且一毛都跑不掉。此次被點名逃漏稅的醫師,許多都來自國防醫學院體系,遭外界質疑國防醫學體系是否從上到下,聯合起來「左手捐錢給右手」。三總政戰主任賴祖昌表示,部分同仁曾於20052006年期間,因認同該基金會宗旨而捐款,然因國稅局不認同,願意配合補稅的人已經補了,如今變成逃漏稅,並非當初所預期的,而2007年至今,該院已無醫師捐款至該基金。台大醫院、長庚醫院表示,院方並未設立基金會受理醫師捐款,也不會過問醫師個人捐款、報稅等私人行為。有長庚醫院的醫師私下透露,院內若有醫師有類似捐款、避稅的情形,一旦被院方查知會被立刻開除。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蔡明忠表示,檢調若認為有問題、涉及不法,就要徹底查個水落石出,但若事後發現並無不法,也要還醫師們一個清白。(中國時報)

(綜所稅扣除) 產後護理 醫療性質 須謹慎 !

坐月子中心護理費 不得列報綜所稅扣除 2016-04-09 15:00 中央社 台北9日電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坐月子中心的產後護理與嬰兒照顧費,不得列報。台北國稅局表示,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於公立或全民健保特約醫療機構看診的醫藥費,可列報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但官員提醒,坐月子中心的產後護理與嬰兒照顧費,不得列報。 國稅局表示,現代婦女生產後,多會到月子中心作產後照料,因此有不少民眾詢問坐月子中心之產後護理及嬰兒照顧費用,或護理之家的護理費用,是否可以列報為綜所稅的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但官員說明,依據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規定,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醫藥費及生育費,須以立案的公立醫院、與全民健康保險有特約關係的護理之家機構、或居家護理機構等醫療院,所出具的醫療行為收據與醫師診斷證明書,才可申報為綜所稅扣除額。官員舉例,民眾甲君申報103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將其配偶因產後虛弱到護理之家接受照護的相關費用,列報為醫藥及生育費用扣除額,並檢附相關收據及醫生之診斷證明書。但產後護理及嬰兒照顧與醫療性質有別,故依法不得認列而否准該費用的認列。官員指出,護理之家或坐月子中心的護理費支出,僅符合醫療性質部分的費用,得列報為綜合所得稅的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且列報時亦應提示符合具醫療性質的相關收據,如已受有保險給付部分,也不得扣除,請民眾注意相關規定,以維護自身權益。

台灣醫界 最大集體 逃漏稅案 (國防體系 中箭) !

涉逃漏稅名醫喊冤 捐款研究為何變犯罪2016-03-10 〔記者林惠琴、蔡淑媛、蘇孟娟/綜合報導〕醫界驚傳史上規模最大集體逃漏稅案,多名國防醫學院教授及蔣友柏岳父兼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三總院長林石化、北榮副院長何善台、曾任疾管局長的抗SARS名醫張峰義等名醫或大老涉案,但他們都喊冤,不解原本的「節稅」怎麼變成「逃漏稅」?捐款研究卻成犯罪?呼籲政府對基金會運作與研究的規範更明確,否則誰還敢捐款贊助。

SARS名醫張峰義:學一次教訓 三總副院長張峰義表示,蔡作雍老師透過基金會募款促進學術研究,多年來確實捐款上千萬元給母校,把捐款納入「大水庫」用來補助研究,都有研究成果報告,且都有透過評選把關補助。若只是因為捐贈者也符合申請辦理,就說以逃漏稅為目的捐款,真是心有不甘、倍感無奈;但因無暇跑法院,多數醫師雖然不解,但當國稅局要求補稅時就都補了,當學了一次教訓。有醫師直指,涉案醫師捐的錢進到基金會後,基金會依一定評選程序發放給符合資格的研究者,沒想到在操作面被認定不合法,很多醫師都很驚訝,認為是法律認知的差異造成誤會,絕不是逃漏稅,哪個醫師會為了幾千或幾萬元而逃稅?希望政府對基金會運作與研究的規範應更明確。

林欣榮:類似MG149 無對價關係 中國醫大教授、附設醫院醫師林欣榮指出,十幾年前,醫學中心有很多類似這樣支持研究的基金會,就類似台大醫院的MG149,都無直接「對價關係」、符合法規,「自己被邀做董事,也不知會變成這樣子!」只是時空背景改變,規範因認知差異而在不知情下觸法,但自己絕沒有協助他人逃漏稅。中國附醫神經精神醫學中心主任徐偉成昨天忙於看診未回應,醫院透露,他說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且與目前的醫院沒有關聯。何善台也認為「非常誤解」,當初大家支持學術研究,也認為是節稅而非逃漏稅,沒想到竟然變成這樣,實在無言!北醫大附醫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也指出,捐款純為支持研究,但不清楚稅法,被點名後就補稅了。

三總戴念梓:恐無人敢再捐款 在八仙塵爆費盡心力的三總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則因為不認罪遭起訴,他強調,政府鼓勵支持學術而設計捐款可節稅的機制,當年因而捐款,若自己有評選被資助的研究案也確有成果,不解為何會被指為逃漏稅而捐款,政府規定令人無所適從,實在很無奈,恐怕未來沒人敢捐款了。 此次三總包含院長在內、捲入醫師最多,院長林石化只說「我們沒事,相關問題由公關室回應」,公關室聲明,部分醫師因認同思源宗旨捐款,但國稅局不認同,也已補稅,二○○七年迄今已無該院醫師再捐款,其餘廿七名不認罪遭起訴的醫師,將全力配合司法調查,儘速釐清真相。

台灣醫界 非 左手捐 右手 (中箭名單)

集體逃稅252名醫曝光 蔣友柏岳父在列2016030915:48 醫界爆發史上最大規模集體逃漏稅醜聞,引發各界議論,台北地檢署認定253名涉案醫師中,有225人坦承假捐款、真逃漏稅,今給予緩起訴處分,但有27名醫師不認罪,被依違反《稅捐稽徵法》起訴,只有一位醫師捐款後沒有申請研究經費退款,被認定是真捐款不起訴。《蘋果》取得252名涉案醫師完整名單,其中不乏醫界權威或知名教授,除了國防醫學院前院長蔡作雍、蔣友柏岳父兼神經科權威林欣榮、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徐偉成外,還包括曾任疾病管制署署長的抗煞名醫張峰義、三軍總醫院前院長孫光煥、國內退化性膝關節炎診治權威三總骨科醫師花世源、國內乳房重建專家三總教學醫院副院長陳錫根、國防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朱德明、牙科名醫兼國防醫學院牙醫系教授傅鍔、以及積極投入八仙塵爆燒燙傷救援的台北市議員厲耿桂芳女婿戴念梓 離譜的是,2011年這起醫界集體舞弊案爆發時,當時擔任三總院長的孫光煥還曾出面為蔡作雍的犯行背書,向媒體表示:「蔡作雍設立基金會的宗旨是補助研究文章發表,就我了解,申請補助的醫師都有提出研究成果,並非左手捐給右手。」沒想到他自己也是這起醜聞的被告。

認罪獲緩起訴被告如下: 蔡作雍、徐偉成、傅鍔、林欣榮、余慕賢、吳國欽、蔣明富、張振慧、李建和、黃志宏、林柳池、錢新南、許哲豪、朱德明、楊世平、梁知本、葉啟斌、黃國書、朱大同; 謝義興、吳勝堂、王志堅、聶鑫、花世源、楚恆毅、饒樹文、武國璋、馬辛一、吳昌杰、張芳霖、陳錫根、蔡適鴻、陳天牧、程建博、施銘朗、趙國華、曾炳憲、陳政宏、張芳維; 朱恆成、高鴻文、黃文盛、于承平、廖文進、莊仕勇、高偉堯、薛俊仁、蔡明霖、彭萬誠、謝達士、李春銘、吳清俊、徐先和、劉耀基、張維洲、禚靖、黃貴帥、余之泳、林作舟; 蘇河仰、沈賢宗、張雲翔、呂大文、黃仁勇、鄭澄寰、李曉屏、吳家兆、孫光煥、于大雄、伊居浩、曾豐仁、劉廣齊、朱堂元、糠榮誠、洪曜、劉興華、陳志偉、曹高榮、吳少白; 劉宏仁、李惠傑、林松俊、李忠政、王浩然、張晉源、劉思源、蔡高宗、余福國、劉德模、張東浩、李繼源、林克成、楊崑德、何上芸、劉文准、田雨生、韓鴻志、林維群、趙培傑; 黃二榮、徐嘉君、羅中平、吳政元、王國陽、陳振德、賴振宏、王紹華、沈一慶、劉英杰、陳柏良、黃國巡、鄭天宇、江正陽、陳榮貴、王炳龍、任益民、陳瑞坤、王永良、邱琮朗; 胡宗明、鄭景仁、李環、王會文、王傳宗、范樂群、簡言軒、羅瑗、何慈育、賈元一、陳武福、黃文賢、黃鈵富、劉康、郭建宏、邱文耀、徐偉雄、張懷陸、張子明、李之微; 蔡易晉、畢祖平、王鳴祥、李鎮興、徐章虎、韓志平、王百孚、李覃、李國維、黃頤、李祥生、陳紹良、范揚國、程千里、許居誠、駱長樺、周定遠、戴月明、陳益乾、高杉旗; 張峰義、陳震宇、李意明、陳俊榮、羅兆寶、許明輝、呂志成、邱宏仁、陳紹原、鍾明宗、顏上惠、周聰鐸、周秉義、陶啟偉、喻永生、曹友平、白雅美、曹殿萍、王先震、汪志雄; 蔣永孝、李國楨、蔡國賢、廖忠義、張寶琪、姚鍾太、張聖原、盧異光、秦嗣騏、李永恒、陳彥廷、李平、顏茂雄、蔣立琦、陳小梨、王昇、張盈寬、羅肇煒、陳達昌、羅焕鉅; 陳毓(方方土)、劉杭生、莫振東、徐漢業、陳法章、史瑞田、譚光還、黃國權、劉昌憲、沈振庭、張正忠、何善台、黃國光、鄧木火、林朝榮、邱守苕、王振華、邱泰豐、彭志綱、高全祥、朱大維、戴念國、商守騰、張立平、翁仲仁、馮南雄。

不認罪遭起訴的醫師包括: 王智弘、吳佳駿、謝宗保、蔡建松、戴明正、陳金順、林石化、陳登偉、潘如瑜、彭家勛、余志誠、陳建同、李蠻剛、呂慶祥、陳喬鴻、李瑞華、戴念梓、阮春榮、陳錫洲、林信隆、詹德全、陳正榮、王定偉、陳立光、蘇慶祥、邱賢忠、張正昌。

真捐款不起訴: 張舜程。(法庭中心/台北報導)

中研院多事之秋 院士蔡作雍vs集體逃稅

思源基金會案遭緩起訴 崩壞白色巨塔 253人集體逃稅 20160310 04:09 陳志賢/台北報導 前國防醫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蔡作雍,涉透過創辦的「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與另個「成漢基金會」,協助253名醫師、國防醫學院校友「假捐贈、真逃稅」,5年來以捐贈2.6億元名義,逃稅7840萬元,堪稱醫界最大集體逃漏稅案。台北地檢署昨依違反稅捐稽徵法,給予認罪的蔡作雍等225人緩起訴,各須支付3萬至57萬元處分金給國庫。

院士設基金會 掩護5至於醫師吳佳駿27人因不認罪遭檢方起訴,另有1人罪證不足獲不起訴。蔡作雍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官拜中將退伍,1978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現仍為生命科學組院士,在神經醫學界享有盛名,他因個性正直被稱為「蔡正直」,卻因涉嫌協助逃漏稅,震撼醫界。另成漢教育基金會董事、蔣友柏岳父兼神經科權威林欣榮,以及擔任執行長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徐偉成2人也獲緩起訴,各須支付443000元、21萬元處分金給國庫。

7840萬元 225人認罪本案爆發2005年間,國稅局稽核綜合所得稅,發現多名醫師捐款給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成漢教育基金會,藉此降低稅率,但基金會事後卻以獎助研究計畫為名,回流9成捐贈金額給這些醫師。國稅局清查自2005年至2009年間,共有253名醫師、醫學院教授透過這兩個基金會逃稅、捐贈金額總計26304萬多元,逃稅金額為78408721元。國稅局當年陸續約談逃稅醫師,多數醫師坦承不諱,並立即補繳稅款。事後國稅局將涉案蔡作雍等253人移送檢調偵辦。

前署長、院長…皆沉淪 被送辦的醫界名人,除蔡作雍、林欣榮、徐偉成外,還包括前疾病管制署署長的抗煞名醫張峰義、三軍總醫院前院長孫光煥、退化性膝關節炎診治權威花世源、國內乳房重建專家陳錫根、國防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朱德明、牙科名醫傅鍔。北檢歷經4年多偵查,將不認罪的27人提起公訴,蔡作雍等225人因認罪獲緩起訴,檢方依據每人逃漏稅金額的25%,作為緩起訴處分金標準。其中蔡作雍因身為思源基金會董事長,涉嫌幫助他人逃漏稅,緩起訴處分金為35萬,思源基金會執行長傅鍔除自身逃漏稅外,也協助他人,處分金為57萬元,是處分金數額最高的名醫。而醫師蔣明富逃稅金額170多萬,金額最多,緩起訴處分金為45萬元。

(中國時報思源基金會案遭緩起訴 被訴醫師:鼓勵大家不捐款嗎? 20160310 04:09 廖珮妤/台北報導 逃稅案以三總醫師居多,醫師感覺委屈,立意良善卻招負評,紛表示這樣以後還要捐款贊助研究嗎?對於遭點名涉嫌逃漏稅,部分被起訴的醫師認為,自己是基於支持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的理念,希望促進學術發展,才會在行有餘力時捐款,退稅原本是政府獎勵捐款的方式,現在卻被解讀成捐款的目的、遭受負評,混淆的結果不就是鼓勵大家都不捐款了嗎?在八仙塵爆中全力救治傷患的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說,學術基金會主要的工作是從事研究、教學,他因認同這樣的理念,所以捐款。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中,捐款給基金會或民間團體,可獲得稅上的優惠,這是政府獎勵捐款的方式,可是卻被混淆成捐款是要逃漏稅。戴念梓表示,本來制度是「良善」的設計,集結民間的力量,以補強政府財力不足,可是卻朝向不好的誤會發展。立意良善的作為,卻被解讀成負評,這樣大家未來是還要繼續捐嗎?我們應實事求是,看清楚捐款正面的本質。至於被指有罪而起訴,會不會感到委屈?戴念梓指出,他沒有做錯事,自然不會委屈,會持續爭取,希望外界正向看待捐款這件事。三軍總醫院創傷醫學科主任陳正榮則說,「我們不會做違法的事情」,當初是認同基金會學術理念才捐款,卻因行政程序上的情事,被解讀成逃漏稅,既已走上司法程序,就不便多談。現任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三總前副院長蔡建松面對詢問則表示,已交給律師處理,不便多說。三總骨科部主治醫師吳佳駿也表示,案件調查中,他不方便評論。(中國時報)

台灣醫界 最大逃漏稅案 類似 柯文哲台大MG149 (遭誤解)

假捐贈真逃稅?林欣榮:此案如MG149 都是遭誤解 2016-03-10 03:28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陳雨鑫/台北報導台北地檢署昨偵結醫界最大規模集體逃稅案,涉案的神經醫學權威林欣榮回應,十多年前許多大學附設醫院都採取捐贈方式,爭取研究經費,現在時空改變,對法規認定不同;他認為此案有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台大醫院的MG149帳戶,都是遭到誤解。林欣榮當時擔任成漢基金會董事,他表示,捐款給基金會做研究,事後再交成果,十多年前,大學附設醫院幾乎都這樣做。他強調,其中並無對價關係,就像柯文哲的MG149案被誤解,他說:「我沒有協助他人(逃漏稅)」。當時擔任成漢基金會執行長的神經內科權威醫師徐偉成態度低調,表示多年前已補稅,不便表示意見。涉案的三總感染暨熱帶醫學科教授、疾管署前署長張峰義說,基金會設立是為促進母校發展,醫師按規範捐款贊助,並進行研究,但法律對節稅與逃稅的認知不同,多數醫師在國稅局通知後已補稅。他強調,不僅是醫界,各機構透過設立基金捐款節稅很普遍,多數醫師並非刻意違法。被列在緩起訴名單的北醫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表示,當年認同該基金會才捐款,捐款也是為了支持學生做研究,許多醫師不了解稅法,收到補稅單後,也很單純就繳稅了。台北榮總副院長何善台聽聞逃漏稅案,頻說不好意思,他不回答。三總發表聲明表示,院內部分醫師於二○○五到二○○六年間,認同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的宗旨捐款,但國稅局不認同,醫師亦配合補稅,二○○七年迄今,已無三總醫師捐款至該基金會;有醫師因不認罪遭起訴,已進入司法偵辦程序,將配合調查釐清案情。思源基金會由曾任國防醫學院院長的中研院士蔡作雍成立,三總醫師表示,蔡作雍對學術研究用心執著,很受學生愛戴,還曾為國防醫學院募款千萬元補助學生與僑生,他當年看到很多醫師貼錢作研究,才成立基金會,出發點是好的。蔡作雍今年高齡八十九歲,林欣榮說,蔡作雍年事已高,成立基金會沒有為自己賺一毛錢,卻官司纏訟十幾年,心情大受打擊。

 

醫界逃漏稅案 蔡作雍等225人緩起訴

 發稿時間:2016/03/09(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9日電)醫界最大逃漏稅案,思源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院士蔡作雍等人涉幫國防醫學院畢業教授、醫師、校友等逾200人「假捐贈、真逃稅」。北檢今天偵結,起訴27人,緩起訴225人,不起訴1人。調查局台北巿調查處接獲國稅局檢舉,指前國防醫學院院長蔡作雍等人疑透過思源基金會,涉嫌協助上百名醫師捐款人「假捐贈、真逃稅」,經約談蔡作雍及捐款醫師等人後,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檢方指出,思源基金會董事長蔡作雍、執行長傅鍔及成漢基金會董事林欣榮、執行長徐偉成等人從民國94年起至98年,接受逾200名醫師捐款,基金會再以補助研究費方式「回流」捐款總額的95給捐款人,涉嫌協助「假捐贈、真逃稅」,合計醫師們捐款逾新台幣2.6億元,逃漏稅7840萬元。多數捐款人已向國稅局坦承逃漏稅遭裁罰,並已繳交罰金。檢方說,蔡作雍等4人均坦承犯行,被依幫助犯身分,獲得緩起訴,蔡須繳35萬元給國庫,傅繳57萬元,林繳443000元,徐繳21萬元,其中傅、林也有捐款並申請研究補助,因此緩起訴金額較高。認罪的捐款醫師中,包含蔣明富等逾200人獲緩起訴,須繳45萬元至3萬元給國庫;不認罪的捐款醫師中,包含吳佳駿等27人則被依違反稅捐稽徵法起訴;另一名捐款醫師,因未申請研究補助,獲不起訴處分。1050309

生策會: …浩鼎解盲事件 “遺憾” “不捨”

生策會:盼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能重新回歸正軌! MoneyDJ新聞 2016-04-11 17:41:56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當前全球正全力衝刺發展生技產業,擴大生物經濟產業佈局,積極卡位頂尖創新技術、吸納規模資本和全球人才;而近期大陸亦公告十三五新千人計畫,以居留權、生活條件、環境、獎金和豐沛國家資源作為實惠,鎖定延攬海外生醫科學家、資本家與創業家,以便為加速產業國際接軌提早布局。然生策會指出,對照台灣此時卻困滯在單一浩鼎解盲事件衍生的紛擾中,政府發展生技的政策一夕間更被解讀成圖利工具。生策會表示,長期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憂心當前在非客觀理性前提的討論下,將對生技發展造成重大傷害;此刻是台灣轉型創新導向經濟的重要關鍵時刻,發展生技更沒有停滯、內耗的本錢和時間,而過度簡化的問題、或將問題無限上綱,不但不能解決當前產業困境,更將使台灣喪失發展生技產業的重要契機;生策會期待各界爭議回歸理性思辯與制度面討論,也還給生技產業一個良性、穩健的發展環境。回顧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立法,讓技術、資本、人才得以匯聚,帶動製藥、醫材轉型創新,迄今受惠企業93家、研發項目222項,歷經漫長研發歷程,陸續已有9項新藥在台灣、美國、日本、歐洲上市、還有2項近期也順利完成三期臨床開發,產業發展終露曙光。此期間生技上市櫃企業市值也從1000多億成長10倍至兆元規模。惟生策會指出,當前產值囿於國內市場規模受限、國際通路連結尚未健全,成長僅4.5倍、達2000多億,因此,目前產業課題在如何規劃合宜政策打開市場悶鍋、運用政府平台集結企業共力打進國際,才有機會讓生技兆元市值轉化為規模產值、產業發展才能永續。此外,生策會也表示,從此次浩鼎事件也凸顯國人對生技產業高風險、高技術、高資本的本質仍認識不足;資本市場對投機者的管理也不夠周延,致使股本普遍偏小的生技企業成了最佳炒作標的;而科研技術商轉與公職利益迴避的規範亦需更明確的執行細則;這些都是亟需產官學研共同努力思考與在政策、法規重點著力的課題。 生策會強調,每個產業發展過程中必經挑戰與陣痛;內部對於此次浩鼎解盲事件的後續發展感到遺憾與不捨,對於願意從海外回來貢獻所長、深耕在地的科學家,盼各界能在司法調查未定案之前保留一些理性空間對話,讓有理念、有專業的國際頂尖人才願意繼續留在台灣與生技產業一起努力前行。生策會指出,樂見在多元的台灣社會,能透過理性對話對於生技產業的本質有更多的認識與學習;而專心致力創新研發、讓好的選題能在台灣深耕發展,乃是所有生技產業夥伴一致的理念與精神;樂觀期待生技產業未來持續透過政策踏實引導,正向發展深根、逐步突破台灣市場困境、在國際自由揮灑、成為國人的驕傲。

(金管會) 科技事業上市櫃 檢視合理性

規範生技股 金管會研議加「警語」 2016-04-12 03:11 聯合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分享浩鼎案引發股價暴漲暴跌惹爭議,金管會決定全面檢討生技類股規範,包括:評估上市櫃條件合理性、調整集保規定、在公開說明書以「警語」強化資訊揭露、加強承銷商責任等四大方向,以保障投資人權益。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對於像這種「本夢比」太高的股票,投資人保護如何做得更好,金管會內部已責成專案辦理,將全面檢討現行機制。據了解,證期局上周已請櫃買中心初步蒐集相關資料,金管會昨也召開內部會議交換意見,在王儷玲指示下,將朝四大方向研議。第一,檢討集保規定。現行規定董監事及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東等,強制集保時間最長一年。櫃買中心及證交所可視公司虧損狀況、董監事與經營團隊持股比率等情況,個案要求延長集保時間,或擴大股票集保對象。這次將檢討,把視個案情況延長集保時間、擴大集保對象作法,直接明訂在法規上,適用所有生技股。第二,加強公開說明書的資訊揭露。浩鼎解盲爭議後,金管會已要求必須對投資人加開說明會,未來在公開說明書上也將強化相關資訊揭露,讓投資人了解。例如在公開說明書封面,以顯著的字體註明「本公司係科技事業,屬於未被要求獲利能力的上市櫃條件,請投資人特別注意」等字眼。對於新藥公司,甚至要加上「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未保證一定能成功」等「警語」,以提醒投資人注意。據了解,目前櫃買對於部分個案也會作此要求,未來研議全面規範。第三,要求承銷商加強評估報告,賦予更多責任。第四,檢討現行上市櫃條件合理性。現行規定,生技公司屬於科技事業,只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出具是屬於科技事業的證明,不需要任何獲利能力條件,就可以申請上市櫃,金管會將進一步檢視現行規定合理性。官員強調,昨天只是初步討論檢討方向,還需聽取承銷商、會計師及律師等業界意見後,才決定如何調整

(楊育正) 唾手可得 生命美好 卻成了奢侈 願望 !!

楊育正:人生的最後功課作者:人生驛站(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會訊/楊育正)2016.04.11人生的最後功課是什麼?是每個人此生的必修課,也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終極學習;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一起反思:應由誰來決定、如何決定人生列車下車的時刻與形式?下車前,我們當如何回顧並省思這一段人生旅程?美國公共電視網知名節目FRINTLINE去(2015)年根據《終有一死》這本暢銷書拍攝的「人生的最後功課」紀錄片,作者葛文德醫師藉五位臨終病人,其中一位還是他的醫生父親,來探討人終有一死,面臨生命終點時,該如何取捨與堅持?如果還有一點點機會,你要不要替自己或親人爭取?或者家人捨不得放手,希望醫生全力救治,病人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決定?可以完全交給醫生嗎?這樣要求醫生公平嗎?而醫生面對末期病人,他該扮演上帝、竭盡所能地救助病人嗎?還是醫生有時也只能是陪伴病人的角色?事實上,這些問題不論在那個國家、那一文化下始終存在,所不同的是,過去我們都由醫生以父權式的主導方式做醫療決定,近一、二十年來,在時代潮流和社會倡議下,醫療選擇權已逐漸轉移到病人手中,也就是病人的醫療自主權。我常認為,醫師的角色更像一個教練,他教導、解釋、醫療處置方式、利弊得失,由病人自主選擇;教練可以陪伴病人及家屬走完這段旅程,但病人只能自己上場,打完這場自己的球賽。

15%機會 是否要奮力一搏?我們先來看看片中第一個例子:莎拉,34歲,肺癌末期,醫生告訴她存活率僅15%,這時你要奮力一搏嗎?畢竟並非全無希望;就像快溺斃的人,15%機會對他來說就是一塊浮板,她為什麼不該抓住呢?尤其醫學提供的百分比,是指在群體下的可能性,病人卻是一獨立的個體,他將面對的是成功的15%,還是失敗的85%?沒有人知道;尤其是,重症病人的治療常常是一種條件交換,以你現在所擁有的時間、體力、某些身體功能等代價,去交換可能康復或活命的或然率,這樣的決定何等困難。其實,不管15%50%80%,成功和失敗是一體兩面,80%成功率算高吧?卻仍有20%失敗;面對這個問題,醫師必須在治療開始前及過程中,清楚地設立指標點,並向病家解釋清楚:明確告知治療何時開始?當進展到某階段,檢視指標點即知是否治癒已不可能,這時治療目標應改為緩解性,或者儘可能穩定病情,不再尋求治癒。到第三階段,連穩定也不行、病情持續惡化時,應告知是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的時候了。這三個階段的目標和指標點,醫者必須謹記心頭並密切觀察;否則,就會像葛文德醫師所言,他一直在為莎拉尋求積極治療,不過,看著她被治療折磨得越來越虛弱,卻沒有換得想獲得的好處,就是病人和醫師應共同決定是否繼續治療的時候。所以,醫師所能做的,是在不同時候訂定不同治療目標,這時方法不同,病人付出的代價也不同;不過,最終,醫師還是得陪伴病人,協助減輕他治療的痛苦。

醫師意見不一 病人莫衷一是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醫師告訴病人他狀況並不是很好,如果捨棄積極性治療,還可利用最後一段時間,跟家人享受品質較好的生活。可是,另一醫師卻鼓勵他不妨一試,這時往往造成病人莫大的困擾。從這支紀錄片也可發現,有些病人的醫療選擇,並非最初醫師為他們執行的治療,像葛文德父親就是。醫師樂觀地告訴他父親:「如果你接受開刀加放射線治療,並在八、九種化療中擇一治療,說不定夏天前你就可以打網球了。」葛文德說,這種話他也講過無數遍,自己卻知道不是真的。很多時候醫師告訴病人這種病治療有其極限,已無法提供進一步選擇,病人卻多半不願接受,經常轉身即去尋求其他醫師願提供卻希望渺茫的治療。在我過去近四十年行醫生涯中,當我告訴病人終點已然到來時,許多病人也是都轉而再去尋我們看來希望很渺茫的治療;這時做醫師的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如何努力提供病人當代標準、乃至最好的醫療;二是如何跟病人建立好的醫病關係,使自己成為病人信賴的對象。至於病人尋求第二諮詢意見,本是理所當然,但不論那一方,都應做到充分告知。

把握今天 不要徒留遺憾 紀錄片裡另一探討的案例是:當醫生告訴癌末病人諾瑪她的狀況時,她的反應是:難道我不會成為特例嗎?難道?難道奇蹟不會降臨到我身上?難道我不會成為那幸運的少數?這個時候,醫療團隊應跟諾瑪解釋:剛才所提的三階段及治療的指標點,當有效醫療已不可能時,必須清楚地跟病人溝通。然而,諾瑪最後的心願不過是帶孫子到迪士尼樂園玩!最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你想做的事,要趁健康狀況都能掌握時,早早去做,不要等到那麼一天,明明是生命中唾手可得的美好,卻成了奢侈的願望。不過,更常遇到的狀況是:在病情告知後,病人常不甘心放棄,他們或家屬常問:「醫師,不是有研究中的新藥在實驗嗎?我可不可以參加?」「醫師,錢不是問題,請儘量幫我。」是的,很多時候、很多病人都在期待有更好、更特別的藥物能帶給他們希望,但現實環境裡,研發中的新藥及其臨床試驗往往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如果經過評估符合條件,還必須了解其風險,如果都十分清楚,當然以由醫院代為爭取參與試驗機會;不過,多數時候病人並不清楚新藥試驗目的和限制,只是為爭取新的希望,醫療團隊必須耐心地解釋清楚。

不願延長壽命 寧選生活品質 另一個片中的案例傑夫席爾斯罹患淋巴癌,他告訴醫師:「如果你提供的治療可延長我的壽命,生活品質又不會降低太多,那我可以接受;如果相反,也不見得能把我治療得很好或延長壽命,可是生活品質在這段時間會變得很差,那我就不要!」像傑夫這樣的病人,醫生陪伴他一起做決定,並不困難;醫師最大問題常來自病人全心仰望你,他們只要求一個結果,就是治癒,偏偏選項裡沒有這一項。我們試著分析傑夫的情形,如果生命品質的改變是短暫性的過渡過程,過了這段時間、他存活下來且生活品質是好的話,大家都可接受,問題在於:如果他所付出的代價沒有獲得治癒或者病情穩定的回報,這時又該如何?傑夫選擇生活品質,不再延長生命,對他來講似乎是一個智慧的決定。有趣的是,去年來台參加亞太地區安寧國際會議的英國學者Ilora Finiay,在她的專題演講「Life-Prolonging Palliative Care」(延長生命的安寧緩和治療)中指出,當疾病已到了末期,醫師無法再治癒病人,但提供病人可以減輕痛苦的安寧療護後,病人生命反而因而延長了。

生命回顧 讓他安然放手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特別的現象,也是令照顧末期病人的醫療團隊最感困擾的,即是家屬的意見;在台灣常可見到家人跳出來主導醫療決策,醫療團隊卻聽不到病人真正的心聲;所以,我們鼓勵大家平日即應為自己「預立醫療自主計劃」,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有時醫療團隊也會引導病人進行生命回顧,從中了解:這一生活得如何?愛夠了沒有?是不是能放手?還有什麼是令他放不下的?透過回顧引導他終能改變並放下,作為教練,只是陪伴他走完這最後一程。影片終了,葛文德醫師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到印度古城瓦拉那西,將它投入印度生命之河恆河裡;他說,藉由這樣的儀式,父親的生命可以跟前人牽絆,跟後人有所連結;他說,這時候,也是我們再次思考人不只是人,人是為了更偉大的事情而存在;這句結語特別令人動容。(*作者為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本文係根據公視在去年731日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播映「人生的最後功課」紀錄片,應主持人蔡詩萍邀請,在節目中與其對談內容,經基金會公關部整理和改寫。)

(業界評估) 浩鼎解盲失利 臨床設計不良 對未來影響不大

浩鼎風暴 新藥股IPO恐受影響 2016-04-12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浩鼎風暴讓不少生技公司初次股票上市櫃(IPO)計畫與興櫃股價表現受影響,不少生技業者表示,此時掛牌,確實會影響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浩鼎新藥在今年2月解盲失敗後,浩鼎股價率先跳水,連帶讓許多生技股遭殃,其中浩鼎近兩個月來股價跌掉43%,市值蒸發數百億元,不少指標性興櫃新藥股也受到衝擊,以心悅跌幅最大,另外F-PG也有不小跌幅。法人指出,F-PG與浩鼎同列美國腫瘤醫學會論文發表之列,公司精胺酸抑制抗癌技術平台也有多項產品同步在臨床試驗,掛牌後適逢浩鼎事件,股價受到衝擊。興櫃生技股中,藥華、生華科在浩鼎事件後跌幅有限,業界分析,這些公司近期在新藥開發方面均有好消息,所以股價受到支撐。生技業者表示,浩鼎風暴短期內可能導致投資人對生技股信心薄弱,但近期仍有不少公司陸續掛牌。興櫃方面如做特色藥的逸達生技,上櫃的則有醫藥通路大樹等,另外老牌檢測公司普生也將在近日轉上櫃。業界評估,浩鼎解盲失利主要是臨床設計不良,對未來新藥開發進度影響不大。

紘康 獨董: 方頌仁/江正雄/張志良

紘康科技:公告本公司董事會審核通過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2016-04-11第二條第511.事實發生日:105/04/112.公司名稱:紘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5.傳播媒體名稱:不適用6.報導內容:不適用7.發生緣由:本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下列議案8.因應措施:不適用9.其他應敘明事項: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如下:方頌仁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應用材料科學工程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士現職與主要經歷紘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點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宇智網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復興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法人監察人光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勤益控股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勤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達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晶量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達隆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橋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達漢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漢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達和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達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達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光友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董事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達盈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持有股數:0江正雄學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 電機博士現職與主要經歷: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碩頡科技()公司監察人持有股數:0張志良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研究所現職與主要經歷:日本Agility Asset Advisers Inc高級顧問大和國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麗清科技()公司獨立董事富宇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Redhorse Corporation獨立董事紘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安鈦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日本Love Renaissance Co,Ltd.監察人持有股數:0

基亞條款 實施難! 浩鼎條款 避免難!

嚴管生技股!基亞之後浩鼎條款要來了 20160412 09:59 邱怡萱 浩鼎案近來飽受爭議,讓金管會決定將出手規範,根據了解,金管會證期局,已在上周請櫃買中心蒐集初步相關資料,而金管會昨(11)日也火速召開內部會議,預計將朝四大方向研議。根據《經濟日報》報導,金管會決定全面檢討生技類股規範,包括第一,檢討集保規定,將研議是否視個案情況延長集保時間、或擴大集保對象等作法。第二,加強公開說明書資訊揭露,對於新藥公司,甚至要加上「新藥開發時程長,未保證一定能成功」之類的「警語」,以提醒投資者。第三點,則是要求承銷商加強評估報告,賦予更多責任,最後第四點,則要進一步檢討現行上市櫃條件合理性。金管會官員強調,目前只是初步討論檢討方向,還需融合承銷商、會計師以及律師等各方業界意見後,才決定要如何調整。值得注意的是,20147月基亞肝癌新藥解盲失敗,導致股價連吞20根跌停板,當時金管會訂出嚴格的規範,加強生技公司新藥製程的資訊揭露,因此被稱為「基亞條款」;但因為規範過嚴不利生技業發展,後來金管會又鬆綁規範,讓基亞條款走入歷史,沒想到這次因為浩鼎解盲事件,再度引發外界對生技公司資訊揭露的重視(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