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February 7, 2017

高度近視: 國安危機 (台灣近視 多 軸性近視)


兒時惡視力 成年眼睛老化愈快 2017-02-06 09:29 【文╱滕淑芬】根據國健署每五年委託台大醫院進行的「618近視盛行率之流行病學」調查,1995年國內小學一年級學生中,12.8%近視。目前台大醫院正執行2015年的調查,最新數據尚未出爐。但2010年的調查顯示,小一生近視比例已增至21.5%,15年之間成長8.7%。升學主義壓力下,台灣的近視盛行率,隨著年紀愈來愈高。2010年調查,小六學生65.8%有近視;2006年調查,國三達七成七,高三達八成五。尤其高三生,在1995年之後的歷次調查中,都超過八成有近視。2006年調查更發現,16.8的高三學生,近視已達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近世進士,盡是近視」,這句話最足以說明台灣為何很難擺脫「眼鏡王國」的稱號。台大醫院眼科部資料顯示,1987年台大醫學系的近視率91%,沒有近視者屬於「少數」;高度近視者更達27%。1988年台大一年級新生近視率為93%,高度近視也有23.5%。顯見,課業壓力愈大的科系,高度近視的比例愈高。

造成近視原因:環境比基因更關鍵 新光、台大、三總,同年次(1960年)的三位眼科名醫鄭成國、楊長豪和呂大文,都是嬰兒潮世代的醫學系高材生。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畢業自台大醫學系,他直言,「不讀書,每天玩、看電視的人很少近視,大學生才會近視。」他自己小六就近視,現在度數600度。青光眼權威、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國一開始近視,現在也是600度,身為眼科醫師的他苦笑,兩個女兒也都有近視,500多度,「近視是國病,也是文明病,原因不外用眼過度和近距離看東西。」難得沒有近視的台大眼科醫師楊長豪,和鄭成國是大學同學,他是當年同屆100位醫學系學生中,唯一沒有近視的「天生麗質」,還曾被老師開玩笑說,「你沒認真念書喲?」「近視成因,基因占三成,環境占七成,」楊長豪說,他的爸媽沒有近視,妹妹沒有近視,兩個兒子也沒有近視。「但只要近視因子被啟動,尤其小孩還在發育,眼球擴張的生長激素一旦分泌,就會近視下去1986年,台灣的小一生近視比例才3%,到2010年,超過20%。至於小六生,1986年近視比例27%,近幾年成長至六成以上,印證楊長豪「近視受環境影響大」的理論。楊長豪說,近視的機轉已被研究了半世紀,仍有謎團待解,如果能解開所有密碼,獲頒一座諾貝爾獎也不為過近視的理論與成因很多,包括遺傳基因、環境、生活習慣、早產、發育不全、疾病等,但科學界多認為「環境因素大於遺傳因素」。

愈年輕近視,高度近視機率愈高 近視是全球文明病,近視人口在多數國家都呈上升趨勢,美國近視率也從15年前的15%,增至目前的30%。但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近視上升的幅度卻遠遠超出其他地區,中國和台灣幾乎一半人口都有近視。亞洲四小龍中,香港近視率最高、台灣第二、新加坡第三。值得探討的是,雖然其他亞洲國家的近視率也不低,但台灣卻有三大無人能及的特殊現象,包括近視發生得早、盛行率高,以及最糟糕的,高度近視比例高。國健署2010年調查,幼兒園大班的近視率為7.1%。都會區的幼兒更逃不過近視的糾纏,台北市統計,2012年學齡前幼兒已有二成近視,滿5歲為21.59%,滿4歲約為17.99%。「台灣近視多為軸性近視,也就是眼軸因某種刺激過度生長所造成,」楊長豪指出,正常人的眼球前後徑約23毫米,近視每增加100度,軸長相對增加0.4毫米;近視1000度,眼球軸長拉長4毫米,眼球幾乎要從兵乓球變成雞蛋了。眼軸變長,會導致光線匯聚到視網膜前(正常人是匯聚到視網膜上面),好比相機的鏡頭將光線聚焦到底片前而產生模糊的影像,近視眼鏡就是利用凹透鏡的原理,將過早聚焦的光線發散到視網膜上。醫師認為,包括小小年紀開始練琴看樂譜、看書寫字、玩3C等,都可能過早刺激眼球擴張。而一旦有近視,度數就會以一定速度增加,台大醫院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小一至小四的近視度數平均每年增加100125度;小四至國三平均每年增加75100度;上高中後速度減緩到每年增加5075度,上大學後大約每年平均增加25度。可以說,愈早有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率愈大。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佩昌的研究指出,12歲前如果近視超300度,每年就會以增加100度的速度上升,在20歲以前極可能超過1000度。高度近視為什麼值得擔心,因為它是很多眼睛病變的最大危險因子。「雖然近視300度也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但是近視800度產生病變的風險會增加三倍,」呂大文說。此外,近幾年來55歲以下年輕型白內障患者,每年增加三成,幾乎都來自高度近視者。而黃斑部病變,也是高度近視最棘手的問題。臨床發現,近視800度以上達十年時間的人,一半都有黃斑部病變。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也是視覺中樞,病患剛開始會覺得影像扭曲,之後會慢慢造成中央視力受損。高度近視因為眼球拉長,眼球壁相對變薄,這時隔絕視網膜與脈胳膜的間膜破裂,就會由脈胳膜向視網膜長出新生血管,這個不該有的血管一旦破裂出血,就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嚴重者可能失明。近視度數愈高,代表眼睛老化得愈快,老年性的眼疾都有可能提早發生。近視難道真的無法預防和抵擋嗎?「我們也許控制不了近視發生,但要擋住高度近視的水壩,」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說,高醫和高雄長庚的研究都證實,小學生只要下課時間不要留在教室,走到戶外或操場動一動,眺望遠處,就能延緩近視加深。

每週戶外活動11小時,近視機率減半 預防近視發生,其實也沒那麼難。2008年即擔任國健署視力保健諮詢委員,也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的吳佩昌,曾以一年時間追蹤1000多名近視學童,發現只要每週課外活動達11小時,即可降低五成五的近視機率,一年約可讓近視度數減少12度。原因不外乎戶外自然光線的亮度可刺激視網膜釋出多巴胺,抑制眼球拉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也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教育部的資料顯示,「戶外活動防近視」推動幾年下來,小有成果,國小視力不良率從101學年度的46.12%,下降至103學年度的44.57%,國中視力不良率則從70.47%,下降至69.86%,呈現緩和下降。但多數孩童的戶外活動仍然不足。國健署102年國民健康調查發現,僅有14的小朋友幾乎天天有戶外活動,15的小朋友每個月的戶外活動少於四次,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戶外活動的頻率也下降。有近視的兒童,假日平均每天「看電視、打電腦、上網或打電動」的時間高達4.4小時,遠超過眼科醫學會「二歲以上孩子每日不超過一小時」的建議。「近視是病,高度近視更是國安危機,」不少眼科醫師認為,3C產品已成為台灣視力保衛戰的最大變數,因此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要具備正確的視力保健觀念,並身體力行。預防近視,就要阻斷危險因子,包括減少近距離用眼、長時間用眼,並強化保護因子,如戶外活動每天達到兩小時,雙管齊下,才能擁有有好眼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