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April 5, 2017

(台大論文案) 生醫界靠行?!


台大論文造假案:張正琪坦言跟對靠山,楊泮池隔日打破沈默首度回應 2017/04/04 楊之瑜 台大論文造假事件中懲處最嚴重的台大教授張正琪,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自己跟對靠山靠山之一的台大校長楊泮池則是在隔日出面發出書面聲明解釋自己當年不追查的原因。台灣大學郭明良研究團隊論文造假事件,台大校內、科技部、教育部調查結果雖都認為台大校長楊泮池並未違反學術倫理,但教育部報告則是指出,根據楊泮池身為學術行政主管與重要作者,卻「督導不周」。今日(4/4楊泮池則是透過台大提出書面說明,對於此學術倫理案對臺大和臺灣學術界都有重大影響,他深感抱歉 他表示,當時未追查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第一作者已經離開台大而他才剛出任醫學院院長一年,另一方面是他以為勘誤僅是第一作者有關的單一事件,通訊作者郭明良是自己主動提出勘誤,因此認為應該要給年輕人改進機會。而就在昨日(4/3),曾經是郭明良團隊重要成員之一、在Pubpeer查到多篇造假論文都掛名第一作者的台大口腔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正琪,則是接受《信傳媒》的獨家專訪。她表示,「生醫界很注重這種『靠行』,我的確就是跟到了郭老師和楊老師兩位很聰明的老師。而靠行指的就是「跟對人就能拿到國家補助計畫」的現象。同時,該文討論生醫界論文浮濫的掛名文化時提及,楊泮池截至目前為止,總共發表過622篇論文,若以楊泮池自1986年攻讀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即開始發表論文來計算,平均每年要能夠參與發表20篇論文3月中,超過兩千人參與〈匡正學術倫理連署〉,敦促台大校長楊泮池考慮立即停止所有行政職務,並強烈要求教育部與科技部成立跨部會學術倫理辦公室,建立制度,立即審查全台違反學術倫理事件,於倫理辦公室官網公告進度,並監督相關單位儘速嚴格執行違反學術倫理事件懲處。此次參與連署人數達2577人,其中包括776位教授、研究員、醫師,229位博士後研究員,221位研究助理,594位學生與754位非學術界社會人士。(中央社)教育部日前表示,台大校長楊泮池在論文案中有「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責任」。楊泮池今天首度提出書面說明,並對學術倫理案影響台大和台灣學術界感到抱歉。 科技部和教育部日前公布台大學術倫理案審議結果,認為台大校長楊泮池未違反學術倫理,但教育部認為楊泮池身為合作者之一,在論文大量勘誤的異常下,仍未有所察覺;擔任第二作者並於2008年期刊2度勘誤時任醫學院長,未警覺調查並採積極作為,「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責任」。楊泮池今天透過台大校方針對2006年論文後續勘誤事件進行說明,楊泮池表示,他是數篇接受調查論文的共同作者,一直避免對此案的實質問題發言,現在調查既已結束,基於真相的還原,應該向社會大眾有所報告。 關於Cancer Cell2006)論文,楊泮池表示,他是提供自己實驗室對本土肺癌的研究成果與發展出來的研究模式,和郭明良的實驗室合作研究,他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進行國人肺癌研究,先後培養國人肺癌細胞株系列,建立肺癌細胞侵襲轉移研究模式,達成肺癌研究的突破;2001陸續發表研究成果後,有許多癌症藥物和療法的生醫領域研究者來信,請求提供肺癌細胞株和基因圖譜、轉移機制等資料,供各種療法測試,他本著推廣學術、治療疾病的初心,都盡量協助同行,與同行合作,其中包含郭明良團隊。 經概略搜尋,楊泮池指出,從2000年到現在,非他的實驗室但使用他的研究模式與技術平台發表論文共329篇,其中只有20篇因為他的科學貢獻度較高,被列為共同作者,Cancer Cell2006)論文就是這個背景下的一個產物。這篇論文有兩次勘誤,楊泮池表示,2007年是文字錯誤的勘誤,2008年的第二次勘誤,記憶所及,是在勘誤被期刊接受後,才接到通訊作者郭明良的通知,當時他也發現勘誤之處很多,於是詢問原因何在,郭明良表示,是因負責實驗操作的蘇振良博士(第一作者)做事不嚴謹,他和蘇振良的博士後指導老師洪明奇已嚴詞告誡。當時沒有繼續追查的原因有兩個,楊泮池表示,首先,第一作者蘇振良在2005年離開台大赴美國德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08年勘誤時,蘇振良已離開台大3年,而他是在2007年才開始擔任醫學院院長;其次,2008年勘誤是通訊作者郭明良主動向期刊提出,期刊也接受勘誤,他當時以為這只是跟第一作者蘇振良有關的單一事件,覺得要給年輕人改進機會,而且郭明良和洪明奇都已嚴加告誡。楊泮池表示,這次學術倫理案對台大和台灣學術界都有重大影響,他深感抱歉,現在台大已開始努力改善學術倫理處理機制,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希望跨實驗室、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能持續發展。楊泮池對2006年論文後續勘誤事件的說明全文如下: 本校學術倫理案的校內調查自去年11月中旬啟動,接續有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調查,由於本人為數篇接受調查論文的共同作者,一直避免對本案的實質問題發言。現在調查已基本完成,所有的報告都認為我個人沒有違反學術倫理的情事。不過,教育部的報告中認為我有「重要作者兼學術行政主管督導不周責任」,主要理由是Cancer Cell2006)論文在2008年有大量勘誤,我2008當時已就任臺大醫學院院長又身兼第二作者,未能警覺採取積極作為,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責任。此事經媒體大幅報導,又有評論以此指責。現在調查既已結束,基於真相的還原,我應該向社會大眾有所報告。關於Cancer Cell2006)論文,我是提供我自己的實驗室對本土肺癌的研究成果與發展出來的研究模式,和郭明良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我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進行國人肺癌研究,先後培養出國人肺癌細胞株系列,建立肺癌細胞侵襲轉移研究模式,達成肺癌研究的突破。在2001年我陸續發表研究成果後,就有許多癌症藥物和療法的生醫領域研究者來信,請我提供肺癌細胞株和基因圖譜、轉移機制等資料,供各種療法測試,本著推廣學術、治療疾病的初心,我和我的研究團隊都盡量協助同行,與同行合作,其中包含郭明良教授團隊。經概略搜尋,從2000年到現在,非本人實驗室使用本人研究模式與技術平台發表論文共329篇,其中只有20篇因本人科學貢獻度較高,列為共同作者。Cancer Cell2006)論文就是這個背景下的一個產物。 這篇論文有兩次勘誤,2007年是文字錯誤的勘誤,至於2008年的第二次勘誤,記憶所及,我是在勘誤被期刊接受後,才接到通訊作者郭明良教授的通知。當時我也發現勘誤之處很多,於是詢問原因何在,郭教授表示,是因為負責實驗操作的蘇振良博士(第一作者)做事不嚴謹,他和蘇博士的博士後指導老師洪明奇院士已嚴詞告誡。我當時沒有繼續追查的原因有二。首先,第一作者蘇博士已經在2005年離開臺大赴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接受洪明奇院士的指導,並於2007年至中國醫藥大學任教。2008年勘誤時,蘇博士已離開臺大三年,而我是在2007年開始擔任醫學院院長。其次,2008年的勘誤是通訊作者郭明良教授主動向期刊提出的,期刊也接受勘誤,我當時以為這只是跟第一作者蘇博士有關的單一事件,覺得要給年輕人改進的機會,而且他在臺灣與美國的指導老師郭明良教授和洪明奇院士都已嚴加告誡。 本次學術倫理案對臺大和臺灣學術界都有重大影響,我深感抱歉。現在本校已開始努力改善我們的學術倫理處理機制,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希望跨實驗室、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能持續發展。以上的說明,盼能釐清大家最關心的事情核心狀況,也感謝大家的關心。

張正琪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也對自己身家以及女性角色抱不平,她表示,自己就讀陽明大學研究所期間,拿到尹衍樑以祖父名設立的「尹珣諾學術論文獎」,就曾經被質疑因為其父親任職潤泰集團與尹衍樑關係好而有靠山同時在台大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揭發後的過程中,網路上不斷有人放話表示她是靠著姿色與應酬,造成對她研究能力質疑與中傷。她是目前造假事件中,台大校評會審查結果中懲罰最重者,包括解聘、撤銷教授證書、5不受理教師資格申請與不得申請研究計畫補助。科技部與教育部複審結果是停權8年,討回76萬元計畫經費。

張正琪獨家告白:生醫界很注重「靠行」,我跟到郭明良和楊泮池兩位很聰明的老師!信傳媒/李佳穎2017-04-03 曾經風光如今跌落谷底,張正琪在深思後認為,生醫界浮濫掛名以及「靠行」的制度應檢討。「上次這樣拍照,好像是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時候了!」為了專訪的照片,《信傳媒》攝影記者特別請她擺幾個姿勢、還特別請她穿上實驗室、牙科的白袍。這是台大論文造假風波以來,張正琪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也是她這段時間以來,第一次深入剖析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整件學術造假風波的反省。張正琪從小到大功課就相當好,40歲就拿到台大教授,2013年獲選為十大傑出女青年、2014年又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堪稱人生勝利組,然而才不過三年的時間,她卻成為轟動學術界的台大學術造假案女主角,如今的她不僅教職沒了,教授頭銜也沒了,這段時間網路上針對她的負評更有13萬則,她的人生瞬間從雲端跌落谷底。張正琪是台大口腔生物學研究所的教授,在Pubpeer查到的多篇造假論文中,有多篇作者都是張正琪。楊泮池不續任校長是近日的新聞焦點,不過台大校評會的審查結果,張正琪的處罰最重,必須要撤銷張正琪的教授證書,年內不受理教師資格的申請,5年內不得申請研究計畫補助,並予以解聘。而科技部與教育部的複審結果是要將張正琪停權8年,還要追回76萬元的計畫經費。一個一路第一名畢業、又曾獲獎的學術工作者,頓時人生從彩色變黑白,人生落入最低潮。

掛名系統浮濫「重看整件事情,我覺得有很多事情可以檢討,我很樂見,因為有很多事情該改、該修正。」張正琪首先提到的是生醫界浮濫的掛名文化。這其實是老問題,因此許多在調查結果中有問題的論文,都同時和郭明良、張正琪有關係。「郭老師在當助理的時候,曾經被自己的老師要求,『你論文不要掛我名字喔,要自己努力』;老師解釋,這句話在這一行的意思是:『老師遺棄你,老師不要你了,不願意挺你』。」張正琪說,「所以當老師來問我能不能掛名時,我當然是說好。」「老師的名字願意借我掛,這是看得起我!但我現在在想,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張正琪反省。如今,張正琪成為教授,她承認,「學生的文章若夠,我會整理成一個等級的文章發出去,自己可能掛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如果他的文章也有其他老師或醫師幫忙,那我們會再掛。」不過張正琪也表示,後來期刊審查越來越嚴格,情況漸漸改善,是真的有所貢獻才會掛名。為何是「浮濫」掛名?因為不只是論貢獻,也因為很多掛名字的人自己根本都沒看過論文。郭老師不會在投稿前把所有東西給共同作者看,這是我們實驗室一個很大的漏洞,我之前在跟總區老師合作時,他們都會給我看。」楊泮池至今共發表過622篇論文,不可能每一篇自己都參與實驗過程、仔細檢證其中的數值。

跟對人就有計畫「掛名=看得起=靠山」的數學恆等式也可以寫在生醫人士申請國家計劃的盤算中。張正琪指出,有許多從國外回來的學者,在台灣沒有人脈,根本申請不到什麼計畫,不然就只能拿到小計畫,看著別人流口水。說起來我也是台大系統的,我的確也就是郭老師和楊老師的學生,我不能否認,這是事實。」張正琪也認為,自己過去申請的計畫中,的確也有可能是審查者知道她是郭明良、楊泮池的學生,而讓她過關。「生醫界很注重這種『靠行』,我的確就是跟到了郭老師和楊老師兩位很聰明的老師。」不過經過這場學術造假風波,張正琪開始反省,過度注重人際關係是否公平,只因為是台大教授、是某位老師的學生就能拿到計畫。人情冷暖自然能感受到,也許是身處這樣的環境,張正琪也不怨懟因為學術造假風波而大小眼看人的同事,「我想,我的朋友、同事不敢站出來說『張正琪就是被陷害』,可能也怕聲援我、支持我,在這個圈子就會沒有工作。」張正琪稱自己雖然一直從事學術工作,但沒有讀過「社會大學」,不過社會中對於女性工作者的歧視,這次事件中她倒是嚐盡箇中滋味,她覺得在整個台大學術倫理事件中,讓她最難過的是對於她研究能力的質疑與中傷。

承認自己是「靠」到好老師 11月台大學術造假論文被揭發之後,網路上開始出現許多「謠言」,指稱張正琪是靠長得漂亮、每天穿著短裙黑絲襪應酬,甚至網傳還說她跟老師好到可以坐大腿、互餵食,這是她3月開始頻繁召開記者會的原因之一。「學生其實都有告訴我網路上寫什麼,我後來受不了,要他們不要再說。」一直到224日台大公布校評會報告、她才覺得事情大條了,努力回想整件事情的過程,重看13萬筆評論,才深覺許多人都被網路上的內容誤導。「即便我是郭老師和楊老師的學生,但我不是沒有料的人啊,我不是沒有認真讀書、認真做研究、認真在教學。」張正琪就讀陽明大學研究所期間,以優秀的學術表現拿到「尹珣諾學術論文獎」,這正是尹衍樑以祖父之名設的獎項。因為獲獎,剛好父親於潤泰集團任職,張正琪就被指涉和尹衍樑交好而有靠山,將真真假假的內容拼湊成謠言。張正琪在整起台大學術論文造假案中受到懲處,她應該承擔的責任並不能逃脫,但是這種將女性的「成就」與「性」、「外貌」掛鉤在一起,存在於各行各業,甚至連這次台大學術造假風波也不例外。「我一定就是眼睛瞎掉、放錯圖,但就是有責任。」對於科技部的複審結果,張正琪仍認為自己沒有造假、僅有勘誤責任教師解聘的部分仍在進行學校的三級三審程序,「我覺得我要平反已經很難了!」台大學術造假風波不斷延燒,還上演台大校長楊泮池不續任的「案外案」,雖然整起事件的真相仍有待釐清,不過經過這一場大風波之後,不僅台大受到重傷,整個台灣生醫研究界的文化也到了該深刻檢討的時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