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pril 6, 2017

深圳國際生物谷 聚集 ”轉化”人才(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 力推商化”基因”


我國生物技術仍處「跟跑」水平 須探索新方式新路徑 北京新浪網 (2017-04-06 07:26) 我國生物產業發展需要強化基礎、補足短板尤其是要加強技術轉化力度,打通上下游之間的產業鏈條發揮產業集聚的力量,通過產學研企共同努力探索新方式、新路徑「十二五」以來,我國生物產業復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3.5萬億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10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330日,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戰略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就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展開了深入探討。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周南表示,當前我國生物領域與國際水平相比技術處於領跑、並跑、跟跑的比例分別為13%27%60%如果要真正達到「十三五」規劃的要求,還需要深入研究、探討生物產業的特點與需求,需要產學研企、各方面同心協力,需要在金融、教育、知識產權各方面探索一些新方式、新路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指出,生物產業發展要夯實基礎,擇機突破。基礎包括人才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人才和隊伍什麼事都做不成。」萬建民認為,人才引進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高層人才,而是缺轉化型人才,需要一層層做上來、夯實技術的人才。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屹指出,通過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吸引到大型製藥企業進駐,進而帶動當地製造業發展,拉動醫療服務發展,才能從專科醫療服務做到專業醫學院、醫學教育機構、科研機構,最後做到生物製藥產業。英國皇家內科院院士、香港專科學院院士邵祖德指出,在生物製藥領域,中國的長處在於基因大數據,如何把基因密碼轉化成商品是發展關鍵。為什麼很多產品在中國推不下去,是因為基礎研究和臨床醫生沒有溝通。」邵祖德提出,必須通過搭建中心平台架起溝通橋樑,並倚靠該平台銜接資本,方能達成醫學轉化、技術轉化以及產品轉化。「每一個產業一定要有集聚力量。」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郭雲沛認為,將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匯聚形成上下產業鏈條,方能使產業發展效果更好。中國平安集團平安信託PPP事業部總監高紅亮亦強調,「產業聚集和行業上下游的能量超乎想像」。在生物醫藥領域要充分考慮上下游產業布局,通過整合企業資源實現上下游之間的聯動和聚集,並輔以綜合金融服務。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競爭的熱點領域,對我國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新產業、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將生物醫藥作為主要產業的國家級和省級園區近200家,對全國生物產業產值的貢獻度超過30%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專業化高新技術園區以及以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珠三角地區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以深圳為例,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發展2016年產業規模達2000多億元,建成各類創新載體319家,湧現了邁瑞、華大基因、合一康等一批優秀創新型企業。目前,深圳正著力推進圳國際生物谷建設,旨在為進一步整合優質創新資源,推動生物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集聚基地。(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