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ne 6, 2017

(健保署 尋利器: 雲端共享) 醫療費高漲 檢查費成主因 (No1電腦斷層93億元, No2超音波90億元)


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健保署推醫療檢驗結果共享 聯合新聞網2017-06-05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宣布推動檢驗資料共享新制。記者劉嘉韻  健保開辦以來,每年就醫人數並未大幅增加,就醫次數也持平,健保支出卻逐年飛漲,分析健保大數據,發現各種影像、生化檢查,造成給付費用居高不下。《聯合報》524日獨家報導,健保署將6月起推行「雲端資料共享」計畫未來將透過雲端分享病人近期做過的檢查數據影像資料,而不是在不同醫院就醫,各種檢查還需重新做一次,不但耗時費工,也增加額外健保支出,浪費醫療資源。健保署今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推動檢驗檢查結果共享新制,也呼籲民眾配合醫師處置,不要四處「逛醫院」、做檢查。健保署長李伯璋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指出,健保醫療支出從開辦第一年的1568億元,逐年增加至去年的5684億元,20年間增加醫療費用近4000億元。但分析健保大數據發現,開辦第一年平均每位病人就醫次數約12.4次,至去年則為13.1次,就醫次數並未明顯增加。分析門診三大費用則發現,診療費並無明顯上揚,藥費則因為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增加與新藥新科技進步,支出屬於合理上升,但治療費卻從開辦第一年的500億元,陡升至去年的1522億元,成長3倍。近一步分析,醫院門診醫療費用占比為56,民國87年民眾平均每次門診費用640、全年平均為7924元,去年則上升至1361、全年平均17842元。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醫療費用高漲?原來是各種影像、生化檢查,是除了藥費之外,健保支出不斷攀升的主因。據健保署統計,去年花最多前的檢查項目,第一名是電腦斷層,支付點數近93億元,第二名是超音波90億元;去年支付排行前20名的檢查項目,總計近700億元,占去年健保全年總支出的15。李伯璋說,很多民眾都有同樣的經驗,身體不舒服而去A醫院看診,做了一堆檢查之後卻找不出確切病因,轉至B醫院求醫,所有檢查卻得通通重來一次,不但要花時間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雖然不用額外花錢,卻形成健保一大負擔。因此近日已開會達成共識,預定6月推出雲端資料分享,近期內做過的檢查,如至其他醫院看病,經醫生專業判斷,如無必要就不需再重複做,而是可以透過共享資料,從健保IC卡直接讀取。然而,有些重複做的檢查,有時是病人不斷要求要做檢查,而且一開口就要求做「套餐」,從抽血至磁振造影等統統都要做。因此,健保署也希望能夠推動「使用者付費」,也就是沒必要做,或是不需要重複做的檢查,病人就須支付部分負擔。李伯璋說,若需要從口袋額外掏錢,或許病人在做出要求時會多考量一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