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uly 24, 2017

刮痧: 行氣活血 但 也會 "耗氣"


刮痧DIY 不是越痛越有效2017-07-22中醫的拔罐和刮痧不但華人世界很夯,就連外國朋友和運動明星也非常熱愛;只是刮痧一旦成為循環,對身體反到無益而有害,尤其是次數方過密集的一定要讓醫師診查病因,切莫反覆操作,反而讓真正的疾病無法獲得治療。「醫生,最近天氣很熱,我每天都頭昏腦脹,好像中暑,可以天天刮痧嗎?」「醫生,我的工作都在室內吹冷氣,為什麼還是經常有中暑的感覺?」「醫生,我阿嬤都說刮痧越痛越有效,要我忍耐,這觀念是正確的嗎?」許多人相信刮痧,但同樣的看到一條條暗紫色的血痕,心中也充滿疑問和好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陳煒達指出,刮痧是中醫特有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大多數民眾並不了解其適應症和正確方法,有時反而造成身體傷害,而對傳統醫療智慧失去信心。

陳煒達說明,最常見的刮痧適應症,主要有兩大方向:1. 表證:中醫所謂的「外感」,即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不適,用現代言語表達,即身體遭遇到外在天氣變化或病菌會產生某些偏性而出現不適症狀,古人用這六大方向來敘述,其中外感也包含大家口語所認知的「感冒」和「中暑」,初期都可以透過刮痧來緩解。2. 氣滯血瘀:傳統上將「痧」視為氣血的淤積、阻塞,即所謂「氣滯血瘀」,一旦瘀阻出現,身體的體液代謝功能變差,就會出現沉重的悶脹感,容易產生慢性筋膜炎可藉由刮痧或拔罐來緩解表層的阻塞,讓體液循環改善,進而放鬆軟組織,包括鬆解肌肉筋膜的緊繃。

至於正確的刮痧方式則是: 1. 刮痧板與刮拭方向呈30°~60°,這是最常見的施術方法。 2. 刮拭方向原則上「由上而下」、「由內而外」。 3.刮拭部位順序,原則上「頭頸→背部→四肢」。陳煒達醫師說,刮痧可以解除感冒的初步症狀,也能「行氣活血」,但同時刮痧也會「耗氣」,虛弱的人,刮痧也許能得到一時的緩解,但氣不足終究症狀還是會再出現,應進一步尋求專業的中醫醫療。如果有前次的痧尚未褪去,則不建議繼續進行,因為刮痧是藉由破壞皮膚地下的微血管組織,來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建議等瘀斑褪去、局部修復完成,再行下次的刮痧。陳煒達醫師強調,許多人民眾對於刮痧有錯誤的迷思,以為越痛就越有效。事實上,對於老弱婦孺,更應該減小力道,除非在特定情況下,想運用「門戶控制理論」來改變大腦對於疼痛的感受(用更大的外力來刺激大腦,讓身體忽略原來較小的疼痛),否則施術力道一般則是以患者能承受的程度來調整,小力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刮痧後也必須飲用溫水,補充水分,更應避免吹風、遇水,故刮痧後不宜立刻洗澡或擦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