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July 15, 2017

新藥開發: 中研院&國衛院 將聯手 !


中研院、國衛院聯手 生醫智財能量爆發 2017-07-14 01:42 經濟日報 記者 黃文奇/台北報導 中研院、國衛院攜手新藥開發,中研院精於基礎研究,國衛院擅長末端應用,雙方合作開啟國內生醫法人機構專長互補之序曲,將創造數倍於往年的智財能量,成為台灣生醫產業產品線的寶庫。中研院過去專心投入基礎研究,由於政府積極扶植生醫產業,中研院在生醫領域的研發能量豐沛,持續交出技轉成績單,為產業添柴火。中研院技轉的生醫成果中,最受矚目是授權浩鼎的醣合成等技術,還有藉由醣類新藥開發平台成立的醣基生醫,在國際上都有聲望。國衛院近年來在生醫技術的開發、技轉很有成效,授權國內廠商的產品包括腸病毒71型候選藥物,授權給高端疫苗、國光生技,還有多項新藥分別由杏國、中天、健亞等六家藥廠承接。

中研院國衛院齊研發 毒性小的腫瘤抑制劑 發稿時間:2017/07/13(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3日電)中研院首度跟國衛院首次在「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跟「蛋白質藥物等3大領域合作展現如研發出更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延緩癌細胞轉移的抑制劑等17項技術與成果。中央研究院跟國家衛生研究院首度在「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跟「蛋白質藥物等3大領域合作,結合雙方各自在基礎科學研究與醫藥科技上的優勢,並在今天對外舉行聯合技術發表會。中研院表示,在小分子藥物技術領域中,中研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文山率領的研究團隊,跟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發的「選擇性唾液酸轉移酶抑制劑」,較現有的抑制劑溶解性更高、毒性小,能更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延緩癌細胞轉移,可提供具「唾液酸化的N-連結聚醣蛋白」增生的癌症患者新的治療選擇。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方面,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仲麒率領的研究團隊,研發的「高通量影像定位蛋白質擷取系統」則是世界第1部以光學標訂取得特定蛋白質的系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呂仁研究團隊,首創以人類分化體細胞製造間質幹細胞的方法,僅需 6天內就能用藥物達成70%的轉換率,可迅速解決臨床間質幹細胞取得困難及數量不足的問題,提供高效率、高安全性的細胞治療方式。

化研為用主動出擊,中研院攜手國衛院技術發表 17 項研究亮點 作者 TechNews | 發布日期 2017  07  13 日為擴展我國技術移轉的能量,縮短新藥研發時間,中央研究院首度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結合雙方各自在基礎科學研究與醫藥科技上的優勢,13 日共同舉辦聯合技術發表會,聚焦於「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與「蛋白質藥物」等三大領域共 17 項技術與成果,盼望透過詳盡的技術介紹與發展潛力,促成產學界的交流與合作,鏈結我國生物醫學的優質研究成果與生技產業的生態系,以加速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中研院智財技轉處處長吳漢忠表示,新藥的發展乃奠基在厚實的基礎科學研究,中研院在國內生命科學領域的成果有目共睹,在專利技轉及育成領域也有 10 年以上的經驗。儘管生技醫藥產業從研發到商品化,是一段漫長且須投注大量心力的過程,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整合產官學界的各方能量,強化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結合,方能化研為用。吳處長說,13 日發表會中將有 9 項屬於中研院研發技術,其中包含癌症、阿茲海默症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治新療機制,以及抗菌胜肽的研發等,均為本院頂尖的研究成果。本次發表的小分子藥物技術領域中,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李文山研究團隊與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發的「選擇性唾液酸轉移酶抑制劑」,較現有的抑制劑溶解性更高、毒性小,能更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延緩癌細胞轉移,提供具「唾液酸化的 N-連結聚醣蛋白」增生的癌症患者新的治療選擇。在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方面,由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廖仲麒研究團隊所研發的「高通量影像定位蛋白質擷取系統」,則是世界第一部以光學標訂取得特定蛋白質的系統,藉由細胞影像做為定位藍圖,透過高通量、高精度的光引導標定,能精準取得標定之蛋白質進行成分分析,有效節省實驗時間。至於在蛋白質藥物研究領域,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呂仁研究團隊首創以人類分化體細胞製造間質幹細胞的方法,僅需 6 天內就能用藥物達成 70% 的轉換率,可迅速解決臨床間質幹細胞取得困難及數量不足的問題,提供高效率、高安全性的細胞治療方式,亦能進一步應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13 日技術發表會中,除讓學研界與產業界人士能夠面對面直接交流互動外,中研院與國衛院也分別針對專利技術移轉流程進行說明,建立良好的溝通平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