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ly 11, 2017

(永信 李芳信) 新南向 從政府 到 民間 都跟風


李芳信:先承認我們就是小國寡民! 2017-06-29 11:13【文.陳彥竹】近期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從政府到民間都跟風,東南亞市場成了熱門話題,但因為該地並非長期關注的區域,使不少企業只敢原地觀望,等待好時機。本刊專訪到已布局東南亞三十年的永信東南亞控股總裁李芳信,為臺商畫重點。「東南亞從來沒跑過,臺人的目光,卻難以持之以恆!」李芳信先是感嘆臺灣海外布局的眼光總是短淺,輸在易隨風向轉變的不堅定民族性,後提到日本《聚焦東協》一書每兩年出一版,對於東協的探討已有數十年,道出臺人必須加強的第一步。

準備萬全的是心態 並非語言 對於東南亞國家整體而言,李芳信提到,因為馬來西亞有許多臺灣留學生,且當地三大種族之一為華人,所以在語言以及文化上,臺商第一步涉略的東南亞國家非馬來西亞莫屬。李芳信從當初不到十人的小貿易公司,拓展到今日除了馬國內銷外,印尼唯二外資藥廠之一,還主攻東協、非洲及中東市場,能獲得如此佳績,李芳信笑說,「這算是因緣際會!」當時永信藥品在馬來西亞的代理商,因私人因素使生意難以持續,而這也讓李芳信不得不前往人生地不熟的馬來西亞扛起布局的重擔。「雖然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這裡華人多,但還是得面對三分之二的異國語言,」連英文都不算流暢的他,卻把大多數的時間挪去與不同民族互動,「他們假日去哪玩、參加什麼聚會,你都要跟著一起去,別把自己當外國人,」他瞭解不論是前往哪一國開拓市場,都沒有理由拿語言隔閡當藉口,也不應該只是觀摩,而是真正的接觸。

搞懂外出目的 才不會一敗塗地「你要先瞭解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才不會出國繞了一圈,也沒有比較有效益」。李芳信說到,臺商外移分為幾種目的。首先是廉價勞工的取得,第二是原物料取得,再來是去占地為王的概念,最後一個是取得當地市場,而前三種是逐水草而居的型態,可能隨著當地的勞資上漲、原物料用盡,需要出走其他國家,而李芳信的觀點,主要聚焦於取得當地市場,因此「對於當地沒有辦法透澈的瞭解也要有九成的熟悉」。他也特別提起,雖然到的第一步,一定是先跟當地臺商交流,快速的瞭解狀況或是其他的合作可能,但是卻也不可以掉以輕心,李芳信表示,雖然他鄉遇故知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臺商欺騙臺商的事件,也不是沒有,所以仍然要多打聽。而講到什麼樣的產業適合去馬來西亞,逗趣的李芳信講了三次「勞力密集的產業不要來!我說這麼多次,你懂為什麼吧?」他強調,臺灣約有六十萬名外籍勞工,馬來西亞則是有六百萬民外籍勞工,當地對於勞力的需求已經供不應求,所以別奢望可以跟他們搶勞工使用!

馬國親商 反觀臺灣有待加強 根據美國「2017年最佳投資地點」調查報告,馬來西亞以親商環境,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投資地點,新加坡則緊追其後。李芳信提到,馬來西亞當地的批發以及零售非常開放,對於外資的態度相對公平,「打造一個友善的親商環境」是馬來西亞政府在接下來五年的重要目標,如推出耗資新臺幣一兆多打造「大吉隆坡」,邀請世界優秀百大企業前往當地設立據點等,不少獎勵政策接連出擊,態度相當的明顯。李芳信感慨,臺灣政府雖期望臺商多回流投資,卻沒有真正的友善親商環境,讓在外面打拼、想回到回饋臺灣的企業,被重重的稅務法規抵擋在外,「說實在的,如果我自己在外面打拼,沒有用到臺灣的資源,要回到臺灣時,卻要繳很多的稅給政府才能回來,你會回來嗎」?李芳信一語道破政府在政策發布與動作的矛盾,「我們得瞭解自身優劣勢,更要承認自己是小國寡民,生存法則的策略必須找到,臺灣年輕人多向國外發展是好事!但政府該當後盾而不是扯後腿,」期望有一天,臺灣政府能夠真正實踐親商環境,「許多的狀況,都是要臺商們努力、堅強,所以別再用形容詞寫政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