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September 6, 2017

(游能俊)國家難以承受之重: 糖尿病併發症醫療支出 !!!


糖尿病照護大漏洞 最新更新:2017/09/04全台灣推估有227萬名糖尿病友相當於每9名成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讓人少活10餘年,相較於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只差2.5年,威脅不容小覷。糖尿病自1983年首次進榜十大死因,歷經33年從未掉出榜外,然而,糖尿病是透過醫療照護可避免死亡的疾病。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顯示,每降低1的糖化血色素,可減少14%的心血管疾病風險、37小血管病變風險與21%糖尿病死亡率。

政策、醫療不同調?「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有明確規範,糖尿病人的臨床項目監測與各項目的建議頻率。衛福部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在2001年實施,2011年第8版給付4項檢測——糖化血色素、空腹血脂、尿蛋白、眼底檢查,希望藉此早期發現併發症、延緩失能。10幾年過去,糖尿病友該做的檢查仍七零八落。《康健》從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品質資訊,檢視2016年糖尿病病人執行「眼底檢查」比率,竟不到四成,即使是擁有最豐富醫療資源的醫學中心檢查率也不到一半;「尿蛋白」是糖尿病腎臟病變以及心血管併發症的早期診斷指標,整體檢查率只有五成六;完整的「空腹血脂」檢測,提醒病友免除心血管疾病威脅,中小型醫院的檢查率還輸給基層診所;而最應關心、重視的「糖化血色素」檢測,是反映病人過去3個月血糖控制的重要參數,檢查率理應達到百分之百,卻僅有九成三;此外,糖友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體系的比率更不及四成。健保已建議用4指標作為評量糖尿病照護品質參考,為何多年過去醫院、診所依舊各自為政,連最基本的全面檢測都做不到?

糖尿病眼底檢查給付 比珍珠奶茶便宜 首先,錢給得不夠,缺乏誘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支付制度影響醫療行為,」比方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鏡檢查,單隻眼睛只給付43點(點值全視申報點數而定,點值每一點從1多到1元以下不等),弄得新陳代謝科醫師也不好意思轉介病人過去檢查。健保應增加鼓勵點數,才能有效提高執行率。其實糖尿病照護是有價值的。杜思德算過,一家醫院只要好好照顧4000位忠誠糖尿病友,隨著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增加,發生併發症也可能隨之增加,因此,他們將來在心臟科、腎臟科、眼科會有醫療需求,就可以有合理的營收。可惜的是,目前吸引不了太多醫療院所積極投入,「因為,照護糖尿病不比一次達文西手術帶來的醫療收入多。健保支付方式也容易誘導醫療人員挑簡單的做。一位不願具名的新陳代謝科大老表示,有些醫師在一、兩次回診即直接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根本不在乎病人實際的血糖監控情況。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級醫師暨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舉例,應該花30分鐘教會病人怎麼吃,卻只花5分鐘拿著衛教單張念過去,拿到的錢一樣多;願意照顧病情較複雜的病友如教導患者使用胰島素,並沒有額外更多的健保給付,而胰島素注射的衛教內容相當複雜。給付不分等級,如何吸引醫師、醫院願意為病人多付出?

醫院診所沒有善用資訊系統 另一個大問題是,醫院診所未善用資訊系統協助糖尿病照護團隊去照顧病人。例如《癌症防治法》實施後,國民健康署依「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劃」推動四癌篩檢,要求醫療院所設定醫院資訊系統,病人若符合篩檢條件,就診時病歷螢幕會跳出畫面提醒醫療人員告知和開立檢查,建議病人受檢,達到推行全民防治癌症目的。同樣道理,醫院診所可以用病歷管理系統照顧糖尿病患者。游能俊診所院長暨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說:「醫師有豐富的知識,可是一次門診要看數十個病人,很難詳細記得病人4項檢查的間隔時間,必須透過資訊系統管理,在電腦診察紀錄上主動顯示畫面提醒開檢查單,但此系統就連醫學中心也不普及。」給付制度不分等級、誘因不夠,醫院不重視,醫師未盡責完善治療與定期追蹤,最終承接未妥善照護後果的是病人和社會。一位糖尿病友說:「因父母也是糖尿病的關係,我知道要做眼底檢查,但78年來,醫師不安排,也不好意思主動要求,」直到有天睡醒時感到眼睛在流血,才趕緊去急診求救。游能俊搖頭感慨:「健保設計出像糖尿病共照網的方案,無法有效執行,至今僅有約四成病人受惠,將來花在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醫療支出,會是國家難以承受之重。」小提醒: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祕書長蔡景耀表示,全台灣眼科專科醫師約1700位,要照顧兩百多萬名糖尿病友的確吃力,但他強調,醫療的價值應從病患的角度出發,所有眼科醫師都願意幫病人做眼底檢查,若病人有需求可以到眼科要求檢查。(作者/楊雅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