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17

健保2016年整體藥費支出1618億元 (門診1364億/慢性病796億/癌症223億)


健保不給付癌症新藥 想活命要有老本  / 滕淑芬 攝影 / 蘇義傑、陳之俊 2017-11-14勞動部長林美珠日前因病告假「一例一休」討論會議,外界才知她罹患乳癌,正積極治療中。去年底過世的知名星座專家薇薇安,近日她的經紀人以同居人身分向薇薇安父親要求分遺產。外界原以為她生前吸金功力驚人,但有報導指出,自從薇薇安罹患乳癌後,工作就停擺,罹病2年花了大筆自費醫療費用,並使用昂貴的標靶藥物,估計約有上千萬元,她為了治療可說是傾家蕩產。有乳癌專科醫師私下說,薇薇安一年花500萬自費醫療,可能包括保健食品、另類治療和照顧費用,但標靶藥物不便宜也是實情。兩起名人罹癌的新聞凸顯兩大問題:乳癌致死率不可輕忽;癌症醫療費用不可能全靠健保,想活命要有老本。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大剋星,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女性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近12000病患,並奪走2000人生命,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相較於其他難纏的肺癌、肝癌,早期乳癌(0~2期)存活率達九成以上,開刀切除或合併化療、放療,預後良好(註1。但很多人不知,早期乳癌患者仍約有3成會面臨移轉風險,9成死因與復發轉移有關,這也是乳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杜世興說,2015年一項橫14國、人數達16000人的大型乳癌認知調查,發現有七成六的人聽過移轉性乳癌,有二成四的人不知道。甚至有五成民眾認為,乳癌復發轉移是可以被治癒的,這是很大的迷思。「不少病人常說,我都乖乖吃藥,為什麼還會復發?甚至以為復發也沒什麼大不了,不是有標靶藥物嗎,再吃藥就好了,」杜世興說,醫師都不忍用冰冷的話打擊患者,但轉移性乳癌的治癒率真的很低,治療僅能幫助縮小腫瘤或延緩惡化進程。罹癌人數愈來愈多,癌症新藥紛紛問世,但很多人也不知道,很多癌症新藥健保並不給付,甚至連幾款第一代標靶藥物也要自費。「健保滿意度高,但癌友某種程度是被犧牲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感嘆,國際醫界對早期乳癌的治療和用藥方式已很清楚,一款2010年納入健保的第一代標靶藥物等於是基本用藥,但健保給付卻有諸多限制,例如若未移轉至淋巴者不給付。估計自費使用一年藥價約需90萬元。另一款第二代乳癌標靶藥物,藥費更高,也不給付。「該用而未用,在歐美國家會被視為不適當的醫療處理,可能發生醫療糾紛,」黃俊升說,國內乳癌因早期篩檢率提高,病人會愈來愈多,門診中若有女兒陪媽媽來看病,對於有家族史者,有時他會勸女兒早一點買重大癌病險,因為很多藥健保並不給付健保困境在於資源有限,卻要照顧所有大小病。健保署統計,2016年包含開刀、化療等癌症醫療整體費用約為723億元,其中癌症藥費占223億元(標靶藥物占124億元,其次為化療藥物76元、抗荷爾蒙藥物16.9億元)。再看健保藥費結構,2016整體支出1618億元,其中門診藥費1364億元,慢性病藥費796億元,癌症用藥223億元,占比13.8%慢性病患者人數多,藥費支出高,也是合理。但很多人不知,國人一年平均丟棄193公噸的藥,連結起來的長度可以繞台灣島8圈,被丟掉最多的就是三高慢性病藥。不少腫瘤科醫師因而為癌友叫屈,感冒藥不吃也會好,但救命癌藥或是近年新興的免疫療法,卻因納入給付的速度太慢,讓癌友用不到也等不到,抗癌陷於苦戰。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也是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國內癌症5年相對存活率從2006年的四成,提高至2014年的五成五,確實要感謝健保,但還是希望健保審核新藥的速度能與時俱進,讓新藥近一點。健保署醫審與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新藥納入給付都要經過專家會議、以及有各方代表參加的共同擬訂會議等兩道關卡,但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早先核准的標靶藥物是否需要擴大使用範圍,健保署尊重專業意見,臨床醫師可透過專科醫學會與健保署討論。醫審組專委黃兆杰說,第二代乳癌標靶藥物必須與第一代標靶藥物合併使用才有效,無法單獨使用,但它的藥價卻比第一代標靶藥高太多,估計兩種藥合併使用,一年藥價上看200萬元,健保必須考量其價格與價值的合理性。戴雪詠指出,癌症人數隨著高齡化恐將節節上升,歐盟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紛紛加速核准新藥上市,甚至為了讓病患可以早一點使用新藥,在第二階段臨床實驗就先批准使用;但這些新藥在「真實世界的療效仍有待觀察」,甚至存活率是否比舊有的治療方式和舊藥來得好,都需要臨床數據佐證。面對昂貴的標靶藥物,臨床醫師的兩難是,為癌友診斷病情後,還要診斷他們的口袋有多深?該不該說服病患掏錢購買「不確定能活多久的」的標靶藥或其他新藥?可以預見的是,由於各國都加速核准癌症新藥,癌症新藥在健保的占比一定會提高,健保資源如何重新分配,將是健保的最大挑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