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November 2, 2017

科技部 每日6250元 補助海外博士返台找工作


招募海外博士 科技部補助日薪6,250 20171102 工商時報 彭媁琳/台北報導 為延攬海外求學的博士級專業人才,科技部開出每日6,250元補助,讓海外求學精英,可以無後顧之憂返台找工作。另外,台杉募集物聯網投入AI及生技基金各約40億元,希望給予新創更多援助。科技部長陳良基昨(1)日與12位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計畫)的年輕學者座談,號召更多海外精英返台就業,期許大家可引領台灣產業發展,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第二波LIFT方案正募集中。科技部於今年5月啟動第一波LIFT計畫,招募100名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45歲以下的精英人才回台服務,由政府提供每年150萬元的生活補助。以一年12個月、每個月補助20天計算,每天補助金高達6,250。第2LIFT計畫正在進行中,收件至1130日截止12位參與LIFT計畫的海外博士昨天與陳良基座談,在日本京都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姚琬玲表示,相較日本,台灣對於生醫新創有太多限制,生醫產業也許前35年看不到願景,但是一旦技術成功轉化成商品,回饋會是投資的千萬倍,她非常支持政府朝這個方向發展。陳良基指出,國家級的台杉投資公司已成立,年底部分資金就會到位,第一波是物聯網基金,會投資在AI領域,約40億元;第二波要在生醫這塊募集40億基金,希望能夠給予新創企業更多援助。(工商時報)

天和鮮物: 天和生機牧場/天和綠色農場/天和珍鱺/海藻豬/海藻雞


劉天和 人生轉彎處-健康低點創事業新機 20171031 中時 葉又齊 貧困出身到成為科技業新貴,為求業績拿命來拚,體檢發現罹患大腸癌,人生自此大翻轉,因自身需求開始養魚,從無毒水產藍海拚搏到全方位健康食材提供者之路,一場大病給了和鮮物董事長劉天和第二個人生。劉天和人生上半場,就是貧苦子弟出頭天的勵志故事。小學畢業後從冷凍空調學徒做起,80年代搭上科技業蓬勃順風車,進入高科技工程市場,聯電、友達都曾是他的客戶。因為家貧,讓劉天和遇到機會就緊緊抓住,訂單接不完的日子,他每天拼命工作、加班,下班後跟同事續攤喝酒、吃消夜,曾經菸酒樣樣來,憑著年輕力壯,透支體力不以為苦,直到體檢才發現健康出了大問題,確診大腸癌人生完全翻轉。前後8次手術,整個大腸全部切除,從人工肛門到小腸接大腸手術,使得他只能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魚類是醫生建議的不二之選。尋覓食材過程發現無毒魚類難尋,加上在科技業時,看到表面風光卻產品周期短暫,病中又恰好讀到管理學書籍,寫著「水產養殖業是未來明星產業」,於是,劉天和開始興起自己養魚的念頭。開始尋找漁場的劉天和,澎湖旅遊兼考察時參觀當地箱網養殖場,說到做到的個性,讓他在短短三個月後就開始進行水產養殖。過程中巨額金錢都投入藍海,邊錯邊學加上肯學肯問的個性,劉天和向學界業界多方請教,在兩年時間裡,從一個門外漢到養出台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天和珍鱺」。不斷創新的他,繼續把事業版圖從拓及畜產農牧,先後成立天和生機牧場與天和綠色農場由於養魚不投藥,魚血、魚雜及褐藻變成營養的飼料原料去養海藻豬、海藻雞雞的排泄物又可堆肥給有機農場,製成有機農產品,永續生態讓天和成為全方位健康食材供應者,有了健康食材,接下來成立餐廳,貫徹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海島食堂」旗艦店有超市、涮涮鍋、鮮食吧、烘焙坊……這場大病,讓劉天和人生大轉彎,在健康低點開創事業新機。(中時)

台微體 2017年Q3已虧1股本 (2014~2016年每股虧:11.54元/12.25元/14.89元)


台微體 3季每股虧11.02 20171102日工商時報 彭暄貽/台北報導 台微體(4152)公告第3季營運每股再度虧損4元,達4.03元;前3季營收0.37億元,年增28.26%,營業淨損6.25億元,稅後虧損6.11億元,每股虧損達11.02元,再度賠掉一個股本。台微體近4年營運均虧損,103年~105每股虧損各達11.54元、12.25元及14.89元;今年前3季再虧損一個股本,營運挑戰仍顯艱鉅。公司也公告不擬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微體的創辦人洪基隆,是在全球在微脂體領域深具知名度的人物,只是因微脂體的技術雖發展已久,卻卡在設計與量產的門檻,藥業發展上擁有的成功經驗相對有限。隨近年具備相關資歷的人物陸續退休,國際藥業持續專注在微脂體研發的廠商越來越少,台微體目前在手的研發案超過10個,並有4個處臨床階段,另有兩個都已在申請藥證或準備申請藥證中。台微體日前赴美參與Janney Montgomery Scott LLC公司舉辦的骨關節炎和疼痛治療論壇(Janney's Osteoarthritis and Pain Therapeutic Forum),總經理葉志鴻表示,現有關節藥物不但無法停留患處太久或立即發揮藥效,還有軟骨傷害等缺陷,現正於澳洲及台灣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TLC599未來上市將成為全世界第一支治療關節炎的多層及多泡囊脂質包裹之類固醇長效藥物。(工商時報)

佳世達: 分割讓與 南京明基醫院 (新台幣3.2~4.55億) 成立 南京藍廈健康


佳世達攻養老 南京設公司 2017-11-02 00:41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佳世達(2352)昨(1 日公告,旗下南京明基醫院將分割讓與部分資產,新成立南京藍廈健康產業發展公司,未來從事養老及醫學科學研究發展等相關業務。佳世達表示,南京明基醫院與南京藍廈都是BenQ BM Holding Corp持有100%的子公司,屬於集團內的組織調整,所以原有股東權益不受影響。分割主因是南京藍廈未來的發展,與目前南京明基醫院屬性不同,希望透過分割,增進轉投資事業的經營績效,並提升競爭力。至於南京明基醫院預定讓與南京藍廈健康產業發展公司的營業價值,以分割讓與部分的資產計算,預計為人民幣7,000萬元至1億元(約新台幣3.2億至4.55億元),此案要在投審會核准後進行。佳世達昨天股價上揚0.15元、收22.15元。【記者劉怡妤╱台北報導】佳世達(2352公告公開收購友通完成,收購期間內實際成交數達7,737.31萬股;佳世達指出,透過收購可望強化與友通結合,有利後續在智慧解決方案布局。佳世達原預計公開收購友通,最低收購數量為5,849.13萬股,累積應賣股數已於期間內超過最低收購數量,且與佳世達合作共同進行公開收購的兩家外資法人Gordias InvestmentsHyllus Investments均已取得經濟部投審會投資核准,因此此次公開收購條件已經達成。

 

明基醫 執行長 陳其宏 辭職 !!!


明基醫: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執行長辭任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2017/10/31第二條第8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之名稱、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或訴訟及非訟代理人):執行長2.發生變動日期:106/10/31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陳其宏 執行長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不適用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退休」、「死亡」、「新任」或「解任」):辭職6.異動原因:為落實公司治理且業務繁忙,故辭任執行長。7.生效日期:106/11/018.新任者聯絡電話:不適用9.其他應敘明事項:執行長辭任經106/10/31董事會決議通過,董事長陳其宏其職務無異動

佳世達 總裁 楊宏培 布局東南亞 20年 (超音波/洗腎系統/耗材)


政府撐腰 組隊搶進東南亞 20171031 04:10 工商時報 陳泳丞/台北報導 東協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近年來經濟成長亮眼,根據IEK資料顯示,2016年東協經濟共同體的醫療支出總合為1,165億美元,預估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可達到9.3%,2021年醫療支出總和將達到1,819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十大醫療市場。若是合併南亞市場(印度)統計,2016年醫療支出總合為2,417億美元,預估未來5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0.6%,2021年醫療支出總和將達到4,002億美元,成長速度為全球區域市場之最。佳世達醫療事業群總裁楊宏培指出,佳世達從超音波、洗腎系統到醫用耗材部分已有產品布局,並已在東南亞深耕20多年,對當地的人民、習性與想法都很了解。他認為南向一定要走,現在除了有政府支持當後盾(例如以工研院的生技醫療技術當平台),業者也必須要整合資源、組聯合艦隊,一去起打東南亞市場。不僅如此,目前佳世達也以合作、併購的方式進行業務拓展,在泰國、印尼與印度設立據點,搶攻東協這塊灘頭堡。至於研華過去在東南亞的布局,最早進入的其實是工業電腦市場,目前則是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找到當地的醫院系統整合商,挾原本研華強項的硬體切入當地醫院,並在過去35年有顯著成效。(經濟部工業局廣告)(工商時報)

 

合富 布局中國眼科 生變?! TearScience代理權 原廠併購 終止


強生併購TearScience 合富眼科代理權生變 2017-11-01 19:48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即時報導 醫療設備代理商合富-KY4745)代理權生變。該公司原代理TearScience的乾眼症檢查及治療儀器在大陸銷售,但因TearScience日前遭國際大廠強生(J&J旗下雅培醫療光學併購,將中止與合富的代理關係,對此,合富董事長王瓊芝表示,雙方將持續洽談協商,且不排除未來雙方仍可能繼續合作。合富1030日接獲所代理的乾眼症檢測治療設備的原廠TearScience通知,稱其在9月間與強生旗下雅培醫療光學完成併購程序,並已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及基於此改變,將和合富終止代理關係,擬在明年4月底終止效力,並承諾將購回設備並處理後續有償終止相關事宜。對代理權生變,合富表示,雙方合約非單方面就能中止,公司在深度掌握情況將和對方持續協商,不排除未來雙方仍可能繼續合作。合富為對岸檢驗試劑台資龍頭,其檢驗試劑供應大陸大型醫院,占營運大宗,2年前取得TearScience的乾眼症檢查及治療儀器大中華代理權,積極在陸擴展銷售,已陸續搶進大陸三甲級及眼科專科醫院,被視為未來成長引擎。如今代理權生變。合富股價昨日收43.5,下跌0.05元。法人評估,合富最壞情況為其代理權遭收回,但仍可獲得相應賠償及設備維修業務,營運成長恐受一定衝擊,公司需積極尋找替代性明星產品,重拾成長動能。

東森集團 進軍直銷市場: 東宇國際!!! 東森購物 專家 傳授秘訣~


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說明會爆場 緊急更換場地 2017111日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東森集團旗下東宇國際宣布進入直銷市場,1020日起連續六週在北中南舉辦『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說明會』,截至目前為止,反應相當熱烈,甚至爆場。為了滿足場場爆滿的台北場說明會需求,緊急更換場地,113起,將由原本的王朝飯店改為台北文創6樓會議室。為了讓更多想要創業成功的夥伴了解東宇直銷,東森購物知名購物專家,包括增釗、佩芳、曉梅、志銘、詠欣、立青、羅聆等等,都在『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說明會』現場,與在場夥伴面對面分享經驗。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說明會』未來幾場的時間地點如下,台北場:11/0311/1011/1711/24晚上七點半分別在台北文創6樓會議室(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6)F廳、AA廳、C廳。台中場:11/0511/1211/1911/26下午兩點起在全國飯店B1貴賓廳 。高雄場:11/0411/1111/18下午兩點起在高雄和逸飯店會議室;高雄場:11/25下午兩點起在高雄福容飯店五樓會議室。

南加大 藥學院長Dr. Vassilios Papadopoulos訪台藥理學院: 嘉南/臺大/北醫


南加大藥學院來訪 嘉藥深化國際合作(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1025 09:36:29)美國南加州大學藥學院院長Dr. Vassilios Papadopoulos1024日造訪嘉南藥理大學,聆聽嘉藥學生參加南加大暑期臨床課程的成果簡報,並參訪藥理學院與師生交換意見,雙方期待藉由此次交流,進一步深化國際學術策略聯盟的合作。南加州大學在全美大學排名第21名,其藥學院全國排名第9名,在私立大學中更是排名第1是美國著名大學。藥學院院長Dr. Vassilios Papadopoulos著作等身,出版300餘篇論文,擁有許多專利,也是法國國家醫藥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先進學會院士、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是北美藥學界重量級學者。Dr. Papadopoulos院長由同校藥學院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陳景虹院士陪同訪臺,訪問包括: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國立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等三所臺灣知名藥學研究與人才培育重鎮。嘉藥與南加大藥學院長期合作,自2011年起,每年都選派優秀藥學系學生510名,前往南加大參與暑期臨床課程,迄今有41位同學結業;訪問同學們展現的旺盛求知欲與主動積極的態度,甚獲南加大藥學院師生好評,並促成此次參訪活動。24日上午由藥學系陳彥霖、許亦昕、陳群昇、周愷元、鄭潔安、王宜茜、李培毓等七位在2017年參加暑期課程的同學,輪番上陣以流利的英語簡報他們在南加大所學,還播放他們自行剪輯的學習、生活點滴影片,令Dr. Papadopoulos院長由與陳景虹院士驚豔不已,讚譽有加。不僅如此,嘉藥藥理學院在今年暑假推薦藥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生邱沛芳,前往南加大藥學院藥學系系主任王嘉駿博士所主持的研究室參與研究、撰寫研究論文,表現優異。她現為國立臺灣大學藥理相關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嘉藥陳銘田校長表示,王教授專攻研天然物藥物以及真菌二次代謝研究,發表多篇國際SCI論文,近5年的論文被引用總次數更近3千次,學術成就卓越,享譽國際。陳校長也說,嘉藥與南加大藥學院已簽署學術交流策略聯盟,雙方國際合作多年,友誼關係深厚,學校教學與研究質量持續累積、提升。嘉藥已於5前成立「新藥創建研究中心」、網羅藥學系、化粧品系、生物科技系等優秀師資,組成國際研究團隊,由王嘉駿教授領導,研發真菌基因體調控、二次代謝物合成,以及藥用真菌活性成分等,研究成果豐碩,現正興建先進的研究大樓,持續推動嘉藥科研邁向頂尖。訊息來源:嘉南藥理大學

(浩鼎案) 翁啟惠…我不是落葉/ 落葉歸根


浩鼎案上午開庭 翁啟惠聲明稿:心受屈只有坦蕩 2017-10-25 11:09聯合報系攝影中心 記者蘇健忠╱即時報導2006年回來台灣擔任中研院長那一刻,我放棄美國優厚的研究環境及國際上一切尊榮,回到我的故鄉台灣,單純一個想法,台灣需要我。負笈美國近三十年,獲得國際學術研究單位無數獎項,在美國人的土地上作育英才,多希望坐在課堂上聽我講課的,是台灣學子殷切的面孔。 當李遠哲前院長聲聲呼喚我回到自己的家鄉時,我內心天人交戰,國外提供給我的研究環境和條件相當優渥,國際上對我的學術研究一再給予獎項表示肯定。我是一名科學家,在最舒適的環境中完成我的研究工作,國際上對科學人士的重視不僅是表面榮耀,還有更多實質面的挹助和獎勵。答應了中研院的託付,就表示我將跟所有的優渥環境道別。這是很大的決定,整個家必須跨洋搬遷,所有海外的專職必須結束。 我退回了上千萬美元的研究講座經費,回到這塊育孕我成長的地方。人家說落葉要歸根,我不是落葉,是在我最絢爛亮麗的時候,我聽到了故鄉的呼喚聲,因為台灣有需要,所以我回來了。在我最光輝燦爛的黃金時刻,我接下這個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研院,肩負著國家最重要的未來發展使命。台灣的未來該往哪裡去?看見了台灣多數產業是國際大廠代工業的宿命,創新研發的路受限,台灣學子出國就業在生技方面成就非凡,表示我們有足夠人才,惟獨缺的是環境。如果政府願意提供環境,人才就無需外流,國外累積的人才也會回流。2007年立院全力支持我的理念,快速通過「生技條例13條」,希望把人才留在台灣,台灣生技業從此刻開始新的里程碑,加上「科技基本法」的修正,我們找到新的出路了。我將自己一生心血醣分子研究帶回台灣貢獻給中研院,這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對這塊土地的心意。美國最近開始的「癌症登月計劃」,我協助台灣搭上登月計劃列車,是八大國家之一。 此份殊榮讓台灣正在見證歷史。研究是我每天在做的工作,無聲的革命,卻是許多你我親友的等待。在漫長的等待、犧牲和挫折中,抗癌解癌之路,科學家的沉默付出,或許你不會知道。如果一個人願意放棄所有,回來只想為台灣找到新的出路,怎會汲汲營營在利益上面打轉?跟利益攸關的事物,國外提供的環境優越太多,台灣不會是我的選擇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故鄉黏膩情感,怎會願意放棄美國既有的成就,回來捲起衣褲,從一磚一瓦蓋起研究大樓開始?去年,本是機會最多的一年,卻也是厄運降臨的一年,近三十年的隔閡,臺灣的人與事有許多待學習適應的地方,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漩渦,讓我身陷其中不能脫身?當許多國際友人的關心變成負擔時,我寧願選擇在家接待國際友人,國際上的邀請及各項殊榮我一一回絕。我的清譽勝過一切,我一生不做違法的事,此刻的我,還在為自己的清譽奮戰。只是,這個戰場竟然有說不完的故事,你有在聽嗎?我是翁啟惠,不擅多言的科學家,沉默不會帶給我公義,我正在開始學習慢慢說給大家聽。心受屈只有坦蕩,我的初衷依舊美麗。

 

(浩鼎案) 翁啟惠…正在開始學習慢慢說給大家聽/ 支持者給檢察官 喝倒采


浩鼎案翁啟惠激戰檢察官 不排除傳陳建仁作證 2017102512:38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涉收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賄贈股票,將中研院製造的疫苗材料提供給浩鼎,並與張妻擔任負責人的潤雅公司簽約技轉,今年初被依貪污罪起訴。士林地院今天開完最後一次準備程序庭,全案進入實質審理,而當時以中研院副院長身分簽約授權的副總統陳建仁,未來也將由合議庭評議是否傳喚出庭作證。翁啟惠涉貪汙案今天開最後一次準備程序庭,確定審理爭點及不爭執事項,翁啟惠的兩名親兄弟,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研究院前副院長翁崇惠、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翁英惠,都到場旁聽聲援,同時到場的還有多名生技界人士,在開庭前紛紛向翁啟惠招呼致意,表達支持。翁啟惠的助理今天仍在庭外散發聲明稿,標題為「心受屈只有坦蕩,我的初衷依舊美麗」,翁啟惠在聲明中強調,「我的清譽勝過一切,我一生不做違法的事,此刻的我,還在為自己的清譽奮戰。只是,這個戰場竟然有說不完的故事,你有在聽嗎?我是翁啟惠,不擅多言的科學家,沉默不會帶給我公義,我正在開始學習慢慢說給大家聽。今天開庭法官進行爭點整理並確認不爭執事項,翁啟惠本人以及他委任的兩位知名律師葉建廷、陳彥希,為了斟酌筆錄上的字句,紛紛與年輕男檢察官林伯文唇槍舌戰。氣氛之激烈,讓到場旁聽的翁啟惠支持者,都不禁發出「哎呀」、「齁」等聲響,給檢察官喝倒采。翁啟惠不滿筆錄上寫他「實質參與第二次技轉」,直接出聲打斷說:「等一下,我完全沒有參與!」他強調自己在整個技轉流程中都只有以技術創作人的身分表達意見,要求文字改為「如有實質參與第二次技轉」。 甚至在討論不爭執事項時,翁啟惠不滿筆錄中將受命製作疫苗材料「Globo H allyl」的博士生蔡宗義之身分標示為「中研院研究員」,堅決強調蔡宗義只是學生,不能叫研究員,「中研院研究員有嚴格定義,有研究員、有副研究員、研究技師…」,他堅持蔡宗義的身分應該寫「在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從事研究的台大博士生」。爭點整理完成並確認不爭執事項後,法官諭知全案下次開庭進入實質審理,首先將於1213日傳喚當時承辦技轉的中研院公共事務組人員陳淑珍而由於副總統陳建仁當時是中研院副院長,簽署了當事的技轉授權合約,也被討論到是否要以證人身分傳喚,法官最後指出,未來將視審理情形,由合議庭評議是否傳喚陳建仁。(李奕緯/台北報導)

老年症候群: 聽視力/譫妄/疼痛/壓瘡/跌倒/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不良/憂鬱/營養不佳


老年症候群 醫:置之不理恐失能或死亡 2017-10-25 12:45中央社 台南25日電 台灣將進入高齡社會,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老年科醫師黃基彰今天表示,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症狀,其實是生病早期表現,若對老年症候群置之不理,可能造成老年人失能或死亡。黃基彰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老年症候群包含聽視力、譫妄、疼痛、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其中跌倒、失能、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個別因子,都被證實和老年族群死亡風險有關。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老年族群,具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5年死亡風險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是1.69倍,3種以上是2.43黃基彰表示,健康老年人身體功能雖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台灣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症候群;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症候群的困擾。黃基彰表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症狀不典型,若加上照顧疏忽等,潛藏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了解老年症候群,可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

(傾聽乳癌病友) 早期HER2+乳癌 標靶治療: 五年存活率100% (無病率93.3%)


HER2陽性乳癌標靶藥效果佳 醫籲擴大給付 2017-10-25聯合晚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多名乳癌患者,其中四分之一屬於HER2陽性。長庚研究團隊針對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進行長達14年的追蹤調查,發現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可高達百分百。過,現行健保給付對象為轉移至淋巴結者,醫師呼籲適度開放,讓腫瘤二至五公分、未轉移淋巴的癌友也能獲得給付。長庚乳癌研究團隊針對早期HER2陽性乳癌(腫瘤小於五公分、淋巴結未轉移的)患者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分析時間自20002014年,對象高達4478人,結果發現,隨著賀爾蒙治療、化療與標靶藥物等癌症新藥問世,大幅提高存活率、降低復發風險。研究發現,早期HER2陽性乳癌治療項目中,以標靶藥物效果最為顯著,延長改善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病人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五年無病存活率達93.3%高於未使用標靶藥物者的84.9%,五年整體存活率則達100%、高於未使用標靶藥物者的95.1%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指出,從乳癌型態來看,HER2陽性乳癌的復發風險最高,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成效顯著,不過受限於國內健保給付條件,目前只有轉移淋巴結的患者能夠獲得給付。陳訓徹在臨床上觀察,約有七成病患無力承擔藥費,就有患者因為差一顆淋巴轉移而無法獲健保給付,得了乳癌卻嘆「情為什麼不再嚴重一點?怎麼差一顆淋巴就要多付將近百萬?」。他盼健保署傾聽病友的心聲,適度開放抗HER2標靶藥物的給付標準,擴大給付範圍,讓更多病友受惠,提早治療,有機會痊癒。

(楊育正) 把握當下 ! 生命觀: 日常生活中歷練~


提早學習面對死亡 罹癌名醫經驗談 發稿時間:2017/10/25(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5日電)前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是婦癌權威,將不少婦女拉出死亡幽谷;他罹淋巴癌後,更深刻思考生命本質,致力推安寧療護,盼民眾能藉他人生命故事,提早學習面對死亡。楊育正日前在世界安寧日的座談中分享,他過去是產科名醫,人稱「一夜7次郎」,曾一個晚上跑醫院7次幫忙接生,醫療生涯中見證許多生命誕生的喜悅。過去25年,他投身婦癌治療,面對那些受癌症威脅的婦女,教導她們要「面對疾病,繼續生活」,將病人從害怕死亡的幽谷拉出來。不過,育正也曾自述,「不曾親身與死亡錯身者,所有安慰的話語都如同隔岸觀火。」直到他在西元2012年確診罹患淋巴癌,經歷了驚嚇、生氣,也不斷質疑「為什麼是我?」也因治療,全身肌肉萎縮,瘦了11 公斤,兩度與死亡擦肩,且併發嚴重感染,所幸後來活了下來。楊育正說,過去面對病人,自認已經有足夠的同理心,但自己生病之後,才深刻體會是遠遠的不足,也讓他體悟,在生命的終點處,最需要的事情是藉著別人的生命故事,學習如何面對最後一刻的來臨。「生命觀的建立不能等到生命末期。」楊育正表示,生命觀必須從日常生活中歷練,唯有真正面對,才能安詳地接受,也要不斷提醒自我,「要把握當下」。楊育正多年來致力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引領民眾思考生命的意義,在離開人世時不留遺憾。受九昱文教基金會及國立臺灣圖書館之邀,他將在27日下午2時,於臺灣圖書館44045講堂主講「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學習和生命故事My learning and life story…」,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聆聽。1061025

研華 IoT醫療應用/智慧醫院: 合作醫院 台灣37所; 中國>100家


智慧醫療商機夯,病前預防才夠棒2017/10/26陳泳丞/台北報導 工研院生醫所林啟萬所長昨(25)日指出,2016年醫材產業產值達1,415億元,是台灣生物技術產值中規模最大的,而醫療產業正在進入4.0時代,整合大數據跟智慧分析,導入雲端與AI,希望簡化整體醫療流程、降低醫病風險,更可大幅節省醫療支出費用。雲端與大數據發展如火如荼,讓智慧醫療成為「大勢所趨」,昨日登場的「2017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邀集各國專家,共同為生技醫材產業獻策。富士通株式會社第二健康照護系統事業本部長前田達也指出,富士通在醫療健康產業著墨已久,未來10年會是照護產業的爆發期,人們會從「生病了才看醫生」轉為「生病前就進行預防」,前田達也舉例,洗腎的病人需要透過血液或腹膜透析來維持各種數值的正常,這些數據如果可以提供作為機器學習的判讀檢測,就可以在民眾患病之前進行提醒與醫療,避免民眾踏上洗腎的不歸路。為了布局健康照護,富士通也在大阪建立了「感知屋」,屋內裝設體重計、血壓計等日常會用到的數據檢測儀器與感應器(sensor),透過生活數據的累積來進行預防性醫療;除了現有的研究計畫,明年富士通也會增加基因檢查數據的收集應用,要從搖籃(出生)追蹤到墳墓(死亡)、落實預防性醫療。至於我國工業電腦的龍頭研華,在「萬物皆需IoT」的時代也跨入醫療應用。研華協理黃滇樺指出,研華結合過去的硬體強項,以及一些中介的軟硬體切入智慧醫院,目前研華除了在台灣與榮總、彰基等37所醫院合作外,大陸合作的醫療機構也超過一百家,還有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研華的足跡。

瑞銀 生化基金 黃靜怡: 生技股 可望重啟強勁 價值回復行情


瞄準治療價值鏈 掌握生技上漲契機 20171026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NBI生技指數今年以來漲幅超過二成,有機會寫下10年來第8單年度創造雙位數報酬。亮眼的表現吸引目光,但生技產業對一般投資者而言艱深難懂,不易掌握市場與企業股價變化,對投資生技卻步。法人指出,生技投資機會可區分為新治療機制、技術平台與舊藥改良三個區塊,三者各具優勢與不同潛力,建議同時布局不同的領域,完整掌握生技療法價值鏈。百達生物科技產品經理Marie-Laure Schaufelberger指出,生物科技基金最主要的投資部位集中於新治療機制,像是全基因體定序與基因操作、大數據與跨領域結合等。這幾年醫學的發展,讓科技在醫療業界掀起革命浪潮,過去給藥模式像是試誤法(trial and error),現在則因為更了解病因,可以量身打造設計好的藥物。就投資的角度而言,這些新治療機制下的藥物享有搶先上市以及物以稀為貴的特性。所謂的搶先上市是導因於新的治療標的競爭較不激烈,先行上市有助建立市場龍頭地位;物以稀為貴則在於單一產品有利成為優質併購標的。舉例來說,近期有兩檔新藥通過的癌症免疫療法CART就是相關應用的代表,這個療法正是促成今年Gilead重金以119億美元買下Kite製藥的原因。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主管黃詣庭認為,第4季是生技醫療類股的傳統旺季,且相較於大盤,整體醫療類股的估值仍不算昂貴,若因短線上的政治面紛擾造成相關類股股價回檔,應可視為逢低布局的時機。瑞銀(盧森堡)生化股票基金產品經理黃靜怡表示,目前美國大型生技股平均本益比13.57倍,不僅低於其近3年平均14.01倍,且與標普500指數的19.28倍相較,更是具有高達29%的折價幅度,顯示類股評價已反映先前醫改不順利的政策利空,後續一旦稅改或醫改露出任何曙光,生技類股可望重啟強勁的價值回復行情。(工商時報)

(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日本 高橋政代:全球首例iPS-RPE異體移植/ 江藤浩之: iPS製造血小板


臺日專家發表iPS 最新臨床與工業化進展 20171031 /李虎門、攝影/陳堂麒 為促進臺灣再生醫學的發展,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與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在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局的指導下,於2017919日假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蔣碩傑國際會議廳,舉行「2017台日生技醫藥研討會–再生醫學」,現場有300多位臺日相關產業專業人士參與盛會。近年來,再生醫學領域研究發展迅速,從過去,培養身體內的組織、器官,到複製羊桃莉的出現;發展至今,包括能夠驅動誘導幹細胞組織再生的「生物材料」,都可被涵蓋在再生醫學領域。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報告,全球再生醫學市場規模將由2016189億美元成長至202153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可達23.3%。其中,日本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國家。日本先於2012投入300億日圓發展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研究,2017年再投入147億日圓,盼加速研究進入臨床試驗,促進研究成果商品化。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以下簡稱「科交會」)主任委員何美玥表示,在今年初與經濟部工業局及技術處相關單位召開的會議中,就曾思考臺灣有哪一領域,是可以透過科交會來學習,且是雙方具有高度意願交流的領域。於是在臺灣細胞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陳耀昌促成下,有了這次「2017台日生技醫藥研討會–再生醫學」。科交會與生醫推動小組於919日舉辦「2017台日生技醫藥研討會–再生醫學」研討會,執行單位為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期待透過專題演講、座談等方式,提供臺、日再生醫療領域相關人員互相交流的機會。會中邀請到多位日本再生醫學專家,包含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多細胞系統形成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高橋政代、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再生醫療等製品審查部審查專門員國枝章義、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副所長江藤浩之,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先端生命醫科學研究所所長清水達也,以及亞洲細胞治療協會主席下坂皓洋等專家就再生醫學議題進行探討。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李照斌表示,此次研討會難得邀請到日本再生醫學專家,無論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或是相關規範,日本持續的與時俱進,是值得臺灣效仿的對象。

網膜iPS移植臨床安全 初步獲得證實 網膜再生醫療研究開發計畫主持人高橋政代首先預言,「未來,醫療將分成預防醫療和再生醫療兩大潮流。」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山中伸彌與學生高橋和利,發表iPS細胞的研究成果,享譽全球學界,然而世界各國仍有許多研究人員認為iPS應用到臨床上恐有危險,山中伸彌自己也認為,距離臨床應用仍然需要時間。「但是,我們不放棄,」高橋政代接著說,「我們集結20年以上的研究成果,在20139月更是領先全球,以患者自體細胞,誘導培養出視網膜色素上皮(iPS-RPE),再移植回去人體,治療多次復發的滲出性老年黃斑部病變。」在經過2年觀察後,患者尚未出現免疫排斥及形成腫瘤等副作用。「可說是達成了確認臨床研究安全性的第一步。」高橋政代說。今年3月,高橋政代的研究團隊,成功的完成全球首例iPS-RPE的異體移植,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此項臨床的成功,意味著今後,網膜再生醫療將從僅能治療少數病例的自體移植,轉變至能提供移植細胞給多數病例的異體iPS-RPE移植。高橋政代進一步補充指出,經由研究結果顯示,只要使用京都大學所準備的特殊白血球型(HLA6同型合子)iPS細胞,使細胞符合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型態,即使是他人的細胞,視網膜細胞亦能抑制排斥反應。「所以有必要運用這項研究成果,建立未來能應用於更多人的標準治療。」高橋政代說。也因此,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等政府與民間機構,所籌組的財團法人先端醫療振興財團先端醫療中心,將針對細胞研究、細胞培養處理、細胞製造流程、層片加工、細胞的保存與運送等方面加以研發,循序漸進的將再生醫療發展成最理想的治療手段。

法規配合iPS 細胞「工業化」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副所長江藤浩之則分享iPS細胞應用策略,並說明日本研究團隊,已成功獨自開發人類iPS細胞衍生的巨核細胞,並加以細胞株化為種源細胞,以及冷凍庫存技術、製造血小板產品的技術,有益於體外血小板產品製程的改良。江藤浩之指出,iPS細胞製造的血小板,與源自他人捐贈輸血的血小板製劑,之間的差別在於「品質」,iPS細胞製造的血小板,較容易控制品質;相較之下,輸血血小板在品質上較無一致。「況且適合患者血小板的捐贈者,需要持續地捐贈血小板,才能夠滿足患者需求,約略一星期就需要捐贈2次血小板,一次採血時程需要34個小時。」江藤浩之說。此外,輸血血小板製劑必須保存於室溫(22~24°C),而日本國內的使用有效期限僅有4天,因此整體供需平衡管理、存量及臨床應用時能否符合患者HLA型態,成為臨床上的大問題。不過,江藤浩之指出,「從人類iPS細胞開發的血小板製作成本較高,如何讓iPS細胞血小板的成本下降,得讓這項技術及產業『工業化』。」江藤浩之以「手工」肥皂比擬iPS細胞血小板說明,「手工肥皂(iPS細胞血小板)成本相對較高,並且肥皂須『手工』製作,政府才許可一般民眾使用。但是,當工廠可以自行大量生產肥皂,且肥皂的功能、外觀符合『手工』製作時,生產成本就會下降,如此產品就能『工業化』。」「所以,這一點除了產業配合之外,還需政府法規的改變,如此,再生醫療才能普及大眾。」江藤浩之強調。

「自體細胞製作的細胞層片移植」展開應用 曾獲2015年度日本再生醫療學會獎的清水達也,就細胞層片(cell sheet)新技術介紹,他指出,最早的幹細胞懸浮液注射療法,是將幹細胞注射至病變部位,但細胞往往無法留存在目標組織區域內。為了克服此課題,清水達也研究團隊運用透過溫度變化即可使細胞脫落的特殊培養皿,來回收薄片狀細胞,並能直接將細胞層片移植到病變部位,或經層疊後製作出立體組織(TissuePatch)目前這項「自體細胞製作的細胞層片移植」技術,已經臨床應用到角膜、心臟、食道、牙周膜、軟骨、中耳、肺部疾病。不過,清水達也提到該項技術關鍵,若要製作足夠大到可在體內作用的高細胞密度組織,如心臟、肝臟、腎臟等,就必須導入足以供應氧氣、營養,去除老舊廢棄物的血管網絡,這也是該技術極為重要的課題。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則針對視網膜疾病和黃斑部病變提出醫療新技術,首先將患者血液細胞成功編整為iPS 細胞,並在特定環境中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神經細胞。接著,再將開發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植入實驗豬體視網膜下腔內。經過長時間觀察,透過攜帶型眼斷層掃描儀檢查,確定移植物與視網膜結合成一體。邱士華進一步分析,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能精確地將幹細胞,及iPS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入受損視網膜下腔內,並能建立有效快速的視網膜移植手術系統,及提高幹細胞移植的成功率。此外,邱士華也提到「創新型幹細胞視網膜神經網絡晶片平臺」,旨在建構以iPS細胞所分化的立體視網膜功能性神經元組織,並與電子眼界面結合,發展特有的基於生物神經視網膜組織晶片的智慧型人類視網膜神經網絡介面。

基因組分析360838人 鎖定136種 風險基因 (哮喘/花粉症/濕疹)


科學家發現百多種基因風險因素引發過敏症 【大紀元20171031日訊】(大紀元記者伊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在一項對360838人進行的基因組分析中,包括澳洲科學家在內的多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百多種可引發哮喘、花粉症和濕疹的基因風險。據澳新社消息,經過澳洲、德國、荷蘭、挪威、瑞典、英國和美國等多國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多達136易導致過敏症的基因風險因素被發現。週二(1031日),布里斯本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院(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費雷拉(Manuel Ferreira)博士發布了這項國際研究成果。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對哮喘、花粉症和濕疹這三種最常見的過敏症進行的探索。在基因組中發現的136種基因風險影響到132種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費雷拉說:「我們認為這些基因通過影響免疫系統細胞的工作,來影響罹患哮喘、花粉症和濕疹等的風險。舉例說,我們發現了一個基因,被稱為PITPNM2在吸煙者的身體中更有可能被關閉,一旦該基因被關閉,那麼患過敏症的風險就會增加。」他說研究者已經發現了一些藥物,他們認為這些藥物可以針對受影響的基因對過敏症進行治療,研究人員有望在實驗室開始對這些藥物進行測試。 2014-2015財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澳洲有250萬人患哮喘,約450萬人患花粉症。

修改《醫師法》: 隔空看診開藥 嘉惠600萬人 !!


醫師法將修法 最快明年開放六類病患遠距醫療 2017-10-31 19:21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即時報導 遠距醫療大鬆綁!衛福部11月將預告修改《醫師法》遠距醫療規定,放寬慢性病患、出院追蹤病患、長照機構病患、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及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等六類病患,可適用遠距醫療,醫師可「隔空看診開藥」,最快明年初起跑,估600萬人可用得上。按目前《醫師法》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僅限離島、偏僻地區、緊急狀況或特殊狀況時,才可特許做遠距醫療。而衛福部規畫,除7月間研擬修法放寬到有慢性病但行動不便、緊急住院後半年內須密切追蹤、國際病患、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等4類患者外,近期也加入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及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等2類病患,總計六類病患可適用遠距醫療,嘉惠病患從原先200人增至600萬人。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解釋,因近年穿戴式醫療裝置、視訊科技進步,可準確掌握病情,例如監測血壓、血糖等,狀況穩定的患者就不用常跑醫院,減少門診壅塞,對民眾也方便,醫師能遠距直接開處方箋和診斷書。衛福部今年來密集諮詢醫界相關人士,預定11月預告遠距醫療修訂草案,最快明年元旦就可正式實施。但石崇良也強調,可做遠距醫療的患者須經過醫師評估,且首次就診還是得到院面對面診斷。醫界人士指出,遠距醫療上路後,健保給付和通訊規範為能否普及的二大關鍵,若診察費給付金額如果不高,院方、醫師做遠距醫療的誘因會減少,而健保署目前尚未訂定相關給付標準,還有很大變數。在通訊規範方面,石崇良表示,第一要能確認病人身分,第二要確保資訊傳遞內容無誤,不能漏聽或有錯誤,雙邊同步、即時上線會是必要條件。他也強調,遠距醫療通訊樣態很多,未來可能採個案審查認定,例如「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適用者,因為是熟識病患、能確認是本人,就未必要視訊。若是非家醫體系,或有特殊診察需要者,例如褥瘡患者,換藥時就要視訊才看得到。

(禽流感疫情) 農委會 啟動 空氣採樣 (蒐集病毒核酸片段)


防禽流感 農委會首度啟動空氣監測 2017-11-01 00:01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農委會防檢局昨天說,因應國際禽流感疫情,以及病毒的新進展可能經由空氣傳播,農委會即日起,將首度啟動禽流感空氣監測計畫,預計從禽流感發生的案例場、高風險場、濕地,進行環境樣本以及空氣採樣最快十二月底前有初步的結果。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由於國際間已經有禽流感可能會隨著空氣傳播的研究,而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培詩在東北季風來襲時,也從灣北部海邊空氣中蒐集到禽流感病毒的核酸片段因此防檢局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追蹤。初步規劃採集環境與空氣樣本兩項。施泰華表示,環境樣本包括車輛、工作人員鞋子、禽舍、環境出入口(做內外比較),還有媒介動物(如老鼠,野鳥),水溝等地,進行環境採樣,以已經發生禽流感的案例場與高風險場優先採樣。至於空氣樣本,會到案例場的下風處、濕地開始進行,目前選定鰲鼓溼地、東北角的溼地,一次放進三座機器採取空氣樣本,看是否有病毒殘存。國內動物防疫專家透露,根據過去經驗,候鳥過境的路徑,是由西伯利亞,經由韓國、日本、台灣,再到菲律賓;但實際上,這兩年台灣禽流感的發生地點途徑,與候鳥遷徙路徑並不相符。另外,除了擔心候鳥外,還需要由土雞、蛋雞、白肉雞進行相關的產鄉調節計畫,唯有產業結構調整,密集宣傳對業者才有壓力、減少損失。台大公衛所教授金傳春表示,香港做禽流感監測,發現禽流感在上萬檢體中,有三分之一都已經是高致病性的;過去幾年,政府防治登革熱,做了很多大數據分析與防疫種子教師培育,但幾年來在禽流感並沒有進展,也沒有防疫獸醫師培訓與科技協助,這是禽流感來襲的最大挑戰。

中國 醫生集團/ 合伙人/ 技術入股 大時代來臨 !!


中國「醫生合伙人」時代來了!大陸資訊 1031 作者:陳可來源:「看醫界」微信號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生將會有個新的身份——合伙人!據《看醫界》獲悉,1030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醫生合伙人計劃」正式落地,當日,第一批專家正式加入醫生合伙人計劃,成為SIMC最緊密的合作專家。據介紹,首批有七名醫學專家簽約,這七位專家裡,五位是三甲醫院的醫生,另兩名醫生已深度試水多點執業,分別是章建全和傅一山。章建全曾任長征醫院超聲診療科主任,2016年卸任科主任后,宣布成立章建全超微創醫療集團傅一山曾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醫生,2014年開始自由執業,目前他將第一執業點設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此次合伙人計劃簽約醫生涉及風濕免疫科、骨科、口腔額面、皮膚科、中醫、超聲科等醫學學科。據《看醫界》了解,在解放醫生政策頻出的大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生將會有個新的身份——合伙人。20169月份,曾有媒體報道,寧夏一家民營醫院老闆將名下市值4000萬人民幣的股份轉讓給了該院76名醫生,平均每名醫生獲得股份市值大概50多萬。

民營醫院給股份:骨幹才能挖的來留得住 眾所周知,中國民營醫院醫療人才很缺乏,基本上是老帶小,但真正能夠撐起醫院發展的一定是中青年骨幹,因此骨幹挖得來、留得住,民營醫院才能有真正發展。而目前的中青年骨幹醫生基本上都在公立醫院裡,怎麼才能挖得來留得住呢?據《看醫界》了解,目前民營醫院挖骨幹人才除了給高薪,越來越多的會給醫生們股份,讓醫生從打工者轉為創業者,跟醫院一起發展,並享受醫院發展帶來的紅利。甚至一些醫生就乾脆合夥創辦一家醫院,自然就成了股東,甚至有機會打造出梅奧診所一樣的,由醫生創辦的知名醫療機構。

公立醫院改制浪潮:職工入股阻力小 話說很多公立醫院經常宣傳「醫院是我家」,但有的公立醫院被當地政府賣掉了,職工還蒙在鼓裡,這樣不鬧出群體性事件才怪。據《看醫界》了解,從目前比較成功的大規模公立醫院改制來看,讓員工持股是公立醫院改制阻力最小的方式之一。以洛陽市幾家公立醫院改製為例,就是採取了全員持股,醫務工作者都成為了股東,自然反對改制的阻力就小了。而據學者預計,未來5-10年中國將迎來公立醫院改制浪潮,可見會有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會被改制,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成為醫院的股東。

醫生集團迅速發展:給股份才能玩得轉 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近幾年醫生集團風起雲湧,一下子湧現出幾百家醫生集團,有體制內的也有體制外的。但無一例外,大多數醫生集團都採取了醫生持股的方式。根據《看醫界》查詢多家醫生集團工商註冊資料顯示,大多數醫生集團都選擇了讓加入的醫生們持股,以一家由多名心血管大牛創辦的醫生集團為例,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的醫生數十人,全部都是大專家。隨著越來越多醫生集團的湧現,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醫生集團,並成為股東。

診所合伙人將大量湧現毫無疑問,分級診療要想玩得轉,放開診所,讓醫生最便捷地為民眾提供診療服務至關重要。目前中醫診所已經放開,深圳等地已經放開對西醫診所的嚴格控制,中國醫生開診所的權利將會逐步實現。而診所的一大趨勢就是合伙人制的診所,就是幾個醫生合夥開一個診所,那麼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成為診所合伙人,既當醫生,又當擁有股份的老闆。總之,隨著醫療產業化的快速發展,醫生精湛的技術將會有很大機會實現技術入股,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享受到醫療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AI問診APP (Alexa): 德國Ada Health


Alexa原創者都投資的醫療AI新創「Ada」!以聊天方式問診、幫助診斷病情 by楊晨欣 2017.11.01 創立於德國柏林的AI醫療新創Ada Health,打造「醫療界的Alexa」,透過聊天幫助用戶更了解自己身體問題與病痛。近期獲得4,700萬美元融資,連Alexa的原創者也在投資者名單上。像台灣這樣醫療資源充足、普遍的國家,看醫生問診相當方便,然而,在許多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要見上專業醫療人員一面、詢問病情,可並不簡單。一家位於德國柏林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Ada Health,開發了一個行動App透過背後輸入大量醫療相關資訊以及AI演算法,能與用戶透過對話方式溝通、詢問並診斷可能的症狀與病情,讓身體不適的人們透過科技,能更加瞭解自己健康狀況,而在問診最後,Ada Health會提供所在位置附近的專業醫生聯絡方式給用戶。透過Ada App,用戶可以看到過去的問診紀錄、自己的健康狀況等數據,當到醫生端問診時,更能夠提供這些資料,幫助醫生更了解病患病情的始末。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行動AppAda」,就如同醫療界的Alexa一樣,希望扮演一個好的醫生角色,為用戶提供協助。產品開發6年才在2016年底上架的Ada Health,已經成為今年全球最快速成長的醫療類App之一,雖然只提供英文與德文版本,Ada目前已經獲得150萬人使用。根據他們表示,近期也計畫推出更多語言版本。Ada Health更在近期展開他們的第一輪募資,獲得4,700萬美元,投資者包含Access IndustriesGoogle投資的June Fund,以及打造亞馬遜語音助理Alexa前身「Evi的人工智慧創業家William Tunstall-Pedoe這一筆新融資將會被用在改進產品、雇用新員工、建立美國分部辦公室上。「健康照護的未來將會以『病人中心』的概念建構而成,每個病患都能透過自己的指紋獲得深度健康與病情資訊,醫生將得與AI一起合作,來完成病人的健康照護之旅。」Ada Health的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Daniel Nathrath曾這樣說道。

美時 挑戰 UCERIS: Budesonide ER 專利8,784,888號勝訴 (Valeant-Salix)


美時成功挑戰UCERIS PIV專利時報新聞 2017/10/31 17:31【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與艾威群合作成功挑戰UCERIS(Budesonide ER)PIV專利,美時將依藥證審查進度持續準備相關作業,不過原廠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Valeant)將可對判決結果上訴。美時指出,若原廠上訴未能改變判決結果,待第一家學名藥廠商(FTF)Teva/Actavis上市其學名藥產品180天後,美時此專利訴訟之勝訴將使得美FDA得核予艾威群美國學名藥藥證,美時將於產品上市後與艾威群合作銷售。根據國際醫藥專業統計機構IMS資料,此藥品在全美的一年銷售金額約為美金2億元,目前市場上尚無學名藥。美時宣佈與艾威群策略合作的產品之一UCERIS學名藥Budesonide ER已由艾威群美國收到美國德拉瓦州聯邦地院法院的專利訴訟勝訴判決,判決中指出UCERIS最後一個8,784,888號專利無效,美時將著手同艾威群依藥證審查進度持續準備相關作業,然原廠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Valeant)將可對判決結果上訴。美時表示,UCERIS的原廠於1042月對艾威群美國此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之學名藥美國ANDA申請提起專利訴訟,而Valeant1044月併購Salix Pharmaceuticals後獲得UCERIS的產品權。

北科大(劉益宏): 腦機介面 意念溝通輔具&專注力腦波檢測


北科大攜手北醫大「智慧大腦科技中心」探究腦波藍海生活中心/北報導台北醫學大學與台北科技大學日前攜手成立「智慧大腦科技中心」,31日發表合作意向書簽署記者會,整合跨界(學術、政府、產業)與跨領域的技術與資源,有效面對今日醫療資訊科技的研究與應用的挑戰。藉由共同成立研究平台,更有效率的整合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培育具整合能力與視野的尖端人才,提供最適切醫病患者的需求服務。兩校擁多項尖端技術,包括針對大數據資料的收集、儲存、分析、軟體應用、解決方案等提供產學合作,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大數據研究中心,擁有大數據技術與資源的醫聯網APP平台,整合雙方技術與資源產學合作,打造智慧健康管理的創新服務。台北科技大學機械系副教授劉益宏將腦機介面運用在漸凍病患,展出主題為「意念溝通輔具」及「專注力腦波檢測」,讓漸凍人透過腦波回答是非問題,甚至選擇「我想喝水」或「想看電視」等指令,讓漸凍病患可與外界聯繫,克服病況嚴重的漸凍人因無法控制眼皮,導致無法使用眼動儀用眼睛打字傳達訊息。針對兩校特色合作間,針對腦波測謊的特色研究,發現工作記憶容量和說謊準備階段對於有效率的說謊是很重要的,而我們可以透過監測額葉區域的腦波來偵測人們是否在說謊。偵查者利用此現象和相對應的腦波指標來破解和偵測說謊的行為。利用簡單的電腦化測驗,受測者只需要依據指示按鍵,或是停止按鍵,相對應的腦波就會被記錄下來,同時展現出大腦的溝通模式。

副總統 陳建仁:益得生技讓全世界看到了臺灣 !! (安成&中國海思科 搶合作)


益得生技邁向 「亞洲第一、全球前十大」吸入劑專業大廠 符合FDA標準新廠落成 20171031 撰文/林以璿 益得新落成的呼吸道吸入劑專業廠房,各界予以厚望。920日,益得生技舉行新廠落成典禮,該廠位於新竹湖口工業區,是原諾華藥(Norvatis)的在臺子廠。益得生技自2014年購入後,依照美歐FDA/EMA規範修建廠房,3年來總計投資25元,將成為「臺灣唯一、亞洲第一、全球前十大」的呼吸道吸入劑專業廠房已為益得旗下呼吸道治療相關產品之國際化目標做好準備。益得生技專精於高技術門檻吸入劑研發,目前已躋身屈指可數的美國市場吸入劑供應廠之列,同時握有具國際競爭優勢的獨家低酒精配方技術平臺(iLEF)預計將成功進軍吸入劑全球300億美元市場。新廠落成典禮,包括副總統陳建仁、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生策會會長張善政、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和新竹縣縣長邱鏡淳等人都前往祝賀,各界對於益得生技的國際化進展均寄予厚望。副總統陳建仁更讚許:『益得生技讓全世界看到了臺灣』。陳建仁表示,近年臺灣生技相關產業資本市值不斷升高,相關法律也與時俱進,期盼更好的將資金、技術、人才以及智慧財產整合,帶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則期許,益得生技把眼光放遠,不只在氣喘藥物,建議開發更創新如適用於高齡市場的產品,讓如此卓越的硬體設施運用、發揮到極致。

全方位佈局 躍升國際大廠 益得生技董事長林智暉表示,有了如此高規格的廠房設施,接下來取得國際認證後,益得將有足夠的實力,搶攻全球150億美元的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市場。吸入劑是一種具有高門檻的藥物劑型,廠房規格要求極高,需要精密的機器設備、執行嚴謹的分析確效、遵循嚴格的品質規範,並且布設密集管線設施,以確保品質及防止汙染。目前,全球有能力製造高門檻吸入劑且符合美國FDA標準的廠房不超過十家。益得生技已率先成為亞洲第一家,此代表著將大幅提升台灣在全球製藥技術國際市場的能見度。公司自2010年成立來,專注吸入劑市場,從吸入劑處方到生產平臺一條龍布局,確保了研發、製造到銷售通路的順暢。目前益得生技旗下產品,包括了進入三期臨床的新複方SYN006;新劑型及新配方方面,有在臺灣申請藥證並在中國進行BE準備的SYN010以及在臺臨床一期的SYN007;高門檻學名藥,則有在臺灣、香港上市的Duasma、臺灣上市的Synvent、美國進行BE準備的SYN011,以及在臺灣進行BE準備的Synflutide。新廠落成啟用後,亦將進行SYN011首批試驗藥物生產,準備美國的查驗登記申請,並向TFDA提出PIC/S GMP評鑑申請。此外,益得的獨家低酒精配方技術平臺(iLEF),是推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器,這項平臺能夠確保MDI吸入劑的給藥均勻以及藥物的安定。除了MDI,亦推出了DPI (乾粉吸入劑),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DPI採用泡罩式鋁箔單一劑量個別包裝。確保計量精準及藥粉乾燥的同時,一體成型的新穎包裝更是一大亮點。據估計,新廠房在未來,可為益得生技創造每年1,600萬支MDI150萬支DPI產能。今年,益得生技分別與安成國際藥業及中國海思科醫藥集團,簽訂共同開發及經銷合作契約,進軍美國與中國的龐大市場,均顯見益得生技技術成熟性及實力受到國際廠商的肯定。展望未來,益得生技以國際製藥法規為本,將持續建置自動化設備與國際藥品追蹤系統,以極具競爭力的高規格廠房及高附加價值產品佈局,目標是成為世界知名的醫藥品牌,創造快速成長營收,提升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價值與格局,於國際發光、發熱。

(手術導航) 掌網科技+南方科大第三附醫: VR醫療聯合實驗室/ 嘉奧科技/ EDDA科技/ 好醫術/ 醫微訊/ 百通世紀/ MindMaze/


醫療VR/AR:今年僅一家公司融資,但手術規劃導航、醫療教育的前景值得期待大陸資訊 1031VR/AR2016年大火之後,今年的風頭早已被人工智慧、機器人超越。今年VR行業顯得冷靜許多,不再去炒概念,而是深入到行業中去。在醫療領域,VR/AR技術也被行業所接受,被應用到康復訓練、緩解壓力和外科手術等領域。201710月,ABI Research發布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醫療VR的發展由各利益方共同驅動,包括醫療人員、醫院、學校和醫療技術公司。ABI Research預測,醫療VR產業市值今年將達到890萬美元2022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85億美元。「與常規醫療相比,VR醫療不需要嚴格的治療規定,在消費領域大受歡迎。諸如戒煙、睡眠管理、緩解壓力、改善老年人記憶等VR應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所使用。」ABI業研究分析師Khin Sandi Lynn表示。另外報告還指出當前醫療和保健VR的四個主要應用領域:治療、培訓、手術相關應用和醫學研究。治療是目前VR最常見的醫療應用,失眠和戒煙這樣的病症也囊括在內。而在國內,醫療VR/AR在術前規劃、手術導航、醫療教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VR沒死,只是在匹配臨床。

VR+手術相關應用 術前規劃很多醫生都是通過二維CT圖像來診斷病情,這樣他們能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平面圖像,而不能全方位地檢查身體的各個部分,這就會增加準確地判斷病情的難度。VR技術可觀察到立體的身體各個部位,甚至可以觀察到各部位的微小細節以及部位的內部結構。有些產品可以使用操作筆對身體部位進行六個維度的全面剖析,實現縮放、平移、旋轉、切割、著色等一系列功能。我們以觸幻科技為例,觸幻VR顯示系統,是一套實時互動的3D像系統,通過CT/MRI掃描人體器官組織進行模型的重構,也可製作導入其它標準的人體模型或者人造模型,用於醫療教學。同於Vive Oculus等技術,醫生不需要在進行診斷或者手術期間來回穿戴VR頭盔,只需要佩戴上輕薄的3D眼鏡,配合我們的顯示屏幕,就能觀察到手術器官的3D圖像,在全方位觀察器官的同時又不脫離現實,能實時的跟患者溝通、交流。

手術導航 眾所周知,脊柱手術和腦部手術的操作難度是很高的,以椎弓根釘技術為例,醫生在脊柱椎弓根部位打入數個螺釘,來治療脊柱疾病,注入治療物。這個聽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脊柱是人體血管和神經最密集的部位,置釘時出現偏差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對脊柱手術導航系統的需求就非常高了。導航系統可以讓醫生清晰地知道目前的操作狀態及下一步的定位,大幅度減少操作和定位錯誤。就像下圖呈現的樣子,在原本的圖像上,還可以看到 VR 導航所顯示出的圖像。在這個領域深圳掌網科技很有代表性,201710月份,掌網科技與南方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聯合成立VR醫療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行業一流的VR醫療產品。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劉存東主任介紹:「虛擬現實技術能夠讓醫生透視人體,精準醫療不再只是憑藉經驗和直覺,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未來結合機器人設備和技術可能對臨床手術實現顛覆性變革。」劉存東主任的觀點正是未來科技醫療的一種發展趨勢,VR技術結合手術機器人,讓手術機器人在做手術的時候不僅做到微創,而且精準。據動脈網了解,目前有相關公司正在促進這種合作。另外,今年9月,從事該領域研究的醫療VR公司嘉奧科技宣布獲得了火山石資本領投,松禾資本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動脈網曾經報道過的EDDA科技利用AR技術也實現了手術導航。EDDA獨創的AI+QMR全息全定量現實虛擬可通過手勢和語音指令對各類個性化人體器官三維解剖及各組織、病灶從各種不同角度,進行與臨床實際需要相符的親歷其境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對三維體積、距離、角度、血管管徑可進行實時交互的定量分析,從而可進行術前全定量三維精準評估、虛擬手術模擬及手術風險評估。從目前的發展來看,術前規劃、手術導航是VR/AR技術在醫療最為成熟的應用,也是最有希望變現的應用。

VR+醫療教育 醫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臨床操作,但是傳統的平面教材缺失互動和立體等特性,難以給予學習者實質性的高效指導,特別是實體解剖和外科手術等價值高但是機會少的資源稀缺,恰恰正是切中VR的優勢。虛擬現實系統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堂環境下提供不了的更優醫療培訓。藉助立體建模、定位測距、五維坐標(三維空間+平行宇宙)等技術,VR在模擬器官解剖和虛擬外科手術方面具有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巨大優勢。具體來講,VR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有三種形式。

手術全景直播 去年530日,全球首台3D腹腔鏡手術的VR直播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進行:胃腸外科、上海市微創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鄭民華為一名82歲的女性患者實3D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VR直播所需的技術與器械其實並不複雜,在手術台上方架設著6台特殊的全景相機,保證360度記錄第一現場,並傳至手術室外供醫學研修生們「近距離」觀摩專家手術時的每個細節。這場直播吸引了來自全國數以百計的學員,在手術室外的教室內一同觀看這場醫學展示。其中不乏首次接觸VR設備的學員,不過他們僅需三五分鐘便可熟練操作。戴上可嵌入手機的VR頭顯設備,學員們通過上下左右扭頭就能進行直播角度與畫面的選擇。好醫術一家做醫療方面教育的公司,其「好醫術APP上聚集了大量的醫學實操手術視頻,醫生通過觀摩別人的手術來學習提高自身技能。成立於2013年的好醫生,在2016年開始了VR方面的嘗試。除了VR教學視頻,還有其它傳統的醫學講座課程。「用戶可以單個觀看,收費在20-100元之間,註冊VIP會員價格為5800元一年,可以觀看所有課程和參加我們每年40場的線下論壇」。

手術學習 以醫微訊為例,醫微訊推出了一款醫療+VR的在線手術學習工具柳葉刀客(Surgeek ),出了拍攝VR全景手術視頻外,還加入了3D交互模擬,通過娛樂化的遊戲來進行模擬外科手術的操作。手術模擬分為教學和考核模式,在教學中,可根據配音進行虛擬手術操作,在學習完后,可進入考核模式回顧自己的掌握情況,考核採用打分制,得分可以轉為積分,用來解鎖更高階的術式(手術類型的最小單元),當然如果積分不夠可以付費購買。2016年的時候,醫微訊還獲得約印創投數千萬融資。EDDA科技也和清華大學合作,共建「智慧現實虛擬臨床教學中心」。在這個中心,醫生可通過專用設施,在增強現實(AR的虛擬空間里全方位直接觀看到患者真實人體結構的解剖細節,並可通過手勢和語音操作,實時進行器官和病變的立體幾何分析,精確測量目標結構的區位、體積、徑線、距離等參數,同時還可進行虛擬解剖作業、模擬手術切除、手術方案設計和手術風險評估。

針灸教學 也有使用VR來做針灸教學的。比如百通世紀推出的針灸VR教學軟體——虛擬人體針灸教學平台。這個軟體包含整體與局部兩大部分:整體模塊中包含了人體常考的穴位及包含任督二脈在內體的的14經絡和所有經絡的組成信息,局部模塊中將人體分為頭頸、胸腔、手臂、腹腔、膝足五大部分。局部模塊中對每一部分所有穴位的功能信息做了詳細介紹,並能在局部模塊進行針灸實操—模擬針灸過程。

VR+輔助治療 在這個領域瑞士的MindMaze公司做的很好。腦中風后的康復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且大部分情況下康復效果並不理想。而20175月,MindMaze宣布公司旗下MindMaze Pro VR治療平台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進入美國市場,為美國的中風康復病人提供治療方案,主要是上肢神經的康復治療。該系統由軟硬體組成,硬體系統主要包括能捕捉動作的深度攝像頭和顯示屏。軟體內容是基於上肢康復原理和標準化神經康復原理定製的互動式練習,患者可以通過科學的練習過程復健受損的神經。MindMotion Pro早在2013年就在歐洲市場推出,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261例患者的臨床試驗。

VR+戒毒輔助2017年初,一種「VR 戒毒系統」開始在浙江的戒毒所嘗試使用。該系統主要針對冰毒濫用成癮,內置真人實景拍攝的短片,戒毒人員要定期接受 6 VR治療,一次治療內容包含重塑場景評估毒癮、厭惡治療和回歸治療三條短片。該系統臨床實驗數據顯示,60餘名吸毒人員在經過156次虛擬現實系統治療之後,對毒品渴求度降低的比例達到75%;而同一時間內,未使用VR療的對照組人員,僅有3%降低了對毒品的渴求度。 除了這些應用,VR還可以被應用在心理與精神干預、理療康復、老年痴獃、疼痛管理、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腦震蕩評估、培訓助產女士等等。但是在這些應用還處在最初的研究階段,離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遠,我們暫時不去考慮。

VR+醫療的發展困境VR+醫療有這麼多的應用,但是為什麼今年醫療VR的融資信息只有一條,20179月,嘉奧科技宣布獲得了火山石資本領投,松禾資本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相比於人工智慧,VR醫療的結合相對來說要可憐的多。那麼發展困境在哪裡呢? VR+醫學教育雖然會有付費方,但是市場規模畢竟不大,加上視頻內容大多數是手術全景視頻和初級的人體模型科普為主,用戶觀看時間長了以後會出現眩暈問題,所以付費用戶有限。另外,利用VR進行手術模擬訓練,是可以讓醫生清楚的看到血管、器官等人體組織並進行操作,但是訓練者如何獲取力的反饋。讓它的力反饋和真實的手術反饋盡量一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需要工程師和醫生反覆溝通調試。除了產品方面的不足夠成熟,還有一個問題是變現困難。做一個項目,開一個公司不同於科學研究,盈利是最重要的目的,但是如何賺錢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別成功的案例。現在可以看到曙光的是術前規劃、手術導航以及醫學教育。

如何實現醫療+VR商業化?醫療是一個傳統嚴謹的行業,它容錯的心態相對於其他行業要差很多,所以創業者要想實現商業化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產品做紮實,尤其是涉及手術類的應用更要格外小心。在研發時也可以跟其他行業取經,比如手術機器人是如何解決力反饋的問題。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企業要請專業人士總結評估,以便得到專家背書。接下來如果創業公司融資不順利,可以嘗試科研立項獲取資金支持,但是這也僅能解燃眉之急,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風險評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付費方,只有持續的輸血,企業才能持久。付費方除了醫院,企業也可以去和企業合作,比如和機器人行業合作,手術機器人雖然是微創的,但是導航問題就需要和VR或者AR技術結合,創業者可以嘗試接觸。同時,國家也要出台相應的政策支持,清華大學經管虛擬現實及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文鈞雷指出,國家需要出台鼓勵性政策,促進企業和醫院聯合開發產品,加速VR+醫療土壤的行成,這樣既可以解決醫院付費和招標購買的問題,促進企業和醫院共同研發創新,同時也可以讓醫院研究機構推進醫療+VR的發展。

麥肯錫的: 美國大數據 建置 將節省12~17%醫療成本(3000~4500億美元)


醫療創新科技!臺灣這些醫院正在改變你我看病方式… 鉅亨網 2017/10/31撰文 / 李虎門 早自 2001 年,一名紐約外科醫師,透過遠距操控手術機器人,實現首例跨越大西洋的手術,十幾年後,這項被視為醫療新科技的里程碑,已經在各大醫院都可見。眼前為你「望、聞、問、切」的,可能很快變成一個機器人,它用大數據分析診斷你的疾病,甚至不必到醫院,在家透過遠端介面,免除舟車勞頓和大型儀器耗時不易檢測問題。來自醫院/醫療的需求創新技術,新科技也讓新醫療越來越人性,AI、機器人、ICT、遠端醫療、VR,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未來醫院進行式,醫療科技普及就在不遠處。2018 年底,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學醫院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耗資145億克朗 (約為 540 億新臺幣的新醫院將正式啟用。這不是一個單純從老醫院搬進新醫院的消息,可能是一個震驚世界醫學界的全新醫院。 2001年起,卡洛琳斯卡大學醫院團隊籌組一個項目,命名為「New Karolinska Solna」的計畫,預計打造一家無區分臨床內 / 外專科的醫院,並以患者、臨床研究為中心的全新醫療流程的醫院。這座新醫院將布置7個臨床專業團隊,包含了神經系統疾病、癌症、外傷、再生醫學、發炎和感染、老化等,展開與眾不同的醫療診斷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院方還希望醫師團隊在 24 小時內必須將所有患者確診,且鼓勵日間手術和夜間門診治療。這段期間,卡洛琳斯卡大學醫院也與國際大廠奇異醫療(GE Healthcare)合作,開發新的檢測解決方案技術。例如,兒童或是成人患者常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時,會有幽閉恐懼症。雖然許多人在核磁共振掃描中故作鎮靜,但是,患者稍微動了一下,醫師就無法對器官進行清晰的掃描。據估計,「稍微動一下」可能就會使醫院每分鐘損失15美元,一年累積下來,將造成近 11.5 萬美元的資源浪費。因此,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看似簡單的解決方案,在儀器上玩點花招,讓患者分散注意力。透過修改設備,使患者在進行掃描時,醫療團隊在螢幕上方利用卡通片之類的影片,分散患者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抵銷」患者躁動的技術。「『藍色小精靈』很快吸引了兒童患者,我們在兒科患者身上測試了這一套系統,幾分鐘後,患者躁動情況大幅下降。」多虧了這一相對簡單的解決方案,結合了先進的校正技術,讓圖像更清晰,更可望為醫院節省數千萬歐元。

資通訊科技讓醫病遙遠不遠 被評比為美國2017年至2018年最佳醫院的梅約診所 (Mayo Clinic),旗下的創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 CFI)認為,當科技持續發展,絕大多數醫療行為都能在醫院以外進行。資通訊技術愈成熟,代表著人類關係遙遠不遠,醫病之間同樣如此。透過智慧型感測器與先進的工具,進行身體數據的資訊蒐集與管理,能將資料回傳到醫療的中央資料庫。更能利用遠端視訊設備、醫療監測、遠距監測介面等來觀察患者情況,並針對醫療流程管理進行改善。梅約創新中心就這樣設計了一套用戶友好的App讓患者即時掌握生理資訊、求診協助,甚至孕婦的產前檢查,也可在家中透過該院婦產科(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推出的專屬產前照護線上服務系統──OB Nest完成,避免孕婦舟車勞頓。近期內,梅約診所又與亞馬遜合作,推出一款急救系統──「First aid」,使用者只要對亞馬遜的智慧語音Alexa (愛力克莎呼喊「梅奧急救」:「Hey, Alexa, Mayo First-Aid」,Alexa就會依據使用者與其對話內容,提供相應的急救方法,包括護理知識和常見事故的快速解決方式,諸如「告訴我怎麼做CPR」、「被蜘蛛咬了怎麼辦」,「劃破傷口怎麼辦」等疑問。

高醫、臺大遠距監測有成 類似的醫療科技應用,臺灣醫院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推動遠距醫療不餘遺力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健康照護中心」所開發的「遠距照護平臺系統」,已經累計服務人數逾3萬人次。未來,將擴展至以銀髮族、偏鄉離島需要全人健康照顧需求者為出發點,進一步規劃遠距照護服務網。(相關報導請見後文)今年711,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成果,用穿戴式生物感測技術及最新的生理訊號分析方法,將可早期診斷、預防由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及心臟疾病。此一研發自2014年開始,透過600多筆臨床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的心房顫動偵測,與傳統心電圖比對,達到97%的準確率。該研究自今年1月起,進一步運用內含聯發科生物感測晶片的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經過24例測試中,取得高達 100%的準確性,可免除過往受限於大型醫療儀器耗時長、不易操作且無法長時間監測等缺點。這一項研發成果預示了,未來結合學界、醫療與半導體產業三大領域的臺灣優勢,有望開創臺灣新醫療科技研發的新里程。

大數據解放 全美醫療成本下降 12~17% 而大則美國總統大選,小則路旁的豆花店,任何國家或產業發展時,已被視為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大數據」,在攸關你我生命的醫療上,其帶來的醫療服務成功案例,更已不計可數。早在20151月,比IBMWatson正式問世更早,美國緬因州聖若瑟醫院 (St.Joseph Hospital)就成為州內第一個能夠即時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醫療機構。事實上,美國緬因州是最早實現州內醫院資訊互通的地方,其醫療資訊交互平臺 (Health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HIE) 連接了緬因州將近130萬居民,這使得加入 HIE 系統的醫療機構,可以相互提供和運用大數據。聖若瑟醫院大數據分析最大的特色,是減少患者疾病的復發率,可將其降到了 10%,遠低於美國其他州 5 個百分點。不僅如此,據醫院急診室統計,在半年期間,急診患者疾病復發率更降低了 15%。大數據在醫療的運用,不只針對患者的照護,在今年麥肯錫的《The Big Data Revolution In Healthcare》報告中就顯示,全美大數據的建置,將節省美國 1217% 的醫療成本,相當於省去3,0004,500億美元。也就是說,醫院與產業界合作,如果善用利用資通訊科技與大數據分析,除了針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醫療照護,也可降低醫療支出。「讓有限的資源,花在刀口上。」

VR 讓未來醫院不必想像 根據一份2015年全球產業分析報告預估,在2020年,全球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VR)醫療市場將達到38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醫學技術將與 VR 結合,無論在醫療訓練、精神疾病治療、復健、手術、檢測等各種用途。場景再移到臺北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與HTC(宏達電子)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共同成立全臺首間 HTC VIVE虛擬實境醫學應用實驗室,護理學院已經將 HTC VIVE PAPER應用於醫學臨床技術訓練上,成功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套V的「鼻胃管灌食原則」之醫學教育應用。北醫大現在正嘗試將Surgical Theater (ST)系統導入醫學生的手術模擬訓練,將2D的影像轉換成VR,呈現出解剖構造,改善學生學習成效。未來,如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 (The Mount Sinai Hospital) 運用VR軟體於神經外科手術領域;一些神經外科醫生利用VR進行顱底手術前的演練,讓真實手術更安全、有效等真實現場,將很快在臺灣上演。在手術治療後,VR也可做為疼痛治療藥物的可能替代品,透過遊戲和冥想程式來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來源:環球生技月刊201710

中國 遠程醫療 醫聯體: 醫生跑、技術跑,病人不用跑


湖南:醫療資源共享惠民生"共享醫生"助力醫改 2017-10-31 08:18:5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帥才 湖南省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居民王女士,因病在該縣人民醫院骨科住院。因病情復雜,當地醫生運用手機向"湘雅三醫院遠程醫療中心"發起會診申請,"新湘雅移動遠程醫療平臺"即刻分診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骨科主任吳松教授。吳松通過手機登錄,查閱患者住院病歷、影像資料及檢查結果,並通過在線視頻,與對方醫師共同對患者病情進行係統分析,對相關臨床問題進行詳細討論。然後,給出會診結論,在當地醫院生成完整的會診報告單,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據湘雅三醫院黨委副書記吳希林介紹,去年以來,湘雅三醫院在湖南省內率先建立移動醫療平臺,上線臨床醫技科室53個,上線醫生500余名,連接市縣醫院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 余家。只需要一部手機、一個APP,基層的醫生發起申請,就能實現與省城大醫院專家遠程會診。目前,湘雅三醫院建立了10余所市縣及基層社區中心組成的醫聯體,覆蓋范圍包括湖南全省及廣西、貴州等地的醫院。據湖南省醫改辦常務副主任、湖南省衛計委副主任龍開超介紹,近年來,湖南省按照"一體兩翼"的思路,將發展醫療聯合體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兩個抓手,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龍開超説,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多種形式醫聯體194個,其中醫療集團7個,縣域醫療共同體68個,專科聯盟25個,遠程醫療協作網94個,覆蓋10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生跑、技術跑,病人不用跑。現在每兩個星期就有湖南省人民醫院的專家來桃江坐診。湖南省人民醫院建立了公立醫院醫療聯盟,與百余家基層醫院建立醫療資源共享機制,幫助群眾實現大病不出縣。"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祝益民説。桃江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羅健康説:"以前縣醫院不能開展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這樣的病例需要轉院到益陽市或省城的大醫院,有些患者的生命遺憾地終止在轉院途中,現在縣醫院的醫生經過半年的學習,已經能開展這樣的手術了。"龍開超説:"在國家推行分級診療的大背景下,這種合作模式可改變患者的整體流向,把常見病、多發病引導在基層解決,預留更多醫療資源給復雜手術、搶救、疑難雜症等患者,推進患者的合理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