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18, 2017

醣基 陳良博 退 董事長及總經理 (因諸事冗忙)/ 陳振文 接


新浪網(臺灣) | 2017-12-18  醣基搶市 強攻新藥(醣重組均相化抗癌抗體新藥),今年8月底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同意臨床試驗(IND)申請後,該公司持續積極推動旗下產品進入美國臨床試驗,提升公司價值與競爭力,明年可望繼續報佳音。醣基的淋巴癌治療標的新藥,是全球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醣均相化抗體新藥,這次進行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顯示技術平台獲得肯定。醣基指出,獲得許可後,將進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未來也將依據第一期的結果設計,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醣基仍處於研發階段並無獲利,今年上半年稅後虧損約1.35億元,每股淨損0.75元,較去年同期略增,顯示產品開發已經逐漸進入重要階段,未來支出是否繼續擴大,仍須看後續研發狀況。醣基是官民共同投資的生技公司,中研院是最大股東,今年9月底登錄興櫃。醣基表示,根據市場報告指出,全球淋巴癌抗體藥物治療市場預估至2020將成長至9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7.4%全球抗癌藥物銷售龍頭羅氏藥廠開發將可用於淋巴癌治療的Rituxan單株抗體(台名莫須瘤),過去五年每年銷售額均在70億美元以上。醣基在今年9月興櫃後不久,原任董事長及總經理陳良博因諸事冗忙,轉為專任美國醣基子公司董事長,專心聚焦在波士頓設立美國醣基實驗室及執行CHO-H01新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目前董座則由蔡英文總統醫療小組召集人陳振文接任。

 

生技中心董事長: 經濟部 政務次長 龔明鑫 兼任


研發 龔明鑫掌生技中心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近期董事會通過新任董事長選舉,正式由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兼任。龔明鑫曾任國發會副主委,也曾是蔡英文總統在競選總統時的競選辦公室產業小組召集人。近來,龔擔任經部政次後,也多次出席生技產業發展的有關研討會,對於生技產業已經有進一步了解。業界都期待,龔明鑫能在經濟部政次的任上,於兼任生技中心董事長後,能夠繼續大力推動生技產業的發展,提升產業動能。 3 .聯合新聞網 | 2017-12-18

法德藥 董事異動: 翟星玫 退/ 蕭子昂 進


法德藥 發言日期106/12/13發言時間18:22:13 發言人詹惠如發言人職稱總經理發言人電話02-2223-1552 主旨代重要子公司佛山德芮可製藥有限公司公告法人董事代表人異動 符合條款第6款事實發生日106/12/13 說明1.發生變動日期:106/12/13 2.法人名稱:Pharmadax(Hong Kong) LimitedReach High Enterprises Limited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翟星玫/法德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財會處資深經理 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蕭子昂/永豐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異動原因:Pharmadax(Hong Kong) LimitedReach High Enterprises Limited共同改派 6.原任期(例xx/xx/xx ~ xx/xx/xx:106/09/26~110/09/25 7.新任生效日期:106/12/13 8.其他應敘明事項:

(中研院/浩鼎案) 幫國家賺400萬 (10克Globo H) 被控 “偷偷摸摸”


浩鼎案開庭 翁啟惠:美事一樁被誤會 時間:2017/12/13(顏凡裴/台北報導)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被控私自將中研院技術轉移給浩鼎生技並收受浩鼎股票,涉犯貪污收賄罪。士林地院今再開庭,傳喚翁啟惠、浩鼎董座張念慈及負責該技轉案的中研院陳姓公共事務組承辦員,訊後翁啟惠受訪表示,技術轉移過程他都是以研發人身分被動被徵詢,「這本來是美事一樁」、「我認為這些是誤會」。今日庭訊時,檢審辯三方針對浩鼎及潤雅公司向中研院申請「新一代酵素合成寡糖技術」的轉移過程詰問陳姓承辦員,陳女證稱,每個技術轉移案件都由公共事務組人員代表中研院,向有意申請技術轉移的廠商洽談包括權利金等事宜,不需要再詢問其他單位或人員。但陳女也說,因為技術都是研發人的心血結晶,也是最清楚技術的人,因此在選擇授權廠商及授權過程中,多會詢問研發人意見,她在職期間經手21件技術轉移案件,當中有6件研發人為翁啟惠,當時她都是以詢問創作人角度,通知翁啟惠技術轉移簽約進度。審判長追問,若有兩家擁有相同條件的廠商,甚至A廠商給的權利金較高,但若研發人想給B廠商,承辦人會為了尊重研發人意見而讓B廠商獲得技轉嗎?對此,陳女表示,技術轉移真正的成功,是廠商能否將技術商品化,「就像嫁入豪門但走不下去,跟嫁給窮小子但有好未來相比,不是看對方給多少娉金就嫁給誰,術是研發人的寶貝,不可能不參考他們的意見。」陳女強調,原先都以簽署正式技術轉移契約的前提和潤雅公司洽談細節,只是因為後來尹衍樑經營的醣基公司,也想和中研院簽署技術轉移合約,當中有部分牽扯到已和潤雅公司談妥的技術,才在簽署正式合約前,先簽署合作意向書(俗稱:備忘錄),之後因潤雅公司來信表示,急需10公克Globo H做完疫苗測試使用,雙方又再簽材料移轉契約。檢方反詰問時,提示Globo H材料移轉契約詢問,該契約僅有計畫主持人翁啟惠簽字,並無中研院代表時任副院長陳建仁用印或簽字,顯示該契約尚未簽署完成,但中研院已交付材料,是否違反中研院內規?陳女回答,她已經忘記為何當時沒有院方用印,導致該契約沒有完成,還反嗆檢方,「我今天是證人身份,出庭陳述事實,如果問我意見,我認為這是合乎規定。」受命法官接著詢問陳女,「新一代酵素合成寡糖技術」技術轉移相關備忘錄及契約,都是由技術轉移主持人吳宗益簽名,但唯獨此份Globo H技術轉移契約是由翁啟惠簽名?陳女思考半晌後說,是依照材料移轉合約制式規格進行,但無法說明為何原本都由吳宗益負責,該契約就改為翁啟惠。法官諭令下次1220日開庭傳喚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宗益作證。訊後翁啟惠受訪指出,他都是以「研發人、創作人」身份被動徵詢,他其實對於技術轉移過程並不是很了解,「我覺得是誤會」,還發新聞稿指稱自己從未參與技轉談判、審核、簽約工作,且創作人有權力決定是否提供材料給廠商做測試,廠商該不該付費也是創作人可決定,而吳宗益博士提供少許材料給廠商測試,還為中研院爭取400萬元收益,等於為國庫增加收入,「這本來是美事一樁,怎會將此事以訛傳訛,說是翁前院長偷偷摸摸交付材料,像鼠輩一樣把公家的東西免費送給外人?」

童話級基因檢測產品: 酒量/唱歌跑調/天賦/抗霧霾/情商/二胎智商/早戀/網癮/祖源


消費級基因檢測「未火先衰」2018年誰最先倒下?大陸資訊 1213日文/明定坎村消費級基因檢測「未火先衰」2018誰最先倒下?2018年,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可能會倒下一批。隨著今年7月華大基因上市,讓許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也隨之迅速進入到大眾視野,似乎一個消費級基因檢測春天即將到來,然而事實可能並不是如此。「據我了解,市面上一些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的盈利狀況堪憂」,一位基因行業資深人對GPLP君坦言,現在很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的商業模式讓他看不懂。為何他會有如此判斷?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到底怎麼了?消費級基因檢測:不能解決痛點的生物高科技一大批消費級基因創業者繞開艱深的醫療科研領域,把方向瞄準消費級娛樂市場,開發出了一系列童話般的基因檢測產品:檢測酒量、檢測唱歌跑調、基因檢測天賦、基因檢測抗霧霾、檢測情商、檢測二胎智商、檢測早戀、檢測網癮、祖源檢測等,然後通過互聯方式進行營銷推廣。GPLP君搜索天貓上基因檢測相關的服務商,發現其成交量十分慘淡:最多的月成交量也就是幾十單,而大多服務商月成交量的只有零星的幾單,甚至有些月成交量為0

為什麼剛剛興起的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開局竟是如此慘淡?不能和用戶建立長期聯繫,挖掘用戶存在的真正問題,這是很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遇到的又一大弊端。對於用戶來說,消費模式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難產生粘性。此類單純提供娛樂加科普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自然不景氣。」一位基因檢測領域的創業者說。不僅市場空間有限,實際上單純做基因檢測本身也很難掙錢。「一個基因收集盒子成本幾十元,運費幾十元,再加幾百元的檢測、人工成本,如果收費幾百元,盈利空間十分有限,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模式。」該創業者說。多位基因檢測行業專家也表示,這些早期消費級市場的基因檢測產品要想實現大規模盈利,僅靠售賣檢測產品這一條路非常艱難,最後只能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比如基因檢測不採用外包,建立獨立的實驗室,但是早期依舊成本高昂,企業難以為生。

基因+模式能否成功或許是受互聯網加的啟發,GPLP君了解到,現在很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業開始另一種加——基因+只要能和基因粘上關係,都成了這些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商業模式。比如,保健、美容、醫療,甚至是社交、旅遊、教育等等,讓「傳統產業」藉助基因檢測進行升級換代,彷彿一加上基因檢測就是高科技。然而,這種模式背後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科學性實在令人懷疑。以應用最廣泛的醫療保健為例,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是通過基因檢測到用戶可能存在的諸多疾病問題,然後基因檢測公司針對性給出相應解決方案。但是,第一步基因檢測統計患有該某種疾病概率就很有問題。「檢測者患有某項疾病的概率是根據統計學統計出來的,」一位生物學方面的專家告訴GPLP君,簡單的理解,比如研究癌症和人體基因的關係時,首先通過統計大量癌症患者的基因的數據,然後進行比對,篩選出相似的基因,即選定為可能致癌的基因。然而,現實情況是,致癌的相關因素有很多,目前人們還無法完全詳盡的了解。檢測者患癌症概率統計數據是通過以往不斷累積數據統計的結果。而隨著癌症統計樣本數量不斷增加,進而發現更多相似基因位點,患有癌症的概率統計也會發生變化。目前,市面上消費級基因檢測有兩種測序方式:一類是對基因上部分位點進行檢測,另外一種是對全部位點進行檢測,即全基因組檢測。GPLP君發現目前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大多採用價格在千元左右的部分基因位點檢測,基因檢測位點越多,往往意味著價格也越高。前者只是檢測部分基因位點,患有某項疾病的概率統計結果的準確度自然要打一個問號;而後者全基因組檢測也是充滿疑問,因為,目前對於全基因組檢測,有多少基因位點檢測數據可以作為有效數據利用還不得而知。「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全基因組檢測比作全宇宙,人們目前只認識了太陽系範圍。」那位生物學專家還表示,人類患有某種疾病還和環境因素有關,比如肺癌的患病就和大氣污染程度有很強的關聯性。另外,當患有某種疾病檢測結果靠數據靠統計逼近真實情況時,優質的資料庫變得非常重要。但對於當前市場上的大部分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來說,缺乏優質的資料庫是普遍的現象。目前一些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公司很難獲取優質的、最新的資料庫,他們擁有的大多是舊有的資料庫,所以很難獲取相對準確患病概率統計數據。」一位基因檢測行業人士說道。事實上,此前就有部分專家表示,實際上醫學界對消費級基因測序並不認可,不僅這個問題在中國存在,美國也同樣存在。此前,23andMe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允許其通過自家 DNA 檢測設備向美國客戶透露其基因是否潛藏著 10 種疾病狀況的風險時,美國人類醫學遺傳學會也提出了反對意見。天賦基因為例,很多檢測產品中提到孩子可能有某一方面的天賦,但目前並沒有任何一個醫學遺傳學科研結果證明什麼樣的基因位點會使得孩子在某方面更有天賦。第一步基因檢測的統計概率存在問題,而隨後的基因+「傳統行業」自然則更多的打著生物高科技的旗號,利用用戶對生物高科技的信息不對稱,當用戶一旦深入了解后,或許就像眼下的莎普愛思一樣,面臨的不僅是商業道德問題,更可能的是商業模式的崩塌。這也從正面解釋了,缺乏科學性的依據,無法幫助用戶解決真正的痛點,成為消費級基因檢測難以火熱的根本原因。

數據會是最後的救命稻草嗎如果有了優質的數據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就能夠火起來嗎?這是很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甚至包括基因檢測行業創業者的心理活動。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基因檢測過程中的數據積累,認為這是又一條可行的變現道路。所以現在很多的基因檢測公司呼聲最高的是,把基因檢測數據售賣給藥廠、保險公司。但是仔細推敲一下,通過上述兩種方式變現,或許是理想大於實際。以華大基因為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的銷售收入,主要由四大產品系列構成:生育健康類服務9.29億,佔54%基礎科研類服務3.29億,佔19%;複雜疾病類服務3.83,佔22%;藥物研發類服務0.59億,佔4%;其他收入1061萬,不足1%。作為基因檢測數據上市龍頭的華大基因,其藥物研發類收入才不到6000!這跟中國的醫療市場緊密相關——從醫療市場來講,中國的藥物研發空間十分有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統計,在2001年至2016年期間,發達國家有433種創新葯上市,只有100多種在中國上市。根據葯渡數據索引,自2001年到2016年,CFDA共批准上市一類化學葯13個、生物葯16個。國人吃的葯都是絕大部分都是仿製葯,一些知名藥廠生產的葯也是大都是仿製葯,比如修正葯業、仁和集團等。另外,從數據價值上來說,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數據價值也是十分有限。目前,利用基因數據提供製葯的方向主要是靶向葯,即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在國內,真正研究靶向葯的製藥廠或許也就幾家吧。」一位製藥行業的人士表示,藥廠真的需要針對靶向葯的相關基因數據,他們會找一些大型醫院或是疾病研究機構,他們的數據更有價值。GPLP君在前面提到,某個基因和疾病的相關性是通過統計學完成的,但是目前的絕大部分消費級基因檢測並不掌握C端患病用戶的實際情況,即使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獲得大量數據,對於製藥公司而言指導性有限。所以,華大基因基因數據尚且如此,目前藥物研發銷售收入也只有不到6000萬。可以想見,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的數據對於藥廠來說,價值到底何在?最後一個變現渠道是,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還可以和保險公司合作。確實,基因大數據可以輔助預測疾病發生的情況,幫助商業健康險公司干預參保人的行為,降低其患病風險,提高保險控制效率,降低賠付率。但是真正的問題還是,現在基因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比照資料庫的數據量也遠未達到具有準確參考價值的程度。當然實際中,是否是忽悠,保險公司不管,能夠找到一種新的方式拓展業務還是很樂意的而對於基因檢測公司來說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還能獲得海量的基因檢測數據平台。不過,在這樣的考量下,保險公司的一般挑選的是市場上的知名、專業的基因檢測公司或機構,比如華大、達安等。原因無他,品牌做的好。華大基因的經費投入上也可看出上述差異:2016,公司投入銷售費用3.28億,占銷售毛利的32.75%;投入研發費用1.77億,占銷售毛利的17.67%研發投入只及其營銷投入的一半。體量較小的消費基因檢測公司根本沒有這個實力。不能解決痛點,數據又很難變現,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否還值得投資呢?事實上,要看基因+「傳統產業」如何對接優質資源,讓用戶產生粘性,實際的商業化還是可行的。對於投資者來說,關鍵是如何進行甄別。首先是看創業公司定位什麼樣的客戶。對於一般的客戶而言,消費級基因檢測很難有持續的消費能力;如果是身體有疾病,一般的消費者大多會去醫院等專業機構。而現在消費級基因檢測後面的健康管理、美容、旅遊等後續服務,也只是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實現持續消費。其次是創業公司的營銷服務能力。這是目前的整個基因檢測行業的都面臨的一個現狀。GPLP君發現,不僅是華大,很多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人員結構都是以銷售服務為主,科研比例則很低。高水平的營銷團隊是決定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能否以基因+的方式,讓各種優勢資源成功對接上到用戶。另外,有很多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並沒有的自己專屬的檢測實驗室,大都採用外包的形式。因而,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是否和行業知名公司、機構合作是也是考察其營銷服務能力時的重點。如果這兩者都不具備,2018年,這樣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可能只有一個結局:成為歷史。

2015年國家衞計委 取消審批自體細胞免疫治療 臨床”應用” 只可 臨床”研究”


周稱合作CIK療程 廣州教授否認 【本報訊】在審訊反覆提及的「廣州肖教授」,即是廣州陸軍總醫院血液科主任肖揚。周向榮稱向肖學習CIK療程,肖簽約做技術顧問,但次被告陳冠忠一方質疑呈堂合作協議是假的。據悉事發後兩個月,香港警方通過國際刑警及廣東省公安廳協助向肖錄取了口供,肖表示他和醫院均沒有和涉案實驗室簽合作協議,也沒提供技術支援。惟肖沒有來港作供,成為一場「羅生門」。指沒講授涉案療程 據周向榮指,內地女高音王霞是DR熟客,王稱她和很多中國客人到日本接受NK細胞免疫療法。後來周在內地發展科研時結識肖,談起若將肖的CIK細胞免疫療法結合DR的幹細胞技術,可助長者防癌抗衰老,故他的實驗室和肖於20121月簽約交流知識。翌月周帶DR人員到肖的醫院學習CIK療程共兩天,肖指療程不但可治癌,亦可作保健,並提供程序指引。 據了解肖的供詞指周於20121月聯繫他,稱對其醫院的DC-CIK細胞免疫療法感興趣,想在廣州開醫療機構及請他做顧問或客座教授。2月周帶人參觀醫院,周向他介紹幹細胞科技,他則介紹DC-CIK臨床應用,但沒專門講授涉案的「自體CIK細胞療程」。 去年DC-CIK療法一度成為內地時事焦點。陝西大學生魏則西於2014年確診罹患絕症滑膜肉瘤,治療後無起色。他和家人在百度網站搜索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DC-CIK瘤生物免疫療法,院方號稱有效率高達九成。惟魏家付出逾20萬元人民幣仍無果,魏在「知乎」網站寫下受醫院欺騙的感受,於去年4月辭世。事件揭發百度的醫療廣告透過競價爭奪搜尋排名,內容審查欠佳,亦掀出福建莆田人集團承包多間軍方醫院服務,透過大量醫療廣告謀利。據內地報道,多家醫院在事件後停止提供細胞免疫治療,而早於2015年國家衞生計生委已取消審批自體細胞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只可做臨床研究。

 

桃園 凱亞農業電視台+開南大學 開創 自然療癒及健康管理


健康萌芽 開南大學與凱亞電視台產學合作 台灣好新聞報 記者 陳華興/桃園報導 20171213 以推動台灣農業飛躍,提升農業競爭力,報導農民耕作技術和行銷通路的桃園凱亞精緻農業電視台(85頻道,日前在東騏國際公司董事長蘇杉郎與澎恰恰藝人的牽線下,開南大學多次與電視台進行節目製作的討論,而雙方於12日簽訂產學合作計畫。開南大學梁榮輝校長在簽約時表示,為了落實在地產業對話,發揮大學的社會責任,能把健康照護核心課程,設計成簡單而生動的語言,傳播給外界知道,而能與地方電視台合作,目的是希望把大學研究端的「保健營養、健康促進、自然療癒及健康管理」等相關經驗,結合電視台製播平台,創造雙贏的舞台。凱亞精緻農業電視台黃春榕董事長表示,該台近日通過NCC認證,製作多齣針對青農和小農所特別規劃的優質節目,而澎恰恰也是旗下的節目主持人,節目發掘台灣眾多農業故事和人物樣貌,內容多元。凱亞電視台主要製播精緻農業、文創美學、健康科技和休閒樂活等議題,目前在致力推動精緻農業,並希望帶動桃園人在休閒、養生、樂活、健康的新知。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郭毓仁院長表示,該院在研究推廣的園藝治療,就是一個利用農業本身和人的健康做結合最好的成功案例。而簽約後,凱亞電視台將與健康院做深度整合合作,製作有關健康養生方面的節目,包括中醫養生、園藝治療、芳香療法、音樂治療、婦幼保健、養生膳食、健康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議題,將健康新知,用影片最真實的告訴桃園鄉親觀眾,健康生活。

(改善三總醫護休息室) 秋雨創新 陳慧遊/神準科技 蔡文河/ 白金科技 彭新淼 捐款


不忍醫師吃冷飯 企業捐錢改善三總手術休息室 2017.12.13 17:33 文|嚴文廷攝影|林煒凱 「看到外科醫師開完4小時的刀,走出來端餐盤吃著不知冷掉多久的飯菜。」為了改善辛苦醫護人員休息的環境,由秋雨創新董事長陳慧遊、神準科技董事長蔡文河等人,集資捐助幫三軍總醫院開刀房外的醫護人員休息室進行翻修,今天正式啟用。陳慧遊描述,已故的誠品董事長吳清友生前曾提過「有空到大醫院看看。」因此幾個月前特別安排下午兩點多的時間到訪,看到剛開完刀的外科醫師拖著疲憊身軀,端著不知已經冷掉多久的餐盤,坐在椅子上吃著午餐,這一幕帶來蠻大的震撼。陳慧遊表示,自己親人也曾生病開刀,坐在手術房外衷心期盼醫師把病治好,但看到醫護人員簡陋的休息室,卻擔心他們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再以百分之百的狀態站上手術台。陳慧遊說,當時就決定要捐款幫忙改善醫護人員的休息環境,並找來神準科技董事長蔡文河、白金科技董事長彭新淼一起幫忙。經過設計規劃,原本預計捐款400元來改善手術休息室設備,但設計後金額暴增至700多萬元,最後在三總校友會的幫助下,補足差額,只花80天就完成手術休息室的整修改善。三總院長林石化表示,休息室內有每一位護理人員的櫃子,還有加熱設備,至少讓醫護人員手術後還可以吃到熱食。神準科技董事長蔡文河就表示,內人過去曾生病進出三總手術房兩次,很希望醫師都能在最佳狀態中執刀,但得知休息室竟然這麼簡陋,連想吃一份熱食都沒辦法時,當下就決定企業應該負起責任,一起協助改善設備。陳慧遊強調,除了三總之外,包括台大與榮總等大醫院的手術休息室也需要改善,將會持續做,至少讓辛苦的手術室醫護人員可以在休息室稍事休息後再上手術台。

 

藥華 美國副總裁 Craig Zimmerman: Ropeginterferon alfa-2b 是重要長期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第一線療法選擇


藥華醫藥在2017 ASH年會公佈Ropeginterferon Alfa-2b兩年期結果20171213日美通社(亞洲藥物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24個月時,Ropeginterferon alfa-2b體現出較最佳可用療法的優勢實現高度完全血液反應率和長期臨床與血液反應率兩年期後仍有正面的安全性和耐藥性進一步證明了病症緩解能力- PharmaEssentia 目前正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在美國提交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PV)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 (BLA)- AOP Orphan 提交的 Ropeginterferon alfa-2b 歐盟上市許可申請目前正由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進行審查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20171213日電 /美通社/ -- 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PharmaEssentia Corporation) (Taipei Exchange: 6446) 旗下子公司藥華醫藥美國公司 (PharmaEssentia USA) 2017年美國血液學會 (ASH) 年會口頭報告期間公佈了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的最新隨訪結果,來自對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病人的持續、長期、隨訪試驗CONTINUATION-PV(簡稱「CONTI-PV)AOP Orphan Pharmaceuticals AG(簡稱「AOP Orphan)正在歐洲開展CONTI-PV試驗。Ropeginterferon alfa-2b 是一種新型長效型單修飾脯氨酸干擾素,在長期保養過程中每兩周施打一劑,或每月施打一劑,預計將成為全球首款獲批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的干擾素。藥華醫藥發現和生產了 Ropeginterferon alfa-2b,並且已經將用於治療骨髓增殖性腫瘤 (MPN) 的新型分子 Ropeginterferon alfa-2b 於歐洲、獨立國家聯合體 (CIS) 及中東市場的權利獨家授權給 AOP OrphanCONTI-PV 是一項開放式、多中心、IIIb期研究,致力評估 Ropeginterferon alfa-2b(與羥基脲 (HU) 或最佳可用療法相比)對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病人(他們之前參與了關鍵的III PROUD-PV 研究)的長期療效和安全。去年在2016年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公佈的結果顯示,12個月時(PROUD-PV研究)Ropeginterferon alfa-2b 的完全血液反應率 (CHR) 不比羥基脲差。與羥基脲相比,Ropeginterferon 的安全性與耐藥性明顯高很多。24個月時,CONTI-PV 研究證明,Ropeginterferon alfa-2b 療法的完全血液反應率明顯高很多,為70.5%而羥基脲和最佳可用療法為49.3% (p=0.0101)。重要的是,在兩年的治療過程中,與使用羥基脲和最佳可用療法的病人相比,使用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療法的病人的長期臨床和血液反應率穩步提高。此外,與使用羥基脲和最佳可用療法的病人相比,24個月時,使用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療法的病人的複合端點指標(含完全血液反應率及疾病症狀改善)(49.5%36.6%p=0.1183)Ropeginterferon alfa-2b 的顯著療效同時也體現在24個月時的 JAK2 突變等位基因負擔:69.6%使用Ropeginterferon alfa-2b 療法的病人(使用羥基脲/最佳可用療法的病人僅有28.6%)部分分子反應(p=0.0046)因目前市面上舊型干擾素治療而產生的不良反應中,特別是甲狀腺功能障礙和憂鬱症方面,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組均低於5%Ropeginterferon alfa-2b 和羥基脲兩組病人因治療而引起的不良反應率相近,分別為70.1%77.2%。值得注意的是,與疾病或治療相關的繼發性惡性腫瘤包括兩例白血病,僅發生在羥基脲組。維也納醫科大學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Heinz Gisslinger 教授在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公佈了結果,他表示:「24個月時 Ropeginterferon alfa-2b 較羥基脲/最佳可用療法的更高療效明確證明了這個療法的長期價值,可改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病人的治療成果。鑒於這些結果,我們相信 Ropeginterferon alfa-2b 將為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病人提供高效安全的新型第一線療法。」法國聖路易醫院 (Saint-Louis Hospital) 和巴黎第七大學(Paris Diderot University)Jean-Jacques Kiladjian教授總結道:「Ropeginterferon alfa-2b 的病症緩解能力(JAK2突變等位基因負擔和惡性克隆的顯著減少有所證明)有望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和提升病人的長期利益。」藥華醫藥美國公司營運副總裁 Craig Zimmerman 博士補充說:「這些實效遠超12個月時的III期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 Ropeginterferon alfa-2b 是重要的長期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第一線療法選擇,僅美國就有100,000多人選擇此療法。我們期待提供藥華醫藥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的最新進展與接下來的步驟。」

Ropeginterferon alfa-2b 簡介Ropeginterferon alfa-2b 是一種新型長效型單修飾脯氨酸干擾素,藥代動力學特徵有所改善;該新型分子提供前所未有的劑量和耐藥性。Ropeginterferon alfa-2b 由藥華醫藥發現和生產。該新型生物製劑在歐盟和美國擁有孤兒藥資格認定。藥華醫藥计劃在北美、南美和亞洲商業推廣 Ropeginterferon alfa-2b,並將用於治療骨髓增殖性腫瘤的 Ropeginterferon alfa-2b 於歐洲、獨立國家聯合體及中東市場的開發、分銷與商業推廣權獨家授權給 AOP Orphan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簡介 真性紅細胞增生症是骨髓中造血細胞的一種癌症,主要是紅血球細胞、白血球細胞和血小板的慢性增加。這種情況可能引發循環系統疾病,如血栓症和栓塞,甚至惡性轉化為骨髓纖維化或白血病。

興大 蘇鴻麟 + 慈濟 林欣榮 = 小分子 趨化95% 萬能幹細胞分化神經幹細胞


研究萬能幹細胞 興大蘇鴻麟獲國家新創獎 20171213 16:07 中時 林欣儀 14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蘇鴻麟,與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創研中心合作研究「萬能幹細胞」,可作為細胞移植治療與疾病體外模型的主軸,未來將有助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獲頒國家新創獎。蘇鴻麟是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領導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究,他們發現一種特殊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可將超過95的萬能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幹細胞,目前此神經分化關鍵技術已取得台、日與中國大陸專利,也爭取美國專利中。研究團隊指出,萬能幹細胞具有細胞分裂及再生能力,可被誘導、分化成特定組織,而神經元是人體內最難再生的細胞種類,若能藉由萬能幹細胞分化後的神經細胞協助治療神經發育、損傷或神經退化性疾病,運用在治療帕金森氏症、器官損傷患者等情況,對疾病的治療或再生醫學將有極大突破。蘇鴻麟表示,目前興大將持續與慈濟醫院團隊正合作進行阿茲海默症、小腦萎縮症、帕金森氏症及漸凍人症的體外模型,希望尋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能治療方法,雙方也將持續密切交流。此外,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領導的研究團隊,從中部地區栽培的番茄根部分離獲得「蕈狀芽孢桿菌菌株」,經測試證明具有促進農作物植株生育能力,且可誘導農作物抗拒病蟲害的感染、危害,將可用來替代部分化學農藥與肥料,也獲國家新創獎。(中時)

張善政 兩岸四地醫藥協定: 不是空泛協定 !!


打造台灣生醫大未來 專利智權人才不可少 2017-12-14 10:23北美智權報【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從實驗室研發到藥物生產、從醫院高端手術到日常居家照護,台灣的醫療產業已經滲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更極有可能是下一個聞名全球的「Made in Taiwan」品牌。然而,從產業的觀點來看,找尋台灣獨有的利基市場,將是繼續壯大生醫產業實力的關鍵,而若不能及時培養熟悉智財法規與市場操作的跨領域人才,更會是發展生醫產業的一大隱憂。「台灣的醫療技術世界聞名!」在醫療科技展的開幕典禮上,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特別指出,台灣在活體肝臟移植、人工生殖的存活率都位居世界前茅,代表台灣不但有能力提供高品質的臨床醫療服務,醫療產業也將成為台灣對外輸出、尤其是拓展新南向市場的利器。她也期許,台灣的臨床醫療成功經驗能夠與「5+2產業中的生技業相結合,打造屬於台灣的國際醫療品牌。 今年首度舉辦的醫療科技展,並不只是生醫業者自己的活動。相反地,在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所擘劃的大健康產業藍圖下,生醫與其他的製藥、醫材、零組件、服務、金融…...都有互利互補的空間。

醫療科技展,台灣生醫實力首度完整呈現 因此,這場展覽其實是台灣首次在生醫產業的火力展現,參展的除了有生技業者,還包括健康照護、醫療院所、醫療設備……等,鴻海、大立光等科技製造業,也趁此機會展示了他們在生醫領域的發展成果,連新光集團也結合了旗下的醫院、人壽、保全等事業體,展出一條龍的生命產業價值鏈。展覽中的一項重頭戲,就是兩岸四地的民間生醫團體簽署了《兩岸四地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協定》。「這絕對不是個空泛的協定!」生策會會長張善政強調,今年10月底時,台灣的生策會、中國大陸的醫藥創新促進會(藥促會)、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以及澳門國際中藥品質研究會,就已經協議未來將在臨床研究、監管制度、金融支持的面向增加交流與合作。「台灣的臨床跟研究都相當有水準,大陸的市場潛力也相當可觀,而當生技業需要資金支持時,香港更是華人圈最有資金動能的城市,澳門也是另一個生技業的樞紐;」張善政強調,「這些能量如果都能結合起來,我們華人絕對能在全球的醫藥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兩岸四地中生醫研發的領頭羊,台灣的成績雖然有目共睹,但在產業表現上卻總是差強人意。最明顯的,從2007年到2016年,台灣上市櫃(含興櫃)生醫業的市值從1262億元暴增至1兆元,但營收只從455億元增加到2416億元,連當年在立法院力推《生技新藥發展條例》過關的王金平都承認,生醫產業的產值太小,成長緩慢。

市值高,產值低,台灣生醫產業面臨瓶頸 台北醫學大學閻雲教授指出,台灣的製藥產業鏈相當完善,在新藥探索有各大專院校與國衛院、生技中心,進入到臨床試驗後,則是臨床試驗業者與醫療院所接棒,待新藥取得上市許可,也有符合cGMPGMP要求的藥廠可以支援生產。問題是,台灣新藥廠商的臨床試驗,大多以第二、第三期為主,產品數占整體達64%。此外,在佔比45%的小分子藥物中,又有超過60%是老藥新用或新劑型。換句話說,台灣生醫業者擅長的,不是風險較低、獲利也有限的中後期臨床、就是不太需要基礎研究的劑型或用途改良,還難以跟真正的國際大藥廠匹敵。「台灣新藥研發目前在unmet needsfirst in human的案例還很少,大多都是first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閻雲認為,台灣未來生醫產業可以走的路,是專注於利基市場,如黃種人的特有疾病,尤其台灣有完整的健保資料庫,對於相關的基礎研究非常有價值。「像是楊泮池副會長的華人肺癌研究,就已經取得國際認可的領先地位。」除了技術以外,閻雲認為,台灣生醫產業還需要能把研發成果推向市場的跨領域人才。「不能只有研發人員,還要能夠強化選題、技術移轉、策略聯盟……這種人實在太少,」他指出,包括專利佈局、監管法規、公司營運都需要熟悉實務運作的人才,研發的成果才能夠順利商業化,台灣的生醫產業夢也才有可能實現。

彥臣生技 併購 春天生技藥品


彥臣生技 發言日期106/12/14發言時間17:12:30 發言人陳美玲發言人職稱業務行銷副總發言人電話(02)2570-6300 主旨代子公司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簡易合併案債權人公告 符合條款第43款事實發生日106/12/14 說明1.事實發生日:106/12/14 2.公司名稱: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聯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本公司持股100%之子公司 5.發生緣由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與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061214日經雙方召開 董事會決議通過依企業併購法第19條進行簡易合併,合併基準日定1061215日。合併後以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為存續公司,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為消滅公司。自合併基準日起,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資產負債及一切權利義務均由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概括承受。 6.因應措施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人就此合併案如有任何異議者,請自即日起至民國 107114日止之期間內,檢附債權證明文件(就此合併案提出異議之債權人,對所主 張之債權應負舉證責任)以書面方式親交或郵寄(以郵戳日為憑,郵寄地址為:台北市  松山區八德路三段366)向春天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異議,逾期視為無異議 ,特此公告。7.其他應敘明事項:

春天生技藥品序號-職稱-姓名-所代表法人-持有股份數/ 0001董事長黃中洋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9,184,362/ 0002董事吳萬得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9,184,362/ 0003董事蔡文麗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9,184,362/ 0004監察人吳佳璋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9,184,362/

彥臣 人民幣300萬 投資 東莞彥臣


彥臣生技 發言日期106/12/14發言時間17:13:00 發言人 陳美玲 發言人職稱業務行銷副總發言人電話(02)2570-6300 主旨公告本公司間接轉投資大陸案修改為直接投資大陸 符合條款第43款事實發生日106/12/14 說明1.事實發生日:106/12/14 2.公司名稱:彥臣生技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聯屬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若前項為本公司,請填不適用):不適用5.生緣由105330日董事會通過由本公司投資設立第三地境外公司UPYC CO.,INC,再轉投 資設立大陸公司成立銷售中心。該投資款項將用於承租辦公室、購置設備及營運周轉所需。本公司已於106125日與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產品獨家授權暨合作合約,公司應於期限內順利完成公司設立登記,以符合合約進程並順利取得第一期代理權權利金,惟經第三地投資之公證資料取得時程長,致無法在期限內設立完成,故改由本公司直接投資持股百分之百之大陸新設子公司「彥臣生物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原預計總投資金額為美金陸拾萬元,現由本公司直接投資預計總投資金額為人民幣參佰萬元,後續公司設立登記相關事宜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之。6.因應措施: 7.其他應敘明事項:

香港生物協會: 終身成就獎 太景 許明珠


太景董事長許明珠 榮獲香港生物科技協會「新藥發明終身成就獎」 20171213 18:17 工商  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景*-KY4157)再傳喜訊,董事長許明珠榮獲香港生物科技協會頒發「新藥發明終身成就獎」,該獎項是為 表揚國際上被認可在生物技術領域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香港生物科技協會(HKBIO)成立 20 年來只頒發過2次終身成就獎,一位是溶瘤皰疹病毒領域的世界級權威人物,被尊 稱為"皰疹病毒之父"的Bernard Roizman教授;第二位則是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博士,因多年致力於提升新藥開發的專業突破,在創建世界級新藥開發團隊和臨床 開發項目方面擁有卓越貢獻。太景在許明珠帶領下已成功開發出抗感染、  C 肝病毒、幹細胞驅動劑等三個新藥產品。許明珠早年在美國發展,曾任史丹佛大學、洛克斐勒大學教學研究工作,並於美國羅氏大藥廠(Hoffmann-La Roche)擔任腫瘤與病毒藥物研發總監十餘年,在抗愛滋病及抗癌藥物研發上有卓著成就,並曾創下最快速新藥研發時程紀錄。1998 年受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邀請回國投入生技藥物開發研究,隨後擔任國科會國家型計畫主持人。許明珠於 2001 年創立太景生物科技,引導台灣人才進行新藥研發,並積極引進適合亞洲高發性疾病的新藥進行臨床實驗,成功帶領太景生物科技締造出台灣生技新藥業的多項業界第一。太景是台灣少數具有自主研發小分子新藥能力,從研發選題、藥物發現、藥物開發、執行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法規核准、取得藥證等全面實力,太景新藥產品已上市銷售並成功授權 海外30多國,證明了台灣有能力開發出世界級的新藥。太景的抗生素新藥太捷信R,是台灣 TFDA 第一個審查通過的國人研發的全新化合物新藥,也是至今唯一取得中國大陸1.1類新藥藥證的台灣研發抗生素。太捷信R口服膠囊日前獲得台灣健保 最高價,具指標性意義。(工商)

 

北醫校長 藥學出身: 林建煌/ 業界北醫幫: 林智暉/黃逸斌/章修綱/章修績/張東玄/趙宇天/李芳全/劉宏志/王玉杯/蕭英鈞/林銅祿/王文甫/吳碧芬/邱建誌/侯靜蘭


北醫藥學系 轉動臺灣生技的奇蹟 2017-12-14 16:27經濟日報 賴俊明 臺灣生技業市值一兆元,台北醫學院醫藥學系畢業生創立的公司,總市值就佔2,162億元,由讀書共和國出版旗下字畝文化出版新書《創新,轉動臺灣生技的奇蹟》詳實紀載15位由台北醫學院醫藥學系畢業的成功校友的故事,與其經營企業的精神。 《創新,轉動臺灣生技的奇蹟:北醫藥學系締造全球生技千億商機的故事》,介紹過去五十年,北醫藥學系培養出的創業家,撐起臺灣製藥業半壁江山,本書首次完整呈現他們從成長、創業、面臨困境時的奮鬥,以及將臺灣生技製藥產業推向國際的精彩故事。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認為學習環境的養成是培育創新人才的關鍵因素。林建煌也是臺北醫學大學第一位由北醫大藥學系出身的校長,見證了藥學系與藥學院的成長和突破。由九個來自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的同學,一起創業成立「班友」公司是知名生技製藥業集團,發展出順天堂、傑奎、寶齡富錦等事業體,傑奎科技董事長劉宏志則是靈魂人物之一,從業務做起,到代理國際大廠的產品,他打造出一片天,其中關鍵心法在於,「不是一個人出頭天,而是串連一群人,把事情做好。」從北醫大畢業後,擁有日、美學術研究多年豐富扎實的資歷,為了圓夢而創業,轉戰產業界,從研究者到成為抗體新藥開發先驅之一的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董事長東玄,在勇敢走上新藥開發之路後,面對走過研發新藥漫長旅程,連年虧損,到爭取到日本大塚藥廠信任,並且挹注資金,成為臺灣生技業首樁國外藥廠來臺投資案。他的創新心法除了認真和投入,「其實,我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追夢歷程是所有創業者值得借鏡的經驗。 針劑產品領導品牌的南光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杯起初因奉母命相親,在就讀北醫大時就訂婚,成為了南光藥廠陳旗安的媳婦,因而走進製藥業,也一肩扛下事業轉型經營的重任。在她的掌舵下,一步步推動南光展開一系列轉型,包括引進德國自動化生產設備,到成為國內第三家全面導入GMP本土藥廠、引進亞洲第一部非PVC全自動軟袋充填設備,成功敲開國際市場,持續創新轉型,打造今日的「點滴王國」。王玉杯回想在北醫大求學時期,經常在實驗室中,腳踏實地研究和學習,穩紮穩打習得未來的好實力。並希望籌組「北醫聯盟」走出台灣,放眼國際。吉福適藥業董事長林銅祿將學名藥打造為知名品牌,成功將吉胃福適錠打入臺灣胃藥市場,被藥界視為藥品行銷的經典範例。喜讀古書,從古人身上學智慧的林銅祿,靠著從《易經》、《黃帝內經》等古書琢磨出來的心得,在競爭激烈的胃藥市場搶下六成以上市場,永不止息的學習熱忱和親和力,是林銅祿帶領企業創新的元素。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校友成群,如今許多都成了生技製藥產業的領導人,甚至於事業上彼此連結,致使有此「北醫幫」的稱號。這樣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從何而來?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董事長張東玄笑稱:「我們不在教室裡,就是都在球場上。」從就讀北醫大時期起,張東玄與傑奎科技董事長劉宏志就經常在球場上與學長、學弟們拼搏球技,練就團隊的默契。來自北醫藥學第七屆的南光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杯分享,北醫學習環境創造了豐富多元的課外活動,讓同學們在餐桌邊、在出遊的過程中彼此熟稔,畢業後都有好感情。「創業」、「創新」已成為現代教育的新顯學,如何定義明日創新人才?培養廣泛的視野和格局、不畏挫折的態度,用創新讓專業拓展出更多元面向,是打造創新型領袖人才的關鍵。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一路發展,成為培育國內人才的沃土,而這些企業家努力開創與精彩創業的人生故事,也將持續傳承,帶給年輕世代許多啟發,鼓舞青年學子們擺脫追逐「第一」的迷思活出自我,勇敢地向前走。未來教育如何塑造創新型的人才?吉福適藥業董事長林銅祿分享,理性腦和感性腦的並用訓練很重要,能夠紮實做研究,也要能夠運用感性腦思考和體會消費者行為,在這個人人都要懂行銷的時代很重要。至於剛畢業的年輕人,該繼續投入研究,或是直接進入產業歷練?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董事長張東玄認為,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全力以赴,找出自己的路。本書十五位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校友的生技製藥業領袖,包括:健喬信元醫藥生技公司董事長林智暉、法德生技藥品董事長黃逸斌生控基因疫苗董事長章修綱、瑞安大藥廠總經理章修績台灣醣聯生技醫藥董事長張東玄、台灣泰福生技執行長趙宇天永信國際投資董事長李芳全、傑奎科技董事長劉宏志、南光化學製藥總經理王玉杯、台灣東洋藥品董事長蕭英鈞吉福適藥業董事長林銅祿、躍獅連鎖藥局創辦人王文甫瑞士商艾伯維藥品亞洲區處長吳碧芬、台灣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諾華腫瘤亞太負責人侯靜蘭等。回顧過去開創事業之路,從生技研發到銷售全球,他們如何走過低谷尋思創意?如何讓互助共商的精神成為扭轉人生的關鍵?面對變動的環境,他們如何發展創新思維?這十五位企業家的人生故事,為創業成功的關鍵下了最佳註解。《創新,轉動臺灣生技的奇蹟:北醫藥學系締造全球生技千億商機的故事》書中的十五位企業家將放下繁忙的工作,走進校園,與學生暢談求學經歷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期待帶給年輕學生不一樣的思維和鼓舞。「大膽走出去,創新讓你不一樣」三場校園巡迴論壇活動分別將於1226日在雄中學、1229日在中山女中,以及2018130日於天主教曉明女中舉行。

(陽明大學校長) 官大學問大 ~ 官僚體系PK學術思辨


副教授當大學校長 學者批愚蠢:台灣好低鶩近 2017-12-14 17:02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前疾管署長郭旭崧以副教授「相當教授」資格,當選陽明大學校長,引發爭議。陽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張鴻仁日前指出,「選校長在乎的是積極條件,例如誰能帶領學校、如何幫助學校等,而不是學歷等消極條件」。另校方法律代表也指出,「加州大學一名副教授36歲就當上校長,把學校帶向國際化,若繼續專注在有沒有教授資格很愚蠢」。對此,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直言,陽明大學遴選副教授為校長為愚蠢之舉。阮麗蓉表示,陽明大學向以卓越醫學與生命科學研究著稱,學校雖小,卻有台灣「MIT」美譽。領導如此頂尖大學,我們需要生醫相關領域的學術領導人,無論學術研究,人品、行政能力都需足以作為表率,學德才三者兼備始可服眾,不應僅符合教育部低標。此外,阮麗蓉指出,官僚體系以服從為天職,而學術研究重自由思辨,挑戰權威,兩者差之千里。以政府官員身分「等同」教授資格,領導學術研究,實為外行領導內行,坐實官大學問大的疑慮。阮麗蓉說,此次遴選僅符合教育部低標,「此例一開,台灣今後大學校長遴選,又何需守住副教授底限」,助理教授或甚至不具助理教授資格,亦可勝任,台大校長和中研院院長亦可比照辦理。最後,她說,放眼國際,以副教授為頂尖大學校長,絶無僅有,比例極低,必有一定的道理。「台灣好低騖近,自絶於世界標準之外」,侯選人除官方行政經歷,無學術專長,被推舉為陽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失職失格,實為愚蠢之舉。前衛福部疾管局局長郭旭崧當選國立陽明大學第八任校長,但人事案送進教育部經過一個多... 前衛福部疾管局局長郭旭崧當選國立陽明大學第八任校長,但人事案送進教育部經過一個多月仍未核定,校方日前再度召開遴選委員會,確認會議程序正當,郭旭崧符合校長資格。

 

(核醫 侯正涵 醫師) 南桃園 建置最新 電腦斷層掃描 1400萬


國軍桃總啟用核醫 造福病患 20171215 01:13 中國時報 賴佑維/桃園報導 國軍桃園總醫院核子醫學科14日落成啟用,未來民眾可以享有醫學中心等級的檢驗儀器,對於特定疾病,不須開刀就可以知道問題所在並加以治療。院方指出,此次建置的最新型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系統掃描儀造價1400,每月估計可服務130名病患。

估計每月嘉惠13014日啟用時,桃園市長鄭文燦、軍醫局副局長陳建同、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蔡建松也在場見證啟用,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核子醫學科可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此外位在八德區的憲兵隊舊址,目前也規畫設置國軍桃園總醫院八德門診中心,龍潭的情報局宿舍也將發展成為國軍桃園總醫院長照中心,將來結合長照計畫及新醫療大樓建置,相信可以成為南桃園最好的長照據點。

建立南桃長照據點 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侯正涵表示,核子醫學可用來檢查血液、器官、淋巴,主要用在腦部、心臟或是甲狀腺等檢查或治療,過去在南桃園病患若有相關問題,就需要轉診到其他醫院。而核子醫學與過去電腦斷層、磁振造影不同,不但速度快,也能看得更清楚。此次建置的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系統掃描儀與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等醫學中心使用的機型相同,利用微小的放射性核種製成專一鏢靶,代替醫師進入人體以分子的角度一探究竟,讓醫生看得更清晰。目前核子醫學科團隊共有4人,估計每個月可服務130名患者,大多數治療都有健保給付,提供南桃園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中國時報)

科技部 連續3年 每月6萬 培訓 產業高階人才


科技部培訓千名博士 投入台產業 20171215 台灣8成博士進入學研機構,為培養博士投入產業,科技部宣布啟動「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將培訓1000名博士,目前有台積電、宏碁、華碩、神基等271家企業參與。據科技部的調查資料,過去約有80的博士級人才進入學研機構就職,投入產業界的比例僅18%。科技部今天宣布啟動「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計畫培訓1000名博士,經過一年期的在職培訓後投入產業,為企業挹注高階人才,提升產業競爭力。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表示,RAISE計畫屬於前瞻基礎建設的「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預計107年到109年辦理3梯次的培訓,由法人等學研單位擔任培訓單位。針對博士級人才辦理一年期的在職培訓,培訓期間至少6個月要到產業界實習,政府將補助每人每月6萬元培訓酬金,培訓完成後科研博士可在業界就業或創業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推手。102年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曾辦理「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3年期試辦計畫,共培訓325名博士級生技產業人才,經一年培訓後,博士級生技人才的就業率可達80。科技部推動的「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將培訓的領域擴大,除了生技、智慧機械及半導體等外,申請領域擴及智慧機械、新農業與文創產業。陳良基指出,目前已有工研院、金屬中心、國研院、台大、清大及成大等20所台灣優秀的法人及大學校院提出申請,申請名額達621名,合作廠商包含宏碁、華碩、神基、台積電及永豐餘等271家廠商。他解釋,產業領域包括生技醫藥、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循環經濟、新農業、數位經濟、國防科技、晶片設計及半導體等。陳良基說,後續將在北中南辦理人才海選會、校園說明會,廣招博士級人才參與加值訓練,期望把高科技專業人才留在台灣投入產業,創造產業界的新動能。

三顧(電子零件) 轉型生醫 攜手日本CellSeed 現增5.04億,每股36元 (國發投1億)


三顧拚生醫 國發基金注資120171215 01:12 工商時報 陳鷖人、呂雪彗/台北報導 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國發基金昨(14)日宣布,通過參與投資顧公司轉型再生醫學佈局,參與5.04億元現金增資案,國發基金以每股36元注資1億元協助該公司由代理銷售電子零件轉型進入生醫產業。三顧成為第二家獲得國發基金旗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注資企業。去年4月三顧與日本CellSeed公司簽署契約,計劃合作在台灣發展再生醫學技術,期藉由CellSeed公司技術移轉,布局再生醫學領域,擬投入7.6億元建置先導工廠及三期臨床試驗,目標5年內讓產品上市。國發會副執行秘書蘇來守表示,三顧與日商合作初步將引進其食道及膝關節軟骨修復技術,委員會考慮技術、市場營銷和未來發展等面向做出整體考量。市場人士表示,三顧這次向金管會申請的現金增資案為5.04億元,國發基金與民間認購的4億元,都同樣以每股36元認購參與增資。據悉,三顧企業轉型符合「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宗旨,且生技業屬高風險高獲利產業,透過「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扶植有助產業成長,加上此為台日少見生醫合作案,日商優勢技術結合三顧的通路、銷售優勢,讓該公司成功獲得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青睞。國發會表示,完成本次現金增資後,三顧將與日本CellSeed公司合作發展細胞層片再生醫學技術,可加速在台臨床試驗時程。蘇來守說,國發基金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宗旨是協助企業轉型創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不限5+2類別,企業若有轉型創新需求,且與政府產業發展政策相符,就可主動提出申請。首家獲得「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挹注的企業是如興紡織,今年6月獲得注資14.88億元。據了解,第三家很可能是新日光的太陽光電三合一併購案,向產創基金申請22億元注資,周三已通過投資評估審議會的第二關,快的話,年底或明年初可望通過。(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