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anuary 1, 2018

中國AI公司(iCarbonX) 投資美國Aptamer適體資料庫1.62億美元(Somalogic)


發展整合型核酸藥物 不能等 2017-12-25 01:39經濟日報 張翼中 本月11日,國際重量級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刊登了一篇適體(Aptamer)結合干擾RNA(RNAi)治療小鼠腫瘤重要研究,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特殊設計適體分子將RNAi奈米藥物高效且專一運送至小鼠腫瘤,顯示所送入的RNAi藥物關閉了腫瘤生存的基因,抑制腫瘤生長,甚至凋亡。此外,利用不同載具成功在前列腺癌與乳癌細胞的小鼠模式,獲同樣顯著治療效果。RNAi可長期關閉不良基因以解不治之症,為科學界關注,今年9月,第一個RNAi藥物-Patisiran成功通過美FDA臨床三期試驗,震撼市場。BUSINESS WIRE調查,未來RNAi市場每年將有20.4%成長率,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667億美元。RNAi最大的瓶頸在於如何將藥物專一送至病灶,而適體正好提供了一個絕佳解方。無獨有偶,1123日,另一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的重磅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團隊將另一項近年極為火紅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與適體結合,發展出「S1mplex技術,此技術成功讓正確基因編輯的細胞數提升42倍,部分案例甚至有高達98%的精準度。CRISPR/Cas9是一項生醫革命突破,CITI GPS認為,其價值在2025年就會超過百億美元,但基因編輯的「脫靶效應(off target effect)」,卻可能導致嚴重且不可逆的後果,而S1mplex技術則大幅改善了這個缺點。一個月內接連兩篇核酸藥物的重磅研究都與「適體」整合,並解決其關鍵問題。適體又稱「人工抗體」,由核酸構成,經人工演化所產生的類抗體分子,可廣泛應用於分子檢測與疾病治療。與抗體相比,適體環境耐受性高、合成便宜、生產批次差異小、低致免疫性與易化學修飾等優點。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20142016年全球適體市場成長近七倍,但此高成長關鍵來自於適體在分子檢測上的應用,而在藥物上應用上,卻相對緩慢。自2004年第一個適體藥物MacugenFDA核准用於治療老人黃斑部病變後,迄今未有第二個產品獲准上市。適體與抗體功能相似,但適體在動物體內半生期遠較短,不適合用於長效型治療。因此輝瑞Macugen最終被諾華的抗體藥物Lucentis所取代。爾後適體藥物研發便多著重於中短效型藥物,如抗凝血、免疫調控或是感染症等,也限制了適體藥物的發展。前述的兩篇重磅研究,揭示整合型核酸藥物將為適體應用帶來突破。適體與RNAi的結合,在抗癌效果上同時兼顧了專一性與長效性,而適體與CRISPR/Cas9的結合更可能對目標細胞,做到完美的基因治療效果。同為核酸藥物的適體在與兩技術的整合上可說天衣無縫,不僅相容性高且成本低,功能也互補。近年隨著專利過期與核酸合成成本大幅下降,適體藥物開始了新一輪的競賽,除了歐美外,亞洲各國的中小型適體新創公司也紛紛成立,例如日本的Ribomic、韓國的Aptabio、新加坡Aptabioscience等。中國大陸雖起步較晚,但安徽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2011年起就定期召開「中國核酸適配體學術研討會」。2014年湖南也成立了Veraptus公司,專注於免疫及感染症適體藥物開發。今年初,中國知名的人工智能開發公司iCarbonX更注資美國適體檢測大廠Somalogic 1.62億美元,以取得其所擁有的適體資料庫,並將Somalogic拉攏為其雲端資料聯盟的一員。台灣方面,台大前校長楊泮池帶領的台大與中研院團隊,過去幾年也率先建構新一代適體平台技術,搭配自主開發之大數據分析系統建立適體藥物資料庫,同時更致力於癌症免疫治療適體與整合型核酸藥物之研發。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整合型核酸藥物充滿了機會與想像,現在是積極布局專利、深根核心技術與確立市場定位的時刻,台灣有人才也有技術,此時更應該勇敢邁進。(作者是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分析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