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y 22, 2018

美國 臨床試驗 數量是 中國3倍 (11萬vs 33407項目)


觀點 | 國產抗癌藥,研髮卡在哪?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羊城晚報 20180514 進口藥進中國通過審批並重新做臨床試驗,這個過程在以往非常漫長;零關稅和審評審批流程優化將有力緩解這一現象。目前進口藥勝在"物美"。要打破進口藥占多數的局面,關鍵是提升國內藥企研發新藥、生產好藥的能力,才能真正讓老百姓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藥。臨床試驗審批從2年縮短到60天,加快國產藥上市的同時,也倒逼企業加強作為申報者的責任感。我國新藥研發加速,對從業者需求量增加。目前試驗人員、床位等配備不足或拖慢新藥上市步伐。一直以來,進口抗癌藥價格貴、不易買,讓一般家庭難以承受。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這一舉措,將打開進口抗癌藥進一步降價空間,為患者帶來優惠。關注"零關稅"降藥價的同時,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國產抗癌藥。專家指出,老百姓要真正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藥,必須鼓勵國產抗癌藥的創新和研發。也就是說,需要有在品質和療效上都能和進口抗癌藥媲美的國產抗癌藥,尤其是國產創新藥。藥物從研發到上市,臨床試驗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國內藥物研發出來後需要做臨床試驗,國外新藥進入國內,儘管目前已經可以有條件接受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多數也需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獲得上市支持證據;不可否認,驗證藥品品質和療效的關鍵就在臨床試驗。國內抗癌藥物創新與研發現狀如何,存在哪些發展瓶頸,或許能夠從臨床試驗中一窺究竟。"零關稅"將倒逼國內藥企加速研發,另外審批流程緩慢、臨床試驗人員不足、床位緊張也拖慢了新藥上市的步伐

A. 為何有人要去印度買藥?進口藥要在國內上市,需通過審批並重新做臨床試驗。抗癌創新藥大多都是進口專利藥,價格昂貴,一般患者用不上,也用不起。有臨床專家告訴記者,腫瘤治療經常使用進口藥物,常有病人因藥價昂貴而不敢接受規範的抗癌治療,或讓治療半途而廢。事實上,在治療過程中,不少腫瘤患者會選擇到印度等地買藥,一方面是因為價格便宜,另一方面,不少新藥國內並未上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研究部主任洪明晃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以往一些進口藥在國內買不到,一是因為藥品進口必須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但由於種種原因,審批速度較慢,"導致不少藥物在國外上市多年後,國內才能用上,比如宮頸癌疫苗";二是因為缺乏中國人的臨床研究資料,"國外新藥進入我國,需要按照法規要求重新做臨床試驗,凡是沒有在國內展開臨床試驗的,都不會被批准使用。"這樣的情形正在改變。一方面是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的新政有助於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例如,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4萬例,如果新增患者都選用了進口藥品,按照新政,平均每個癌症患者每年能節省約526元藥費;另一方面,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將繼續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對於境外已上市的包括抗癌藥品在內的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嚴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治療藥品、罕見病藥品,申請人可免于提交進口臨床試驗申請,可直接以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資料提出藥品上市註冊申請,即"一報一批",縮短上市時間。

B."零關稅"將倒逼國內藥企加速創新更多國產藥上市讓患者有更多選擇,並促使進口藥降價。降稅依然不夠。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曾木聖說,要讓患者真正用上"物美價廉"的抗癌藥,必須加快國產抗癌藥的創新研發。洪明晃表示,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對於腫瘤患者而言是極大利好,能及時用到國外新藥,同時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購得。他直言,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確實會對國產藥企產生一定的壓力,但也會促使國內藥企加速創新研發的步伐,"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國產藥物上市,這就需要國內藥廠加速研發,做好臨床試驗,讓安全有效的藥物通過藥監部門的審批,讓老百姓真正用上物美價廉的放心藥。"洪明晃表示,抗腫瘤治療中,國產藥讓病人有更多選擇,同時促使進口藥物降價,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事實上,進口藥價格高企,憑的是它們的獨創性,要真正打破目前進口藥占多數的局面,關鍵是提升國內藥企的創新能力。以國內一類新藥鹽酸埃克替尼為例,2011812日,作為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腫瘤一類新藥,鹽酸埃克替尼上市後一舉打破肺癌靶向治療長期被進口藥壟斷的局面,使得肺癌患者多了一個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藥選擇。

C. 審批流程優化加速國產藥上市藥企、研究機構需要加強自身風險把控,加強自律性。近年來,隨著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審評審批流程不斷優化,新藥上市的時間正逐步縮短,也加速了國產藥物的上市步伐。424日,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團隊向社會公佈,歷時近4年攻堅克難,備受關注的溶瘤病毒M1抗癌研究專案有望年底進入臨床試驗,這也意味著,溶瘤病毒M1抗癌藥物將很快能真正用於患者身上。他信心滿滿地說:"如果新藥研究過程有10公里的話,我們現在跑了8公里,還差2公里。""M1"的經歷是大多數國產抗癌創新藥研發的縮影。一種藥物從研發到真正應用於人體,要走的路不容易。除了前期創新研發,驗證藥物安全和有效,關鍵還是要看臨床試驗。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1983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首批部屬"臨床藥理研究基地",20011月成為國內首家"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現任研究中心主任徐瑞華教授推動了眾多新藥的臨床試驗,目前在研項目逾300多個,承擔了包括鹽酸埃克替尼、西達本胺等以及近期剛批准上市的安羅替尼,都是國內藥企自主研發的新抗癌藥物,以及老百姓一直很關注的九價宮頸癌疫苗等多個藥物上市前的臨床試驗。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以往臨床試驗的審批要等待9個月-2年,甚至更長,不過,去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總局關於徵求〈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床試驗管理的相關政策〉(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優化臨床試驗審查程式,"審評機構自受理之日起60個工作日後,沒有給出否定或質疑的審查意見即視為同意,申請人可按照遞交的方案開展臨床試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曾這樣解讀:"新藥審評要60天內完成,如果60天完不成,我們沒有給你否定回答意見就算同意。"這也是讓顏光美團隊信心滿滿的原因之一。不過,這會否影響到藥物安全性?洪明晃認為,此舉將倒逼國內藥企加強作為申報者的責任,"以前的審批責任都在藥監部門,現在需要藥企、研究機構加強自身風險把控,加強其自律性。"

D. 醫生"困身"無暇顧及臨床試驗試驗人員、床位等配備不足或拖慢新藥上市步伐。不過,國內抗癌新藥數量和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根據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研究資料,2010~2014年,全球共有49種癌症新藥上市,目前在美國、英國上市的數量分別為41種及37種,而在中國上市的只有6種。羊城晚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統計,截至20181月,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症相關的臨床試驗研究約為33407個項目,而美國的臨床試驗專案數量已超過11萬,為中國的3倍多。洪明晃表示,成立研究中心的目的是要規範藥物臨床試驗,推動臨床研究順利進行。近年來,國產新藥也加速了研發步伐。"這幾年我們承擔的臨床試驗項目裡,國產藥物越來越多了。"洪明晃說,新藥研發的關鍵在於足夠的人力、財力和設備等的投入,可現實中,由於臨床醫生投入臨床研究的時間太少,又缺乏編制補充人員,加上床位數太少等多個原因,導致臨床試驗也存在困難。該中心辦公室主任曹燁告訴記者,目前臨床醫生要兼顧醫療、教學和科研,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基礎上還要做臨床試驗,精力明顯不夠;另外,由於大型公立醫院床位數的限定、人員編制的限定,從事臨床試驗的醫生一直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當中。有業內人士直言,由於激勵機制不明顯,醫生也不一定願意抽出時間投入到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上。

臨床試驗 要怎麼做?臨床試驗要怎麼做?曹燁介紹,藥物臨床試驗首先要獲得藥監局的批准,還要通過倫理委員會評審,讓受試者和家屬充分瞭解臨床試驗相關情況並簽署知情同意書後,方能開展。臨床試驗面對的是經過規範治療後無效或者復發轉移的患者。患者進入臨床試驗前需要專科醫生先診斷評估是否符合入組標準,符合條件後方可隨機分組進入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分四期,一期臨床試驗主要針對晚期癌症患者,這一階段用藥由低劑量開始,探索藥物安全和患者的耐受程度;二期入組患者例數不多,主要是初步觀察藥物療效和安全性;三期是確證試驗,在入組患者較多的情況下,確證安全性和療效。通過臨床試驗就達到上市標準了;四期是藥品上市後的臨床試驗,主要針對創新藥,在上市後5年內擴大範圍臨床試驗,一般由醫療機構進行。除了臨床試驗外,新藥研發還要接受政府管理、倫理委員會等審批環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