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光驅動療法 盼成為新抗癌標靶治療 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系副教授 李政怡,還與學生自租1分地種植薑黃,發現薑黃素含量越高越能達療效。(張伊珊攝)2018年05月21日 20:23 中時 張伊珊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系副教授李政怡,利用薑黃對光有反應特性,研究出薑黃光驅動療法,已取得發明專利。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系副教授李政怡,多年前對薑黃功效產生好奇心,於是投身研究。利用薑黃對光有反應性,製作出有機奈米粒子,包覆薑黃後受光,產生自由基攻擊與消除癌細胞,同時不傷及正常細胞。這項研究成果,在今年1月取得發明專利,隔月獲登「奈米醫藥國際期刊」,期望未來能進一步做臨床試驗,成為新抗癌標靶治療。李政怡認為癌友接受化學治療,多少會造成體能及免疫力降低、肝腎慢性疾病等副作用,尤其她曾經歷好幾位朋友,因罹癌後做化療,雖腫瘤細胞有明顯縮小,但在殺死癌細胞前,他們的身體早已無法負荷,相繼離世,讓她很「不忍心」,期透過日新月異的生醫技術,有效改善藥物安全性及治療成效。根據文獻指出,薑黃對光有反應。李政怡運用此一特性,在實驗室內,先讓薑黃照射420奈米的LED藍光,約30分鐘,即能產生自由基攻擊癌細胞。但礙於自由基,也會傷害正常細胞,故她再製作出幾丁聚醣的有機奈米粒子,把薑黃包覆起來,因奈米粒子可辨識癌細胞,碰到癌細胞後,會產生標靶效果,同時攜帶薑黃集中至癌細胞,如此一來,能確保自由基不傷及正常細胞。李政怡甚至透露,經實驗證明,透過薑黃光驅動療法,可降低原來化療藥物劑量的4分之1。加上薑黃只在光照時才會產生自由基,不必擔心人體吸收過多,造成肝腎毒性等問題,且幾丁聚醣是種醣類,目前廣泛運用在食品製作上,可被人體分解相當安全。(中時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