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June 24, 2018

日本JACCRO GC07 Ⅲ期胃癌: S-1(替吉奥)+ Docetaxel(多西他赛)勝 S-1(替吉奥)單獨治療 !


ASCO第壹現場】青年專家面對面:胃腸腫瘤圍手術期治療的亮點 原創: 今日腫瘤中國醫學論壇報當地時間201861~5日,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美國芝加哥完美收官。本屆年會的主題為"傳遞新知:拓展精准醫學疆域(Delivering Discoveries: Expanding the Reach of Precision Medicine)",現任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主席、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Bruce E. Johnson教授將其詮釋為"聚焦於讓精准醫學成為現實,通過推動進步和延伸觸角,讓每一位患者都有機會從中獲益"。作為臨床腫瘤學領域久負盛名、規模最大的學術會議,本屆年會迎來超過32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腫瘤學及相關專業醫生和研究者,報告展示5800多篇研究論文摘要(超過2500篇在會議現場陳述)。當地時間64日上午,《中國醫學論壇報》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張小田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外科陳功教授參與到我們的"第壹現場"欄目中,為大家梳理ASCO 2018年會上胃癌和結直腸癌領域圍手術期治療方面值得關注的亮點。

陳功教授和張小田教授 對話:胃腸腫瘤的圍手術期治療亮點 在視頻訪談中,您將聽到以下內容:結直腸癌部分

1PETACC-6ADOREFOWARC三項"老"研究的"新"結果 無論是PETACC-6還是FOWARC研究,術前使用奧沙利鉑的結果都是陰性的。陳功教授認為,如何提高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生存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術前的這些嘗試目前來看都不能改善生存,但術後使用比較強烈的輔助治療可能可以延長生存(ADORE研究)。在這種情況下,術前使用單藥氟尿嘧啶可能是效價比最好的方案,手術後推薦患者接受含奧沙利鉑的輔助化療。

2MTP專場中IDEA研究爭議延續 如何將IDEA研究結果應用到臨床中?如何解讀IDEA研究?如何對患者進行分組?如何評價患者的主觀意願?如何選擇兩種治療方案(FOLFOXCAPOX)?目前大家達成一致的觀點是:統計學是要為臨床服務的,臨床(治療效果)才是最終價值,不能因為IDEA研究的陰性結果而將其"一棒子打死";IDEA研究也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不能將Ⅲ期患者當做一個群體來治療,而應該是分層、個體化、分危險度、分方案治療。

3治療探索仍圍繞兩大目標——提高療效和減少毒性 提高療效方面,術前增加奧沙利鉑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生存獲益,但一些研究正在嘗試在新輔助治療中更換其他藥物如伊立替康;同時,一項國外研究在放化療前的誘導化療中對比FOLFOX6FOLFOX6+阿柏西普的效果,讓我們看到在誘導治療和鞏固治療中進行一些新嘗試的可能性,即全程新輔助治療(TNT)的概念。減少毒性方面,以化療替代放療,在術前治療效果很好的情況下不立即手術而是等待觀察(Wait & Watch),都是目前可考慮應用的策略。

胃癌部分1新輔助治療研究JCOG 0501差強人意 曾被寄予厚望的日本JCOG 0501研究最終獲得了陰性結果,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術前2個週期化療的時間不足有關,但張小田教授認為,該研究給中國學者帶來的思考仍然是胃癌新輔助治療適應證的問題,是否應該納入腹膜轉移的患者,是否應該強調分期,而不是單純的大體分型。既不同於日本研究納入腹膜轉移患者,也不同於西方國家研究納入相對早期的患者,中國的RESOLVE研究納入T4a伴有淋巴結轉移和T4b/不伴淋巴結轉移的胃癌患者,希望這部分人群能夠從新輔助化療中實現降期並獲得生存獲益,預計明年將會看到初步結果。

2中國學者主導的CLASS-01研究再傳佳音 手術治療方面比較可喜的進展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李國新教授牽頭的CLASS-01研究生存隨訪結果發佈,該項研究共納入1056cT2-4aN0-3的胃腺癌,結果顯示腹腔鏡D2根治術在3DFS、安全性方面不劣於開腹手術,實現了預期研究終點,非常令人鼓舞,期待這項研究結果能在很好的雜誌上發表並被更多人所瞭解。

3多西他賽聯合替吉奧或將改寫日本輔助化療標準 替吉奧單藥是Ⅱ/Ⅲ期可切除胃癌患者的標準輔助治療,但在Ⅲ期患者中,是否能非劣于兩藥聯合化療並不得知。日本JACCRO GC07研究在Ⅲ期胃癌患者術後中採用替吉奧單藥對比多西他賽聯合替吉奧,結果顯示兩藥聯合方案改善了患者生存,繼陰性的SAMIT研究後,紫杉類藥物終於在胃癌術後輔助化療獲得生存資料支援,相信會改寫日本指南及臨床事件張小田教授認為,自此後,Ⅲ期胃癌患者術後不推薦單藥替吉奧可成為共識,但對於多西他賽聯合替吉奧或XELOX如何選擇,成為新的問題。未來可能還需要借助分子分型、病理分型、標誌物檢測等指導選擇。審校 | 張小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功(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編輯 | 豆豆(中國醫學論壇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