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August 12, 2018

龍燈集團(羅昌庚): 一路走來 (瑞士藥廠/逢甲醫院/農藥)


台灣藥廠,如何成為中國痛風藥神  刁曼蓬2018-08-10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痛風、暈眩的藥品,7成都來自同一家台灣企業—源自台南的龍燈生技製藥集團,不只製藥表現優異,旗下龍燈化學產製的磺隆類除草劑,更在全球市場佔有率站穩老二。究竟來自台灣的龍燈,如何成功打入中國?光是在中國賣痛風藥、暈眩藥,如何分別賣出超過3億人民幣的大生意?一切,都從醫藥代理商的小生意開始。1950年代,目前龍燈集團負責人羅昌庚的父親羅永桂,在台南市的「布街」營業,代理香港「梁濟時海狗丸」,進而進口各式西藥的原料藥,供應台灣藥廠。後來進一步成立「瑞士藥廠」從事藥品成品的研發、銷售,並夥同醫界人士集資設立逢甲醫院(奇美醫院前身),以為垂直整合。1958年身為獨子的羅昌庚出生,高中一年級就被父親送至香港就讀,後又轉往美、加求學。求學期間即與姊姊、姊夫創業,經營加拿大地區亞洲超市及食品進出口貿易。1981年羅昌庚回到台灣,進入家族事業。羅家當時代理國際大廠進口原料藥、專利後的學名藥,另外也包含農藥。除原料部門供應國內藥廠各種暢銷的原料藥,另製劑廠則選擇生產推廣當時一般藥廠不做的「偏門」(如痛風,暈眩等較非主力暢銷藥品)藥品。佈局中國,先站穩品牌 1990年羅昌庚決定佈局中國。對經營環境具有高度敏銳與覺察的他,一開始就決定選擇長期、持久、直接深入市場接地氣的經營策略。羅昌庚先在上海同濟大學及天津農藥廠,租借場地聘請退休專家設立實驗室,到各原料廠取樣做藥性、藥理的全分析,並建立審查系統,只接受合格的產品貼龍燈牌出口。經由實驗室的檢驗、累積大量數據的同時,建立國際藥證登記註冊團隊及經營方針,也樹立龍燈在中國市場的品牌。通過龍燈品牌加持的產品,售價可以高出10-15%以上。捨棄市場廣大的暢銷學名藥如治療常見的感冒、消炎、胃腸等,所謂的「大藥」而不顧;集中資源,專攻治療痛風、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暈眩等,所謂的「小藥」。

借用台灣經驗,做產品佈局 「醫療產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台灣過去的發展經驗,很多可以借用到大陸,」羅昌庚表示。他分析,以發展痛風的藥品為例,多年前就在台灣開發痛風藥品的經驗,源自研究發現海鮮與啤酒同食,是造成痛風重要原因。而喜歡海鮮與啤酒同食的飲食文化,深植華人社會。從經濟發展的歷程看來,中國也會有同樣的醫療需求。

接地氣,深入中國社會 羅昌庚以「接地氣」的方式,在中國各地引進當地醫藥專業的人才為市場開發隊伍,目標中國各省不下萬家的3甲醫院(如台灣大型教學醫院)、醫學院,舉辦專業研討會、說明會、無數的臨床實驗,與醫療專業如醫生做第一類接觸,引介痛風與風溼性關節炎的差異,以及相關醫療資訊等。又如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如暈眩等容易發生在年長的病兆,有老年化趨勢的中國社會,勢必有其需求。隨著大陸社會變遷、人口高齡化,高齡化病症用藥的需求多為日常用藥,以倍數成長。目前治療痛風、暈眩的兩項單品藥,個別銷售都超過3億人民幣。當年的偏門「小藥」,已經變身為中國醫療市場的「大藥」。不只西藥,專營農藥的龍燈環球農業科技更是集團金雞母;市場遍及世界70多個國家地區。並且順勢涉足於農用無人機製造噴藥系統的發展、開發非轉基因農保技術開發系統。「跟著趨勢走」,理解所處市場的政治、經濟、社會脈動,順勢而為,是羅昌庚帶領龍燈集團壯大的經營哲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