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October 15, 2018
(東洋 蕭英鈞) 跟著理想走,去家族化是必要 !!
台灣兒童死亡率與OECD國家相比,竟也名列「後段班」
兒童醫療照顧的「缺貨」常態 2018/10/13蔡秉勳/醫療從業人員近期疫苗缺貨頻傳,日前包含帶狀疱疹、狂犬病,麻疹、子宮頸癌、A肝、B肝等疫苗都有缺貨狀況,每年10月開打的流感疫苗也「遲到」,現連寶寶公費接種的卡介苗也傳出缺貨打不到。其實這個狀況在醫院臨床也有同樣狀況。許多兒童經常性使用的必備醫藥材,不論有無健保,因台灣市場較小,廠商通常因進貨量不大、認為台灣法規申請藥證太過繁瑣,漸漸退出台灣。而僅剩的醫藥材,又因為申請的速度緩不濟急,很多醫療人員轉而向各醫院間調度來應急。而健保署對此卻無法及時給予需求的醫藥材,讓醫療人員只能自食其力爭取。台灣醫療水準在世界的水準之上,但在兒童醫藥材方面,卻連世界以開發國家的水準都達不到。今年2月網路媒體《報導者》報導,台灣死亡人口首度超越出生人口。台灣兒童死亡率與OECD國家相比,竟也名列「後段班」。過去一年,台灣少了1萬5000個新生兒、卻有1800多個孩子死亡,生得少、死得多,兒童高死亡率與低出生率並存。在醫療上,新生兒科醫師無償外接轉診病兒、早產兒,風險得自扛;在醫院端,擔負重症醫療最後線及創新技術、世代健康研究任務的四大兒童醫院,都因經費不足而沒有足夠的醫藥材救命。這些的狀況,與政府求助無門,只能轉向民間自食其力,這樣對於需要醫藥材的兒童,與政府一直以來倡導的口號:「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否背道而馳?未來在兒童健康相關政策的規劃中,應建立條款:針對新生兒、早產兒臨床經常性用藥,健保核價優先審核外,建立兒童必備的醫藥材清單,讓清單內的內容不缺貨;另外健保核價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討,拿10年前的舊醫藥材費用,去要求新醫藥材的價格,也要壓到同價位才能給付,是合理的嗎?台灣的孩童出生後,需要更好的醫療環境,才能確保他們可以好好成長到成人。在少子化的全球趨勢下,新生兒的數量已每年減少,那為何不好好把握每一位新生兒的降臨,打造健全的醫療環境讓孩子平安長大,這才是真正對得起父母與台灣未來的有感政策。
全球智慧醫療 創新基地: 臺灣
生技產業白皮書:2017臺灣生物技術業營業額3250億元,其中醫材業達1,463億元 2018/10/12 08:35 Moneydj理財網 為串聯全球,行銷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研院執行之「2018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Medical Electronics & Devicein Taiwan Forum, MEDiT)」10月11、12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此次論壇以「跨域整合、掌握智慧醫療新商機」為主軸,邀請國際大廠Baxter Healthcare公司、日本數位健康Teijin公司、土耳其Arcelik公司、東盟CREATe Asia公司與越南Medisetter公司等專業團隊與資通訊(ICT)大廠,分享智慧醫療與市場趨勢,希冀引領產業跨界整合,搶攻智慧醫療新藍海商機。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主任秘書指出,生醫產業為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中很重要的一環,奠定產業堅實基盤,推動臺灣產業升級。為提升國際市場能見度,經濟部持續強化生醫產業創新研發,加強醫材系統化及智慧化,期帶領臺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創新研發的核心,讓世界看見臺灣能量。根據2018生技產業白皮書指出,2017年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營業額為新臺幣3,250億元;其中,醫材產業營業額已達新臺幣1,463億元。未來將持續透過新興市場拓銷與新南向政策,將我國優質的醫療器材、藥品及健康促進等產品與服務,推展至全球市場,促進生技產業國際化發展。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智慧醫療已是重要發展趨勢,臺灣擁有ICT產業與醫療服務業優勢,工研院接受經濟部委託扮演跨域整合的角色,成功讓不同領域的生技醫藥、醫材、材料等業者合作,創造更大的營業額與效益;未來若能將醫療器械相互連接,再加入物聯網(IoT)、雲端技術與巨量資料等跨領域能量,將高階醫材往數位化、精準化、智慧化到個人化的階段邁進,更有助搶攻歐美高階之「互聯網醫療2.0時代」市場,讓臺灣成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 本次論壇邀請到多位國際產業專家,如國際大廠Baxter Healthcare公司全球技術研發創新部門總監Samuel Ding、日本數位健康Teijin公司總經理濱崎洋一郎、土耳其Arcelik公司研發經理Ozgur Baydarol、比利時imec Innovation Services主任Peter Lemmens、荷蘭ULLLC資深法規顧問Linda Chatwin、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Doris Tseng、東盟CREATe Asia公司創始負責人Wei Tech Ang與越南Medisetter公司總經理Anirban Lahiri等,也將在論壇中分享智慧醫療照護的發展策略、法規、市場與商機,探討新興市場的成功開發模式、市場規模契機及合作機會等。除了精彩的論壇發表,第二天也將安排國內廠商與國際大廠、專家,進行一對一商機媒合,實質促成商機交流。本次論壇也安排近五十場商機媒合會,盼能以此醫材國際高峰論壇的舉辦,協助臺灣廠商建構醫材產業聚落,串連全球商機價值鏈,帶領臺灣廠商貼近全球醫療熱點與趨勢,為臺灣業者創造雙贏、搶攻智慧醫療照護新商機。(資料來源:經濟部)
農科院 授權/ 大豐疫苗 生產/ 德國拜耳 品牌: 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
臺灣豬疫苗 名揚全球的關鍵密碼 鄉間小路2018-10-14豬和人一樣,遭遇高溫潮溼或劇烈溫差,容易罹患感冒、肺炎等疾病,倘若未控制得宜,會造成死亡降低育成率,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臺灣環境適合細菌孳長,如何控制豬隻疾病避免發生,一直是養豬業者最關心的事情。
動物疫苗扮演關鍵性角色 然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加重視,如何讓畜牧養殖業減少使用抗生素,降低肉品殘留藥物的風險,並同時回應全球公共衛生界呼籲降低抗藥性細菌的關切,動物疫苗扮演著關鍵性的替代角色。今年七月,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文權與德商台灣拜耳公司(Bayer Taiwan)總經理余順旗簽署「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全球授權合約」,不但宣示臺灣動物疫苗有能力布局全球市場,也凸顯這套結合產、官、學、銷的臺灣豬疫苗研發模式運作趨於成熟,為進軍國際動物疫苗市場奠下紮實的基礎。農科院副院長林俊宏說,全球動物疫苗產值52億美元,約新台幣1600億元,分為豬(400億到500億元)、家禽(數10億元)及寵物三類。農科院研發授權的「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死菌疫苗」,由本土的大豐疫苗科技公司代工生產,掛上德國拜耳的品牌與通路銷售全球,產值潛力可望達70億新臺幣。
德國品管、臺灣生產、進軍韓國 其實這並非德商台灣拜耳第一次與臺灣學術單位合作銷售動物疫苗。早在2006年,拜耳即與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簡茂盛的研究團隊,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研發「拜有福豬萎縮性鼻炎基因改造次單位重組毒素及不活化混合菌苗(Bayovac STAR vaccine)」,短短兩年內就創銷售佳績,還外銷韓國成為當地第二大的豬萎縮性鼻炎疫苗供應商。為何臺灣研發的豬萎縮性鼻炎次單位重組毒素疫苗如此受市場歡迎?因為豬萎縮性鼻炎廣泛發生於全球,是豬隻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會造成鼻道喪失過濾病原的功能,併發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引發肺炎,進而變成敗血病造成豬隻死亡。而豬萎縮性鼻炎會相互傳染,必須施打疫苗才能預防。 臺灣的豬萎縮性鼻炎次單位重組毒素疫苗使用基因遺傳工程生產次單位抗原,所以抗原量多,因此效果比傳統疫苗好,廣受市場歡迎,不但已外銷韓國,明年也將在泰國上市。台灣拜耳表示,這支疫苗正準備前往日本申請登記,如果日方審核通過准許上市,將具有指標意義,因為日本與歐盟、美國規範相近,能夠通過日本審核,進軍歐美市場也將指日可待。
研產銷合作,打造豬疫苗產業金三角 有了首次與中興大學產學合作的成功經驗,拜耳對臺灣動物疫苗研發水準深具信心,2008年又與農業科技研究院(當時為動物科技研究所)、大豐疫苗科技公司合作,以農科院授權、大豐代工生產、拜耳行銷的模式,將臺灣自行研發的豬肺炎黴漿菌疫苗商品化,以「拜有福豬黴漿菌肺炎不活化菌苗(Bayovac MH-PRIT-5 vaccine)」為品牌銷售。 透過農科院或興大授權、臺廠代工生產、拜耳跨國行銷所建構出的臺灣動物疫苗研產銷金三角模式,與其他國產疫苗最大不同之處主要有二。第一,以先進的基因工程技術來開發疫苗及生產疫苗抗原,可以取得純度高、抗原性佳及副作用低的抗原,大幅提升疫苗的效果及安全性。第二,拜耳將歐盟的生產規範導入臺灣合作的疫苗製造廠,要求臺廠的生產條件、環境及產品品質控管均須依照拜耳的相關規範,只要達不到其品管條件,即判定銷毀。這不但大幅提升疫苗產品品質及每批次之間的穩定度,也有助於提升國內動物疫苗的生產水準。目前以農科院或興大授權、德國品管、臺灣生產的豬疫苗已有6支在國內上市,銷售數量近1700萬劑,銷售金額達到6億新臺幣,而今年下半年及明年預計還會推出2支新的豬疫苗。除了國內市場,臺灣拜耳強調,未來將優先以東南亞和東北亞市場為國際行銷重點,尤其東南亞各國加起來飼養的豬隻超過5000萬頭,豬疫苗市場潛力雄厚,以東南亞為舞台,將可望擦亮Taiwan Inside的豬疫苗美名。
大江 林詠翔總經理 2020年 創 百億營收
台瑞2018年 生物科技產業交流: 數位醫療/生技生態圈/牙醫器材
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18日登場 2018年10月12日 16:3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2018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將在10月18日下午舉行,目標是為台灣醫療器材、數位醫療科技、製藥企業創造台瑞產官學共同交流契機,此次瑞士台灣生技領導人論壇由瑞士商務辦事處傅瑞(Rolf Frei)處長致詞揭開序幕,瑞士方代表焦點圍繞瑞士數位醫療科技、生物科技新創生態圈、牙醫器材三大主軸。2018年瑞士與台灣兩國生物科技產業交流盛會由歐洲台灣生物科技協會(Europe-Taiwan Biotech Associatio, ETBA)聯合瑞士商務辦事處(Trade Office of Swiss Industries, TOSI)、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與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舉辦。本次論壇融合生技產業營運、企業稅務和創新研發等元素,創造台灣生物科技實力獲得瑞士產官代表矚目之機會,同時提供有意赴歐洲或瑞士拓展市場的台灣廠商第一手市場訊息,系統化了解瑞士生技投資環境,為擴展國際版圖做好資源分配。瑞士新創企業Embion Technologies執行長Georgios Savoglidis博士運用其生科與化學工程的背景,投入生物再生能源事業超過10年,闡述外國人在瑞士創立生技公司的機會與挑戰。現任職於諾華藥廠全球藥品開發部的高子翔博士,特地返台帶回第一手瑞士生技產業因應數位化浪潮轉型趨勢分享。瑞士跨國牙材領導品牌Straumann的商務處長Rebecca Yeung博士亦由瑞士巴賽爾直奔台北論壇現場,簡報該企業在全球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如何持續投資新產品開發和品質管控並成功達到營收增長的經營哲學。會中雙邊領導人座談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博士帶領與會貴賓包括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總經理張智威博士、台灣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高純琇博士和瑞士產官代表探討兩國數位醫療及其法規和新創生態系建造等議題。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合夥人林宜賢會計師整合多年協助台商利用國際稅法優勢規劃海外商務營運的實戰經驗,向本次與會的生技企業領導人說明如何善用瑞士和歐盟國際企業稅法優勢,拓展歐洲高端市場。科技部GLORIA七所大學成果分享更一次向瑞士和台灣產業高階主管展現台灣學研亮點。(時報資訊)
北京醫院 數字肺 計劃: CAD肺癌篩查平台
醫學影像大數據 關聯智能醫療發展 2018-10-13經濟日報 翁永全通常醫學影像大數據是指數據量和數據,形式如數字、文字、圖像、聲音等。目前90%以上的醫療數據都來自影像,利用智能醫療來與醫學紀錄交叉比對,可幫助醫生精準診斷,挽救患者的生命。IBM的Watson 計畫,進行智能醫學影像分析,並收購醫學成像設備商Merge Healthcarec,幫助醫生及醫院儲存分析CAT、X射線及其他醫學影像;IBM計劃將Merge整合到自身的Watson人工智慧技術,使兩者資源合一,相互提供資源。大數據快速發展,使醫院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達到疾病早期預防、診斷及治療。北京醫院等知名醫院聯合展開中國人的『數字肺』計劃,揭示支氣管、肺血管和肺實質結構與肺部的疾病關係,便是採用數據挖掘與量化分析技術,獲得重大的成效表現。上海多家大型醫療機構也合作展開『上海地區早期肺癌的影像篩查及診斷研究』項目,建構早期肺癌篩查平台影像大數據。該項目通過多家醫院多中心採集,研究肺癌病例數據樣本,建立了肺癌篩查及早期診斷的標準流程,幫助醫生減少漏診。早肺癌難以發現、容易漏診,肺癌篩查平台融入肺癌計算機輔助檢測(CAD),可自動精準識別影像中直徑更小的肺結節,提供大小、密度等參數供醫生參考;實施『雙盲模式』,第一份報告不參考CAD 檢測作為初診,第二報告參考CAD 完成終審報告,人機戶對照參考,改變醫生主觀診斷,減少漏診機率。影像大數據挖掘大致分為結構和非結構數據挖掘。前者包括:數值型數據、字符型數據,日期型數據;非結構數據挖掘有常見的自然語言、文本數據、各種圖像數據、音頻數據等。醫學影像數據挖掘屬於非結構挖掘,特點有:1.影像數據,一般具有相對的含義,而結構化數據則是絕對含義;2.影像內容的理解具有主觀性的特點,對影像信息有多種不同理解;3.影像信息種包含影像數據對象空間關係。影像數據挖掘方案,主要有功能驅動型模型及信息驅動型模型,包括:影像採集模塊、預處理模塊、搜尋引擎、知識發現模塊。信息驅動型模型分為象素層、對象層、語義層、知識層等四個層次。象素層跟對象層主要進行影像處理、對象識別和特徵提取。語義層跟知識層主要進行影像數據挖掘和知識整合。醫學影像及智慧醫療大多檢索國外分析的案例,新創公司Heartflow 2007年在美國成立,主要以心臟影像CT來解決冠狀動脈,提供心臟影像,非侵入式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2015年才有具體進展,目前已有368 件專利申請,共募資4.7億美元,並有多國專利佈局,其專利價值指標分析落於3-50%,屬於高標,但品質指標較低。大數據醫療結合AI智慧醫療,加上專利權受重視,對人類未來醫學的演進將有重要影響。透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將以往的醫療紀錄加以比對,很多無法解答的問題一一破解。中國人口眾多,在政府扶持下,醫療數據快速累積,加上AI智能化發展,將不斷創新。企業要長久維持不斷創新,創新的技術要成為企業的資產,必需把技術專換成專利,才能成為公司的資產。新公司不在擁有多少廠房資產,專利數為公司技術的認定指標。專利數量在國際上不斷增加,數量呈跳躍式成長,電子業的專利權與侵權報導每日都有,醫療專利的報導相對較少。台灣過去處於劣勢,近年已有大轉變,台灣很多專利不再與國外侵權,甚至專利被國外侵權並訴訟成功。(本文作者簡天保:高全存企業董事長/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 應用工程科學進修部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