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海外...先在台打底 2018-12-27 01:07經濟日報 記者戴慧瑀/台北報導 行動基因營運長薛博仁、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三人昨(26)日皆認為,各國資本市場特性不同,海外上市沒想像中容易,不僅成本較貴,而且考驗產品是否與當地市場做連結。對於台灣業者來說,先在台灣打好基礎後,再來打國際盃或許更實際。近年在台灣有些公司有感評價難提升、募資困難,乾脆下櫃,同時打算到美國、香港等海外IPO,昨日薛博仁、葉志鴻、曾惠瑾三位參與本報論壇下午場「生技業者的籌資與IPO機會」專題座談並與談,由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擔任主持人。薛博仁觀察,台灣生技資本市場目前正處谷底,不像四、五年前那樣蓬勃,有些公司覺得價值被低估,自然會想要到別的市場去掛牌。不過,一家公司到美國或香港上市,付出成本其實很高;一旦真的上市後,還要飛到當地面對法人機構投資人,不見得會比較輕鬆。曾惠瑾則強調,除了美國以外,有些公司有意赴香港上市,但市值很難跟當地很多上市公司比擬。從數據來看,目前香港市值最低的生技公司為87億元港幣(約合新台幣438億元),台灣加總平均只有58億台幣,屬中小類股。台灣微脂體已經到美國發行ADR,台灣美國兩地掛牌,葉志鴻分享經驗時說,香港IPO起跳都是幾億美金,但香港資本市場中有很多陸資,都是以大陸市場的角度來選擇投資標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家公司沒有中國概念的題材,或沒有在大陸布局,基本上很難在香港資本市場拿到資金。在這種情況下,葉志鴻認為,台灣IPO成本並不高,業者可以選擇在台灣穩固基本盤,為海外布局做更多的準備;當公司體質、產品都做得差不多時,就可以逐步向海外發展,不管是募資,還是擴大營運。曾惠瑾強調,台灣資本市場其實並不差,跟鄰近一些國家比起來各有優劣,台灣本益比高、周轉率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