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anuary 8, 2019

基因測序篩檢 改變基本 醫病關係


新生兒基因測序揪出隱藏遺傳病 北京新浪網 (2019-01-08 04:24)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溫俊華編譯 據美國知名科技博客網站Gizmodo3日報導,一項新研究讓我們窺見了未來的可能性:不久的將來,人們可能只需花很少的錢,就能夠輕易地獲得本人基因測序的完整數據,即便剛出生的嬰兒也不例外。研究表明,許多孩子生來就有基因問題,只是目前的篩查技術無法發現這些問題,通過新生兒基因測序篩查,一些遺傳疾病或許能在出生時就被發現。但這項研究也提出了重要的倫理問題,即父母和醫生如何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測試提供的信息。目前,美國新生兒接受的血液篩查可識別包括唐氏綜合征和鐮狀細胞性貧血在內的數十種遺傳疾病。血液篩查通過尋找標記物鎖定疾病,這些標記物多數是遺傳突變,僅出現在患有某種特定疾病的人身上。但血液篩查中使用的遺傳標記僅代表了一個人全部基因或基因組的一小部分,基因測序是獲得一個人基因數據全貌的唯一方法。長期以來,基因測序以其獲得信息的深入全面和測序費用的昂貴著稱,但得益於技術進步,基因測序近年來更容易實現,價格也更便宜。因此,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生和研究人員在2015年啟動了一個新生兒基因測序項目,以證實定期進行新生兒基因測序將為人類健康帶來益處。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項目的一些主要發現。300多個自願參加新生兒基因測序項目的家庭被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新生兒將得到常規護理,包括新生兒標準遺傳篩查和有遺傳病史家庭的遺傳諮詢。第二組新生兒在上述常規護理之外,會額外增加全部基因測序。該項目包括健康的新生兒以及分娩后需要重症監護的嬰兒。在159名接受基因測序的嬰兒中,有15%被發現有基因突變,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在18歲之前出現健康問題,潛在癥狀包括心臟腫大、聽力喪失或嚴重腎病。「這個結果令人驚訝。」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臨床分子遺傳學家西漢-伯須說,「根據這些嬰兒的家族史或家族病史,他們本不應存在預期風險。」

信息太多 顛覆醫患關係?發現隱藏風險的結果顯示了新生兒基因測序的潛力,但同時發現了許多複雜的倫理問題。首先,研究小組最初只被允許告知參與家庭一些會在兒童期引起遺傳疾病風險的突變。但在此之外,基因測序也能發現增加這些嬰兒成年後患病風險的突變,比如一些會引起乳腺癌或結腸癌的突變——在同意披露這些信息的85個家庭中,有3個新生兒的基因測序中發現了這種突變。隨後這些孩子的父母也接受了基因測試,被發現同樣擁有這種突變基因。這顯然是重要的信息,會對這一家人未來的疾病治療帶來幫助。但同時值得思考的是,這種篩查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基本的醫患關係

從「病人」到「家庭」「通常,病人來就診時,醫生面對的是一個病人。」波士頓兒童醫院曼頓孤兒疾病研究中心主任、資深作家艾倫·貝格斯說,「但在遺傳學領域,如果你的病人是一個家庭的成員,你可能不得不考慮整個家庭病史,關注病人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貝格斯也是新生兒基因測序項目的聯合首席研究員,他的搭檔格林則在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工作。並且,遺傳風險的性質本身也很複雜:有些情況可能是由一種糟糕的突變引起的;但另一些則是由人們幾乎無法理解的相互作用的基因變異大雜燴引起的。每天都有新的危險因素被發現,但最令人困惑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帶有遺傳風險的人都會得病。「我們可能會發現,每個患有某種疾病的人都有這種特定的突變,但並不是每個有這種突變的人都會得這種病。這些不確定性的信息很難讓新生兒家屬理解。」貝格斯說。另外一個問題是,絕大多數的兒童(88%)同時也是隱性遺傳疾病的攜帶者,也就是說,如果他們的伴侶也攜帶一種類似的基因,那麼他們的結合就很可能令後代擁有一種可能引發疾病的基因。此外,少數兒童(5%)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他們對某些藥物的反應。以上這些信息牽涉的範圍會不會太廣?需要告知新生兒的家長嗎?

牽涉隱私 市場需求未知「我認為,就像任何技術一樣,基因測序可以被用來做好事,也可以用來害人。」貝格斯說,「最終,我們如何使用它將取決於社會。」不過,西漢-伯須指出,新生兒基因測序短期內不太可能被納入標準護理範疇。首先,測序費用仍然相對昂貴,其次,市場需求仍然未知。據透露,在發出的所有項目參與邀請中,只有7%的家庭最終同意加入新生兒基因測序項目——大多數家庭給出的拒絕理由是「對這項研究不感興趣」,也有人擔心基因隱私泄露,或不希望造成歧視。儘管如此,貝格斯對新生兒基因測序的前景依然抱有信心。「我認為非常清楚的是,對於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出生時就生病的患者來說,新生兒基因測序可能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一個選擇。」他說。新生兒基因測序項目很快將正式結束,但貝格斯和他的團隊後續計劃公佈更多的調查結果,包括家庭成員對該項目的感受以及他們如何應對項目帶來的信息。研究團隊也希望繼續關注這些家庭,看看這些孩子長大後會發生什麼。「我們覺得自己有道義上的承諾,要堅持到底。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和這些家庭保持聯繫。」貝格斯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