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9

抽脂後 生活習慣不變 增加 內臟區脂肪 !!!


為了減肥,抽脂能一勞永逸?研究:脂肪會立刻長回來 2019-01-22 16:32商周出版 文/摘自《脂肪的祕密生命:最不為人知的器官脂肪背後的科學與它對身體的影響》 根據近期研究,脂肪能夠在抽脂手術後立刻長回來,而且可能會出現在其他部位。科羅拉多大學泰瑞.赫南德茲(Teri Hernandez)教授與羅伯特.埃克爾(Robert Eckel)教授針對三十二名女性進行抽脂手術的研究。他們將受試女性分為兩組,一組為臀部、大腿與下腹曾進行抽脂的女性,另一組則為從未接受任何抽脂手術的女性。所有受試者均同意保持當下的生活方式一年,而研究人員會在期間檢測她們的身體數據。六週後,抽脂組的總體脂肪降了兩個百分點,對照組則變化不大;過了六個月,兩組的差距縮小;一年後,兩組的體脂肪量沒有差別。就動過抽脂手術的女性而言,儘管她們的生活方式不變,身上的脂肪卻回復到抽脂之前的比例,而且還移了位。她們抽出了臀部、大腿及下腹的皮下脂肪,但敏感的內臟區域卻多了脂肪。到頭來,這些女性做了抽脂手術等於白忙一場,不但沒有減少體脂肪,還多了不健康的壞脂肪。即便使出抽脂手術如此具侵略性的手段來對付脂肪,它還是有辦法智取,甚至以更危險的形式再現。面對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解決?巴西聖保羅大學的法比安娜.貝娜蒂(Fabiana Benatti)與安東尼奧.蘭查(Antonio Lancha)博士針對運動與抽脂手術之間的關係做了研究。他們為三十六名女性進行抽脂手術,移除下腹部的皮下脂肪。術後,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恢復正常生活,另一組則實行為期四個月的運動計畫,一週鍛鍊三次,每次包含五分鐘暖身、三十分鐘高強度運動與三十至四十分鐘的跑步機有氧運動。兩組女性的下腹脂肪全都消失無蹤,但正常生活未實行運動的受試者不到六個月,內臟部位(胃壁)就長了些許脂肪,與前述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所作的實驗結果一致。不僅如此,她們的代謝率下降,能量消耗也變少。就如萊貝爾與羅森巴姆的研究所示,脂肪就算經由手術移除,還是會藉由降低所需的能量而死灰復燃。至於另一組,則因持續的運動得以維持抽脂後的狀態,耗費的能量也相當穩定,同時淨體重(也就是減去脂肪,只包含肌肉、骨骼、水分、組織器官的重量)也增多。由於肌肉的基礎代謝率比脂肪高,因此這似乎也說明了為何她們的能量需求變化不大。有鑑於兩組女性在抽脂前後均保持相同的飲食習慣,可知她們身體狀況的差異並非飲食所致。很明顯,運動才是形成差異與維持脂肪量的關鍵,而這同時也引發反思:如果病患從一開始就培養運動習慣,是否之後根本就不需要進行抽脂手術呢?

與脂肪鬥志, 誰輸誰贏? 生存技能高超、具有控制思想的超能力,還能重新組織體內的,並非傑森.包恩(Jason Bourne)這號人物,而是我們身上的脂肪。如果世界上有任何一支軍隊具備如此戰力,必能所向無敵。所有曾試圖減肥的人都明白要擺脫多餘脂肪有多困難,一旦敵人冒出頭,便會難以收拾,而且可能終生都必須與之纏鬥。消滅脂肪並非天方夜譚,但需要萬般努力。最艱困的挑戰之一是得每天忍受吃不飽的痛苦,而這也是脂肪不斷回擊的招數,使我們終究無力抵抗,只能舉手投降。對付詭計多端的脂肪有好幾種方式,其中一種是適應飢餓與獲得充足睡眠。睡眠不足與瘦素量低及飢餓素量高有關,兩者結合會引發飢餓、降低飽足感,並導致肥胖。研究顯示,每晚睡七小時有助於平衡荷爾蒙,並全天維持高瘦素值及低飢餓素含量。 經過一夜好眠,早上應攝取大量水分與低熱量纖維,如含有豐富綠色蔬菜的沙拉就是很好的選擇。進食可讓胃部伸展,降低飢餓素分泌和減少飢餓感。也有研究指出,水溶性纖維(洋蔥、大蒜、韭菜、大麥、黑麥與豆類等均有)能抑制血液的飢餓素含量。此外,在沙拉中也可加入一些蛋白質與油脂,以幫助身體分泌膽囊收縮素及YY胜肽以提升飽足感,而高強度運動則有助增加肌肉,提升其燃燒熱量的效能,並防止除脂後的新陳代謝率下降。毅力是維持減重長期效果的關鍵。如果你等到變胖才減肥,要克服的挑戰會比持續控制體重的人還要艱辛。面對狡猾又頑強的脂肪,你也必須拿出同等本領迎戰。有了正確的動力,長期減重便指日可待。畢竟,足智多謀如傑森.包恩,有時也提防不了脂肪悄悄爬上下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