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March 13, 2019

幸福 長庚醫院體系: 醫務/研究/偏鄉/弱勢/外交全涵蓋 (人事支出52%)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推分級醫療 要玩真的 2019-03-11記者黃以敬、吳亮儀/專訪 一年高達逾九百萬人次就診、幾乎逾三分之一台灣人口就醫的長庚醫院,不只是台灣醫務量最大,更有如領航群雁飛行,與五百多家基層醫院診所合作推動分級醫療,去年下半年轉出一萬八千人次病患,今年更將轉出三萬多人次;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強調,病患對醫師有信賴、轉診不易,但分級醫療應要「玩真的」,各級醫院有不同使命,長庚必須作為發展頂尖醫療及研究的醫學中心,還要與國際競爭一流定位,這些不是要追求高利潤,而是要回饋到社會與病患,也要讓醫師更有發展空間,最終更要成為讓民眾與醫護員工都能幸福的醫院。
駁最賺錢 醫務收益不多是「吃老本」 問:長庚醫務量全國最大,外界常稱「最賺錢的醫院」,財報卻顯示醫務所得是倒數?如何界定長庚定位?答:林口長庚為例,去年財報看似結餘七十多億,但其實長庚體系一年診療九百多萬人次、全國最多,真正向病患收費的醫務收益卻僅一億多,遠不如其他醫學中心動輒十幾、二十億的醫務收入,長庚根本是倒數。長庚其實是在「吃老本」,是創辦人(台塑前總裁王永慶)早年不希望長庚為了怕虧損而犧牲醫療品質,因此捐贈台塑等股票而長年累積下來的股息股利,讓長庚可持續發展並提供如此龐大的服務量。再論財務結構,長庚的人事支出高達五十二%,其他醫院則約四十%左右。這還是牽涉到價值觀,長庚有兩個「中心」,一個是病患,所以,醫務所得會在十名外;另一是員工為中心,因員工是資產,生活環境和待遇應要滿意,例如長庚今年年終就發出了四十六億,幾乎可建一所新醫院了。
問:醫界五大皆空問題頻傳,住院醫師九月又將適用勞基法,工時降為每周八十小時,對醫界影響大?也曾傳出醫師外流危機的長庚如何因應?答:數據會說話,去年長庚員工的離職率小於四%創下歷年來最低紀錄,這就是向心力,要讓員工有向心力,醫院才能永續發展。因應住院醫師要調整工時,長庚去年就逐步把制度作好調整,是完全合法。長庚的住院醫師大概是全國最大量,也因此較有較足夠人力去調整輪班制。但也因住院醫師全國數量、醫學院畢業生是固定的,醫院人事成本確實一定會增加。主治醫師更是重點,目前八十小時絕對一切依法實施。未來端看衛福部政策如何推行,長庚都會遵循作好準備。特殊是,長庚仍有鼓勵醫師多元發展的制度,以林口長庚有一千多名主治醫師為例,若醫師對研究或教學有興趣,例如一半時間臨床醫療,三分之二或一半時間挪做研究或教學,因此醫務收入薪資恐會有差距,這就由醫院給予彌補,這是要讓有興趣的醫師更多元發展。醫師作研究或教學,最終都會回饋到醫療進步,我們就要支持。
推雁行計畫 門診今年可減量4 分級醫療也是醫界須面對的政策目標,長庚有全國最大規模醫務量,一年減二%門診,今年更要減四%?答:很多病人信賴長庚醫師,就算是醫療到一定穩定程度或小感冒,要把病人轉到基層院所,確實很難,必須對病人及醫師大力宣導及說服。但醫學中心要發展頂尖醫療及研究,分級醫療等政策是有意義的,當然要「玩真的」。長庚即推行「雁行計畫」,去年起號召二百五十六家診所和小型醫院加入,去年下半年一萬八千人次病患轉診到基層,現已增到五百六十家,今年增到四%、轉診會逾三萬六千多人次。政府還未宣示推動分級醫療,長庚就已逐步酌減週六門診和夜診,我們也認為,醫師負擔應酌減,對醫師及病人都有好處。長庚本身就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診所。醫療機構不管大小,都應有各自特色和任務。但例如基隆和嘉義長庚為區域醫院,但都被要求要到醫學中心水準,嘉義長庚是醫療虧本最多,但它被要求的任務及醫療品質就是這樣,虧本也沒辦法。又如雲林長庚,一個那麼小的地區醫院卻有MRI核磁共振,很多大牌醫師去雲林看診。也因長庚認當初設立就是定位公益醫院,不可能要求賺錢,虧損難免,雲林長庚甚至有定期社區檢查、追蹤,整個雲林就是個模範社區計畫。長庚體系希望是作到「幸福醫院」,在醫療上能服務台灣民眾,不求最高利潤,而要有最高品質服務,對內則以員工為重心,要建立向心力。長庚要更脫胎換骨,不同領域都要讓台灣民眾幸福。
投資30 鼓勵醫師研究AI、精準醫學 問:長庚醫務量最大,醫學研究也多。面對台灣少子化與高齡化,有哪些研究新重點?研究及醫務如何兩全?答:長庚體系對臨床、教學、研究三者力求平衡發展,一直是很清楚的目標方向。臨床要做到高品質服務,教學則是一年有至少一千五百個住院醫師來學習,這對未來醫療發展很重要,教得好,未來醫師更能勝任。研究的目的,也是要將研究結果運用在病患身上。長庚去年研究經費就投資近三十億元,醫師可依興趣和經驗做研究,醫院也會針對社會發展和國際趨勢來鼓勵研究。例如,「人工智慧AI」,全球都積極投入。但人工智慧要有大數據,長庚一年九百多萬人次就診、手術逾十九萬次,世界各國AI公司都想找長庚合作,國內中研院也是,長庚鼓勵自己醫師做研究,也絕對開放與學術界交流合作。另一重點將推動「精準醫學」,例如同是糖尿病,但針對不同基因與體質病患,可不同用藥而更提高療效及避免不必要醫藥耗費,癌症化療或標靶治療,也可更精準看那些人合適,哪藥最有效,也就是個人化醫療。醫學治療勢必會往朝這趨勢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後,全球都很積極,進步很快,這也就是長庚的重點目標之一。癌症治療更有它的急迫性,長庚率先推動國際頂尖的質子治療,目前只有林口和高雄,每年一千五百個病患,有很多經驗,後續研究也在做。細胞治療,國內的特殊管理辦法近日出爐了,這也是很重要的新領域。另一更有趣的新領域,是「微菌叢的植入」,就是用糞便植入體內作治療,這也被視為「絕望中的希望」,前所未有的新治療;長庚是全國第一例,現已有三例,都很成功。這東西不只針對細菌感染,甚至也對心血管、甚至癌症可望有幫助,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長庚近期積極投入兒虐預防及運動醫學,似乎醫界較少見?答:我也要強調,醫學不只求頂尖化,長庚另一重點是臨床實用,對偏鄉、弱勢則要照顧,要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例如,人工電子眼,第一例是長庚,我們已有七例,對病人幫助很大,但一個就要六百萬醫療費用,長庚就提供補助。此外,醫學不僅「治療」,也要「預防」疾病。我們知道運動和健康息息相關,要讓國人健康能預防疾病耗損,運動員就是指標,長庚五年前就開始補助運動醫學,針對頂尖選手,指派醫師和照護員、營養師,甚至照護員是一比一陪同征戰,投入費用龐大,現在檯面上很多金牌選手都曾有受過協助,迄今已有兩百多個選手,長庚因此連四年獲得國家推手獎。但長庚去年起轉變方向,因頂尖選手多已有廠商補助,不用錦上添花,長庚轉而針對國中小或是一些有潛力者提供協助培養,目前約選定五、六百個潛力小選手,或諸如宜蘭國中小學等學校運動團隊來協助,運動教育、醫師諮詢、營養提升、傷害避免等等,計畫性協助體育人才,也希望提升國人正確運動觀念,就能減少未來醫療付出。又如最近兒虐事件備受重視,但其實長庚早在三、四年前就開始重點推動兒少保護。因為兒虐案件第一時間接觸處理通常是急診科醫師,統計顯示,近十五年來因為兒虐住到加護病房的人數就增五倍,長庚看到這數據警覺到事態嚴重,因此先從院內整合,包括小兒科,包括急診、外傷、眼科等等,這必須是動員整個體系的問題,這還不夠,也需官方單位出來,因此去年與警政署合作,長庚願意主動派出醫師到各地做教育訓練,也製作影片播放,今年跟社工司整合,明年要跟檢察官合作。要作這項「雞婆」工作其實很難的,因為通報後常須面對家屬會給壓力,但這是該做的,長庚就必須要推,因為這對面臨少子化的台灣及兒童是絕對有意義的。
醫療是台灣長項 應走出去打國際戰 長庚另一鮮為人知的數據,也是台灣收治國際病患最多的醫院?國際化也是目標?答:「既然要治療,當然就要選全世界最好的醫療。」去年全球知名的馬來西亞國手球王李宗偉傳出罹患鼻咽癌,選擇林口長庚治療,治癒回國後,馬國媒體大篇幅報導,問他為何到台灣治療,他回答要選最好的醫院去醫治。長庚光是去年,就收治了三萬五千名國外病患,佔不到長庚醫務總量一%,不排擠國內醫療,但這些人來求醫,我們都接受,衛福部也大力鼓勵,因為就是無國界的醫療外交。長庚一年更訓練國際醫師達一百七十位,他們到台灣、到長庚觀摩深造,很多受完訓都回國當主治醫師,不少當上各國醫院院長、主任,甚至有學員當上該國衛生部長。政府希望推動醫療外交一國一中心,長庚在各國都有醫療交流,今年更申請馬來西亞當重點對象,下個月長庚就會到馬國簽約,希望和馬國醫院、大學和政府部門合作,更多人才訓練與醫療交流,醫院會成為台灣與國際交流的平台。身為醫學中心,更當然希望醫療能國際化,能與國際競爭。醫療是台灣的長項,醫療體系不能自己滿意,長庚必須成為屬於國際級的一流醫學中心,包括臨床教學研究都需有國際水平,長庚會更鼓勵醫師多參加國際醫學活動,很多醫師已是國際醫學會會長,台灣必須要走出去。長庚與國內醫療院所是要合作,但要打的是國際戰,以台灣的實力,應在國際上更有自己的地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