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落地挑戰:需求「實打實存在」,商業價值如何挖掘? 北京新浪網 (2019-05-25 21:56)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賀梨萍 王心馨 來源:澎湃新聞 2018年9月21日,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參觀日,GOOGLE AI實時檢測癌症。 第一財經日報-東方IC 資料圖 近來,人工智慧在癌症檢測、病例分析、罕見病診斷等醫療領域「屢立新功」。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前景如何?人工智慧醫療公司的商業落地遇到了什麼困難?5月25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之未來(科學)論壇3「AI+醫療:賦能健康共同體」上,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盧策吾與體素科技CEO丁曉偉、聯影智能COO詹翊強、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以及騰訊優圖實驗室醫療AI總監鄭冶楓就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認為,在中國的環境下,「人工智慧+醫療」的需求是「實打實存在的」,但「人工智慧+醫療」本身的商業價值如何挖掘依然是個難題。騰訊優圖實驗室醫療AI總監鄭冶楓則認為,智慧醫療是一個很大的領域,靠單點突破,研發某一個病種的輔助診斷,很難落地。企業可以考慮在挂號、支付、電子健康卡、互聯網醫院、醫療百科全書等多個方面入手,尋求商業落地。談及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落地需要考慮的問題,體素科技CEO丁曉偉提出以下三點。首先是,演算法本身是否能夠得到醫療界的認可和接受。他介紹,現有的演算法評估標準通常以工程界的標準為主,不一定能夠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他表示,目前得到葯監局許可的臨床實驗,大部分在非常受控的環境下進行,而醫生對這種受控環境下做出來的數據,不見得真正認可。第二是監管的問題,醫療器械的使用和推廣需要葯監局的批准。第三是商業變現的問題。他認為,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更接近與體檢和預防,「有時候帶來的效果很大,但非常間接,不容易形成控費價值的影響」。近年來,人工智慧受到投資界的追捧,公眾對人工智慧的期待也日益提升。然而歷史上,人工智慧曾因公眾期待過高而幾經回落。聯影智能COO詹翊強在圓桌對話中談到這一隱憂。他認為,在目前的技術階段上,「人工智慧使醫生都失業」的情況不可能發生。他所在的公司在投放人工智慧產品時,更多的偏向於基層,「越是基層的醫生,越需要用到人工智慧技術」。詹翊強認為,把水平不高的醫生提高到三甲醫院醫生的水平是人工智慧賦能醫療的一種希望。他表示,雖然人工智慧的價值不一定能立刻轉化為企業的績效,但能夠讓更多基層的病人接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談到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落地的挑戰,詹翊強表示,處理實際醫療工作中的龐大數據量是一大難點。他介紹,在實驗室場景中,大量三維的醫療圖象數據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特別是在大型醫院里,可能有十台CT同時向系統輸送數據」,對數據處理的速度和精度要求極高,對整個信息系統的架構也有很多要求。(本文來自於澎湃新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