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ly 30, 2019

(Pharma營利率持續降17%, 精準/AI服務將勝出?) 醫材AI輔助醫生判讀陸續上市: 病理切片 (Paige.AI / 雲象); 腦出血CT影像 (愛因斯坦); AR眼鏡 (台灣骨王)


資誠副所長、生技教母曾惠瑾:科幻落地!AI為健保省下三千億 2019-07-18 13:57天下雜誌 1966年的科幻片,已經看到進入人體自動檢測病徵的超微小機器人,然而在若干年前,早已可用內視鏡做腸胃道檢查,不過醫生不太喜歡使用,因為如果直接用內視鏡,拿出來之後,還要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看片子進行分析。20195月,就有一家公司研發透過AI技術,幾秒鐘之內就可以判讀在我們的腸跟胃附近的病徵1969年的電影《星際迷航》,我們也可以看到不用抽血跟接觸,就可以掃描和診斷病兆的檢測。但在現實的世界,現在做的體檢還是接觸式。不過,以色列公司ContinUse Biometrics,可以利用幾公尺外非接觸性的感測裝置,直接檢查患者的心跳呼吸跟血壓;以前的科幻想像,如今可用數位科技克服。

數位藥丸,偵測你什麼時候吃藥 一般說到智慧醫療,比較限於醫療本身,但我傾向把它擴大,前端到健康,後端到照護。美國呼吸器醫療器材公司ResMed,就透過數位科技遠距調整患者的進氣量跟速度,讓患者更舒服,這是數位科技帶來的貢獻。美國另一家公司Paige.AI,也研發出透過深度學習輔助切片判讀,最近也拿到2019年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醫材認證。台灣也不遑多讓,雲象科技把病理切片轉化為數位化平台,同時利用AI輔助病理切片的判讀和醫師診斷。另一家公司愛因斯坦人工智慧,昨天才拿到FDA認證,也利用AI機器學習技術協助CT影像腦出血診斷輔助,滿足急診臨床需求。我們都曾是患者,當醫生開藥給我們,常常忘記吃,或者是不想吃,造成藥效不好,或導致保險給付增加,但美國Proteus開發的數位藥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把可分解的感測器放在藥丸裡,病患吃下去後,當藥丸與胃酸綜合產生訊號,即能偵測到患者有沒有吃藥、什麽時間吃藥,對於醫囑遵循非常有突破性效果。我在去年底拜訪HTC,看到他們如合透過VR做醫療教育。HTC透過VR認識人體結構,把一片一片的組織由外到內剝離。台灣骨王則是用AR眼鏡3D成像技術,事先拍攝病人骨骼組織,讓醫生即使在手術時只看到一灘血,只要把兩個影相疊影,就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骨骼跟組織,台灣骨王也因此拿到台灣TFDA認證。

傳統醫療不改變,就會虧損 未來醫療到底是什麼樣貌?根據PwC Global 2030未來醫療調查,2018年全球的醫療支出有10.6兆美元,但是到了2030年會提升至15兆美元。數字看似成長,但實際上傳統醫院跟醫藥品支出,在整體醫療支出佔比卻嚴重下降。由此可見,未來增加最多的項目是精準診斷、預防保健和數位醫療,這是全球的大趨勢。整個醫療需求的人口,因為人口老化以及衛生環境的改進,將從45億提高到2030年的68億,但是未來的人均醫療支出卻是下降的。傳統醫院支出跟醫藥品將下降24%,但在新興的精準診斷預防保健跟數位醫療的投資,卻增加超過200%,這是非常驚人的效果。如果我們的傳統醫療不改變,營業利益率將會從25%開始下降;樂觀是下降到17,但悲觀則可能降至負數,這對大家而言都是非常大的警訊。未來的醫療會帶來什麽樣的變革?未來的醫療會以患者為中心,所以它會產生新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並以數據為中心,產生數位科技平台,也因為跨界跟創新而產生新的產業生態系統。而綜合這些結果,所謂創新商業模式於焉誕生。像是英國國家健康保險局(NHS)跟新創公司Babylon Health合作,可以用AI進行遠距諮詢,可以做初診判斷,也可以做轉診的服務,NHS減少了3000萬次的門診跟80億英鎊(約3096億台幣)的支出。亞馬遜(Amozon)也可以跟Babylon結合,串聯起來的生態系統,能量也非常強大。另一家傳統醫療器材公司美敦力(Medtronic)透過IBM的做全自動的血糖機,可以偵測及解決糖尿病的問題,同時也開創了另外一條新的路,也就是他跟保險公司合作,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發展未來醫療,數位人才是關鍵 資誠最近做了一個數位醫療的調查,詢問台灣72家數位醫療廠商,跟全球發展領先國家相比,台灣的缺口在哪裡?後來發現我們在數位數據的處理跟分析方面是比較薄弱的。未來5年預計投入的重點項目,這個缺口在AI逐漸補起來,但在區塊鏈還是不夠好,所以台灣還要再加油。我們也問了113家專家跟產業的學者,台灣發展醫療產業的優勢?令人驚訝的是,大家都認為台灣的硬體是優勢,但在發展醫療的過程,如何延攬數位人才,完善人才獎勵機制,透過投資、併購、聯合營運方式跨界整合建構生醫產業生態系,擁抱數位科技帶來的新興醫療模式才是重點,非常值得台灣省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