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September 8, 2019

(大和證券) 台日生技策略模式: 日本技術台灣新創團隊孵化 熟成導回日本產業發展

 

台日生技大不同,合作互利打通國際藍海—專訪大和企業投資 陳播暉副總經理  BY GENEONLINE九月 4, 2019  大和企業投資為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旗下的獨立投資部門,與台灣密切合作,在2015年時,大和證券集團與國發基金共同成立「大和台日生技創投基金」,投資台灣與日本未上市的潛力生技公司。本次基因線上邀請到大和企業投資 陳播暉副總經理來與我們分享其多年在台日生技產業所見。

台日生技大不同,各具優勢  台灣與日本的生技產業環境,與許多亞洲國家相比之下,更為穩定且成熟,政府亦投入諸多資源支持產業成長,身為亞洲生技龍頭的日本市場,吸引各國爭相搶進、積極合作,鄰近的台灣也有許多廠商躍躍欲試,然而台、日各自的產業結構與格局還是大不相同。陳播暉表示,日本的產業結構其實相當簡單,就是「學研+大廠」,日本生技醫藥的學研基礎相當厚實,從其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可見一斑,為產業打下穩固基底。而另一端則是由大型企業撐起一片天,日本生技領域的大型企業如武田製藥、Astellas等規模強大,具備與歐美國際大企業競爭的實力。然而學研與大企業間卻出現明顯斷層,中小型階層的公司較為薄弱,且新創意願少,因此雖有些學研成果可技轉給大型藥廠,但大多技術無法順利商品化,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發階段,實為可惜。台灣恰巧相反,具備一定水準的學術研究基礎,尤其在醫療方面更具優勢,但與歐美日等地相比,較為重視應用面,以致學研深度較淺,而大型企業多以學名藥廠或是銷售型公司為主。然而,介於學研與大型企業之間的中小型企業、新創公司等卻發展蓬勃,尤其近年台灣新創生態逐漸成熟,大家對於投入新創具備相當高的熱情,也成為推動學研商轉的力量。  

產業特性互補,台灣成為跨足國際的首選之地  陳播暉表示,台日兩方的生技產業結構,剛好可以形成對應的互補,因此,近年來逐步發展出一種合作模式:將日本扎實的技術交由台灣厲害的新創團隊經營孵化,逐漸熟成後,再導回日本產業發展。這樣的模式可以幫助日本提高技術成功商業化的比例,同時也讓台灣優質的經營團隊有機會在國際展露頭角,或爭取到日本大型企業的合作。此外,台灣其實也是許多日本企業跨出海外的首選之地,因為台灣普遍英語程度較高,且生技產業界與中國、美國、歐洲等皆建立良好的連動關係,因此將台灣作為進軍海外的首站,再逐漸將觸角伸向國際,已成為日本許多企業的考量重點,甚至有些日本企業採取將台灣設為根據地、設立母公司,並在日本、美國等地設立子公司的方式來佈局未來市場。可見台灣的產業環境已成為在亞洲進軍國際的重要位置。今年的BIO Asia大會,大和投資亦帶領五家的日本廠商來台展示獨特技術,期望能跟台灣產業有更多的互動與合作。  

建立雙方「共同語言」,打破投資冷局面  生技產業領域廣泛,但不論是哪個領域,要立足於市場,從研發、臨床、專利佈局、到上市,每個階段對於資金的挹注皆有相當程度的需求。而在投資氛圍較為冷淡的時期,該如何活絡生技圈的投資呢?陳播暉認為幫助生技公司與投資方建立「共同語言」相當重要。由於生技產業是具有高度專業導向特性的產業,以致於許多投資人對生技的發展與動向相當陌生,不熟悉與不了解造成了低投資意願的情況,使得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可能依舊沒有充足的資金挹注。為突破這種困境、提升投資熱度,陳播暉連續兩年籌組金融投資參訪團,透過事前的協調與溝通,可讓生技公司更了解投資人所需,避開過於專業的科學技術,從資金規劃、財務需求、公司未來走向與技術潛力等方式著手呈現,讓雙方更有共同語言,也讓潛力公司獲得更多被投資機會,搭建起異業間的橋樑。而生技產業中的「熱門領域」如細胞療法、基因檢測等,雖然容易吸引投資人關注,但真正能獲得資金的關鍵還是公司本身的潛力與營運規劃,因此,他建議生技公司在尋求資金時,可把心力著重在呈現公司的潛力、價值與未來規劃,將更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