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近視商機 隱形眼鏡三雄大火拚 2019年9月6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搶攻全球近50億人的近視商機,隱形眼鏡廠商大火拚,除了嬌生、博士倫等全球五大廠外,精華(1565)、金可-KY(8406)、晶碩(6491)等三雄也全面布局,並以新材料和具藥物成分產品對戰,而少量多樣化的彩色片則是台廠最大利基。晶碩總經理楊德勝表示,去年全球隱形眼鏡市場規模預估約8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627億元),年成長6%。隨著近視人口的成長,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已有近30%、約23億人患有近視問題,加上散光、老花人口增加,隱形眼鏡市場的商機亦將持續成長。根據現行趨勢推估,2050年將有50%人口、近50億人有近視問題,且高度近視將高達10億人。楊德勝認為,未來讓眼睛更舒適的新材料和具藥物成分的隱形眼鏡產品將成為決戰點,而台廠的醫療產業和材料開發都有不錯的優勢。據了解,在這一波對戰中,精華光學很早即投入能改善視力的隱形眼鏡研發,而金可也傾全力針對材料下功夫,晶碩更已結盟工研院等國內和日本藥廠開發新產品。楊德勝認為,以嬌生、博士倫等國際大廠的規模,台廠因產能不夠,連要爭取代工都難,由於國際大廠須要的是產品規格化的大產能,因此,對於小量多樣化的彩色片反而較難投入,這是台灣隱形眼鏡廠商的機會,如果能在材料和開發具藥品成份的產品,應該很有機會打進國際市場。
Pages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9
創投基金歐美平台技術 價值 高於 腫瘤治療
技術平台投資 超車新藥研發 2019-09-05 12:01先探投資週刊【文/徐玉君】生技醫療是繼半導體產業之後的另一個逾兆美元產業,產業涵蓋的範圍也遠遠大過科技業;而投資不外乎選對趨勢,也因此,國際創投基金的資金流向,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尤其歐美生技產業蓬勃發展,自然能從創投基金對健康醫療相關的投資領域看出趨勢。近年來創投基金鍾情於生技、醫材與診斷工具相關領域,當中的生技占比最高,然今年在生技投資中的次產業,首度出現投資「平台」的金額高於「腫瘤治療」,顯見擁有技術平台對新藥研發將成為一個助力的投資趨勢。先從健康醫療創投基金募資情況說起,根據美國矽谷銀行引用Pitchbook的數據指出,美國健康醫療領域的創投機構在去(二○一八)年的新基金募資金額達九六億美元,較一七年成長五.五%;而今年上半年完成募資的新基金則已達五八億美元,是去年度的六○%,顯然對醫療領域投資的資金力道仍然強勁。
創投投資趨勢動見觀瞻 矽谷銀行將健康醫療領域區分為生物製藥、診斷/工具(Dx/Tools)與醫療器材三大類,今年上半年對上述投資金額分別達七七.三億美元(占比六四%)、二一.六四億美元(占比十八%)、以及二二.六二億美元(占比十九%),顯而易見,生物製藥是健康醫療投資最大宗。不過當中的醫療器材卻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金額達去年的五五%,預料全年投資金額將超越去年。雖然觀察過去數年健康醫療基金對於三大領域投資的金額或占比持續成長,但是比率變動並不大,但是卻能發現不同之處,尤其對生技製藥類別的投資,從二○一三年以來,健康醫療基金對歐美不同適應症類別的A輪投資中,均以「腫瘤」治療為大宗,但是今年上半年這個現象翻轉了。其對歐美生物製藥「平台」次領域的投資金額達六.五九億美元,首度超越「腫瘤治療」領域的四.八三億美元。雖然以投資件數來看,「腫瘤治療」的投資件數仍略高於「平台」投資件數,但是換一種說法就是,平台的價值已經超越新藥研發。以這個思維來看,擁有技術平台的公司,很有機會在生技製藥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技術平台就是智慧財產(IP),今年國內生技公司有高達十一家簽訂授權協議,包括浩鼎、東洋、因華、台微體、台康生技、瑩碩生技、基亞、景凱、亞獅康KY、博錸、逸達等;然而當中的台微體、瑩碩生技、博錸等,都是技術平台授權,與大藥廠合作研發新藥,台灣的生技技術平台開始在國際市場被發現。
國高總醫: 雙向定位開刀房 (Bi-plane Hybrid OR)」啟用
2019-09-03 20:32林瑋豐「雙向定位混成式開刀房(Bi-plane Hybrid OR)」啟用典禮 由院長柯朝元將軍及國防部軍醫局藥政處長謝政智上校於日前主持「雙向定位混成式開刀房(Bi-plane Hybrid OR)」啟用典禮,並邀請南區校友會潘志勤理事長、高雄榮民總醫院林曜祥副院長及國軍高雄總醫院所屬各分院院長、里長及消防隊長等50餘位貴賓,共同見證啟用典禮。
保障相關人員的輻射安全 不斷提升醫療品質 雙向定位混成式開刀房有異於一般的單向平板設備,此項攝影透視系統,搭配可折疊式萬用手術床,更適合高階雙向的透視定位裝置,為全台相關設備中最高階的機種之一。採用雙向執行腦血管、心臟血管手術、脊椎顯微手術及介入性治療,並配合智慧型劑量調控,降低X光及顯影劑的用量,在獲得絕佳的影像品質中,同時保障病人與醫護人員的輻射安全,真正可達到多專科運用,不斷提升醫療品質,未來國高總醫療團隊將充分發揮「雙向定位混成式開刀房」的多項優勢,持續挑戰多重創傷、重症的病人,為高屏軍民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台灣機會) Vivo創辦人 孔繁建: 中美貿易大戰 中國投資美國生技降80%
生技資金斷鏈,BTC專家:政府管太多 2019/09/05 07:57 時報資訊【時報-台北電】生技資金斷鏈、行情低迷,4日持續成為「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熱門話題;專家認為,政府管太多讓產業發展綁手綁腳,建議政府應由參與改為監督角色,國發基金和四大基金應加入成熟期的投資,幫助正處在「生長痛」階段的生技產業。全球最大華人創投Vivo創辦人孔繁建認為,中美貿易大戰,中國投資美國生技已降了八成,這是台灣的機會,只要不牽涉到國防,政府應該讓更多活水進來,活絡生技產業。他認為,生技新創產業要吸引資金進場,最重要的是IPO和併購,但台灣法規限制資金出場和併購都很難,導致許多外資不願意到台灣投資,期盼政府能從參與資本市場的角色改為監督角色,才能真正活絡台灣的資本市場。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表示,目前資本市場是由政府管制,而美國的那斯達克和香港股市都是由市場機制主導,美國與香港是律師與會計師在審核,台灣是政府管太多,阻礙產業的發展。再則,國發基金點火生技產業雖然十分成功,但後續柴火卻不夠,應請四大基金也加入投資行列。已有在台灣和美國上市經驗的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認為,生技業是資金驅動的行業,跟傳統電子業不太一樣,較多無形資產,但台灣現在資本市場的設計還是比較著重在有形資產。他指出,從美國的資本市場,申請IPO上市平均只要4~6個月,而台灣卻要10~13個月;台灣增資申請流程平均是5~7個月,美國只要1~3個月,而且許多創投甚至只能投入上市前公司,因為法規限制資金無法投入上市後公司。台灣資本市場若要邁向國際化,除了基礎建設要國際化外,整個時間軸都要隨著市場去做變動,要能縮短審查流程以與國際接軌,並要增加對次級市場的投資。(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搶醫療觀光商機 東南亞私醫砸百億不手軟
出版時間:2019/09/03東南亞似乎已成新興醫療觀光勝地,泰國私人醫療院所紛紛砸大錢興建設施、引入新設備,甚至派員赴海外宣傳,盼望爭取更多更多外國來客業務。路透 東南亞似乎已成新興醫療觀光勝地,泰國私人醫療院所紛紛砸大錢興建設施、引入新設備,甚至派員赴海外宣傳,盼望爭取更多更多外國來客業務。《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在泰國政府出台新規限制醫療院所對本國民眾的收費後,當地私人醫院營運商紛紛砸大錢引進新設備或興建新設施,希望能吸引更多有錢的外國病患來就診。位於曼谷的連鎖醫院Phyathai Hospital今年稍早啟用了1座新設施,為外國病患提供高階醫療照護,專攻心血管護理、神經內科、外傷與再植手術等服務。該院執行董事Anantasak Apairatana透露,醫院方面希望將外籍病患人數佔比,在今年底前由現行的25%提升到40%。Phyathai Hospital母公司BDMS(Bangkok Dusit Medical Services)為開設這座新設施,斥資達100億泰銖(約108.92億元台幣)翻修建築物、添購新設備,與設立專科實驗室。BDMS旗下涵蓋6大醫院集團----曼谷醫院(Bangkok Hospital)、Samitivej Hospital、BNH Hospital、Phyathai Hospital、聖保羅醫院(Paolo Hospital)、皇家醫院(Royal Hospital)----不僅是泰國最大民營醫療機構營運商,且在全球民營醫療集團中市值位居第5大。另一家連鎖醫療機構吞武里醫院(Thonburi Hospital)的營運商Thonburi Healthcare Group,也已耗資42億泰銖(約45.75億元台幣)用來爭取海外病患業務,其中40億泰銖用於2月才在曼谷開業的醫療中心Thonburi Bamrungmuang Medical Center。Thonburi Bamrungmuang Medical Center設有600個床位,提供人工受孕、整形手術、糖尿病足治療、數位牙科等服務。Thonburi Healthcare創辦人兼董事長Boon Vanasin說:「在這座醫療中心,我們預期將有多達95%的病患,是願意付出更多費用以獲得專門醫療服務的外籍人士。」根據吞武里醫院的研究,在泰國醫療院所,外籍病患的每日平均支出為3.5萬泰銖(約3.81萬元台幣),是本地民眾的近乎3倍;泰國本地民眾在醫療院所花費平均每日約1.8萬泰銖。而Thonburi Healthcare預期,Thonburi Bamrungmuang Medical Center開業後,每月營收平均可望達1億泰銖(約1.09億元台幣)。
繞道手術費僅美國1/8 外國病患貢獻3成營收 自泰國政府數年前開始推動醫療觀光產業後,當地私人醫院就爭相向外國病患招手。泰國醫療院所最大優勢之一,在於收費相對低廉。例如,在美國進行1場心臟繞道手術收費可能達12.3萬美元(約386.24萬元台幣),在新加坡也要1.7萬美元(約53.38萬元台幣),但在泰國只需1.5萬美元(約47.1萬元台幣)左右。不過,想靠富裕的外來病患建立新事業並非沒有風險,至少必須捨得先投資升級軟硬體並花錢行銷。Bank of Ayudhya旗下研究單位Krungsri Research分析師說:「許多私人醫院都瞄準了外籍病患,這讓競爭更加激烈。一些醫院為吸引更多外國人,甚至派員到海外宣傳與行銷,尤其是中國。」根據泰國觀光局(TAT),包括入境旅客與居住於泰國的外籍人士在內,2018泰國私人醫院接待的外國病患達342萬人,合計帶來高達1400億泰銖(約1524.88億元台幣)收入。泰國私人醫療院所1年營收總計約5000億泰銖(約5446億元台幣),這意味目前民營醫療產業已有近3成收入是仰賴外國來客。而且泰國政府5月出台新規對私人醫院利潤率設限後,更加深了民營醫院從外籍病患身上賺取更多診費,彌補因法規所減少收入的迫切感。新法規要求所有醫療院所必須向政府揭露自身供應的藥物、用品與服務相關收費,並將這些資訊向患者公開,期望藉由收費透明化來鼓勵競爭。同時,約有3900種藥物被政府列入「價格控制清單」,目的在於限制醫院透過這些藥物賺取的利潤率---大部分都低於10%---且醫院若要調漲價格須先經政府批准。泰國商務部內貿局(DIT)局長Wichai Pochanakit說:「這個措施是為了讓病患在接受治療前,先瞭解必須付出多少醫療費用。這給予民眾選擇自身可負擔的醫院的能力。」新法規明顯對醫院獲利造成影響,儘管大型醫院管理層普遍不願透露,但BDMS、Rama 9 Hospital等在泰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大型私人醫院,至6月止的季度純益分別下滑了10%及29%。(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日立CDMO製造 諾華CAR-T/ 擬合資台灣 建細胞製造工廠
類半導體產業鏈的再生醫療是台灣優勢 2019/09/10 工商 杜蕙蓉 再生醫療產業已進入類似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工業局今(10)日合作辦理論壇,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指出,半導體的經驗應用到細胞與再生醫療的製造與品管,在台灣發展具有一致性品質保證的高規格細胞製備場所,並引入雲端監測系統、發展再生醫療的產業自動化流程,是台灣獨一無二的優勢。 林世嘉指出,半導體的產業鏈分工略分為IC設計、IC晶圓製造、IC封裝與測試、IC模組與通路;這與再生醫療產業鍊中的研發、細胞製備、品管與物流、提供治療等相似。台灣於半導體的製造與品管之優勢在於晶圓製程中的良率管控、高規格的無塵室、數位品管系統、產業自動化流程與設備自製能力高;在半導體產業已有成熟的分工下,期許未來再生醫療也能建構出類似的產業鏈分工型態。日商日立化成再生醫療部副部長古石和親指出,日立當前已和全球重要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如諾華CAR-T產品也是由日立於美國之CDMO所製造,日立最終希望能建立一個全球一致的製程品管的標準,以CAR-T療法為例,日立預期在2022年將再生醫療之成本降低47%;而為因應全球再生醫療市場預計於2028年將擴展到2500億美元的趨勢,日立預計將與台灣業者合資於台灣建立細胞製造工廠,並規劃持續革新提升如自體細胞製造、異體細胞製造、分析及檢測等環節之技術。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生技產業是台灣下一步要發展的經濟力量,經濟部的角色是將台灣研發能量與衛福部的標準整合並擴大規模,再生醫療產業需要高精度的設備與工具,也將帶動台灣相關產業的參與。「台灣大量人才集中在生醫與理工領域,前者是再生醫療的研發主力,而後者將有助於工廠與製程的建構,經濟部則要思考如何整合資源,讓產業發展更順暢,為台灣打下健康的細胞治療產業基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政府已經注意到再生醫療領域的潛力與重要性,期待與各界合作共創再生醫療產業鏈。科技部謝達斌次長則說明,科技部相當鼓勵再生醫療領域的研發突破,台灣已有許多優秀的生醫研究可貢獻再生醫療產業鏈,「目前的細胞治療是春秋戰國時代,最後勝出的往往來自於多個利基的結合,台灣若要發展此領域,需要找到好的戰略夥伴,透過新創、併購,串聯上下游的能量。」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提出,台灣細胞治療產業人力成本佔整體成本的50%,封閉系統/自動化技術可以讓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使細胞治療更具成本效益。而在盤點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各個環節後,目前仍缺乏上位專利技術,需導入新材料與新結構的設計,尤其是化纖及化工產業,另一方面,發展分段獲利的經驗模式、高規格的量產設備,也都是台灣發展此領域要面臨的挑戰。此外,未來也預期引入人工智慧(AI)及資訊系統打造細胞製造工廠2.0。(工商)
重粒子治療競賽: 鴻海投資台大 百億元/ 北醫18億元成立小型設備
台灣醫療科技展 創三紀錄 2019-09-08 22:33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再創三大指標,主辦單位Taiwan Healthcare+(簡稱THP)表示,今年迄今報名參展廠商已經將近1,900個攤位數,較去年成長四成,持續創下新高紀錄,另透過該展,今年全球四大重粒子設備廠將參展,且亞太地區各醫院院長都將來台齊聚,同步寫下三大指標。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迄今邁入第三屆,將於12月5日到8日在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歷屆主要特色是以醫院為平台串聯生技與科技產業。今年的特色則是,串聯亞太第一線醫療機構、科技、製藥、醫材生態鏈,超過500家參展商、17國、逾1,850攤位,國際鏈結60國際專家講者、50家醫療機構、65家頂尖IT大廠,將共同布局亞太2.6兆美元的大健康產業商機。在展會規模上,THP表示,去年展出攤位數為1,358個,今年迄上周報名廠商的劃位數已經超過1,858個,同時也寫下生技相關產業展的新高紀錄。業界預估,今年的醫療科技展有機會突破1,900個攤位。THP說,就目前的規劃,現在南港展覽二館場地已經全滿,攤位「已經畫不下去」,但現在報名的廠商還是陸續進來,因此會考率「喬」出7樓的會議廳,讓後面加入的公司能夠順利參展。特別的是,THP說,今年全球重粒子設備大廠看重台灣市場,認定台灣將成為亞太區癌症重粒子治療的中心,因此積極布局台灣,並且將來台參與醫療科技展的展出,該展將為重粒子設備畫出專區。根據統計,目前衛福部已經發出的重粒子設備執照約十張,包括北醫、台大、長庚、北榮等醫院都逐一成立重粒子抗癌中心,其中,北醫將成立一套小型重粒子設備,斥資約18億元,而台大則由鴻海投資,斥資則逾百億元。業界預期,今年底前,有三家醫院的重粒子設備將可投入營運,而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將陸續有十部重粒子設備將開始運作。看好未來台灣將成亞太重粒子抗癌重鎮,此次重粒子設備大廠瓦里安、日立、IBA、住友,都將來台參加醫療科技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醫療科技展將舉行「亞太醫院主席大會」,將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大醫院負責人都找來台灣。THP表示,由於醫院是所有生技產品的「市場出海口」,現在我們把亞洲的醫院院長全部找來,現成的生意窗口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