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技業的小巴菲特們… 2020-05-25 00:04 經濟日報 / 林榮錦 有人問我,如何幫台灣生技產業健康的成長?這個問題很大,我反問他,你覺得股神巴菲特會去企業上班嗎?後面的問題,看似與前一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其實隱含著解答。我認識一些成功的投資家、企業家,我觀察出他們其中一個共通點是,在成為企業家、經營者之前,他們是非常專業的產業分析師。奠基於他們在產業打滾十幾二十年的經驗,對產業生態精熟,因此在產業評估、企業整合、育成投資時,多能信手捻來、創造多贏局面。我姑且稱他們為,小巴菲特們。在美國這些小巴菲特們,歷經產業淬鍊後,用自己多年的產業經驗看案子,通常十拿九穩也都成為華爾街金童,年薪超過1,000萬美元。他們很年輕就從華爾街退休,有的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有的人則選擇去「慈善企業」,或幫美國一流名校管理退休基金。巴菲特的成功舉世皆知,他當然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他跟這些小巴菲特們一樣,最後只會為了理想而工作。在美國,上述這類人很多,他們投資的同時也協助企業健康成長、開枝散葉。回到題目上,我的答案是:台灣生技產業要成功,需要這樣的人。但去哪裡找這樣的小巴菲特?在台灣,這類人不少是潛藏在各產業中的好手,因為「無處去」,所以繼續在產業中度日。究其原因,是因為台灣永續型產業投資基金太少了,生技領域除了晟德旗下的玉晟生技投資外,只有鑽石生技投資。至於為何這類投資機構不多?值得進一步探究。一般投資基金的成立年限約七到十年,而永續型的投資基金,顧名思義即沒有基金存續年限。然而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個缺點,因為沒有出場機制,因此願意成立這類基金的人不多。此外,最大的關鍵在於台灣永續型產業基金要掛牌上市仍有困難。但其實,台灣應該鼓勵永續型產業基金上市,如此才能匯集更多的小巴菲特們,讓他們找出台灣潛力創新企業,整合、壯大他們,讓產業能夠蓬勃起來。以晟德為例,玉晟無法單獨上市,因此併入晟德。但玉晟旗下有許多具實戰經驗的分析人才,協助集團持續擴展及產生綜效,近年來也締造出許多傲人的投資案。舉例來說,前有智擎、現有澳優,晟德投資澳優的未實現利益超過200億元,許多大陸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預期也將創造新指標。投資生技產業的關鍵,即找出企業的核心能力,但核心能力是財務從報表裡找不出來的,一般的分析師,只能從數據中看企業。只有具有產業經驗的分析師,才能從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看出他是否有投資價值。再以晟德投資國光為例,當年我在晟德董事會上提出這個投資案時,有人問我,這家公司你為什麼敢投資?這位董事之所以有此一問,就是看到國光積年虧錢、沒有獲利。但事實上,國光早已走過疫苗開發的全產業鏈過程,曾與國際大廠合作也有產品上市,這些難得的經歷,就是他的核心能力。同時當時國光也已正向現金流,進一步說,國光的死亡幽谷已經走過,一家有能力、技術、經驗的公司,只是暫時性的「缺錢」,我為何不敢投資?台灣還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值得我們去探詢。不論新冠疫情如何發展,全球生技產業未來必是美中兩強的天下,台灣逾百家的生技創新企業如何打入兩強的世界?在此之前,必須先有具企業經驗的投資人注資與整合他們。(本文由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口述,記者黃文奇採訪整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