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ly 21, 2020

(美食街/商店街 撐起天) 醫院大賺78億元?? 真相是 醫療本業大虧~4億元

楊哲銘:醫院該不該賺錢? 楊哲銘/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 新聞斗大的標題寫著長庚蟬聯最賺錢醫院大賺78億元,街談巷議竊竊私語,醫院1年可以賺這麼多錢?果然如台灣歇後語所說:「第一賣冰、第二當醫生。」這個新聞標題沒有讓社會看到的真相是,林口長庚醫院醫療本業大虧近4億元,只是靠股利等非醫務結餘82.32億元,整體結餘78.41億元,長庚醫院之所以股利那麼多,是因為創辦人多年來捐助的台塑集團股票,這是絕大多數醫院所沒有的。其實這次健保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半數醫學中心醫療業務結餘虧損,要有些許盈餘都要靠停車場、美食街等醫療業務外的收入。這次新冠肺炎肆虐,進入醫院陪病人數受到嚴格的管制,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美食街的生意當然也大受影響,過去醫院評鑑標準修訂時,常常出現應該禁止醫院廣設美食街,以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的聲音,但是因為許多醫院如果把美食街或商店街收了,立刻陷入虧損,所以一直難有共識,台灣的大型醫院都像百貨商場,也就見怪不怪了。醫院以救人為目的,民眾通常會期待醫院具有非營利的性質,但是醫院運營如果只是損益兩平,表示醫院靠折舊拿回來的錢最多只能重置原來的儀器設備和建築,沒有辦法提升醫療水準,再計入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醫院如果只是不虧損,代表醫療品質不能進步,只會倒退。由以上的論述可知,醫院一定要賺錢,投資必須跟上經濟擴張及時代進步的速度,長期來看對社會大眾才有利。但是到底賺多少才算是合理?當然見仁見智。根據美國醫院協會的統計數據,21世紀以來美國醫院的盈餘逐年上升,近年來都維持在8%以上,即便80%的美國醫院仍然是非營利醫院。美國因為沒有法定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可近性很差,但美國是全球醫藥科技最先進的國家大概無庸置疑,所以如果要超英趕美,讓醫院有8%的盈餘也不為過。健保明年的安全準備金即將低於1.5個月,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曾表示,年底勢必要增加健保的規模,不排除由政府公務預算挹注,或是調漲保費。健保局前總經理張鴻仁教授6月發表《2030健保大限》新書,呼籲2020年應該開始處理健保費率問題,否則醫護長期血汗,人力會開始流失,越來越多高科技醫材、藥品不會納入給付,到了2030年健保就崩盤了。是不是應該適度調漲健保費或是調整費基,光看多數醫學中心醫療業務結餘都虧損,就可以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特色醫材產業聚落: 南科高雄園區

3D列印 助攻南科生醫聚落 2020/07/12 中國時報 許昌平 新冠疫情為醫材產業帶來更多的關注和機會,目前南科生醫產業聚落已有78家特色醫材業者進駐,工研院選在南科高雄園區建置「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以智慧製造流程與設備,協助醫材廠商從設計、試製到商品化製作一氣呵成,開發金屬3D列印醫材,搶攻醫材國際市場

為病患量身打造 降低風險 醫材和3D列印結合,成為對抗新冠肺炎利器之一,例如工研院用3D列印技術製造呼吸器原型外殼,義大利也有新創企業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呼吸器上的閥門。3D列印技術是精準醫療的一大利器,對醫生與病患都有正面效果。對醫生來說,透過3D列印技術可輸出真實3D臟器模型,供醫師研究參考,更可為病患量身打造所需的醫療器材、輔具,及客製手術導引板,協助醫師精確下刀,降低手術風險。對病患而言,在醫師講解病情時,可以實際觀看並觸摸3D列印模型,了解手術的始末,降低術前不安,並減少醫療糾紛的產生。另外,也能藉由3D列印量身打造醫材,提高舒適性跟治療性。由於高雄近年從原本的模具和金屬加工重鎮,轉型為牙科和骨科材料廠商的聚落,目前在南科已有78家特色醫材業者進駐,若能以工研院的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為基地,連結相關3D列印粉末材料、設備和醫材廠,將使南台灣的3D列印產業鏈更具規模,有助產業在醫材領域奪得先機。

成立示範場域 當業者後盾 例如,目前示範場域已與福家牙技合作,預計推出鈦合金的活動假牙金屬彈性床,未來也能透過金屬3D列印技術,製作出強度更高和延展性更好的活動假牙,讓假牙更服貼,減少滑脫掉落與異物感。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執行長曹芳海表示,工研院成立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配備生醫專用等級3D列印設備,成為產業和醫界發展3D列印強力的技術後盾。該場域以智慧化生產管理、預前模擬服務與雲端接單系統,提供全方位的3D列印製造流程,協助業者在認證及客製化醫材的試量產,有助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為南台灣注入智造新能量。此外,像高雄榮總也已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金屬3D列印醫材,提供口腔癌術後患者顏面修復彌補物。以往口腔癌患者切除口腔的病灶進行治療後,可能導致顏面破損,過去只能以病患自體骨頭作為修補顏面的彌補物。未來當口腔癌患者在高雄榮總進行診斷並得到醫材規格後,工研院將根據醫師及患者需求客製,半成品再交給全球安聯進行後處理及品管包裝,並完成GMP醫材認證,最後再回到醫師手上植入病患體內,三方運用3D列印技術精準打造客製化醫材。

(生技月不畏疫情) 陳時中 參訪 防疫國家隊成果

生技月來了 國際大咖加持 2020-07-13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亞洲生技大會(生技月)即將在722日登場,今年將有五大亮點,包括一、國際前十大藥廠均參與線上演講,二、疫後全球首場生技實體展,三,抗疫之外,聚焦癌症創新療法,四、AI在製藥及健康的應用,五、不畏疫情,參展家數逾去年。2020亞洲生技大會首度採取線上結合線下模式,吸引逾百位海內外專家演說,主辦單位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昨(12)日表示,今年成功吸引近20家跨國藥廠及醫材廠報名參加,預期將有逾2,000場次的媒合商機,台灣與國際的生醫授權、合作蓄勢待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李鍾熙說,今年大展特別結合Online + Live的模式,台灣本土廠共有450家企業及單位設立了1,049個實體攤位,包括藥華醫藥、台塑生醫、國鼎、杏國、國光生、逸達等指標廠都報名。據了解,此次大展期間,衛福部長陳時中將親赴現場,親自參訪防疫國家隊成果,台灣生技國家隊國光、藥華藥、國鼎等多家廠商相繼在新冠疫苗、新藥研發上傳出捷報,可望於次日(723日)舉行的亞洲生技大會展覽上對外宣布最新成果。線上展覽方面,至目前共有200家公司報名線上展覽,預計可有600名企業人士參與線上商機媒合會,這其中更有阿斯特捷利康、百靈佳、必治妥、中外製藥、德國默克、輝瑞、賽諾菲、諾華、羅氏、默沙東及嬌生等14家國際藥廠,以及思拓凡、必帝、愛德華生命科學及賽默飛世爾科技等四家醫材廠報名,應可突破2,000場媒合場次。李鍾熙說明,今年的展會共計14場研討會及兩個工作坊,主題包含疫情對抗、先進療法、精準醫療、數位健康、投資與合作等五大領域。除了抗疫之外,重頭戲將以癌症為題,探討免疫療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精準醫療等新科技;AI與製藥及智慧健康照護的結合,也會是今年的亮點。國際講者方面,今年較去年增加了十多位,達百人以上,七成為國外與談專家,諾貝爾獎醫學獎暨唐獎得主本庶佑、荷蘭籍的免疫專家Hans Clevers、哈佛大學醫學院 Timothy Yu教授都是重量級人物。跨國大藥廠安進、默克、嬌生、楊森、阿斯特捷利康、羅氏診斷、諾華、輝瑞及IQVIA等公司的全球負責人、資深副總裁等,都會在今年展會中透過預錄方式發表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