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ugust 19, 2021

(王惠珀) 牙醫出走 眼科隨行 醫美家醫 蹲點社區


王惠珀感懷隨筆》台灣的醫療環境為甚麼不"KISS" ? 優傳媒 (2021-08-05)作者/王惠珀《前言》台灣人喜歡群聚,逛街、看病,而且熱情聒噪(禍從口出)。平時群聚就醫,導致基層醫療萎縮,沒了戰力。生物戰起,想要躲開風險,就圖窮匕見了。連施打疫苗都得靠醫院,造成動輒數百人的群聚。老人家不堪折騰,身心俱疲下多人身亡,令人扼腕。速寫老師郭正宏說我的落款「像菜市場的臺大醫院」,跟美麗的巴洛克建築不搭調。我說「寫實呀 !」老師說 :「那加畫一百個人上去。」同學揶揄 :「再加二十輛摩托車。」醫療的群聚最要不得,但錯不在人民,是制度造成的。筆著不喜歡群聚,平常就營造小而美(KISSKeep It Small and Sweet)的生活圈,在藥局取藥,疫苗也在巷口診所施打,閒適安心。醫療照護分散服務,是西方國家衛生政策的主軸,其中處方籤釋出及醫藥分業程度,是檢驗服務品質的指標之一。日本(1988)及韓國(2000)勵精圖治了二十年,也做到了分散服務。台灣則與OECD國家的差距極大。我們只會喊口號,健保世界第一,毋通嫌台灣。也以抗SAR成功自豪,沒有想過風險預防及社會重建,哪談得上先期佈署 ? 且來談談政府沒有做到的,該讓人民安居樂活,免於恐懼的風險治理。以藥事服務為例,台灣1/3的社區藥局未參與健保服務,分散服務的品質遠低於OECD國家。

《死亡人口的黑數》依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疫情肆虐下染疫身亡789人,施打疫苗後身亡402(原因不明)。但柯文哲市長說,還有不少黑數,我們於是從內政部資料找出過去五年死亡人口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五~六月的死亡人數合計31747人,比前四年同期增加了3380~4582人。這多出來的亡者是不是染疫未報的黑數?不知道,經濟、失業、恐疫造成身心疾患,都是原因。筆者則認為,病人不敢進醫院,延誤就醫或無藥可醫,亦是可能的原因。

《超商社區價值的展現vs集合式醫療的沉疴》台灣以超商(7-11)的普及聞名於世。但超商創造的友善環境不代表是個文明國家,因為我們的就醫環境對老弱殘疾者並不友善。執政者不知民之所欲,所以台灣只有7-11,沒有醫療照護的7-11;只有口號,沒有實質的醫藥分業;只有醫保,沒有健保(楊志良前署長語)。一如長照2.0開始時政府說的,長照在社區,不包括藥師,因為藥師是機構行業,人民到醫院看病拿藥就好。集合式醫療集中人流、物流,也集中風險。以藥局為例,有里長、超商的地方,就有藥局,但全台灣1/3的藥局未與健保特約(因接不到處方)如此一來,社區缺乏專業,缺少健保用藥,碰到疫情,不敢進醫院的病人如何自保 ?

SARS的生聚教訓》2003SARS的衝擊,衝出政府長期漠視社區價值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促成台大社科院與醫學院合辦「後煞時代風險治理與社會重建」研討會,研討的不只是醫療,而是社會失序與健康風險。筆者沒有當過兵,但知道打仗該有的戰略及戰術。鑒於基層沒有戰力,筆者以《防疫的備戰思維》談:(1)大後方(疏散)(2)後勤補給(專業、藥品、醫材),以及(3)當兵(基層醫療生根),才能活化公衛能量(王惠珀,當代,2003195, 80-85)。筆者認為:「SARS不會只有一次。如果集合式醫療集中風險依舊,我們肯定會輸。致勝之道在於改變醫療環境,分散風險,壓縮病毒生存的空間。如果分散服務的機制被深化,國人就醫用藥的習慣被改變,我們才會穩贏。」(社區價值 : 防疫的後勤思考,疾病與社會,蔡甫昌/江宜樺主編,2012)SARS過後,又老了十八歲的阿公阿媽照舊奔波於大醫院,仍然看不到政府有分散服務的布局。製造出多少的家庭負擔與社會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社區化是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文學藝術反映社會。十六世紀法國哲人Montaigne:「最好的生活就是標準的、簡單的、符合人性的生活」,反映著歐洲社會型態,醫師、藥師跟牧師一樣,是庶民(社區)行業,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1956Norman Rockwell就畫出美國居民閒適樂活的社區生活。日本長期醫藥不分業,1988年二代健保改革時,以「使用學名藥+合理藥價差+藥師每日合理調劑量」,迫使醫院釋出處方,藥師走入社區,譜出分散服務。而台灣,(不包括診所的)醫院慢性處方籤釋出率逐年降低(20050.6%20100.4%),在走回頭路(何藴芳/王惠珀,台灣藥事服務的環境分析,藥學雜誌2013)。日本從醫藥不分業走到醫藥分業,成為OECD國家醫療分散服務,藥事品質最高的模範生。

《國安層級的基礎建設》健保是尚方寶劍,透過健保導入環境建構,才能分散醫療服務,預防風險。不幸的是,健保實施以來,「醫療的7-11」被整得灰飛煙滅,而群聚式醫院的血汗專業也好不到哪去。繼牙醫出走,眼科隨行,醫美,家庭醫學開始蹲點社區,才看到醫療在社區萌芽。藥品費用占健保的25%,是造成醫療群聚的誘因。筆者力陳健保應落實「使用學名藥」,讓藥品有取代才可能廣布社區,還要落實「藥師每日合理調劑量」,讓藥師走入社區,才能減少過度取藥和以藥養醫的沉苛(另文論述)。日本、韓國就是這樣做到醫藥分業以及落實社區照護的。

《結論》認同社區價值,優化社區醫療照護,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活。但健保開張時,正是民主開始萌芽,政治開始傾軋,施政只有立場,沒有視野。所以基層持續缺藥,缺專業,缺公衛能量,長照也看不到明天,令人扼腕。

作者簡介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