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27, 2021

(漸凍症) 慈濟iPSC運動神經元模型 篩選 天麻素藥物


技轉5項專利,慈濟創研中心與長春藤生技合作開發腦部疾病新藥 中央社訊息服務 2021/12/0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204 13:22:57)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團隊的成果豐碩,於十二月四日與長春藤生物科技公司簽約,技術轉移腦瘤外泌體抗體標靶藥物開發等五項專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暨慈濟創研中心研發長林欣榮指出,這不僅有助於惡性腦瘤、漸凍症、失智症等腦部新藥的開發,還包括選擇性去除未分化的多潛能幹細胞的醫藥組合物開發技術、以及一種活化態免疫細胞的體外擴增方法。林欣榮院長、副研發長韓鴻志與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執行長陳炯瑜四日上午於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專利技轉記者會,並以講座「腦瘤外泌體抗體暨多潛能幹細胞於腦部疾病之應用」,由技術長張嘉佑分享雙方合作開發新藥的前景,希望能幫助深受惡性腦瘤、漸凍症、失智症等病苦折磨的患者。長春藤生物科技是集結與美國、日本及國內醫學院級生醫領域的博士團隊與醫療團隊,多年來致力於創新與醫學臨床應用,專精於「再生醫學」、「預防醫學」及「細胞醫學」。連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的慈濟創研團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長春藤生物科技最早的合作,源於20179月,雙方針對可以提升體內代謝能力並有效抑制肥胖的「脂肪幹細胞促進褐色脂肪合成」計畫進行研究;並於2020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上,聯合發表運用「芹菜萃取物MTF-5天然植物小分子在肥胖的應用及改善代謝」研究成果。

惡性腦瘤幹細胞外泌體抗體在腫瘤治療的應用潛力 林欣榮指出,惡性腦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裡有一群永生不死的腫瘤幹細胞,不僅造成轉移、復發,或是產生化療、放射性療法抗性,還會丟出奈米大小的外泌體,遊走在細胞間傳遞幹細胞壞物質,增加腦瘤惡性程度,是治療上難有突破的一大原因。慈濟創研團隊在這群腫瘤幹細胞中發現人源化單克隆抗體TZAB-001,可有效阻止幹細胞外泌體在細胞間的傳播,顯著降低腫瘤轉移、復發、及產生治療抗性。林欣榮指出,因TZAB-001具有對腦瘤幹細胞及其他腫瘤的專一性辨識,在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標靶藥物的開發,及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 cell therapy)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的新希望。天麻素及其藥物組合應用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治療俗稱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為原因不明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全球約有45萬人罹患。病人會逐漸失去肌肉的控制權,導致運動能力在約25年內急速下降,直至臥床過世。目前的臨床用藥治療效果約延長3個月左右的壽命。林欣榮院長指出,慈濟創研團隊運用多潛能幹細胞技術(iPSC)將漸凍症病患的血球細胞高效率轉變為運動神經元,作為最貼近病人運動神經元的體外模型,產生類似病人運動神經元的臨床病灶,並以此篩選藥物發現一小分子天麻素可有效減少神經元之神經纖維與神經功能病症,也被證實可助益漸凍症小鼠運動能力維持並有效延長壽命;在動物模型中的改善效果較目前臨床用藥更有效,預期有潛力進行後續漸凍症治療方法的開發與應用。

預防、治療及診斷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醫藥組成物及方法 中草藥植物當歸萃取物-正丁烯基苯酞(n-BP)是當歸成分中最重要的一種自然小分子,能通過增加微型核酸-29b-2-5p減少腦中斑塊堆積,可以降低類澱粉蛋白,未來有機會發展成治療失智症的核酸藥物及檢測標的。同時小分子藥物n-BP是有效的微型核酸29b-2-5p調控劑,並不影響神經生長,n-BP亦可以成為治療失智症的候選藥物。林欣榮院長說,這小分子藥物n-BP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機轉是先降低長鏈非編碼核酸lnc-CYP3A43-2,以促進微型核酸miR-29b-2-5p的釋放;微型核酸miR-29b-2-5p在腦中結合能產出類澱粉斑塊的酵素基因-PSEN1。類澱粉斑塊減少將有助於神經細胞的營養及電流傳遞,並減少發炎反應的發生。神經細胞的健康可以幫助失智症病人的學習及記憶力等認知功能的回復。

小分子DA001其醫藥組合物選擇性去除未分化的多潛能幹細胞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被廣泛應用在治療皮膚再生、關節退化、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上,林欣榮院長指出,這為難治疾病提供全新的可能性,其中最具潛力的誘導多潛能幹細胞(iPSC),可轉變為幾乎人體所有細胞種類的特性,為新一代疾病治療的希望。不過,若移植細胞中參雜未分化的多潛能幹細胞,移植後可能有產生原位腫瘤的風險,林欣榮院長指出,如何有效降低這風險是日後應用多潛能幹細胞於移植醫學的重要門檻。慈濟創研團隊經實驗發現有一小分子DA-001可選擇性的殺死未分化的多潛能幹細胞,且不會對神經元細胞的存活、型態與神經功能產生任何影響。林欣榮院長表示,這項發現有潛力應用於多潛能幹細胞的製備流程,降低多潛能幹細胞殘留並造成移植後腫瘤的風險,有助於推進幹細胞移植治療的發展速度與應用層面。

一種活化態免疫細胞的體外擴增方法 自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來通過六項自體細胞治療項目,其中以自體免疫細胞進行治療癌症的計畫項目有52件獲得許可,目前全臺灣總收案人數已超過270人。現行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的過程,需經過於經認證的細胞製備場所進行細胞擴增再運送至配合的醫院,以確保免疫細胞活性的狀態下回輸於病人。林欣榮院長指出,目前遇到的問題是細胞培養的時間長、細胞製劑耗材費用高昂,且在快速擴增的製程下,自體細胞對抗自體腫瘤的效果難以評估。林欣榮院長指出,創研團隊發現具有類似於快速擴增免疫細胞的重組蛋白白介素-2效果的化合物,且相同數目的活化態免疫細胞具有對毒殺自體腫瘤更強更好的能力。這項發現能改善細胞培養時間長且製劑耗材費費用高昂的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