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rch 28, 2011

單抗藥物期待中國加速度

來源:慧聰制藥工業網 2011-01-24    我們的產品去年年底已經投產,現在已經上市了,最近多家媒體報導了上海中信國健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抗體類新藥"注射用重組人2型腫瘤壞死因數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獲得SFDA頒發的《藥品GMP證書》並成功上市的消息。公司總裁助理馬健雖然已就此多次接受採訪,但是一談起這個話題依然顯得很興奮。據稱,這是我國在治療用單克隆抗體(下稱單抗)藥物領域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的產品,並且產能在亞洲居領先地位。   馬健介紹,重組人2型腫瘤壞死因數受體-抗體融合蛋白能阻止關節變形,治療中、重度類風濕關節炎,同時也能夠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和重度銀屑病。它通過特異性地與人體內的腫瘤壞死因數(TNF)結合,對TNF的活性起負調節作用,從而抑制人體骨關節內的炎症反應。   "單抗藥物的作用機理,使其在腫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缺陷等疾病的治療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馬健說,單抗藥物屬於第三代生物工程產品,是國際基因藥物研發的主流方向,目前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正如馬健所言,據統計,截至2005年5月,美國市場上已經有了18個治療性單抗產品,同時,超過了120種抗體治療藥物處於臨床研究階段,超過500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從市場來看,全球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增長迅猛,1999年全球抗體的銷售額僅12億美元,2004年飆升到105億美元,占到了全球藥物市場的約2%。預計2010年全球抗體藥物年銷售額可望達到300億美元。而據記者瞭解,除重組人2型腫瘤壞死因數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國內還有若干個治療用單抗藥物也即將上市,國產單抗藥物市場即將迎來井噴。  

市場規模加速膨脹     事實上,相對於2010年300億美元的預測,2001年,全球抗體藥物市場還不到30億美元。  一位元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2003年,單抗藥物Herceptin銷售額是11.77億瑞士法郎,較此前增長27%。這些重型炸彈抗體藥物品種的銷售持續攀升,加上跨國藥企對抗體藥物研發方面的重金投入,使得新的抗體藥物品種不斷上市是推動全球抗體藥物市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迄今為止,單抗主要用於診斷試劑以及治療藥。以目前單抗治療藥物開發比較集中的癌症治療領域為例,保守估計銷售額將以複合年增長率16.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用於癌症治療的單抗將占其銷售總額的54.7%。  之所以受到各方追捧,是因為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啟動和加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抵禦病毒細胞的入侵,這是目前比較推崇的腫瘤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   "比如對癌症的治療,抗體藥物實際上就是運用人工培養的單克隆抗體來加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機能,因為人工培養與人體自身產生的單克隆抗體在抗擊癌細胞的功能上是一致的。"馬健告訴記者,如果說傳統的化療是對惡性腫瘤進行"地毯式轟炸"的話,那麼單克隆抗體就是征服癌症的"精確制導導彈"。在一定藥物的配合下,單抗靶向性更強,而且與傳統化療相比,單抗只是將癌細胞作為靶體,副作用明顯要小得多。   如今,抗體已經是一個大眾化的概念,但單抗最早被用於疾病治療卻是近20年的事情。據介紹,1986年,美國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個單抗治療性藥物進入市場,經過反復,直到最近10年,抗體藥物由鼠源性向人源抗體過渡,其免疫應答與副作用大幅降低,才逐漸重新被市場追逐。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此前指出,雖然化學合成藥物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疾病治療的主導產品,但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基因工程藥物、抗體藥物等必定是未來10年國際生物醫藥領域開發的熱點。   目前,除了人源化抗體、單價小分子抗體(Fab、單鏈抗體、單域抗體、超變區多肽等)、多價小分子抗體(雙鏈抗體,三鏈抗體,微型抗體)、某些特殊類型抗體(雙特異抗體、抗原化抗體、細胞內抗體、催化抗體、免疫脂質體)及抗體融合蛋白(免疫毒素、免疫粘連素)等新型基因工程抗體不斷出現。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美國FDA已經批准了18個抗體治療藥物,其中超過2/3均為基因工程抗體。尤其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用於製備新型抗體的噬菌體抗體庫技術以及核糖體展示抗體庫技術將抗體工程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些技術更易於篩選高親和力抗體和採用體外進化的方法對抗體性質進行改造,代表了抗體工程的未來發展趨勢。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上,以羅氏公司及其分別在美國及日本控股的基因泰克公司等為首的跨國公司掌握了治療性單抗產品市場的主要份額。基因泰克公司與羅氏公司手中握有2004年最暢銷的三大單抗產品中的兩個,其市場份額達到44.9%,是引領整個市場發展方向的行業旗艦。  

差距意味著潛力?北京百泰生物藥業公司也是一家研發單抗藥物的企業,其市場部的於海玲告訴記者,其產品H-R3去年4月獲得一類新藥證書,預計將於今年6月正式上市。H-R3是繼用於治療結腸癌淋巴轉移的Panorex和用於治療轉移性乳腺癌的Herceptin之後,又一個面世的單抗實體瘤治療藥物,比美國的同類藥物Erbitux人源化程度更高。另據瞭解,第四軍醫大學研製的全球第一個專門用於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單抗導向同位素藥物碘[131I]美妥昔單抗注射液也於去年5月獲得了生產批件,即將上市。     在此前,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抗腎移植單抗OKT3最早獲批上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逆轉對移植器官的排斥反應。東莞宏遠逸士生物技術藥業開發的生物製品一類新藥"恩博克乳膏",已於2001年6月獲准生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4個自行研發治療性單抗產品獲准生產上市,幾十個診斷和治療性產品處在臨床試驗階段或臨床前研究階段,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和西安3個研發中心,單抗藥物產業化也正在起步。  "儘管現在有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在搞單抗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但就整體水準與歐美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馬健指出。相比跨國藥企單抗藥物在國內外市場上攻城掠地,我國的產業化才剛剛開始,不但創新治療用抗體藥物少,而且多數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研發規模小,"特別是在中試工藝的資金、技術、人才特別缺乏。"  另外,治療用抗體大部分需要在CHO等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在國內很多實驗室,真核細胞中抗體表達量在1mg/L以下,很難用於生產,而且動物細胞規模化培養技術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業內專家就此建議,目前絕大多數的單抗藥物的靶標沒有專利保護或者專利已經過了有效保護期。關鍵是,單抗藥物的研發具有自己的特點,即多家開發公司可以針對同一靶標研發單抗藥物,雖然藥物的效果作用相同,但抗體的表位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因此可以生產出許多療效相同但又不侵犯他人專利的單抗藥物。   "其實困難也比較大,現在失去專利保護機會的只有1998年之前的一些品種,還不超過全部的1/3,而自1998年以後的產品全部在專利保護範圍之內,而且專利已經覆蓋了藥物結構上所有可能改動的部位,創新可能更多的還是要考慮其他途徑。"馬健告訴記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