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November 7, 2011

百略如何經營規劃歐洲市場自有品牌”Microlife”

百略衝品牌 飛上醫療雲2011/11/07 經濟日報】30年前,百略是一家從資本額僅100萬元的客廳企業,現在已是全球前三大體溫、血壓計供應商的醫療科技大廠,全球電子溫度計中平均每2.5支,就有一支是百略生產。 百略的董事長林金源說,10年是一個階段,歷經三個十年的蛻變,放眼下一個十年正是預防醫學、雲端健康管理的時代,也是百略自有品牌發展階段。林金源回憶第一個十年‧他從一個台中鄉下果農之子,唸完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後,退伍前偶然機會裡,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關於「婦女基礎體溫量測」和避孕之間的關係。這時,他突然心生一個念頭,如果能夠做出一個簡單精準的測量器,未來婦女就不用再吃避孕藥,也能夠達到避孕的效果。退伍後,經過兩年工作洗禮,林金源心中最初的夢想藍圖愈來愈明顯;於是他毅然決定創業,拿著和家人湊出來的100萬元,和另外一個大學同學及自己的太太,就這樣「三個臭皮匠」創立了百略醫學。

轉單效應 打開美德通路 靠著創新與努力,百略在不到三、四年內,就靠著兩位客戶的支持,竟創下了銷售十萬台體溫測量計的漂亮成績。繳出亮眼成績單後,林金源更有信心,於是將目標放在歐美品牌,一決高下。林金源說,1980年,日本體溫計大廠歐姆龍(OMRON)推出筆式的電子體溫計,解決傳統水銀體溫計的缺點,在日本大為風行。但這時百略的「基礎體溫量測計」雖已推出三、四年,美國、德國客戶也不少,但客戶拓展上,開始出現一些瓶頸,營業額下滑,林金源有了危機意識。就在這時,在工作時期認識的太欣半導體董事長王國肇,提供百略電子體溫計的測量晶片,成本比起日本晶片還低。1985年,百略同樣切入電子體溫計並且上市,巧的是同一年,日、德、美、英、法簽下廣場協定(Plaza Accord),造成兩年內日幣兌美元大幅升值達50%以上,日製成本提高壓力下,轉單效應浮現,百略成為第一個受惠者,在美國與德國的生意量逐漸打開了通路,造就了十年好光景。 百略的頭一個十年,主要生產基地以台灣為主,但好景不常,1990年起,台灣經濟起飛,新台幣大幅升值,百略也因為匯損衝擊營運,因此第二個十年,林金源選擇大膽西進,時間在1990年,於是將焦點轉向大陸。1991年,百略把生產重心移往大陸,落腳的地點,就是後來的台商電子廠重鎮深圳龍華鎮。百略在大陸進行產能擴充,林金源也開始思考如何攻城掠地,他指揮若定,選定美國、德國為研發中心。同時,百略同步策略發展自有品牌Microlife,並在瑞士成立歐洲分公司,找來老外執行長,營運逐漸上軌道。第三個十年,林金源說,百略在大陸生產已經站穩,2000年起百略拓展市場,進入歐洲,那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從語言、文化到人的管理,和行銷策略上的整合都是一個考驗。他舉例,一個歐洲分公司內的近40名員工,國籍就有14個;除了人事成本可觀,磨合上也頗費功夫。但經過幾年的努力,林金源毫不手軟的砸下「1200」的成本,也就是在歐洲請一個人,在大陸可以雇用200個人的重金,終於有了回報,到2004年時,百略歐洲市場的Microlife 品牌業績,已經超越代工製造廠的成績。現在,全球電子溫度計當中,平均每2.5支就有1支是百略生產。那第四個十年呢?林金源笑著說,再來就是個人醫療、預防醫學、雲端健康照護的時代了。他舉例,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當年發下豪語,要讓個人電腦走進每個人的書桌,他辦到了,不僅如此,甚至有超越當初的夢想。

連結網路 你就是客戶 換句話說,個人電腦不僅已經走到每個人的書桌,還走到了每個人的口袋裡,iPhone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林金源說,硬體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再來就是進入「社群網路」的年代,也就是「行銷3.0」的時代。 林金源解釋,行銷1.0就是做什麼賣什麼,看市場需求決定要供應什麼;行銷2.0就是差異化行銷,現在,要進入行銷3.0,就是差異化還不夠,要夠個人化深入每個人的需求。他舉例,現在百略在量測的方法上,也結合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加上簡易的外掛組件,就可以透過手機量體溫甚至血壓,未來可能發展到連血糖也可以量測。 就在舉手之間,透過智慧型手機,社群網路系統,和雲端健康造戶系統的巧妙連結,個人的醫療和預防已經完成;未來這樣個人化醫療的版圖,已經唾手可得,而這就是百略在下一個10年,要繼續發展的方向之一。不僅雲端照護,未來,節能產品也是百略將要攻佔的目標之一;林金源表示,目前百略在美國所生產電毯,即是節能產品之一;在大風雪的地方,一屋子開暖氣,和使用一條電毯帶給全家溫暖,那個比較環保?不言可喻。 未來是個人化的時代,個人醫療將大行其道,為個人量身訂做的醫療方式;此外,預防醫學更是醫學的終極型態;林金源說,在經濟逐漸崩壞,甚至金融海嘯可能再起的危機下,醫療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可以能為下一個明星產業。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最佳的營運模式,預防醫學肯定是其中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